第9章 怎麽又要彈劾我?
魂穿大明,朱標見我也要喊聲哥 作者:愛吃柚花茶的宋明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宇和朱標剛為邊疆戰事稍稍鬆了口氣,得知那幾位皇子又在暗中謀劃新陰謀,兩人的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
他們心裏明白,這些人就如同甩不掉的陰魂,總在關鍵時刻出來攪局,妄圖謀取私利。
朱標皺著眉頭,眼中滿是憂慮,在東宮的書房裏來迴踱步,
對朱宇說道:“兄長,這幫人真是沒完沒了,邊疆戰事剛有轉機,百姓和將士們都還沒緩過勁兒來,他們又要興風作浪,實在是可惡至極啊。”
朱宇也是一臉嚴肅,坐在椅子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思索片刻後迴應道:
“二弟,他們如此急切,想必是覺得咱們現在分身乏術,想趁機大做文章。咱們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先弄清楚他們到底謀劃的是什麽,再做應對之策。”
正說著,朱標安排在外麵打探消息的親信匆匆跑了進來,神色緊張地稟報道:
“太子殿下,大公子,小的打聽到了,那幾位皇子聯合了一些對殿下您和大公子不滿的大臣,準備在朝堂上彈劾您二位,
說您倆在籌備邊疆物資時,中飽私囊、克扣糧草兵器,還說那支送去前線的精銳騎兵是用了本該用於治水的物資才組建起來的,簡直是顛倒黑白啊!”
朱標聽聞,氣得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被震得晃了晃,茶水濺出些許:
“他們竟敢如此汙蔑!咱們為了邊疆戰事和治水工程勞心勞力,每一筆賬目都清清楚楚,每一項物資調配都有跡可循,他們這般信口雌黃,就不怕父皇降罪嗎?”
朱宇倒是相對冷靜些,他站起身來,走到朱標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撫道:“二弟,莫要氣壞了身子,他們就是抓住現在局勢緊張,想先聲奪人,混淆視聽罷了。
咱們手上有證據,隻要在朝堂上把事實一擺,任他們如何狡辯都沒用。
不過,咱們也得提前準備周全,不能讓他們鑽了空子。”
朱標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的怒火,點點頭道:“兄長說得對,咱們這就去整理相關的賬目和物資調配記錄,再找一些當時參與其中的可靠官員和將士,讓他們屆時也好為咱們作證。”
於是,兩人趕忙分頭行動,朱標去聯絡那些能幫忙作證的官員,朱宇則迴府仔細梳理賬目和記錄。
幾日之後,朝堂議事之時,氣氛格外壓抑,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朱元璋依舊端坐在龍椅之上,眼神威嚴地掃視著下方的大臣們。
那幾位皇子互使了個眼色,其中一位皇子站了出來,裝出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大聲說道:
“父皇,兒臣聽聞一件極為痛心之事啊,那朱桓和太子殿下在籌備邊疆戰事物資期間,竟做出諸多不法之事,中飽私囊不說,還挪用治水的物資去組建騎兵,導致治水工程進展緩慢,邊疆的將士們也沒能得到足額的補給,這等行為實在是辜負了父皇的信任,還望父皇明察啊!”
他話音剛落,那些附和的大臣們也紛紛出列,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所謂的“證據”,大殿內頓時嘈雜起來。
朱標上前一步,神色鎮定,不卑不亢地說道:“父皇,兒臣與兄長為邊疆戰事和治水工程盡心盡力,所做之事皆問心無愧,他們這般憑空汙蔑,實在是居心叵測。
兒臣這兒有詳細的賬目記錄以及物資調配的文書,每一筆進出都記得明明白白,絕無半點他們所言之事。”
說著,朱宇也從一旁走上前,將整理好的一遝厚厚的冊子呈遞給一旁的太監,太監轉交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接過冊子,仔細翻閱起來,臉色越發陰沉,他抬眼看向那幾位皇子和大臣,嗬斥道:“你們口口聲聲說有證據,可這賬目、文書清清楚楚,反倒是你們,空口無憑,就敢來彈劾,究竟是何道理?”
一位大臣見狀,硬著頭皮狡辯道:“皇上,這賬目文書也有可能是偽造的呀,說不定他們早就有所準備,提前做了手腳呢。”
朱宇冷笑一聲,看向那大臣,目光犀利:“王大人,你這話說得可就太牽強了,這些賬目可都有諸位經手的官員簽字畫押,還有當時負責運輸物資的將士們可以作證,難道這麽多人都參與偽造不成?
還是說,王大人你覺得自己比父皇還英明,能一眼就斷定這些都是假的呢?”
朱標也接著說道:“父皇,兒臣與兄長為了這兩件大事,日夜操勞,不曾有絲毫懈怠。
若真如他們所言,那邊疆戰事如何能取得轉機?治水工程又怎會穩步推進?還望父皇莫要聽信這些小人的讒言啊。”
這時,幾位曾參與物資籌備和運輸的官員也站了出來,紛紛說道:“皇上,太子殿下和大公子所言句句屬實,臣等可以作證,絕無他們所汙蔑的那些情況啊。”
朱元璋聽著眾人的話,臉色已然極為難看,他猛地一拍龍椅扶手,大聲怒斥道:“哼,你們屢次三番彈劾,毫無根據,如今還想狡辯,朕看你們就是心懷不軌,妄圖擾亂朝堂,陷害忠良!
來人啊,把這些亂臣賊子都給朕拖下去,打入大牢,待咱細細審問!”
那幾位皇子和大臣頓時嚇得臉色煞白,紛紛跪地求饒,可朱元璋此刻哪會心軟,一揮手,侍衛們便上前將他們拖了下去。
下了朝後,朱宇和朱標迴到東宮,朱標長舒一口氣,感慨道:“兄長,這次總算是又躲過一劫,也讓這些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往後他們應該不敢再輕易算計咱們了吧。”
朱宇卻微微搖頭,神色凝重地說:“二弟,莫要大意,他們這次雖然栽了跟頭,但難保不會還有其他黨羽在暗中蟄伏,等待時機再次出手。咱們還是得小心謹慎才是。”
朱標點頭稱是,兩人正說著,突然有小太監來報,說是皇後娘娘請他們過去一趟。
朱宇和朱標對視一眼,心中有些疑惑,不知皇後娘娘此時召見所為何事,但還是趕忙起身前往坤寧宮。
到了坤寧宮,兩人向皇後行禮問安後,皇後娘娘看著他們,眼中滿是慈愛與關切,輕聲說道:“標兒,桓兒,本宮聽聞了朝堂上的事,你們這段時日確實受苦了。
隻是那幾位皇子畢竟是你們的兄弟,如今他們犯了錯,被打入大牢,本宮心裏也不好受啊。
你們看,能不能找個機會向你們父皇求求情,從輕發落他們呢?”
朱標麵露為難之色,猶豫了一下說道:“母後,兒臣明白您心疼他們,可他們屢次算計兒臣與兄長,實在是太過分了。
若是這次輕易饒恕了他們,隻怕日後他們還會變本加厲,不知悔改呀。”
朱宇也附和道:“娘娘,並非兒臣等不懂手足之情,隻是他們的所作所為已經威脅到了大明的安穩和治水、邊疆戰事這些關乎國運的大事啊,還望娘娘能夠體諒兒臣等的難處。”
皇後娘娘聽了,輕輕歎了口氣,說道:“本宮又何嚐不知他們的過錯,隻是一想到都是同胞兄弟,落得如此下場,終究是不忍心啊。
罷了,本宮也不勉強你們,隻是希望你們日後行事,盡量顧念著些兄弟情分,莫要讓這皇家的親情變得太過淡薄了。”
朱宇和朱標趕忙應道:“謹遵娘娘教誨。”
從坤寧宮出來後,朱標對朱宇說道:“兄長,母後雖沒強求,但咱們也得好好思量思量,畢竟都是兄弟,若真把關係鬧得太僵,也不是好事啊。”
朱宇點點頭,若有所思地說:“二弟說得對,隻是現在還不是時候,得等他們真的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過自新了,咱們再去考慮緩和關係之事吧。”
兩人一邊說著,一邊往宮外走去,卻不知,在皇宮的某個角落裏,還有人在暗中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新的陰謀似乎又在悄然醞釀著……
而此時,邊疆又傳來消息,說是雖然敵軍敗退,但邊境的百姓生活遭到了極大破壞,急需朝廷派人前去安撫並協助重建。
他們心裏明白,這些人就如同甩不掉的陰魂,總在關鍵時刻出來攪局,妄圖謀取私利。
朱標皺著眉頭,眼中滿是憂慮,在東宮的書房裏來迴踱步,
對朱宇說道:“兄長,這幫人真是沒完沒了,邊疆戰事剛有轉機,百姓和將士們都還沒緩過勁兒來,他們又要興風作浪,實在是可惡至極啊。”
朱宇也是一臉嚴肅,坐在椅子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思索片刻後迴應道:
“二弟,他們如此急切,想必是覺得咱們現在分身乏術,想趁機大做文章。咱們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先弄清楚他們到底謀劃的是什麽,再做應對之策。”
正說著,朱標安排在外麵打探消息的親信匆匆跑了進來,神色緊張地稟報道:
“太子殿下,大公子,小的打聽到了,那幾位皇子聯合了一些對殿下您和大公子不滿的大臣,準備在朝堂上彈劾您二位,
說您倆在籌備邊疆物資時,中飽私囊、克扣糧草兵器,還說那支送去前線的精銳騎兵是用了本該用於治水的物資才組建起來的,簡直是顛倒黑白啊!”
朱標聽聞,氣得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被震得晃了晃,茶水濺出些許:
“他們竟敢如此汙蔑!咱們為了邊疆戰事和治水工程勞心勞力,每一筆賬目都清清楚楚,每一項物資調配都有跡可循,他們這般信口雌黃,就不怕父皇降罪嗎?”
朱宇倒是相對冷靜些,他站起身來,走到朱標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撫道:“二弟,莫要氣壞了身子,他們就是抓住現在局勢緊張,想先聲奪人,混淆視聽罷了。
咱們手上有證據,隻要在朝堂上把事實一擺,任他們如何狡辯都沒用。
不過,咱們也得提前準備周全,不能讓他們鑽了空子。”
朱標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的怒火,點點頭道:“兄長說得對,咱們這就去整理相關的賬目和物資調配記錄,再找一些當時參與其中的可靠官員和將士,讓他們屆時也好為咱們作證。”
於是,兩人趕忙分頭行動,朱標去聯絡那些能幫忙作證的官員,朱宇則迴府仔細梳理賬目和記錄。
幾日之後,朝堂議事之時,氣氛格外壓抑,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朱元璋依舊端坐在龍椅之上,眼神威嚴地掃視著下方的大臣們。
那幾位皇子互使了個眼色,其中一位皇子站了出來,裝出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大聲說道:
“父皇,兒臣聽聞一件極為痛心之事啊,那朱桓和太子殿下在籌備邊疆戰事物資期間,竟做出諸多不法之事,中飽私囊不說,還挪用治水的物資去組建騎兵,導致治水工程進展緩慢,邊疆的將士們也沒能得到足額的補給,這等行為實在是辜負了父皇的信任,還望父皇明察啊!”
他話音剛落,那些附和的大臣們也紛紛出列,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所謂的“證據”,大殿內頓時嘈雜起來。
朱標上前一步,神色鎮定,不卑不亢地說道:“父皇,兒臣與兄長為邊疆戰事和治水工程盡心盡力,所做之事皆問心無愧,他們這般憑空汙蔑,實在是居心叵測。
兒臣這兒有詳細的賬目記錄以及物資調配的文書,每一筆進出都記得明明白白,絕無半點他們所言之事。”
說著,朱宇也從一旁走上前,將整理好的一遝厚厚的冊子呈遞給一旁的太監,太監轉交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接過冊子,仔細翻閱起來,臉色越發陰沉,他抬眼看向那幾位皇子和大臣,嗬斥道:“你們口口聲聲說有證據,可這賬目、文書清清楚楚,反倒是你們,空口無憑,就敢來彈劾,究竟是何道理?”
一位大臣見狀,硬著頭皮狡辯道:“皇上,這賬目文書也有可能是偽造的呀,說不定他們早就有所準備,提前做了手腳呢。”
朱宇冷笑一聲,看向那大臣,目光犀利:“王大人,你這話說得可就太牽強了,這些賬目可都有諸位經手的官員簽字畫押,還有當時負責運輸物資的將士們可以作證,難道這麽多人都參與偽造不成?
還是說,王大人你覺得自己比父皇還英明,能一眼就斷定這些都是假的呢?”
朱標也接著說道:“父皇,兒臣與兄長為了這兩件大事,日夜操勞,不曾有絲毫懈怠。
若真如他們所言,那邊疆戰事如何能取得轉機?治水工程又怎會穩步推進?還望父皇莫要聽信這些小人的讒言啊。”
這時,幾位曾參與物資籌備和運輸的官員也站了出來,紛紛說道:“皇上,太子殿下和大公子所言句句屬實,臣等可以作證,絕無他們所汙蔑的那些情況啊。”
朱元璋聽著眾人的話,臉色已然極為難看,他猛地一拍龍椅扶手,大聲怒斥道:“哼,你們屢次三番彈劾,毫無根據,如今還想狡辯,朕看你們就是心懷不軌,妄圖擾亂朝堂,陷害忠良!
來人啊,把這些亂臣賊子都給朕拖下去,打入大牢,待咱細細審問!”
那幾位皇子和大臣頓時嚇得臉色煞白,紛紛跪地求饒,可朱元璋此刻哪會心軟,一揮手,侍衛們便上前將他們拖了下去。
下了朝後,朱宇和朱標迴到東宮,朱標長舒一口氣,感慨道:“兄長,這次總算是又躲過一劫,也讓這些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往後他們應該不敢再輕易算計咱們了吧。”
朱宇卻微微搖頭,神色凝重地說:“二弟,莫要大意,他們這次雖然栽了跟頭,但難保不會還有其他黨羽在暗中蟄伏,等待時機再次出手。咱們還是得小心謹慎才是。”
朱標點頭稱是,兩人正說著,突然有小太監來報,說是皇後娘娘請他們過去一趟。
朱宇和朱標對視一眼,心中有些疑惑,不知皇後娘娘此時召見所為何事,但還是趕忙起身前往坤寧宮。
到了坤寧宮,兩人向皇後行禮問安後,皇後娘娘看著他們,眼中滿是慈愛與關切,輕聲說道:“標兒,桓兒,本宮聽聞了朝堂上的事,你們這段時日確實受苦了。
隻是那幾位皇子畢竟是你們的兄弟,如今他們犯了錯,被打入大牢,本宮心裏也不好受啊。
你們看,能不能找個機會向你們父皇求求情,從輕發落他們呢?”
朱標麵露為難之色,猶豫了一下說道:“母後,兒臣明白您心疼他們,可他們屢次算計兒臣與兄長,實在是太過分了。
若是這次輕易饒恕了他們,隻怕日後他們還會變本加厲,不知悔改呀。”
朱宇也附和道:“娘娘,並非兒臣等不懂手足之情,隻是他們的所作所為已經威脅到了大明的安穩和治水、邊疆戰事這些關乎國運的大事啊,還望娘娘能夠體諒兒臣等的難處。”
皇後娘娘聽了,輕輕歎了口氣,說道:“本宮又何嚐不知他們的過錯,隻是一想到都是同胞兄弟,落得如此下場,終究是不忍心啊。
罷了,本宮也不勉強你們,隻是希望你們日後行事,盡量顧念著些兄弟情分,莫要讓這皇家的親情變得太過淡薄了。”
朱宇和朱標趕忙應道:“謹遵娘娘教誨。”
從坤寧宮出來後,朱標對朱宇說道:“兄長,母後雖沒強求,但咱們也得好好思量思量,畢竟都是兄弟,若真把關係鬧得太僵,也不是好事啊。”
朱宇點點頭,若有所思地說:“二弟說得對,隻是現在還不是時候,得等他們真的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過自新了,咱們再去考慮緩和關係之事吧。”
兩人一邊說著,一邊往宮外走去,卻不知,在皇宮的某個角落裏,還有人在暗中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新的陰謀似乎又在悄然醞釀著……
而此時,邊疆又傳來消息,說是雖然敵軍敗退,但邊境的百姓生活遭到了極大破壞,急需朝廷派人前去安撫並協助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