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小額借貸 線上貸款 汽車貸款 手機貸 瘋正妹 橘子影城 古蹟交流社 東森新聞手機板 東森新聞 本地新聞 | 今日時事 | super娛樂城 23win 金鈦城娛樂城 TZ娛樂城 信用版娛樂城 贏家娛樂城 WG娛樂城

    初春,寒意尚未完全褪去,京城的大街小巷還殘留著冬日的蕭瑟,但在這看似清冷的表象下,卻湧動著一股蓬勃欲發的生機。


    朱標和朱宇這幾日都在東宮忙著商議諸多事務,他們深知,大明要想長久興盛,光靠解決災患、發展農事可不夠,還得從根本上培育人才,開啟民智。


    朱標身著一襲月白色長袍,袍上用銀線繡著淡雅的雲紋,越發襯得他身姿挺拔、氣質儒雅。


    他坐在書桌前,手中拿著一本古籍,卻無心翻看,眉頭微蹙,似在思索著什麽重要之事。


    朱宇則身著一襲藏青色錦袍,腰間束著一根黑色玉帶,顯得沉穩又大氣,他正站在窗邊,望著窗外那剛冒出新芽的樹木,若有所思。


    朱標率先打破了沉默,放下手中書卷,看向朱宇,輕聲道:


    “兄長,如今南方之災已過,百姓生活也漸漸恢複,可我這心裏啊,總覺得還有許多事要做。


    咱們大明,疆域遼闊,可若百姓大多目不識丁,那這江山即便如今安穩,日後又怎能長久昌盛呢?”


    朱宇轉過身來,雙手背在身後,緩緩踱步到朱標身邊,點頭應道:


    “二弟說得極是,我也正想著此事呢。


    欲興大明,必興教育啊,隻有讓更多的人讀書識字,才能為朝廷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可這辦學育人,該從何處著手,還得細細謀劃一番呐。”


    正說著,兩人便決定召集朝中大臣,一同來商討這興學之事。


    不多時,大臣們紛紛來到東宮的議事廳,眾人臉上都帶著幾分疑惑,不知今日太子和大公子召集所為何事。


    朱標坐在主位上,目光緩緩掃過眾人,清了清嗓子,開口道:“諸位大人,今日將大家請來,是有一事想與諸位商議。


    如今我大明初定,雖有太平之象,可這天下百姓,識字者甚少,長此以往,於我大明發展不利啊。


    本太子與大公子尋思著,欲在各地廣設學堂,讓更多孩童乃至成人都有機會讀書識字,習得聖人之道,不知諸位大人對此有何看法?”


    禮部尚書聽聞,眼中一亮,趕忙出列,拱手行禮後說道:“殿下,大公子,此乃大好事啊!


    正所謂‘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若能在各地興辦學堂,那我大明日後必定人才濟濟,隻是這辦學需諸多準備,場地、師資、書籍等等,樣樣都得考慮周全呐。”


    朱宇微微點頭,看向禮部尚書說道:


    “禮部尚書所言甚是,這場地嘛,本公子想著,可先利用各地閑置的官舍或是廟宇道觀,稍加修繕,便可作為學堂之用,如此也能節省些開支。


    隻是這師資,倒真是個難題,諸位大人可有良策?”


    這時,一位掌管國子監事務的大臣站了出來,恭敬地稟報道:


    “大公子,殿下,依下官之見,可從國子監選拔一批才學出眾、品德優良的學子,派往各地任教,他們皆是經過國子監的悉心培養,學識方麵定然是夠的,而且年輕人有朝氣,也能更好地教導那些孩童。


    另外,也可在各地招募一些當地的宿儒,這些人在當地頗有聲望,對當地的情況也熟悉,兩相配合,或能解這師資之困。”


    朱標聽了,麵露讚許之色,說道:


    “此計甚好,不過這選拔之事,還得嚴格把控,務必選出品行端正、學識紮實之人,切不可敷衍了事。那書籍方麵,又該如何是好呢?”


    戶部尚書皺了皺眉頭,出列說道:


    “殿下,這書籍可是個大問題呀。


    如今要在多地辦學,所需書籍數量龐大,若要重新刊印,耗費的錢糧可不是小數目,戶部雖有些許積蓄,可還要顧及其他諸多事務,怕是一時難以支撐啊。”


    朱標手撫下巴,思索片刻後說道:


    “戶部尚書,本太子明白你的難處,這書籍之事,咱們可以雙管齊下。


    一方麵,召集各地的書局工坊,讓他們加緊刊印一些基礎的啟蒙讀物,朝廷可給予適當補貼,鼓勵他們多印;


    另一方麵,發動各地的富戶鄉紳,鼓勵他們捐贈家中所藏書籍,對於捐贈踴躍者,朝廷可給予嘉獎,如此或能緩解書籍匱乏之困。”


    眾人聽了,紛紛點頭稱是,覺得太子這辦法頗為周全。


    商議完大致策略後,朱標又道:


    “此事關乎我大明根基,需得有專人負責統籌,諸位覺得誰可擔此重任呢?”


    朝堂上一時陷入沉默,眾人都在思索合適的人選。


    突然,一位平日裏不太起眼的年輕官員站了出來,他身著一襲青衫,麵容清秀,眼神中透著一股堅定,行禮後說道:


    “殿下,大公子,下官不才,願擔此任。


    下官自幼便對教育之事頗為上心,深知其重要性,若能為我大明興學育人出一份力,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殿下和大公子所托。”


    朱標打量了一下這位年輕官員,問道:“你是何人?現居何職?”


    那年輕官員趕忙迴道:


    “殿下,下官姓張名軒,現任職於禮部,雖官職低微,但對各地風土人情、教育現狀也略有了解,懇請殿下給下官這個機會。”


    朱宇看向朱標,微微點頭,朱標便說道:


    “好,張軒,既然你有此等決心,本太子便給你這個機會,不過你需每月向本太子和大公子匯報進展,若有難處,及時上報,切不可耽誤了這興學大事。”


    張軒麵露喜色,激動地迴道:“多謝殿下,多謝大公子信任,下官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隨後幾日,張軒便馬不停蹄地開始籌備起來。


    他先是去了國子監,與國子監的祭酒等人商討選拔學子任教之事。


    國子監內,張軒對著一眾國子監學子,拱手行禮後,大聲說道:


    “諸位同窗,如今朝廷欲在各地興辦學堂,廣納賢才任教,這可是造福大明、功在千秋的好事啊!


    諸位皆是我大明的棟梁之才,若有意前往,可到我這兒報名,不過需經過嚴格考核,選出最優秀者前往,望諸位踴躍參與呀。”


    一位學子站出來問道:“張大人,這考核都考些什麽內容呢?”


    張軒微笑著解釋道:“主要考學識,如經史子集的理解,還有這教書育人的方法,畢竟咱們不僅要自己學識淵博,還得能把知識清晰地傳授給那些孩童呀,當然,品德方麵也會有考察,這一點更是重中之重。”


    學子們聽了,都紛紛議論起來,不少人眼中都透著躍躍欲試的光芒,覺得這是個施展抱負的好機會。


    另一邊,各地的富戶鄉紳們也收到了朝廷鼓勵捐贈書籍的消息。


    在江南的一處大宅院裏,當地有名的富戶李老爺正坐在堂屋中,聽著管家的匯報。


    管家說:“老爺,朝廷如今號召捐贈書籍,說是為了興辦學堂,讓更多百姓能讀書識字呢,還說捐贈踴躍者有嘉獎,您看咱們家要不要捐些啊?”


    李老爺手撚著胡須,沉思片刻後說道:“嗯,這是好事啊,咱李家能有今日的富貴,也多虧了朝廷庇佑,如今朝廷有需要,咱自當響應。


    去把我那書房裏的那些珍藏的古籍,挑些合適的,整理出來,送到官府去,也算咱為這興學出份力了。”


    管家笑著應道:“是,老爺,您這可真是深明大義呀,小的這就去辦。”


    隨著各項籌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第一批學堂終於在幾個州縣開始設立起來了。


    朱標和朱宇聽聞消息後,決定親自前往一處學堂視察。


    他們帶著幾名侍從,輕車簡從地來到了城郊的一所新學堂。


    學堂的大門上方掛著一塊嶄新的匾額,寫著“啟蒙學堂”四個大字,字體剛勁有力,透著一股希望之氣。


    走進學堂,便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傳來,那稚嫩的聲音在空氣中迴蕩,仿佛奏響了一曲美妙的樂章。


    朱標和朱宇臉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們順著聲音來到一間教室外,透過窗戶看去,隻見一位年輕的夫子正站在講台上,拿著書卷,認真地教著孩童們識字。


    夫子指著書上的字,大聲念道:“人之初,性本善……”


    孩童們也跟著齊聲念著,一個個小臉蛋上滿是認真的神情,雖然有的字音還咬不準,但那股子努力的勁頭讓人看了心生歡喜。


    朱標輕輕推開門,走了進去,夫子和孩童們見有人進來,都停了下來,好奇地看著他們。


    夫子趕忙行禮道:“拜見太子殿下,大公子,不知殿下和大公子親臨,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朱標笑著擺擺手,說道:“無妨,你繼續授課便是,本太子和大公子就是來看看這學堂的情況。”


    說著,他走到一位孩童身邊,蹲下身子,親切地問道:“小朋友,你叫什麽名字呀?在這兒讀書可有意思?”


    那孩童眨著大眼睛,奶聲奶氣地迴道:“殿下,我叫小虎,在這兒讀書可好玩了,夫子教了我們好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呢,我以後也要像夫子一樣,有好多學問。”


    朱標聽了,哈哈大笑,摸了摸小虎的頭,說道:“好啊,小虎,那你可得好好讀書,將來為咱大明做貢獻呀。”


    朱宇也在一旁看著這些孩童,心中滿是感慨,對朱標說道:“二弟,看著這些孩子如此認真地讀書,我仿佛看到了大明未來的希望啊,這學堂辦得真是太值了。”


    朱標站起身來,對夫子說道:“夫子,你辛苦了,這些孩子可都是咱大明的寶貝,你要用心教導他們,若有什麽難處,可告知當地官府,朝廷定會支持的。”


    夫子趕忙迴道:“多謝殿下關心,下官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朝廷所望。”


    從學堂出來後,朱標和朱宇又去查看了學堂的其他設施,如藏書閣、學子們休息的地方等等,每一處都看得很仔細,不時還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


    朱標對朱宇說道:“兄長,這學堂雖是初辦,可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完善,咱們得讓人多留意,多聽聽夫子和學子們的意見,爭取把這學堂越辦越好啊。”


    朱宇點頭道:“二弟說得對,這教育之事,可不能有絲毫懈怠,關乎著大明的千秋萬代呢。”


    然而,這興學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


    隨著學堂在更多地方設立,一些問題也漸漸浮現出來。


    有的地方官員對這學堂之事並不上心,覺得這是費力不討好的活兒,在撥劃場地、物資等方麵拖拖拉拉,導致學堂的建設進度緩慢。


    還有些偏遠地區,師資實在匱乏,即便從國子監派去了學子,可還是不夠用,教學質量也參差不齊。


    朱宇得知這些情況後,十分氣憤,在議事廳中對著一眾大臣說道:


    “諸位,本公子聽聞如今各地學堂興辦出現了諸多問題,這可都是關乎我大明未來的大事,怎能如此敷衍了事?


    那些地方官員若再這般懈怠,朝廷定不輕饒!


    還有這師資不足之事,禮部需再想辦法,盡快補充,絕不能讓那些孩童們沒有好的夫子教導。”


    禮部尚書麵露難色,說道:“大公子,下官已經盡力在調配了,可這人才培養也需時日呀,實在是有些捉襟見肘了。”


    朱標皺了皺眉頭,說道:


    “禮部尚書,困難固然有,但辦法總比困難多,你可從那些已退休但仍有精力的老夫子中招募一些,讓他們發揮餘熱,前往偏遠地區任教,給予他們足夠的報酬和尊重,想必會有人願意的。


    同時,督促各地官員,讓他們重視起來,若有故意阻撓者,一經查實,嚴懲不貸!”


    在朱標和朱宇的嚴厲督促下,各地官員不敢再懈怠,紛紛加快了學堂建設的進度,師資不足的問題也通過各種辦法慢慢得到了解決。


    幾個月後,越來越多的學堂在大明的土地上生根發芽,越來越多的孩童走進了學堂,開啟了他們的求知之路。


    朱標和朱宇再次視察各地學堂時,看到那熱鬧的學習場景,心中滿是欣慰。


    朱標站在一片學堂聚集的街巷中,望著那一間間傳出讀書聲的屋子,感慨道:


    “兄長,看著如今這景象,之前的那些辛苦都值了呀,隻要這些孩子能學到知識,日後成為我大明的有用之才,咱們這一番心血就沒有白費。”


    朱宇亦是一臉欣慰,拍了拍朱標的肩膀,說道:


    “是啊,二弟,這興學育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咱們可得一直把這事好好做下去,讓大明處處都充滿這朗朗書聲,那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之象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魂穿大明,朱標見我也要喊聲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柚花茶的宋明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柚花茶的宋明珠並收藏魂穿大明,朱標見我也要喊聲哥最新章節

xxf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