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此事朕意已決
魂穿大明,朱標見我也要喊聲哥 作者:愛吃柚花茶的宋明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春日的紫禁城,暖陽傾灑,琉璃瓦熠熠生輝,可禦書房內的氣氛卻凝重如鉛。
朱宇坐在龍椅上,手中緊握著藩王們最新的反饋文書,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眼神中滿是思索與憂慮。
藩王改革試點工作在磕磕絆絆中推進,每一步都舉步維艱,朝堂內外各方勢力的態度,都如同無形的繩索,牽扯著改革的走向。
“陛下,襄王朱瞻墡求見。”
司禮監太監王公公輕聲稟報,打破了室內的寂靜。
朱宇抬了抬頭,眼中閃過一絲期待:
“快宣。”
朱瞻墡大步走進禦書房,他身形高大,今日的步伐卻有些沉重。
走進書房後,他拱手行禮,臉上帶著幾分疲憊與無奈:“陛下,臣弟剛從幾位藩王處迴來,此番溝通,頗為艱難。”
朱宇微微點頭,示意他坐下來說:“無妨,你且細細道來。”
朱瞻墡坐下後,喝了口茶,緩緩說道:“陛下,那幾位聯名上書的藩王,雖然表麵上願意溝通,但實則內心抵觸情緒仍重。
他們擔心改革之後,不僅手中權力被削,就連封地內的民生事務也會被朝廷過多幹涉,自己將淪為有名無實的空架子。”
朱宇沉思片刻,說道:“朕推行改革,本意並非打壓藩王,而是為了大明的長治久安。他們怎就如此難以理解?”
朱瞻墡微微皺眉,斟酌著言辭:“陛下,臣弟明白您的苦心,可藩王們在封地經營多年,權力與利益早已盤根錯節。
驟然變革,他們心中惶恐也是難免。臣弟在與他們交談時,也盡力勸解,提及改革後朝廷會給予一定的補償和新的發展機會,可他們依舊半信半疑。”
朱宇微微歎了口氣:“看來,還得想個萬全之策,既能推進改革,又能安撫他們的情緒。”
朱瞻墡接著說:“陛下,臣弟還有個想法。如今藩王們對權力的分配最為敏感,我們不妨在改革方案中,明確劃定藩王在封地內仍可保留的權力範圍,比如在文化傳承、地方禮儀等方麵給予他們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覺得自己在封地內還是有地位、有作為的。”
朱宇眼睛一亮,點頭道:“此計可行。你這一番奔波,辛苦了。此事還需你繼續從中斡旋,務必讓藩王們明白朕的心意。”
朱瞻墡起身,拱手道:“陛下放心,臣弟定當竭盡全力。”
朱瞻墡離開後,朱宇立刻召來朱標和張居正商議。
張居正一臉嚴肅地走進禦書房,行禮後說道:“陛下,聽聞藩王那邊又有變故,改革之事刻不容緩,若再拖延,恐生大亂。”
朱宇微微點頭:“張首輔所言極是。標弟,你對襄王提出的方案有何看法?”
朱標微微躬身,說道:“皇兄,臣弟覺得襄王的提議有可取之處。明確藩王權力範圍,既能讓他們心中有底,也便於我們掌控改革的節奏。
不過,臣弟認為還需在經濟補償方麵加大力度,比如可以允許藩王參與一些朝廷主導的商業項目,給予他們一定的分紅,以此彌補他們權力削減後的損失。”
張居正撫著胡須,思索片刻後說:“親王所言有理。但參與商業項目一事,還需謹慎監管,以免藩王們利用此機會大肆斂財,擾亂市場秩序。”
朱宇聽後,連連點頭:“就這麽辦。張首輔,你負責擬定監管細則;標弟,你繼續與藩王們溝通協調,務必將新方案的好處和保障說清楚。”
兩人領命而去,朱宇望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禱改革能夠順利推進。
幾日後,朱標帶著新的改革方案再次前往藩地。
他來到一處寬敞的議事廳,幾位藩王早已在廳內等候。
朱標一進門,便拱手行禮,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此次前來,標弟是帶著陛下的誠意和最新的改革方案,希望能與諸位再議一番。”
一位年長的藩王皺著眉頭,率先開口:“這改革之事,我們實在憂心。之前的教訓還曆曆在目,我們怎能輕易相信?”
朱標微笑著說:“此次方案與以往不同。陛下已明確表示,改革後藩王在封地內仍可保留文化傳承、地方禮儀等方麵的自主權,這是對藩王地位和榮譽的尊重。”
另一位年輕些的藩王冷哼一聲:“自主權?說得好聽,還不是換個方式削減我們的權力。”
朱標不慌不忙,繼續說道:“除此之外,朝廷還將允許藩王參與一些商業項目,給予一定的分紅。這既能增加藩王的收入,也能讓藩王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出一份力。”
年長的藩王微微動容:“這商業項目,具體如何操作?我們可不想被朝廷牽著鼻子走。”
朱標耐心解釋道:“放心,商業項目由朝廷統一規劃,藩王隻需出資參與,具體運營由專業的官員負責。每年的收益都會有詳細的賬目公示,確保公平公正。而且,藩王們也可派遣親信參與監督,保障自身權益。”
幾位藩王聽後,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起來。
許久,年長的藩王說道:“此事事關重大,我們還需再商議商議。”
朱標點頭道:“所言極是。但還望諸位能盡快給出答複,陛下對改革之事十分關切,也是為了我大明的未來著想。”
從藩地迴來後,朱標立刻進宮向朱宇複命。
朱宇聽後,微微點頭:“他們能有商議的意願,便是好事。此事還需持續跟進,不可鬆懈。”
然而,就在朱標等人努力推進改革時,朝堂上卻又起波瀾。
一些保守派大臣聯名上書,指責改革方案過於激進,會破壞皇室宗親的團結,甚至有人暗中與藩王勾結,企圖阻礙改革的進行。
朱宇得知此事後,怒不可遏。
他立刻召集眾臣在朝堂上商議。
“諸位愛卿,朕推行藩王改革,是為了大明的長治久安,可如今竟有人從中作梗,聯名上書反對,這是何意?”
朱宇的聲音在大殿內迴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一位老臣顫顫巍巍地站出來,說道:“陛下,藩王乃皇室宗親,改革之事需慎之又慎。如今方案過於激進,恐會引發內亂,還望陛下三思。”
張居正立刻反駁道:“李大人,如今藩王勢力膨脹,已對朝廷構成威脅。若不改革,日後必生大亂。陛下的改革方案,已經是深思熟慮,兼顧各方利益,何來激進之說?”
老臣還欲再言,朱宇抬手製止:“此事朕意已決。改革勢在必行,任何人不得阻礙。若再有暗中勾結、破壞改革者,定斬不饒!”
朝堂上一片寂靜,大臣們紛紛低頭,不敢再言。
朱宇知道,改革之路雖然艱難,但他絕不會退縮。
他必須在重重阻力中,為大明開辟出一條穩定繁榮的道路,而這,僅僅隻是開始。
朱宇坐在龍椅上,手中緊握著藩王們最新的反饋文書,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眼神中滿是思索與憂慮。
藩王改革試點工作在磕磕絆絆中推進,每一步都舉步維艱,朝堂內外各方勢力的態度,都如同無形的繩索,牽扯著改革的走向。
“陛下,襄王朱瞻墡求見。”
司禮監太監王公公輕聲稟報,打破了室內的寂靜。
朱宇抬了抬頭,眼中閃過一絲期待:
“快宣。”
朱瞻墡大步走進禦書房,他身形高大,今日的步伐卻有些沉重。
走進書房後,他拱手行禮,臉上帶著幾分疲憊與無奈:“陛下,臣弟剛從幾位藩王處迴來,此番溝通,頗為艱難。”
朱宇微微點頭,示意他坐下來說:“無妨,你且細細道來。”
朱瞻墡坐下後,喝了口茶,緩緩說道:“陛下,那幾位聯名上書的藩王,雖然表麵上願意溝通,但實則內心抵觸情緒仍重。
他們擔心改革之後,不僅手中權力被削,就連封地內的民生事務也會被朝廷過多幹涉,自己將淪為有名無實的空架子。”
朱宇沉思片刻,說道:“朕推行改革,本意並非打壓藩王,而是為了大明的長治久安。他們怎就如此難以理解?”
朱瞻墡微微皺眉,斟酌著言辭:“陛下,臣弟明白您的苦心,可藩王們在封地經營多年,權力與利益早已盤根錯節。
驟然變革,他們心中惶恐也是難免。臣弟在與他們交談時,也盡力勸解,提及改革後朝廷會給予一定的補償和新的發展機會,可他們依舊半信半疑。”
朱宇微微歎了口氣:“看來,還得想個萬全之策,既能推進改革,又能安撫他們的情緒。”
朱瞻墡接著說:“陛下,臣弟還有個想法。如今藩王們對權力的分配最為敏感,我們不妨在改革方案中,明確劃定藩王在封地內仍可保留的權力範圍,比如在文化傳承、地方禮儀等方麵給予他們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覺得自己在封地內還是有地位、有作為的。”
朱宇眼睛一亮,點頭道:“此計可行。你這一番奔波,辛苦了。此事還需你繼續從中斡旋,務必讓藩王們明白朕的心意。”
朱瞻墡起身,拱手道:“陛下放心,臣弟定當竭盡全力。”
朱瞻墡離開後,朱宇立刻召來朱標和張居正商議。
張居正一臉嚴肅地走進禦書房,行禮後說道:“陛下,聽聞藩王那邊又有變故,改革之事刻不容緩,若再拖延,恐生大亂。”
朱宇微微點頭:“張首輔所言極是。標弟,你對襄王提出的方案有何看法?”
朱標微微躬身,說道:“皇兄,臣弟覺得襄王的提議有可取之處。明確藩王權力範圍,既能讓他們心中有底,也便於我們掌控改革的節奏。
不過,臣弟認為還需在經濟補償方麵加大力度,比如可以允許藩王參與一些朝廷主導的商業項目,給予他們一定的分紅,以此彌補他們權力削減後的損失。”
張居正撫著胡須,思索片刻後說:“親王所言有理。但參與商業項目一事,還需謹慎監管,以免藩王們利用此機會大肆斂財,擾亂市場秩序。”
朱宇聽後,連連點頭:“就這麽辦。張首輔,你負責擬定監管細則;標弟,你繼續與藩王們溝通協調,務必將新方案的好處和保障說清楚。”
兩人領命而去,朱宇望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禱改革能夠順利推進。
幾日後,朱標帶著新的改革方案再次前往藩地。
他來到一處寬敞的議事廳,幾位藩王早已在廳內等候。
朱標一進門,便拱手行禮,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此次前來,標弟是帶著陛下的誠意和最新的改革方案,希望能與諸位再議一番。”
一位年長的藩王皺著眉頭,率先開口:“這改革之事,我們實在憂心。之前的教訓還曆曆在目,我們怎能輕易相信?”
朱標微笑著說:“此次方案與以往不同。陛下已明確表示,改革後藩王在封地內仍可保留文化傳承、地方禮儀等方麵的自主權,這是對藩王地位和榮譽的尊重。”
另一位年輕些的藩王冷哼一聲:“自主權?說得好聽,還不是換個方式削減我們的權力。”
朱標不慌不忙,繼續說道:“除此之外,朝廷還將允許藩王參與一些商業項目,給予一定的分紅。這既能增加藩王的收入,也能讓藩王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出一份力。”
年長的藩王微微動容:“這商業項目,具體如何操作?我們可不想被朝廷牽著鼻子走。”
朱標耐心解釋道:“放心,商業項目由朝廷統一規劃,藩王隻需出資參與,具體運營由專業的官員負責。每年的收益都會有詳細的賬目公示,確保公平公正。而且,藩王們也可派遣親信參與監督,保障自身權益。”
幾位藩王聽後,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起來。
許久,年長的藩王說道:“此事事關重大,我們還需再商議商議。”
朱標點頭道:“所言極是。但還望諸位能盡快給出答複,陛下對改革之事十分關切,也是為了我大明的未來著想。”
從藩地迴來後,朱標立刻進宮向朱宇複命。
朱宇聽後,微微點頭:“他們能有商議的意願,便是好事。此事還需持續跟進,不可鬆懈。”
然而,就在朱標等人努力推進改革時,朝堂上卻又起波瀾。
一些保守派大臣聯名上書,指責改革方案過於激進,會破壞皇室宗親的團結,甚至有人暗中與藩王勾結,企圖阻礙改革的進行。
朱宇得知此事後,怒不可遏。
他立刻召集眾臣在朝堂上商議。
“諸位愛卿,朕推行藩王改革,是為了大明的長治久安,可如今竟有人從中作梗,聯名上書反對,這是何意?”
朱宇的聲音在大殿內迴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一位老臣顫顫巍巍地站出來,說道:“陛下,藩王乃皇室宗親,改革之事需慎之又慎。如今方案過於激進,恐會引發內亂,還望陛下三思。”
張居正立刻反駁道:“李大人,如今藩王勢力膨脹,已對朝廷構成威脅。若不改革,日後必生大亂。陛下的改革方案,已經是深思熟慮,兼顧各方利益,何來激進之說?”
老臣還欲再言,朱宇抬手製止:“此事朕意已決。改革勢在必行,任何人不得阻礙。若再有暗中勾結、破壞改革者,定斬不饒!”
朝堂上一片寂靜,大臣們紛紛低頭,不敢再言。
朱宇知道,改革之路雖然艱難,但他絕不會退縮。
他必須在重重阻力中,為大明開辟出一條穩定繁榮的道路,而這,僅僅隻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