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潮辯解道:“我們這是演義,是小說,不是史書。隻是借鑒了三國的背景,內容是虛構的。”
“這能行嗎?”
“試過了才知道,我們先匿名偷偷發行些,看看反應。若沒什麽大事,就繼續發。這怎麽也是一種新的文風啊,您就不想留名青史嗎?”
扈良臉色刷的就紅了,這不是氣憤或者害羞,而是興奮啊。
最終果然不出沈潮所料,堅定道:“好,就聽伯虎的。老夫也豁出去了,大不了出事我一人扛著。”
“放心吧,扈大叔。聽我安排,不會出大事的。主要就是要先藏好身份,小侄就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叫唐寅。
以後出書都用這個身份,現在朝廷的狗官都忙著給皇帝弄石頭呢。有點時間還得玩女人,哪有功夫管我們啊。
況且咱大宋對文人的事本就寬鬆,沒事的。”
“那老夫就先按你說的大綱寫幾章,嗬嗬嗬。”
“嗯,您先寫著,正好我也要出門幾日。這本書和我的昭簡秘史還有些區別,文字上不僅要簡單還要有些文雅。
這也是小侄選三國為題材的原因所在,這本書不僅要讓底層百姓接受,文人也要接受才算成功。”
扈良嚴肅的點點頭。
第二日,沈潮便跟著商隊出發。這一次隻帶了三支特訓隊,由陳小五負責。
商隊還是由上次的管事帶領,一共三十七人外加四架馬車。
這迴由於要出鄆州,他們的很多兵器便不能隨意攜帶了。所以沈潮讓人將這四架馬車都進行了改造,把許多管製兵器都藏了起來。
隨著天氣變暖,地麵也不像冬日那樣堅硬易行。
沈潮比半個月前似乎又瘦了幾斤,身體隨著鍛煉也靈活許多。上次在鄆城他買了些上好的布料,這幾日也做了幾件新衣服。
他沒敢改的太吸引人眼球,隻是照著一般長袍略做改動,加了幾個扣子。連帶著趙隨的道袍,也做了幾套新的。
扈三娘這些日子明顯安分了許多,不知是被扈太公教育了,還是什麽原因。總之那股驕狂收斂了許多,對沈潮也不再那般無禮。
此刻三人騎馬而行,她偶爾便會瞟一眼居中的沈潮,神色莫名。
官道之上馬車車輪都是行駛在車轍印中,也快不起來。沈潮看著這樣的場景,懷念起後世的板油路來。
心道要是有瀝青就好了,可仔細想了想,發現很難很難。
提煉他不會,隻知道是石油裏的。天然的哪有他也不清楚,更何況怎麽低成本的碎石他也不會。
至於水泥,少量低強度的或許能弄出來。那玩意頂多蓋房子用,沒進入工業化,大量生產去鋪路是不可能的。
想來也就夯土或者鋪石板最靠譜,便和趙隨說道:“純道,你說把這路上沿著車轍鋪上青石,其它地方再把土地夯實怎麽樣。”
趙隨想了想,答道:“老師是想讓車輪在青石上行駛,人和馬走土地?是個好主意,隻是耗費太大了些。”
“修些主路倒可以試試,為師沒教過你經濟學。有些道理你還不懂,這要想富得先修路。等有錢了,咱自己修。”
“那樣的路怕是能跑幾百年,後人必會感念老師。”
“能用幾十年就行了,隻要咱們科學發展起來,定會找到又便宜又好用的材料。比如要是有一種粘性的物質,能夠將小石子緊緊粘在一起不就行了。”
趙隨向往的點點頭,“老師說的是,希望弟子有生之年能走在那樣的路上。”
“我們要走的路,比那偉大一萬倍,哈哈哈。”
車隊行了近兩個時辰時,看見不遠處有一座縣城。
沈潮向扈三娘問道:“那是哪裏啊?”
“那便是離我們獨龍崗最近的縣城,陽穀縣。”
聽到這個名字,沈潮笑了笑。
此行的目的主要便是尋找武鬆,但按他推算武大郎應該還在老家。
因為晁蓋等人是最熱的時候劫的生辰綱,然後才有宋江殺人的事。這麽算來,宋江去投奔柴大官人起碼入冬了。
而武鬆到了陽穀縣時,武大郎也沒到幾個月。這麽算來,現在是三月末,武大郎起碼要兩三個月後才能離開清河縣。
領隊管事過來問道:“沈先生我們入城嗎?”
“不了,進去還要收稅,我們直接去大名府。”
“好嘞”。
大名府在獨龍崗西北方向,路程大概一百五十裏。
中途隻經過一個陽穀縣,還要過兩條河。按照車隊的速度,要是路好走關城門前差不多能到。但現在這情況,怕是要在中途找個村莊住下了。
騎了小半天的馬,沈潮感到有些腰酸背痛,便翻身下馬進了車棚。
“喵”的一聲貓叫,嚇了沈潮 一跳。
隻見角落處趴著一團黑影,沈潮躺下一把將它抱到懷裏。
一邊撫摸著一邊笑道:“小金你怎麽跟來了,想去看看城裏人嗎?”
“喵”,小金不滿的叫了聲,費力的掙脫了沈潮。
抖了抖被摸亂的毛,獨自跑到角落去了。
下午時路過一村莊,管事前來問道:“沈先生,前麵是周村,我們進去嗎?”
“那就進去吧,怎麽走也是明天才能到。我們早點休息,明天一早出發。”
車隊來到村口停下,沈潮也下了馬車,懷裏還抱著小金。
扈三娘問道:“怎麽把它帶出來了?”
“自己跑出來的,見見世麵也好。”
“喵”。
管事先行進入村莊,去看看誰家能空出房間租一晚。
沒過多久便出來帶領車隊來到租好的院落,三十多人一共租了四個大院。
這周村有幾百戶人家,算是個比較大的村子了。再往北六七十裏便是大名府,因此經常有過往的商隊在這留宿。
沈潮此次出行帶的日用品極其齊全,睡覺蓋的被褥都是新做的。各類廚具調料,食材全都準備了些。
這會兒隊員們正在處理,他們在村戶那買了隻羊。
已經了解沈潮習慣的扈三娘正在指揮幾人給他處理食材,有時她真的好奇沈潮之前到底什麽身份。
一個大男人,不知怎麽那多講究。不過廚藝是真的好,扈家莊就沒人比得上,而且總能做些沒見過的。
“這能行嗎?”
“試過了才知道,我們先匿名偷偷發行些,看看反應。若沒什麽大事,就繼續發。這怎麽也是一種新的文風啊,您就不想留名青史嗎?”
扈良臉色刷的就紅了,這不是氣憤或者害羞,而是興奮啊。
最終果然不出沈潮所料,堅定道:“好,就聽伯虎的。老夫也豁出去了,大不了出事我一人扛著。”
“放心吧,扈大叔。聽我安排,不會出大事的。主要就是要先藏好身份,小侄就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叫唐寅。
以後出書都用這個身份,現在朝廷的狗官都忙著給皇帝弄石頭呢。有點時間還得玩女人,哪有功夫管我們啊。
況且咱大宋對文人的事本就寬鬆,沒事的。”
“那老夫就先按你說的大綱寫幾章,嗬嗬嗬。”
“嗯,您先寫著,正好我也要出門幾日。這本書和我的昭簡秘史還有些區別,文字上不僅要簡單還要有些文雅。
這也是小侄選三國為題材的原因所在,這本書不僅要讓底層百姓接受,文人也要接受才算成功。”
扈良嚴肅的點點頭。
第二日,沈潮便跟著商隊出發。這一次隻帶了三支特訓隊,由陳小五負責。
商隊還是由上次的管事帶領,一共三十七人外加四架馬車。
這迴由於要出鄆州,他們的很多兵器便不能隨意攜帶了。所以沈潮讓人將這四架馬車都進行了改造,把許多管製兵器都藏了起來。
隨著天氣變暖,地麵也不像冬日那樣堅硬易行。
沈潮比半個月前似乎又瘦了幾斤,身體隨著鍛煉也靈活許多。上次在鄆城他買了些上好的布料,這幾日也做了幾件新衣服。
他沒敢改的太吸引人眼球,隻是照著一般長袍略做改動,加了幾個扣子。連帶著趙隨的道袍,也做了幾套新的。
扈三娘這些日子明顯安分了許多,不知是被扈太公教育了,還是什麽原因。總之那股驕狂收斂了許多,對沈潮也不再那般無禮。
此刻三人騎馬而行,她偶爾便會瞟一眼居中的沈潮,神色莫名。
官道之上馬車車輪都是行駛在車轍印中,也快不起來。沈潮看著這樣的場景,懷念起後世的板油路來。
心道要是有瀝青就好了,可仔細想了想,發現很難很難。
提煉他不會,隻知道是石油裏的。天然的哪有他也不清楚,更何況怎麽低成本的碎石他也不會。
至於水泥,少量低強度的或許能弄出來。那玩意頂多蓋房子用,沒進入工業化,大量生產去鋪路是不可能的。
想來也就夯土或者鋪石板最靠譜,便和趙隨說道:“純道,你說把這路上沿著車轍鋪上青石,其它地方再把土地夯實怎麽樣。”
趙隨想了想,答道:“老師是想讓車輪在青石上行駛,人和馬走土地?是個好主意,隻是耗費太大了些。”
“修些主路倒可以試試,為師沒教過你經濟學。有些道理你還不懂,這要想富得先修路。等有錢了,咱自己修。”
“那樣的路怕是能跑幾百年,後人必會感念老師。”
“能用幾十年就行了,隻要咱們科學發展起來,定會找到又便宜又好用的材料。比如要是有一種粘性的物質,能夠將小石子緊緊粘在一起不就行了。”
趙隨向往的點點頭,“老師說的是,希望弟子有生之年能走在那樣的路上。”
“我們要走的路,比那偉大一萬倍,哈哈哈。”
車隊行了近兩個時辰時,看見不遠處有一座縣城。
沈潮向扈三娘問道:“那是哪裏啊?”
“那便是離我們獨龍崗最近的縣城,陽穀縣。”
聽到這個名字,沈潮笑了笑。
此行的目的主要便是尋找武鬆,但按他推算武大郎應該還在老家。
因為晁蓋等人是最熱的時候劫的生辰綱,然後才有宋江殺人的事。這麽算來,宋江去投奔柴大官人起碼入冬了。
而武鬆到了陽穀縣時,武大郎也沒到幾個月。這麽算來,現在是三月末,武大郎起碼要兩三個月後才能離開清河縣。
領隊管事過來問道:“沈先生我們入城嗎?”
“不了,進去還要收稅,我們直接去大名府。”
“好嘞”。
大名府在獨龍崗西北方向,路程大概一百五十裏。
中途隻經過一個陽穀縣,還要過兩條河。按照車隊的速度,要是路好走關城門前差不多能到。但現在這情況,怕是要在中途找個村莊住下了。
騎了小半天的馬,沈潮感到有些腰酸背痛,便翻身下馬進了車棚。
“喵”的一聲貓叫,嚇了沈潮 一跳。
隻見角落處趴著一團黑影,沈潮躺下一把將它抱到懷裏。
一邊撫摸著一邊笑道:“小金你怎麽跟來了,想去看看城裏人嗎?”
“喵”,小金不滿的叫了聲,費力的掙脫了沈潮。
抖了抖被摸亂的毛,獨自跑到角落去了。
下午時路過一村莊,管事前來問道:“沈先生,前麵是周村,我們進去嗎?”
“那就進去吧,怎麽走也是明天才能到。我們早點休息,明天一早出發。”
車隊來到村口停下,沈潮也下了馬車,懷裏還抱著小金。
扈三娘問道:“怎麽把它帶出來了?”
“自己跑出來的,見見世麵也好。”
“喵”。
管事先行進入村莊,去看看誰家能空出房間租一晚。
沒過多久便出來帶領車隊來到租好的院落,三十多人一共租了四個大院。
這周村有幾百戶人家,算是個比較大的村子了。再往北六七十裏便是大名府,因此經常有過往的商隊在這留宿。
沈潮此次出行帶的日用品極其齊全,睡覺蓋的被褥都是新做的。各類廚具調料,食材全都準備了些。
這會兒隊員們正在處理,他們在村戶那買了隻羊。
已經了解沈潮習慣的扈三娘正在指揮幾人給他處理食材,有時她真的好奇沈潮之前到底什麽身份。
一個大男人,不知怎麽那多講究。不過廚藝是真的好,扈家莊就沒人比得上,而且總能做些沒見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