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嶄露頭角,風雲再起
魂穿大明,朱標見我也要喊聲哥 作者:愛吃柚花茶的宋明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科技學院開學典禮的熱烈氛圍還未消散,校園裏已然彌漫著濃厚的學術氣息。
朱宇對學院寄予厚望,時常關注學院動態,滿心期待著這些年輕學子能為大明的科技發展注入全新活力。
這日,朱宇在禦書房審閱奏章,司禮監太監王公公匆匆進來,尖著嗓子說道:“陛下,徐光啟大人求見,說是科技學院有要事稟報。”
“快宣。”朱宇放下手中奏章,坐直身子,眼中滿是期待。
徐光啟快步走進禦書房,他神色興奮,雖腳步匆匆,卻難掩眼中的激動與自豪。
行禮後,徐光啟說道:“陛下,科技學院的學生們不負所望,在短短時間內就展現出了極高的天賦和熱情。
他們自發組建了多個研究小組,針對農業、機械、天文等領域展開深入探索,目前已經取得了一些令人驚喜的初步成果。”
朱宇眼中一亮,急切問道:“哦?快說來聽聽。”
徐光啟從袖中掏出一疊圖紙和文稿,呈遞給朱宇:“陛下請看,這是農業研究小組設計的新型灌溉工具草圖。此工具利用水車原理,通過齒輪傳動,能將河水更高效地引入農田,大大節省人力,提高灌溉效率。而且結構簡單,易於製造和維護,一旦推廣,定能造福廣大百姓。”
朱宇接過圖紙,仔細端詳,不住點頭:“好,這設計頗有巧思。徐愛卿,你即刻安排工匠依圖製作,盡快在京郊農田進行試驗,若效果良好,便在全國推廣。”
徐光啟又拿起一份文稿:“陛下,這是機械研究小組撰寫的關於改良紡織機的報告。他們借鑒了萬國博覽會上歐洲紡織機的優點,結合我大明傳統紡織工藝,對現有紡織機進行優化,預計能將紡織效率提高三成以上,且織出的布料更加精美。”
朱宇大喜:“如此一來,我大明的絲綢紡織業將更具競爭力。徐愛卿,務必全力支持他們的研究,有任何需求,朝廷定當滿足。”
正說著,鴻臚寺卿李大人匆匆趕來,神色卻有些凝重。
“陛下,剛剛收到消息,歐洲的一個強國派遣使者前來,聲稱要與我們商討建立長期貿易和科技合作事宜,但他們提出了一些頗為苛刻的條件。”
李大人說道。
朱宇微微皺眉:“什麽條件?”
李大人迴道:“他們要求在我大明沿海設立多個專屬貿易港口,且港口的關稅和管理要由他們主導。另外,在科技合作方麵,他們希望我們單方麵開放科技學院,讓他們的學者自由進出,獲取我們的科研成果。”
朱宇聽後,臉色一沉:“這簡直是無理要求!他們分明是想借合作之名,行掠奪之實。李大人,你先穩住使者,朕要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
朝堂上,大臣們聽聞歐洲強國的要求後,紛紛義憤填膺。
“陛下,此等要求絕不能答應!這不僅有損我大明的主權,還可能讓我們的科技成果落入他人之手,日後恐成大患。”
一位老臣激動地說道。
“陛下,臣以為我們應強硬迴應,表明我大明的立場。但也不能完全拒絕合作,可提出我們的條件,與他們重新談判。”
一位年輕的大臣冷靜地分析道。
朱宇微微點頭,思索片刻後說道:“諸位愛卿所言極是。李大人,你去告知使者,他們的要求過於苛刻,我大明無法接受。但我們歡迎友好合作,可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重新商討合作條款。我們可以開放部分港口,但關稅和管理必須由我大明主導;科技合作也應是雙向的,他們需與我們分享同等價值的科技成果。”
李大人領命而去。
朱宇深知,與歐洲強國的談判將是一場艱難的博弈,但他絕不允許大明的利益受到損害。
處理完外交事務,朱宇又將注意力轉迴國內。
此時,國內的商業在新政策的扶持下蓬勃發展,但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
一些不法商人利用政策漏洞,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導致民生受到影響。
一位來自京城的百姓代表冒著膽子進宮向朱宇陳情:“陛下,如今米價、布價飛漲,普通百姓生活艱難。懇請陛下為我們做主。”
朱宇神色關切,安慰道:“你放心,朕定會徹查此事,還百姓一個公道。”
朱宇立刻召集戶部和刑部官員,嚴厲說道:“朕命你們即刻展開調查,嚴懲那些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的不法商人。同時,完善商業政策,堵塞漏洞,確保市場穩定,百姓生活不受影響。”
官員們領命後,迅速行動起來。
經過一番調查,揪出了幾個為首的不法商人,依法進行嚴懲,市場物價逐漸恢複平穩。
與此同時,邊境的局勢也出現了新變化。
韃靼部落雖未直接進犯,但頻繁在邊境附近進行軍事演習,意圖威懾大明。
英國公張輔緊急進宮匯報。
“陛下,韃靼部落此舉明顯是在挑釁,臣擔心他們隨時可能發動攻擊。”
張輔神色嚴峻地說道。
朱宇目光堅定:“張輔,你加強邊境防禦,密切關注韃靼動向。朕即刻調配一批新型火器送往邊境,增強我軍實力。同時,我們也不能被動防禦,可派遣小股精銳部隊,對韃靼的軍事演習進行騷擾,挫挫他們的銳氣。”
張輔領命後,迅速返迴軍營,部署防禦和騷擾行動。
朱宇深知,邊境的威脅一日不除,大明便一日不得安寧,必須盡快找到徹底解決的辦法。
在應對各方危機的同時,朱宇也沒有忘記對科技學院的支持。
他定期前往學院視察,與師生們交流,為他們解決研究中遇到的困難。
這日,朱宇來到科技學院,參觀了學生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
一個天文研究小組展示了他們製作的新型天文望遠鏡,能更清晰地觀測天體。
“陛下,用這望遠鏡,我們能看到月亮上的環形山,還發現了幾顆新的星星。”
一位學生興奮地介紹道。
朱宇饒有興致地通過望遠鏡觀察,不禁讚歎:“好,你們的研究很有意義。繼續努力,為我大明探索宇宙奧秘。”
然而,就在朱宇為科技學院的進步感到欣慰時,朝堂上又傳來了爭議之聲。
一些保守大臣認為,科技學院耗費大量資源,學生們研究的東西過於新奇,與傳統學問相悖,建議削減學院經費。
“陛下,祖宗留下的學問才是正道,這些新奇的科技研究,恐會擾亂人心,動搖國本。”
一位保守大臣跪在地上說道。
朱宇看著這位大臣,神色嚴肅:“愛卿平身。朕推行科技發展,並非摒棄傳統,而是為了讓大明與時俱進,更好地發展。科技學院的研究成果,無論是改良農具、提升紡織效率,還是探索天文奧秘,都對國家和百姓大有裨益。朕意已決,科技學院的發展不容置疑。”
在朱宇的堅定支持下,科技學院繼續穩步發展。
而他,也在這內憂外患的局勢中,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帶領大明砥礪前行,努力探尋著長治久安、繁榮昌盛的道路,每一次的危機都成為他推動大明變革與發展的契機 。
朱宇對學院寄予厚望,時常關注學院動態,滿心期待著這些年輕學子能為大明的科技發展注入全新活力。
這日,朱宇在禦書房審閱奏章,司禮監太監王公公匆匆進來,尖著嗓子說道:“陛下,徐光啟大人求見,說是科技學院有要事稟報。”
“快宣。”朱宇放下手中奏章,坐直身子,眼中滿是期待。
徐光啟快步走進禦書房,他神色興奮,雖腳步匆匆,卻難掩眼中的激動與自豪。
行禮後,徐光啟說道:“陛下,科技學院的學生們不負所望,在短短時間內就展現出了極高的天賦和熱情。
他們自發組建了多個研究小組,針對農業、機械、天文等領域展開深入探索,目前已經取得了一些令人驚喜的初步成果。”
朱宇眼中一亮,急切問道:“哦?快說來聽聽。”
徐光啟從袖中掏出一疊圖紙和文稿,呈遞給朱宇:“陛下請看,這是農業研究小組設計的新型灌溉工具草圖。此工具利用水車原理,通過齒輪傳動,能將河水更高效地引入農田,大大節省人力,提高灌溉效率。而且結構簡單,易於製造和維護,一旦推廣,定能造福廣大百姓。”
朱宇接過圖紙,仔細端詳,不住點頭:“好,這設計頗有巧思。徐愛卿,你即刻安排工匠依圖製作,盡快在京郊農田進行試驗,若效果良好,便在全國推廣。”
徐光啟又拿起一份文稿:“陛下,這是機械研究小組撰寫的關於改良紡織機的報告。他們借鑒了萬國博覽會上歐洲紡織機的優點,結合我大明傳統紡織工藝,對現有紡織機進行優化,預計能將紡織效率提高三成以上,且織出的布料更加精美。”
朱宇大喜:“如此一來,我大明的絲綢紡織業將更具競爭力。徐愛卿,務必全力支持他們的研究,有任何需求,朝廷定當滿足。”
正說著,鴻臚寺卿李大人匆匆趕來,神色卻有些凝重。
“陛下,剛剛收到消息,歐洲的一個強國派遣使者前來,聲稱要與我們商討建立長期貿易和科技合作事宜,但他們提出了一些頗為苛刻的條件。”
李大人說道。
朱宇微微皺眉:“什麽條件?”
李大人迴道:“他們要求在我大明沿海設立多個專屬貿易港口,且港口的關稅和管理要由他們主導。另外,在科技合作方麵,他們希望我們單方麵開放科技學院,讓他們的學者自由進出,獲取我們的科研成果。”
朱宇聽後,臉色一沉:“這簡直是無理要求!他們分明是想借合作之名,行掠奪之實。李大人,你先穩住使者,朕要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
朝堂上,大臣們聽聞歐洲強國的要求後,紛紛義憤填膺。
“陛下,此等要求絕不能答應!這不僅有損我大明的主權,還可能讓我們的科技成果落入他人之手,日後恐成大患。”
一位老臣激動地說道。
“陛下,臣以為我們應強硬迴應,表明我大明的立場。但也不能完全拒絕合作,可提出我們的條件,與他們重新談判。”
一位年輕的大臣冷靜地分析道。
朱宇微微點頭,思索片刻後說道:“諸位愛卿所言極是。李大人,你去告知使者,他們的要求過於苛刻,我大明無法接受。但我們歡迎友好合作,可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重新商討合作條款。我們可以開放部分港口,但關稅和管理必須由我大明主導;科技合作也應是雙向的,他們需與我們分享同等價值的科技成果。”
李大人領命而去。
朱宇深知,與歐洲強國的談判將是一場艱難的博弈,但他絕不允許大明的利益受到損害。
處理完外交事務,朱宇又將注意力轉迴國內。
此時,國內的商業在新政策的扶持下蓬勃發展,但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
一些不法商人利用政策漏洞,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導致民生受到影響。
一位來自京城的百姓代表冒著膽子進宮向朱宇陳情:“陛下,如今米價、布價飛漲,普通百姓生活艱難。懇請陛下為我們做主。”
朱宇神色關切,安慰道:“你放心,朕定會徹查此事,還百姓一個公道。”
朱宇立刻召集戶部和刑部官員,嚴厲說道:“朕命你們即刻展開調查,嚴懲那些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的不法商人。同時,完善商業政策,堵塞漏洞,確保市場穩定,百姓生活不受影響。”
官員們領命後,迅速行動起來。
經過一番調查,揪出了幾個為首的不法商人,依法進行嚴懲,市場物價逐漸恢複平穩。
與此同時,邊境的局勢也出現了新變化。
韃靼部落雖未直接進犯,但頻繁在邊境附近進行軍事演習,意圖威懾大明。
英國公張輔緊急進宮匯報。
“陛下,韃靼部落此舉明顯是在挑釁,臣擔心他們隨時可能發動攻擊。”
張輔神色嚴峻地說道。
朱宇目光堅定:“張輔,你加強邊境防禦,密切關注韃靼動向。朕即刻調配一批新型火器送往邊境,增強我軍實力。同時,我們也不能被動防禦,可派遣小股精銳部隊,對韃靼的軍事演習進行騷擾,挫挫他們的銳氣。”
張輔領命後,迅速返迴軍營,部署防禦和騷擾行動。
朱宇深知,邊境的威脅一日不除,大明便一日不得安寧,必須盡快找到徹底解決的辦法。
在應對各方危機的同時,朱宇也沒有忘記對科技學院的支持。
他定期前往學院視察,與師生們交流,為他們解決研究中遇到的困難。
這日,朱宇來到科技學院,參觀了學生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
一個天文研究小組展示了他們製作的新型天文望遠鏡,能更清晰地觀測天體。
“陛下,用這望遠鏡,我們能看到月亮上的環形山,還發現了幾顆新的星星。”
一位學生興奮地介紹道。
朱宇饒有興致地通過望遠鏡觀察,不禁讚歎:“好,你們的研究很有意義。繼續努力,為我大明探索宇宙奧秘。”
然而,就在朱宇為科技學院的進步感到欣慰時,朝堂上又傳來了爭議之聲。
一些保守大臣認為,科技學院耗費大量資源,學生們研究的東西過於新奇,與傳統學問相悖,建議削減學院經費。
“陛下,祖宗留下的學問才是正道,這些新奇的科技研究,恐會擾亂人心,動搖國本。”
一位保守大臣跪在地上說道。
朱宇看著這位大臣,神色嚴肅:“愛卿平身。朕推行科技發展,並非摒棄傳統,而是為了讓大明與時俱進,更好地發展。科技學院的研究成果,無論是改良農具、提升紡織效率,還是探索天文奧秘,都對國家和百姓大有裨益。朕意已決,科技學院的發展不容置疑。”
在朱宇的堅定支持下,科技學院繼續穩步發展。
而他,也在這內憂外患的局勢中,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帶領大明砥礪前行,努力探尋著長治久安、繁榮昌盛的道路,每一次的危機都成為他推動大明變革與發展的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