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新政實施
魂穿大明,朱標見我也要喊聲哥 作者:愛吃柚花茶的宋明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宇成功擊敗敵軍主力,還完成了係統的隱藏任務,招降了鐵木真。
這場勝利不僅讓北方遊牧民族元氣大傷、派來求和使者,整個大明也沉浸在一片歡騰之中。
然而,朱宇並未被勝利衝昏頭腦,他深知戰後重建與國家發展的道路漫長且艱辛。
禦書房內,朱宇正與朱標、幾位朝中重臣以及剛剛歸降的鐵木真商議著戰後事宜。
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眾人身上。
朱宇身著一襲玄色長袍,身姿挺拔,麵容雖因連日操勞略顯疲憊,卻難掩眼中的堅毅與睿智。
“此次我軍大勝,實乃我大明將士用命、百姓支持的結果。
但如今北方邊境雖暫時安寧,可戰後重建、國家發展迫在眉睫,諸位可有良策?”
朱宇目光緩緩掃過眾人,聲音沉穩有力。
朱標率先開口,他一襲月白色長袍,氣質儒雅,神色認真地說道:
“兄長,依我之見,當務之急是安撫邊境百姓。
此次戰亂,邊境百姓飽受流離失所之苦,我們需盡快撥發糧食、衣物,幫助他們重建家園,恢複生產。”
戶部尚書劉大人微微躬身,接著說道:
“太子殿下所言極是。此外,戰爭耗費了大量錢財物資,國庫如今有些空虛。
臣建議,戰後可適當減免受災地區的賦稅,鼓勵百姓開墾荒地,發展農業,同時也能減輕百姓負擔,贏得民心。”
朱宇微微點頭,目光投向鐵木真,溫和問道:
“鐵將軍,你來自北方遊牧部落,對草原之事頗為了解。
如今我大明與貴部簽訂和約,你認為在促進雙方貿易往來、增進邊境和平方麵,可有什麽好的建議?”
鐵木真身材魁梧,臉上帶著曆經滄桑的堅毅。
他抱拳行禮,聲音洪亮地說道:
“大公子,草原上的物資與中原不同,我認為可以在邊境設立固定的貿易集市,互通有無。
比如,我們用馬匹、皮毛等物,換取中原的茶葉、絲綢、鐵器。
如此一來,既能滿足雙方需求,又能增進彼此的交流與了解,減少衝突。”
“此計甚好!”
朱宇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劉大人,此事就交由你負責,盡快與邊境官員商議,選定合適的地點設立貿易集市,製定相關規則,確保貿易公平有序地進行。”
“臣遵旨!”
劉大人恭敬領命。
兵部尚書王大人上前一步,憂心忡忡地說:
“大公子,雖然此次敵軍大敗,但我們也不可掉以輕心。
為了防止日後再有外敵入侵,加強軍事建設刻不容緩。
臣建議在邊境增設堡壘,加強巡邏,同時對現有軍隊進行整頓訓練,提升戰鬥力。”
朱宇讚同道:“王大人所言甚是。軍事建設關乎國家安危,必須重視。鐵將軍,你對草原部落的軍事情況熟悉,往後在軍事方麵,還望你能多提寶貴意見。”
鐵木真連忙說道:“大公子放心,鐵木真既已歸降大明,自當為大明盡心盡力。
草原部落的騎兵機動性強,我認為可以挑選一些精銳之士,組建一支專門的騎兵隊伍,加以訓練,與步兵相互配合,定能提升軍隊戰鬥力。”
朱宇聞言,心中一動:“鐵將軍此計甚妙。王大人,此事你與鐵將軍共同負責,從各軍中挑選精銳,組建騎兵部隊。所需的馬匹、裝備等物資,務必盡快籌備。”
“臣領命!”
王大人與鐵木真齊聲應道。
此時,一直沉默的內閣大學士孫大人緩緩開口:
“大公子,戰爭雖已結束,但我們應從此次戰事中吸取教訓。
要想國家長治久安,不僅要發展軍事、經濟,文化教育也至關重要。
我們可以在各地興辦學校,培養人才,讓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傳播聖賢之道,如此方能提升國民素質,為國家的繁榮奠定基礎。”
朱宇若有所思,微微頷首:“孫大人所言極是。教育乃國之根本,此事就由你負責籌劃。
在興辦學校的同時,也要注重選拔優秀的教師,編寫合適的教材。
另外,我覺得可以設立一些專門的學科,如算術、天文、地理等,培養全麵發展的人才。”
孫大人麵露欣喜之色:“大公子高瞻遠矚,如此一來,我大明未來必將人才輩出。”
商議完各項事宜,眾人紛紛散去。
朱宇獨自在書房內踱步沉思,腦海中不斷浮現出係統獎勵的那本傳世治國寶典。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研讀寶典,從中汲取更多治國理政的智慧,以更好地推動大明的發展。
朱宇走到書桌前,緩緩坐下,閉上眼睛,集中精神與係統溝通,取出了那本傳世治國寶典。
寶典入手,沉甸甸的,封麵古樸厚重,散發著一種神秘的氣息。
朱宇小心翼翼地翻開第一頁,上麵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文字,皆是關於治國理政的精髓。
隨著閱讀的深入,朱宇的眼神愈發明亮,時而微微皺眉,時而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不知不覺中,天色漸暗,屋內光線變得昏暗。直到小太監進來點亮燭火,朱宇才從專注的閱讀中迴過神來。
“大公子,該用晚膳了。”
小太監輕聲提醒道。
朱宇擺了擺手:“我現在暫且不餓,你先退下吧。”
說完,朱宇又沉浸在寶典的世界裏。
書中的內容猶如一盞明燈,為他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朱宇意識到,要實現大明的繁榮昌盛,不僅需要一係列的政策措施,更需要對國家體製進行一些改革和創新。
經過一夜的思考與謀劃,朱宇心中有了更為清晰的發展藍圖。
第二天清晨,朱宇來到朱元璋的寢宮,準備向父皇稟明自己的想法。
寢宮內,朱元璋靠在榻上,雖已年邁,但眼神依舊犀利。
看到朱宇進來,他微微坐起身子,說道:“吾兒來了,聽聞你昨夜一夜未眠,可是在為戰後之事操勞?”
朱宇恭敬地行了一禮,說道:“父皇,兒臣正是為此事而來。
此次大勝,雖解了北方之患,但大明要想長治久安,必須進行一係列變革。兒臣經過深思熟慮,有了一些想法,特來向父皇請教。”
接著,朱宇將自己關於農業、商業、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麵的改革計劃詳細地向朱元璋闡述了一遍。
朱元璋靜靜地聽著,臉上沒有太多表情。
待朱宇說完,朱元璋沉默了片刻,緩緩說道:“吾兒所言,頗有道理。
隻是這改革之路,必定艱難險阻,你可有信心和決心?”
朱宇堅定地說道:“父皇,兒臣深知改革不易,但為了大明的未來,兒臣願意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兒臣相信,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讓大明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朱元璋看著朱宇堅毅的眼神,欣慰地笑了:“好,有你這番決心,朕便放心了。
朕老了,未來是你們年輕人的。
朕會全力支持你,放手去做吧!”
朱宇心中一陣感動,跪地謝恩:“兒臣定不負父皇期望!”
從朱元璋寢宮出來後,朱宇立刻召集朝中重臣,再次召開會議。
“經過昨夜的深思熟慮,我與父皇共同商議後決定推行一係列新政,以促進我大明的全麵發展。”
朱宇目光堅定地看著眾人。
“首先,在農業方麵,我們要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鼓勵百姓種植高產作物。
劉大人,你負責組織人手編寫農業技術手冊,發放到各地,指導百姓生產。”
“臣遵旨!”
劉大人領命道。
“其次,在商業方麵,除了邊境貿易集市,我們還要在內地鼓勵商業發展。簡化商業稅收流程,打擊商業壟斷,營造公平競爭的商業環境。”
朱宇繼續說道。
“這……大公子,自古以來,重農抑商乃是國策,鼓勵商業發展,恐怕……”
一位老臣麵露擔憂之色,小心翼翼地說道。
朱宇微微一笑,耐心解釋道:“不必擔憂。農業是國家的根基,這一點朕從未忘記。但商業的發展同樣能促進經濟繁榮,增加國家稅收。隻要我們合理引導,便能讓農業與商業相輔相成,共同推動國家發展。”
老臣聽了朱宇的解釋,若有所思,緩緩點頭:“大公子所言甚是,臣明白了。”
“再者,在軍事改革方麵,除了組建騎兵部隊,我們還要加強軍事技術的研發。鼓勵工匠們改進兵器製造技術,提高武器的質量和殺傷力。”
朱宇看向兵部尚書王大人,“王大人,此事你要多費心。”
“臣定當竭盡全力!”
王大人堅定地說道。
“最後,在文化教育方麵,孫大人要加快興辦學校的步伐。
不僅要在城鎮設立學校,還要深入鄉村,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接受教育。同時,設立科舉特科,選拔在算術、天文、地理等方麵有專長的人才。”
朱宇說道。
孫大人精神抖擻地應道:“臣領命!臣定不負大公子期望,為我大明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會議結束後,朱宇站在宮殿的台階上,望著遠方的天空,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他知道,推行新政的道路上必定會遇到重重困難和阻力,但他毫不畏懼。
憑借著係統的幫助和自己的智慧,他堅信一定能夠帶領大明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朱宇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政的推行中。
在他的努力下,大明的經濟逐漸複蘇,百姓的生活日益改善,軍事力量不斷增強,文化教育事業也蓬勃發展起來。
這場勝利不僅讓北方遊牧民族元氣大傷、派來求和使者,整個大明也沉浸在一片歡騰之中。
然而,朱宇並未被勝利衝昏頭腦,他深知戰後重建與國家發展的道路漫長且艱辛。
禦書房內,朱宇正與朱標、幾位朝中重臣以及剛剛歸降的鐵木真商議著戰後事宜。
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眾人身上。
朱宇身著一襲玄色長袍,身姿挺拔,麵容雖因連日操勞略顯疲憊,卻難掩眼中的堅毅與睿智。
“此次我軍大勝,實乃我大明將士用命、百姓支持的結果。
但如今北方邊境雖暫時安寧,可戰後重建、國家發展迫在眉睫,諸位可有良策?”
朱宇目光緩緩掃過眾人,聲音沉穩有力。
朱標率先開口,他一襲月白色長袍,氣質儒雅,神色認真地說道:
“兄長,依我之見,當務之急是安撫邊境百姓。
此次戰亂,邊境百姓飽受流離失所之苦,我們需盡快撥發糧食、衣物,幫助他們重建家園,恢複生產。”
戶部尚書劉大人微微躬身,接著說道:
“太子殿下所言極是。此外,戰爭耗費了大量錢財物資,國庫如今有些空虛。
臣建議,戰後可適當減免受災地區的賦稅,鼓勵百姓開墾荒地,發展農業,同時也能減輕百姓負擔,贏得民心。”
朱宇微微點頭,目光投向鐵木真,溫和問道:
“鐵將軍,你來自北方遊牧部落,對草原之事頗為了解。
如今我大明與貴部簽訂和約,你認為在促進雙方貿易往來、增進邊境和平方麵,可有什麽好的建議?”
鐵木真身材魁梧,臉上帶著曆經滄桑的堅毅。
他抱拳行禮,聲音洪亮地說道:
“大公子,草原上的物資與中原不同,我認為可以在邊境設立固定的貿易集市,互通有無。
比如,我們用馬匹、皮毛等物,換取中原的茶葉、絲綢、鐵器。
如此一來,既能滿足雙方需求,又能增進彼此的交流與了解,減少衝突。”
“此計甚好!”
朱宇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劉大人,此事就交由你負責,盡快與邊境官員商議,選定合適的地點設立貿易集市,製定相關規則,確保貿易公平有序地進行。”
“臣遵旨!”
劉大人恭敬領命。
兵部尚書王大人上前一步,憂心忡忡地說:
“大公子,雖然此次敵軍大敗,但我們也不可掉以輕心。
為了防止日後再有外敵入侵,加強軍事建設刻不容緩。
臣建議在邊境增設堡壘,加強巡邏,同時對現有軍隊進行整頓訓練,提升戰鬥力。”
朱宇讚同道:“王大人所言甚是。軍事建設關乎國家安危,必須重視。鐵將軍,你對草原部落的軍事情況熟悉,往後在軍事方麵,還望你能多提寶貴意見。”
鐵木真連忙說道:“大公子放心,鐵木真既已歸降大明,自當為大明盡心盡力。
草原部落的騎兵機動性強,我認為可以挑選一些精銳之士,組建一支專門的騎兵隊伍,加以訓練,與步兵相互配合,定能提升軍隊戰鬥力。”
朱宇聞言,心中一動:“鐵將軍此計甚妙。王大人,此事你與鐵將軍共同負責,從各軍中挑選精銳,組建騎兵部隊。所需的馬匹、裝備等物資,務必盡快籌備。”
“臣領命!”
王大人與鐵木真齊聲應道。
此時,一直沉默的內閣大學士孫大人緩緩開口:
“大公子,戰爭雖已結束,但我們應從此次戰事中吸取教訓。
要想國家長治久安,不僅要發展軍事、經濟,文化教育也至關重要。
我們可以在各地興辦學校,培養人才,讓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傳播聖賢之道,如此方能提升國民素質,為國家的繁榮奠定基礎。”
朱宇若有所思,微微頷首:“孫大人所言極是。教育乃國之根本,此事就由你負責籌劃。
在興辦學校的同時,也要注重選拔優秀的教師,編寫合適的教材。
另外,我覺得可以設立一些專門的學科,如算術、天文、地理等,培養全麵發展的人才。”
孫大人麵露欣喜之色:“大公子高瞻遠矚,如此一來,我大明未來必將人才輩出。”
商議完各項事宜,眾人紛紛散去。
朱宇獨自在書房內踱步沉思,腦海中不斷浮現出係統獎勵的那本傳世治國寶典。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研讀寶典,從中汲取更多治國理政的智慧,以更好地推動大明的發展。
朱宇走到書桌前,緩緩坐下,閉上眼睛,集中精神與係統溝通,取出了那本傳世治國寶典。
寶典入手,沉甸甸的,封麵古樸厚重,散發著一種神秘的氣息。
朱宇小心翼翼地翻開第一頁,上麵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文字,皆是關於治國理政的精髓。
隨著閱讀的深入,朱宇的眼神愈發明亮,時而微微皺眉,時而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不知不覺中,天色漸暗,屋內光線變得昏暗。直到小太監進來點亮燭火,朱宇才從專注的閱讀中迴過神來。
“大公子,該用晚膳了。”
小太監輕聲提醒道。
朱宇擺了擺手:“我現在暫且不餓,你先退下吧。”
說完,朱宇又沉浸在寶典的世界裏。
書中的內容猶如一盞明燈,為他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朱宇意識到,要實現大明的繁榮昌盛,不僅需要一係列的政策措施,更需要對國家體製進行一些改革和創新。
經過一夜的思考與謀劃,朱宇心中有了更為清晰的發展藍圖。
第二天清晨,朱宇來到朱元璋的寢宮,準備向父皇稟明自己的想法。
寢宮內,朱元璋靠在榻上,雖已年邁,但眼神依舊犀利。
看到朱宇進來,他微微坐起身子,說道:“吾兒來了,聽聞你昨夜一夜未眠,可是在為戰後之事操勞?”
朱宇恭敬地行了一禮,說道:“父皇,兒臣正是為此事而來。
此次大勝,雖解了北方之患,但大明要想長治久安,必須進行一係列變革。兒臣經過深思熟慮,有了一些想法,特來向父皇請教。”
接著,朱宇將自己關於農業、商業、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麵的改革計劃詳細地向朱元璋闡述了一遍。
朱元璋靜靜地聽著,臉上沒有太多表情。
待朱宇說完,朱元璋沉默了片刻,緩緩說道:“吾兒所言,頗有道理。
隻是這改革之路,必定艱難險阻,你可有信心和決心?”
朱宇堅定地說道:“父皇,兒臣深知改革不易,但為了大明的未來,兒臣願意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兒臣相信,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讓大明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朱元璋看著朱宇堅毅的眼神,欣慰地笑了:“好,有你這番決心,朕便放心了。
朕老了,未來是你們年輕人的。
朕會全力支持你,放手去做吧!”
朱宇心中一陣感動,跪地謝恩:“兒臣定不負父皇期望!”
從朱元璋寢宮出來後,朱宇立刻召集朝中重臣,再次召開會議。
“經過昨夜的深思熟慮,我與父皇共同商議後決定推行一係列新政,以促進我大明的全麵發展。”
朱宇目光堅定地看著眾人。
“首先,在農業方麵,我們要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鼓勵百姓種植高產作物。
劉大人,你負責組織人手編寫農業技術手冊,發放到各地,指導百姓生產。”
“臣遵旨!”
劉大人領命道。
“其次,在商業方麵,除了邊境貿易集市,我們還要在內地鼓勵商業發展。簡化商業稅收流程,打擊商業壟斷,營造公平競爭的商業環境。”
朱宇繼續說道。
“這……大公子,自古以來,重農抑商乃是國策,鼓勵商業發展,恐怕……”
一位老臣麵露擔憂之色,小心翼翼地說道。
朱宇微微一笑,耐心解釋道:“不必擔憂。農業是國家的根基,這一點朕從未忘記。但商業的發展同樣能促進經濟繁榮,增加國家稅收。隻要我們合理引導,便能讓農業與商業相輔相成,共同推動國家發展。”
老臣聽了朱宇的解釋,若有所思,緩緩點頭:“大公子所言甚是,臣明白了。”
“再者,在軍事改革方麵,除了組建騎兵部隊,我們還要加強軍事技術的研發。鼓勵工匠們改進兵器製造技術,提高武器的質量和殺傷力。”
朱宇看向兵部尚書王大人,“王大人,此事你要多費心。”
“臣定當竭盡全力!”
王大人堅定地說道。
“最後,在文化教育方麵,孫大人要加快興辦學校的步伐。
不僅要在城鎮設立學校,還要深入鄉村,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接受教育。同時,設立科舉特科,選拔在算術、天文、地理等方麵有專長的人才。”
朱宇說道。
孫大人精神抖擻地應道:“臣領命!臣定不負大公子期望,為我大明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會議結束後,朱宇站在宮殿的台階上,望著遠方的天空,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他知道,推行新政的道路上必定會遇到重重困難和阻力,但他毫不畏懼。
憑借著係統的幫助和自己的智慧,他堅信一定能夠帶領大明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朱宇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政的推行中。
在他的努力下,大明的經濟逐漸複蘇,百姓的生活日益改善,軍事力量不斷增強,文化教育事業也蓬勃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