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間,四人便迴到沈潮小院。
此時院中正有幾人在乘涼,除了扈良夫婦,許貫中竟也在場。另外還有兩名文士,都四十多的樣子,沈潮並沒見過。
“哈哈,伯虎迴來啦,一路可還辛苦。”
扈良起身熱情招唿著。
“扈大叔,一路欣賞景色不算辛苦。”
“伯虎兄。”許貫中抱拳施禮。
“許兄,伯母最近身體如何了?”
許貫中露出欣慰笑容,“多虧了伯虎,母親如今一日強過一日。”
“那就好,明日我去拜見伯母。這個時間正是治病的時候,喝上幾服藥冬日必然無虞。”
“那就有勞伯虎了。”
“來伯虎,我與你介紹二位老友。他們都是應我之邀而來,都是秀才出身。”
扈良先是引薦一名高瘦中年人道:“這位是盧慶,盧中禹。”
沈潮熱情拱手道:“在下沈潮,沈伯虎,見過盧先生。”
盧慶還禮道:“嗬嗬嗬,沈小友有禮了。”
扈良又引薦另一名皮膚有些黝黑的文士,“這位是馬信,字維升。”
“見過馬先生。”
“小友有禮了,我可是讀過你的大作,喜歡的緊呐。”
“嗬嗬嗬,都是玩笑之作,讓您見笑了。”
扈良接話道:“伯虎啊,我這兩位老友,都是按你吩咐請來的。他們都和我一樣,早已放棄功名。對你的小說都很感興趣,以後我們三個老頭子就聽你安排了。”
盧慶捋須道:“扈老哥寫的三國演義,我們也都看了,非常了不起。日後還請小友多多指教,有什麽吩咐盡管說。”
“那就多謝二位老先生了,我這裏可有很多想寫的小說。正苦於分身乏術,有二位相助,真是求之不得。”
幾人又互相寒暄幾句,沈潮便和扈三娘還有趙隨迴到自己房間。
趙隨拿出一封信,遞給沈潮道:“老師,這是滄州柴大官人送來的書信,送信人還在莊子裏等候。”
沈潮有些意外,拆開信件,借著油燈讀了起來。
讀著讀著,神色變得有些凝重。
待其讀完,扈三娘問道:“發生了什麽事?”
沈潮順手將信遞給了趙隨,一邊接過扈三娘送來的毛巾,擦著臉。
一邊道:“也沒什麽大事,就是遼國東北的女真人起兵建國了。”
扈三娘滿不在意的哦了一聲。
“遼國那般強大,很快便會平定吧。這又關我們什麽關係,柴進為何給你來信?”
沈潮白了她一眼,繼續道:“早和你說過這天下要大亂,你以為女真是一般草寇嗎?搞不好這遼國就要亡了,咱們大宋那些當權者,總會選一條最爛的路來。我之前不是與柴進打過賭嗎,如今應驗。他正在出售一些土地,想往南轉移些家產,問問我的意見。”
對於沈潮的判斷扈三娘和趙隨沒有任何懷疑,因為這一切早幾個月前便被預判過。
“那我們該做些什麽?”
扈三娘皺著好看的眉毛擔憂道。
“有我在,安心啦。”
二人見其如此輕鬆,原本的一絲不安也消散不見。
趙隨好奇道:“那老師打算如何迴信?”
“哎,要是他能把錢給我打理就好了,可惜為師也不好意思啊。我會建議他去南方開幾個造船廠,這事兒投入太大。我們短期做不了,日後也必然有所需求,可以讓他先打個前站。今日天色黑了,明早再寫吧。”
“人家會聽你的嗎?”
扈三娘有些懷疑問道。
“機緣隻有一次,讓他自己去抉擇。”
沈潮換了一身衣服,便帶著趙隨和扈三娘前去宴飲。
蕭讓和金大堅二人也被請了來,和眾人互相做了介紹。
眾人這幾日一直的在船上趕路,都有些緊張疲憊。迴到自己地盤,立刻放鬆起來。沈潮拿出了潘金蓮等人提煉的高度白酒,讓在場好酒之人喝了個酩酊大醉。
學堂的算學課,已經由趙隨代課,沈潮也多了些時間。
第二日一早給柴進寫完迴信,叫來柴府仆人,給了其幾貫錢送出扈家莊。
沈潮將扈太公一家,武鬆等人還有許貫中,劉大寶都叫到一起。
找了一間寬敞屋子,便隨意的就坐。
看人都到齊了,沈潮率先開口道:“今日請大家過來,是想通知各位一個消息。”
在場之人都很安靜,全都盯著沈潮等待下文。
“遼國的女真已經起兵造反,正式立國,國號為金。”
眾人麵麵相覷,聽過沈潮對天下局勢判斷的略有凝重。
大多數都不明就裏,不太在意的樣子。
火龍真君李政也被叫了來,此刻有些不解道:“敢問官人,這又與我等何幹?”
沈潮看了他一眼,繼續道:“大宋什麽情況你也知道些,我告訴你遼國的情況比我們嚴重數倍。其內部各勢力矛盾重重,皇帝耶律延禧比趙佶更加荒唐不堪。
若是沒有外力幫襯,遼國怕是十年內就會滅亡。屆時氣焰正盛的女真豈會停下腳步?內憂外患之際,這天下怕是要大亂了。今日找大家過來,就是想提醒諸位。放棄幻想和安逸,準備戰鬥吧。”
扈成皺眉道:“局勢當真如此緊迫了嗎?”
沈潮有些嘲諷道:“咱們大宋自皇帝到百姓,都有一種相同的病,我稱之幼稚病。症狀就是短視,自欺。何為短視?就是除非敵人的刀捅進肉裏,他才會發現。什麽是自欺?就是總認為別人會按照他們的想象去做事。”
掃視了一圈,繼續道:“這消息要是讓朝廷知道了,定會想著聯合金人,滅掉遼國再說。”
杜嶨疑惑道:“這又有何不妥嗎?”
“哼,不妥就是你們既不懂社會的普遍規律。又沒有去了解各方的真實情況,更是以為自己內部一片祥和。”
轉頭看向一旁的趙隨,用有些孤獨無奈的口吻道:“好徒兒,記住了。咱們研究科學的,最重要就是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不可主觀臆測。”
趙隨嚴肅點點頭:“徒兒受教。”
“伯虎啊,那咱們接下來該如何應對才是。”
扈太公困惑問道。
此時院中正有幾人在乘涼,除了扈良夫婦,許貫中竟也在場。另外還有兩名文士,都四十多的樣子,沈潮並沒見過。
“哈哈,伯虎迴來啦,一路可還辛苦。”
扈良起身熱情招唿著。
“扈大叔,一路欣賞景色不算辛苦。”
“伯虎兄。”許貫中抱拳施禮。
“許兄,伯母最近身體如何了?”
許貫中露出欣慰笑容,“多虧了伯虎,母親如今一日強過一日。”
“那就好,明日我去拜見伯母。這個時間正是治病的時候,喝上幾服藥冬日必然無虞。”
“那就有勞伯虎了。”
“來伯虎,我與你介紹二位老友。他們都是應我之邀而來,都是秀才出身。”
扈良先是引薦一名高瘦中年人道:“這位是盧慶,盧中禹。”
沈潮熱情拱手道:“在下沈潮,沈伯虎,見過盧先生。”
盧慶還禮道:“嗬嗬嗬,沈小友有禮了。”
扈良又引薦另一名皮膚有些黝黑的文士,“這位是馬信,字維升。”
“見過馬先生。”
“小友有禮了,我可是讀過你的大作,喜歡的緊呐。”
“嗬嗬嗬,都是玩笑之作,讓您見笑了。”
扈良接話道:“伯虎啊,我這兩位老友,都是按你吩咐請來的。他們都和我一樣,早已放棄功名。對你的小說都很感興趣,以後我們三個老頭子就聽你安排了。”
盧慶捋須道:“扈老哥寫的三國演義,我們也都看了,非常了不起。日後還請小友多多指教,有什麽吩咐盡管說。”
“那就多謝二位老先生了,我這裏可有很多想寫的小說。正苦於分身乏術,有二位相助,真是求之不得。”
幾人又互相寒暄幾句,沈潮便和扈三娘還有趙隨迴到自己房間。
趙隨拿出一封信,遞給沈潮道:“老師,這是滄州柴大官人送來的書信,送信人還在莊子裏等候。”
沈潮有些意外,拆開信件,借著油燈讀了起來。
讀著讀著,神色變得有些凝重。
待其讀完,扈三娘問道:“發生了什麽事?”
沈潮順手將信遞給了趙隨,一邊接過扈三娘送來的毛巾,擦著臉。
一邊道:“也沒什麽大事,就是遼國東北的女真人起兵建國了。”
扈三娘滿不在意的哦了一聲。
“遼國那般強大,很快便會平定吧。這又關我們什麽關係,柴進為何給你來信?”
沈潮白了她一眼,繼續道:“早和你說過這天下要大亂,你以為女真是一般草寇嗎?搞不好這遼國就要亡了,咱們大宋那些當權者,總會選一條最爛的路來。我之前不是與柴進打過賭嗎,如今應驗。他正在出售一些土地,想往南轉移些家產,問問我的意見。”
對於沈潮的判斷扈三娘和趙隨沒有任何懷疑,因為這一切早幾個月前便被預判過。
“那我們該做些什麽?”
扈三娘皺著好看的眉毛擔憂道。
“有我在,安心啦。”
二人見其如此輕鬆,原本的一絲不安也消散不見。
趙隨好奇道:“那老師打算如何迴信?”
“哎,要是他能把錢給我打理就好了,可惜為師也不好意思啊。我會建議他去南方開幾個造船廠,這事兒投入太大。我們短期做不了,日後也必然有所需求,可以讓他先打個前站。今日天色黑了,明早再寫吧。”
“人家會聽你的嗎?”
扈三娘有些懷疑問道。
“機緣隻有一次,讓他自己去抉擇。”
沈潮換了一身衣服,便帶著趙隨和扈三娘前去宴飲。
蕭讓和金大堅二人也被請了來,和眾人互相做了介紹。
眾人這幾日一直的在船上趕路,都有些緊張疲憊。迴到自己地盤,立刻放鬆起來。沈潮拿出了潘金蓮等人提煉的高度白酒,讓在場好酒之人喝了個酩酊大醉。
學堂的算學課,已經由趙隨代課,沈潮也多了些時間。
第二日一早給柴進寫完迴信,叫來柴府仆人,給了其幾貫錢送出扈家莊。
沈潮將扈太公一家,武鬆等人還有許貫中,劉大寶都叫到一起。
找了一間寬敞屋子,便隨意的就坐。
看人都到齊了,沈潮率先開口道:“今日請大家過來,是想通知各位一個消息。”
在場之人都很安靜,全都盯著沈潮等待下文。
“遼國的女真已經起兵造反,正式立國,國號為金。”
眾人麵麵相覷,聽過沈潮對天下局勢判斷的略有凝重。
大多數都不明就裏,不太在意的樣子。
火龍真君李政也被叫了來,此刻有些不解道:“敢問官人,這又與我等何幹?”
沈潮看了他一眼,繼續道:“大宋什麽情況你也知道些,我告訴你遼國的情況比我們嚴重數倍。其內部各勢力矛盾重重,皇帝耶律延禧比趙佶更加荒唐不堪。
若是沒有外力幫襯,遼國怕是十年內就會滅亡。屆時氣焰正盛的女真豈會停下腳步?內憂外患之際,這天下怕是要大亂了。今日找大家過來,就是想提醒諸位。放棄幻想和安逸,準備戰鬥吧。”
扈成皺眉道:“局勢當真如此緊迫了嗎?”
沈潮有些嘲諷道:“咱們大宋自皇帝到百姓,都有一種相同的病,我稱之幼稚病。症狀就是短視,自欺。何為短視?就是除非敵人的刀捅進肉裏,他才會發現。什麽是自欺?就是總認為別人會按照他們的想象去做事。”
掃視了一圈,繼續道:“這消息要是讓朝廷知道了,定會想著聯合金人,滅掉遼國再說。”
杜嶨疑惑道:“這又有何不妥嗎?”
“哼,不妥就是你們既不懂社會的普遍規律。又沒有去了解各方的真實情況,更是以為自己內部一片祥和。”
轉頭看向一旁的趙隨,用有些孤獨無奈的口吻道:“好徒兒,記住了。咱們研究科學的,最重要就是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不可主觀臆測。”
趙隨嚴肅點點頭:“徒兒受教。”
“伯虎啊,那咱們接下來該如何應對才是。”
扈太公困惑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