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潮將趙隨扶起,又對扈良拱手道:“有勞扈大叔了”。
“哈哈,恭喜二位了,一會咱們好好喝一杯。”
趙隨也開心道:“是要慶祝下”。
又看向沈潮,此時變得有些恭敬了,不像之前那樣隨意。
“老師,您後日可叫我的表字純道便好。”
“純道,嗯,好字。”,沈潮點頭認可。
“對了純道,伯虎給的你什麽禮物?可是首詩詞,快打開看看。”
趙隨笑嗬嗬的打開紙卷,隻見上麵寫道:“今日收徒,身無一物,以此為禮。
這是我幾年前的一個數學猜想,至今無法解答,希望日後有人可解之。
題目如下,任何一個大於等於六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質數之和;任何一個大於等於九的奇數,都可以表示成三個奇質數之和。”
這是後世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沈潮當然證明不了。用它做禮物隻為投其所好,他不認為趙隨能夠證明出來。
扈良看完發現不但不是詩詞,自己完全不明白什麽意思,就失去了興趣。
趙隨倒很是喜歡,雖然他對這裏的奇數偶數,還有質數不懂其意。
但隱約間覺得這個問題很厲害,小心的收入懷中。
“老師的禮物,弟子很喜歡。雖然現在還不太懂其意,但日後定當努力。”
沈潮憨憨笑道:“這裏的幾個概念都很簡單,一會兒說與你便懂了。隻是若要證明出個結果,怕是千難萬難。
你我師徒都隻是中人之資,這樣的題目,需得千萬中無一的天才去解決了,哈哈哈。
你不必花太多精力在它上,百年內有人解決就不錯了。”
這下扈良和趙隨都震驚了,沒想到短短幾句話的題目,竟然如此難解。
扈夫人見他們完成了拜師儀式,便走了進來,笑道:“沒想到伯虎的學問,竟能讓趙先生如此拜服。
這樣好,我們以後就是一家人了。都別站著了,開始吃飯吧。”
沈潮和趙隨二人都幫著忙碌起來,為了慶祝兩人拜師,扈夫人多準備了幾道菜。
飯菜上好,五人落坐。
沈潮向扈夫人舉起酒杯,感激道:“今日晚輩收徒,卻讓嬸嬸勞碌。這第一杯就先敬您,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哎呀,真是好孩子。還是伯虎會說話,瞧你們爺倆整日地伺候,像一對悶葫蘆。”
扈良父子都尷尬笑笑
幾人推杯換盞,有說有笑。
席間沈潮向趙隨和扈良打聽西夏的情況,扈良專心科舉,所知甚少。
反倒是趙隨自幼行走在川陝,對西夏近幾十年的事知道一些。
按照趙隨講述,當今西夏國主是李乾順,三歲登基。
其母昭簡文穆皇後梁氏,把持國政十餘年,於六年前去世。其家族本是漢族,但在其當權期間,數次發動對宋戰爭。
這樣的背景太適合沈潮想寫的題材了,書名就叫昭簡秘史。
有了這大方向的框架就夠了,其它情節和角色可以虛構,他寫的是小說又不是史書。
幾人吃過飯後,太陽已經西陲,餘輝給莊子貢獻著最後的溫暖。各家各戶都是炊煙嫋嫋,沈潮和趙隨漫步在小巷間。
“這樣的祥和,不知還能過多久。”
沈潮想著未來,不禁感慨。
“老師也認為這裏非是久居之地嗎?”
“這北方大地哪裏又有淨土,我又受不了南方的濕熱。”
趙隨皺著眉,似有困惑道:“不如我們去汴梁,以老師的才學,想要安身並不難。”
沈潮胖胖的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似的,“那鬼地方更危險,眼下還不是好去處。”
“哎,那該如何是好啊,不如隨弟子去蜀中吧。”
“倒是個好地方,隻是太閉塞些。”
沈潮眼下雖沒什麽拯救天下的大誌向,可潛意識裏,終究不想看到民族被踐踏,百姓被屠戮。
看到趙隨苦悶的臉,沈潮安慰道:“也別太沮喪,我們科學最注重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別太信什麽天命,要有人定勝天的氣魄。用我們的知識,去改造那些不遵循客觀規律,不聽話的人。”
趙隨笑道:“老師說的是,可他們不聽話怎麽辦?”
“那就用大炮打他”
“敢問老師何為大炮?”
“以後你就知道了,等條件成熟,老師給你做幾個玩。”
兩人迴到院落時,發現劉鬆已經將兩塊木板送來了。
扈永寧來到二人房間,“沈大哥,那姓劉的木匠讓我問你這板子是否滿意。
若有不對的地方,他再來改。”
沈潮用手摸著板麵,木材很幹,想來放了許久。光滑程度就很一般了,但也能湊合著用,沒辦法的事。
“無需改動,景興和純道幫我磨些墨。多墨一些,需要很多。”
扈永寧又迴自己房間取了兩個硯台來,這樣三人忙碌起來。
沒一會兒,就磨好了多半碗墨汁。沈潮找扈夫人要了塊破布,蘸上墨汁,均勻的塗抹在板子上。
兩塊板子都塗了一遍,墨汁也見底了。
“老師這是要做什麽?”
“這叫黑板,多刷幾遍幹了後,可以在上麵寫字。教算學需要展示推算過程,學生還沒有教材,必須得有此物。等我做好了,再看效果怎麽樣。”
“那用什麽在上麵書寫呢?”扈永寧疑惑道。
“用石膏做的筆就可以了”,沈潮將已經幹燥好的粉筆取了一根。
由於沒找到合適的磨具,粉筆形狀很粗糙,但不會影響使用。
“就是此物”,沈潮遞二人觀察。
三人又磨了會兒墨,扈永寧發現沈潮除了儒學,其他方麵非常健談。
說話也十分有趣,他越發喜歡和其聊天。房內已經點燃了油燈,看天色已晚,扈永寧便告辭了。
沈潮又將黑板刷了一遍,這才洗漱入睡。
此時的東京汴梁,一髒亂的牢房內。
犯人們橫七豎八的躺臥著,隻有一人麵容淒苦的坐在一角,望著窗外明月。
透過月光,隱約可見其臉上好大一塊青色胎記。
此人正是失手殺了牛二,楊家將後人青麵獸楊誌。
一邋遢漢子巴結道:“楊製使明日便前往大名府了,不像我等還要受這鳥罪。”
“哈哈,恭喜二位了,一會咱們好好喝一杯。”
趙隨也開心道:“是要慶祝下”。
又看向沈潮,此時變得有些恭敬了,不像之前那樣隨意。
“老師,您後日可叫我的表字純道便好。”
“純道,嗯,好字。”,沈潮點頭認可。
“對了純道,伯虎給的你什麽禮物?可是首詩詞,快打開看看。”
趙隨笑嗬嗬的打開紙卷,隻見上麵寫道:“今日收徒,身無一物,以此為禮。
這是我幾年前的一個數學猜想,至今無法解答,希望日後有人可解之。
題目如下,任何一個大於等於六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質數之和;任何一個大於等於九的奇數,都可以表示成三個奇質數之和。”
這是後世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沈潮當然證明不了。用它做禮物隻為投其所好,他不認為趙隨能夠證明出來。
扈良看完發現不但不是詩詞,自己完全不明白什麽意思,就失去了興趣。
趙隨倒很是喜歡,雖然他對這裏的奇數偶數,還有質數不懂其意。
但隱約間覺得這個問題很厲害,小心的收入懷中。
“老師的禮物,弟子很喜歡。雖然現在還不太懂其意,但日後定當努力。”
沈潮憨憨笑道:“這裏的幾個概念都很簡單,一會兒說與你便懂了。隻是若要證明出個結果,怕是千難萬難。
你我師徒都隻是中人之資,這樣的題目,需得千萬中無一的天才去解決了,哈哈哈。
你不必花太多精力在它上,百年內有人解決就不錯了。”
這下扈良和趙隨都震驚了,沒想到短短幾句話的題目,竟然如此難解。
扈夫人見他們完成了拜師儀式,便走了進來,笑道:“沒想到伯虎的學問,竟能讓趙先生如此拜服。
這樣好,我們以後就是一家人了。都別站著了,開始吃飯吧。”
沈潮和趙隨二人都幫著忙碌起來,為了慶祝兩人拜師,扈夫人多準備了幾道菜。
飯菜上好,五人落坐。
沈潮向扈夫人舉起酒杯,感激道:“今日晚輩收徒,卻讓嬸嬸勞碌。這第一杯就先敬您,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哎呀,真是好孩子。還是伯虎會說話,瞧你們爺倆整日地伺候,像一對悶葫蘆。”
扈良父子都尷尬笑笑
幾人推杯換盞,有說有笑。
席間沈潮向趙隨和扈良打聽西夏的情況,扈良專心科舉,所知甚少。
反倒是趙隨自幼行走在川陝,對西夏近幾十年的事知道一些。
按照趙隨講述,當今西夏國主是李乾順,三歲登基。
其母昭簡文穆皇後梁氏,把持國政十餘年,於六年前去世。其家族本是漢族,但在其當權期間,數次發動對宋戰爭。
這樣的背景太適合沈潮想寫的題材了,書名就叫昭簡秘史。
有了這大方向的框架就夠了,其它情節和角色可以虛構,他寫的是小說又不是史書。
幾人吃過飯後,太陽已經西陲,餘輝給莊子貢獻著最後的溫暖。各家各戶都是炊煙嫋嫋,沈潮和趙隨漫步在小巷間。
“這樣的祥和,不知還能過多久。”
沈潮想著未來,不禁感慨。
“老師也認為這裏非是久居之地嗎?”
“這北方大地哪裏又有淨土,我又受不了南方的濕熱。”
趙隨皺著眉,似有困惑道:“不如我們去汴梁,以老師的才學,想要安身並不難。”
沈潮胖胖的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似的,“那鬼地方更危險,眼下還不是好去處。”
“哎,那該如何是好啊,不如隨弟子去蜀中吧。”
“倒是個好地方,隻是太閉塞些。”
沈潮眼下雖沒什麽拯救天下的大誌向,可潛意識裏,終究不想看到民族被踐踏,百姓被屠戮。
看到趙隨苦悶的臉,沈潮安慰道:“也別太沮喪,我們科學最注重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別太信什麽天命,要有人定勝天的氣魄。用我們的知識,去改造那些不遵循客觀規律,不聽話的人。”
趙隨笑道:“老師說的是,可他們不聽話怎麽辦?”
“那就用大炮打他”
“敢問老師何為大炮?”
“以後你就知道了,等條件成熟,老師給你做幾個玩。”
兩人迴到院落時,發現劉鬆已經將兩塊木板送來了。
扈永寧來到二人房間,“沈大哥,那姓劉的木匠讓我問你這板子是否滿意。
若有不對的地方,他再來改。”
沈潮用手摸著板麵,木材很幹,想來放了許久。光滑程度就很一般了,但也能湊合著用,沒辦法的事。
“無需改動,景興和純道幫我磨些墨。多墨一些,需要很多。”
扈永寧又迴自己房間取了兩個硯台來,這樣三人忙碌起來。
沒一會兒,就磨好了多半碗墨汁。沈潮找扈夫人要了塊破布,蘸上墨汁,均勻的塗抹在板子上。
兩塊板子都塗了一遍,墨汁也見底了。
“老師這是要做什麽?”
“這叫黑板,多刷幾遍幹了後,可以在上麵寫字。教算學需要展示推算過程,學生還沒有教材,必須得有此物。等我做好了,再看效果怎麽樣。”
“那用什麽在上麵書寫呢?”扈永寧疑惑道。
“用石膏做的筆就可以了”,沈潮將已經幹燥好的粉筆取了一根。
由於沒找到合適的磨具,粉筆形狀很粗糙,但不會影響使用。
“就是此物”,沈潮遞二人觀察。
三人又磨了會兒墨,扈永寧發現沈潮除了儒學,其他方麵非常健談。
說話也十分有趣,他越發喜歡和其聊天。房內已經點燃了油燈,看天色已晚,扈永寧便告辭了。
沈潮又將黑板刷了一遍,這才洗漱入睡。
此時的東京汴梁,一髒亂的牢房內。
犯人們橫七豎八的躺臥著,隻有一人麵容淒苦的坐在一角,望著窗外明月。
透過月光,隱約可見其臉上好大一塊青色胎記。
此人正是失手殺了牛二,楊家將後人青麵獸楊誌。
一邋遢漢子巴結道:“楊製使明日便前往大名府了,不像我等還要受這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