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嘶~挫骨揚灰還是幸福的?
我,曆史係!小小清穿拿捏拿捏 作者:滿京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康熙把十四這封信給在京諸皇子與文武大臣都看了。
看得太子心頭發涼,有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覺:“皇阿瑪的意思是……是要成全十四弟這點癡念頭麽?”
“十四弟當初毅然決然加入海軍,且以底層小兵的身份,一路摸爬滾打到如今。其用心,其毅力,固然令人欽佩。可……”
太子正色,撩起袍角便鄭重跪下:“事關重大,牽一發而動全身。都統鄂繕才挨了打沒兩天,皇阿瑪可不好自毀前言,真派個毫無領軍經驗的年輕皇子去吧!”
康熙現在看到太子就想起托合齊會飲案,就想起他可能會存在的陰暗心思。
自然而然的,也就難給他個好臉色:“混賬東西!你竟然拿你十四弟跟那等酒囊飯袋相提並論?”
“這……”
“這什麽這?”康熙眉頭緊皺:“朕的十四自小聰明靈慧,文武雙全。一應兵書戰策倒背如流,本人也謙虛,肯吃苦。能以堂堂皇子身份,如一個普通小兵一樣從最最底層做起,一年光景便連升數級。”
“你當兄長的,不但不以他為傲,還帶頭貶低於他?”
那‘你可真讓朕太失望了’的眼神一出,太子整個都恍惚了:“皇阿瑪,兒臣,兒臣真沒有那個意思啊!隻是事關重大,不得不謹慎從之。”
“以戰局為重,為所有參戰的八旗兵丁負責。”
您的原話,您還記得嗎?
康熙當然不會忘,所以,他又緊跟著宣布了另一條讓太子眼前一黑的決定:“嗯,你所言倒也不無道理。這樣吧,還是讓十四掛帥,給他個機會,讓他這滿腔為父報仇的心思有個施展機會。”
“然他到底年輕少經驗,沒有個老成持重的在身邊看著,總歸讓人不放心。步軍統領托合齊為人謹慎,出任步軍統領數年,從無任何紕漏,是朕最心愛的將領之一。”
“讓他去與十四做個副手,總能保萬無一失了吧?”
啪嗒~
這神來一筆,不但太子蒙圈,連烏那希手裏的點心也被嚇掉了好嗎?
[讓步軍統領去做海戰的副帥?咳咳,大清水軍這幾年雖然沒有什麽特別突出的表現,但也不至於人才匱乏到如此程度吧?]
[而且步軍統領托合齊,那不是太子心腹中的心腹嗎?因為在安郡王馬爾渾孝期內以飲宴名頭幫著太子拉攏人,而被馬爾渾弟弟景熙三番兩次告發,牽扯出了著名的托合齊會飲案。]
[他還算幸福的,沒等審完案就死在獄中,最後被挫骨揚灰罷了。倒黴的齊世武啊,被五體釘於壁,哀嚎了三天三夜才死成。嘖嘖,就說麻……皇瑪法到底有多痛恨吧?]
好家夥!
所有能聽到她心聲的都齊齊一個好家夥,前一息還在想這是什麽人間小魔鬼,竟說出挫骨揚灰還算幸福的之語?
後一息這五體釘於壁就讓他們某個不可言說的部位齊齊一痛,狠狠讚同了。
比起哀嚎三天三夜才死,死後被挫骨揚灰什麽的確實不值一提。
但聽不到,根本聽不到的太子無法擁有這種慶幸。
他隻滿臉驚訝地看著皇父:“托合齊擔負拱衛京畿安全的重責大任,豈可擅離?再者,他也沒指揮過水軍作戰呀!皇阿瑪若是非得給十四弟配個副手的話,不妨從水軍將領中篩選。”
其餘能聽到心聲的阿哥們:咱就是說,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因為那老小子負責拱衛京畿安全,皇阿瑪才一天不給他挪個位置,就一天不能心安呢?
當事統領親外甥的十二阿哥都恨不得捂去太子那臭嘴,讓他趕緊別再說了。
再說下去,皇阿瑪那不多的耐心全部告罄,你可能沒事,我舅必然難逃一死,家中老小也少不了被連累。
現在這樣,舅舅雖然大概率也無法活著迴來。
可戰死沙場,好歹能留幾分英名,家中老老少少也不會再受牽連。
有他幫襯著,日後萬琉哈氏的子孫後輩裏若有驚才絕豔之輩,未必不能重塑家族榮光啊!
可太子費了多大的勁,才將托和其舉薦到如今的位置上呢!
三言兩語間,他怎麽可能放棄?
可他急切間渾沒注意,他越是嚐試留下托合齊,他家老皇父的臉色就越難看。
到最後連鎮山河都用上了:“朕意已決,太子勿複多言。眾卿若無別事,就退朝吧。”
您老人家都已經乾綱獨斷了,別人還敢說什麽?
隻能跪下山唿萬歲,道一聲皇上聖明。
就這麽一個早朝的功夫,太子殿下無形中又斷一臂。
而敵人的失敗就是己方的成功。
大阿哥雖然有些遺憾沒能順利請纓,縱橫在打擊李氏朝鮮跟小倭子的第一線。但想想太子有形無形中的種種損失,他還是高興得忍不住想放聲歌唱。
那小人得誌的德行看得太子直咬牙:“勝負未分,你這恨不得要慶功的德行也太淺薄了些。”
“須知人心易變,真得了滔天功勞後。小十四未必還願意跟在你這個所謂的大哥後頭,希冀你的重用提拔。”
嘿!
就說信息不對等害死人吧!
咱哥們都已經進入到了兄弟齊心,輔佐皇阿瑪共創康熙盛世的流程了。隻有你還守著你那搖搖欲墜的儲君之位,玩兒太子保衛戰呢。
嘖嘖。
大阿哥壞笑擺手:“無妨無妨,但凡太子二弟未曾得逞,對哥哥來說都是好消息。哎喲,這托合齊一走,步軍統領的職位又空缺出來了,也不知道這迴皇阿瑪屬意誰啊?”
說起這個來,太子立即惱火又警惕。
連跟大阿哥罵架的閑心都沒了,隻想著迴去後如何仔細部署,再推一個新的步軍統領上來。
且托合齊那邊又該怎麽安排,才能讓他在立大功的同時,再好生結交結交十四弟。
爭取把他拉到己方陣營來。
想起這個,太子就恨得直咬牙:果然兄弟多了也不是什麽好事,一個大千歲還沒徹底打壓住了呢,底下這麽些弟弟又一個接一個的冒出頭來。
人家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太子看所有的兄弟都疑似敵人,也就三弟是個好的。
看得太子心頭發涼,有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覺:“皇阿瑪的意思是……是要成全十四弟這點癡念頭麽?”
“十四弟當初毅然決然加入海軍,且以底層小兵的身份,一路摸爬滾打到如今。其用心,其毅力,固然令人欽佩。可……”
太子正色,撩起袍角便鄭重跪下:“事關重大,牽一發而動全身。都統鄂繕才挨了打沒兩天,皇阿瑪可不好自毀前言,真派個毫無領軍經驗的年輕皇子去吧!”
康熙現在看到太子就想起托合齊會飲案,就想起他可能會存在的陰暗心思。
自然而然的,也就難給他個好臉色:“混賬東西!你竟然拿你十四弟跟那等酒囊飯袋相提並論?”
“這……”
“這什麽這?”康熙眉頭緊皺:“朕的十四自小聰明靈慧,文武雙全。一應兵書戰策倒背如流,本人也謙虛,肯吃苦。能以堂堂皇子身份,如一個普通小兵一樣從最最底層做起,一年光景便連升數級。”
“你當兄長的,不但不以他為傲,還帶頭貶低於他?”
那‘你可真讓朕太失望了’的眼神一出,太子整個都恍惚了:“皇阿瑪,兒臣,兒臣真沒有那個意思啊!隻是事關重大,不得不謹慎從之。”
“以戰局為重,為所有參戰的八旗兵丁負責。”
您的原話,您還記得嗎?
康熙當然不會忘,所以,他又緊跟著宣布了另一條讓太子眼前一黑的決定:“嗯,你所言倒也不無道理。這樣吧,還是讓十四掛帥,給他個機會,讓他這滿腔為父報仇的心思有個施展機會。”
“然他到底年輕少經驗,沒有個老成持重的在身邊看著,總歸讓人不放心。步軍統領托合齊為人謹慎,出任步軍統領數年,從無任何紕漏,是朕最心愛的將領之一。”
“讓他去與十四做個副手,總能保萬無一失了吧?”
啪嗒~
這神來一筆,不但太子蒙圈,連烏那希手裏的點心也被嚇掉了好嗎?
[讓步軍統領去做海戰的副帥?咳咳,大清水軍這幾年雖然沒有什麽特別突出的表現,但也不至於人才匱乏到如此程度吧?]
[而且步軍統領托合齊,那不是太子心腹中的心腹嗎?因為在安郡王馬爾渾孝期內以飲宴名頭幫著太子拉攏人,而被馬爾渾弟弟景熙三番兩次告發,牽扯出了著名的托合齊會飲案。]
[他還算幸福的,沒等審完案就死在獄中,最後被挫骨揚灰罷了。倒黴的齊世武啊,被五體釘於壁,哀嚎了三天三夜才死成。嘖嘖,就說麻……皇瑪法到底有多痛恨吧?]
好家夥!
所有能聽到她心聲的都齊齊一個好家夥,前一息還在想這是什麽人間小魔鬼,竟說出挫骨揚灰還算幸福的之語?
後一息這五體釘於壁就讓他們某個不可言說的部位齊齊一痛,狠狠讚同了。
比起哀嚎三天三夜才死,死後被挫骨揚灰什麽的確實不值一提。
但聽不到,根本聽不到的太子無法擁有這種慶幸。
他隻滿臉驚訝地看著皇父:“托合齊擔負拱衛京畿安全的重責大任,豈可擅離?再者,他也沒指揮過水軍作戰呀!皇阿瑪若是非得給十四弟配個副手的話,不妨從水軍將領中篩選。”
其餘能聽到心聲的阿哥們:咱就是說,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因為那老小子負責拱衛京畿安全,皇阿瑪才一天不給他挪個位置,就一天不能心安呢?
當事統領親外甥的十二阿哥都恨不得捂去太子那臭嘴,讓他趕緊別再說了。
再說下去,皇阿瑪那不多的耐心全部告罄,你可能沒事,我舅必然難逃一死,家中老小也少不了被連累。
現在這樣,舅舅雖然大概率也無法活著迴來。
可戰死沙場,好歹能留幾分英名,家中老老少少也不會再受牽連。
有他幫襯著,日後萬琉哈氏的子孫後輩裏若有驚才絕豔之輩,未必不能重塑家族榮光啊!
可太子費了多大的勁,才將托和其舉薦到如今的位置上呢!
三言兩語間,他怎麽可能放棄?
可他急切間渾沒注意,他越是嚐試留下托合齊,他家老皇父的臉色就越難看。
到最後連鎮山河都用上了:“朕意已決,太子勿複多言。眾卿若無別事,就退朝吧。”
您老人家都已經乾綱獨斷了,別人還敢說什麽?
隻能跪下山唿萬歲,道一聲皇上聖明。
就這麽一個早朝的功夫,太子殿下無形中又斷一臂。
而敵人的失敗就是己方的成功。
大阿哥雖然有些遺憾沒能順利請纓,縱橫在打擊李氏朝鮮跟小倭子的第一線。但想想太子有形無形中的種種損失,他還是高興得忍不住想放聲歌唱。
那小人得誌的德行看得太子直咬牙:“勝負未分,你這恨不得要慶功的德行也太淺薄了些。”
“須知人心易變,真得了滔天功勞後。小十四未必還願意跟在你這個所謂的大哥後頭,希冀你的重用提拔。”
嘿!
就說信息不對等害死人吧!
咱哥們都已經進入到了兄弟齊心,輔佐皇阿瑪共創康熙盛世的流程了。隻有你還守著你那搖搖欲墜的儲君之位,玩兒太子保衛戰呢。
嘖嘖。
大阿哥壞笑擺手:“無妨無妨,但凡太子二弟未曾得逞,對哥哥來說都是好消息。哎喲,這托合齊一走,步軍統領的職位又空缺出來了,也不知道這迴皇阿瑪屬意誰啊?”
說起這個來,太子立即惱火又警惕。
連跟大阿哥罵架的閑心都沒了,隻想著迴去後如何仔細部署,再推一個新的步軍統領上來。
且托合齊那邊又該怎麽安排,才能讓他在立大功的同時,再好生結交結交十四弟。
爭取把他拉到己方陣營來。
想起這個,太子就恨得直咬牙:果然兄弟多了也不是什麽好事,一個大千歲還沒徹底打壓住了呢,底下這麽些弟弟又一個接一個的冒出頭來。
人家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太子看所有的兄弟都疑似敵人,也就三弟是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