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蓋揮揮手,神色淡然道:“嗯,你說來自祝家莊,找我等何事?”
劉三勉強笑了笑,抱拳道:“小人今日有兩件事,要說與天王。一是這梁山之前的王頭領,與我們祝家莊有些矛盾。如今您做了這裏主人,我家莊主想和貴寨化幹戈為玉帛。過去的事一筆勾銷,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不知晁天王以為如何?”
晁蓋聽完,看向杜遷問道:“杜頭領,還有這等事嗎?”
杜遷點點頭,“不錯,我們和祝家莊的確交過幾次手。互有傷亡,隻是自打林教頭走後,便沒再找過他們麻煩。”
晁蓋捋了捋額下短須,點頭道:“既是如此,那便一筆勾銷。”
劉三見這夥賊人說話還算和氣,心裏也沒那麽緊張了。
施了一禮道:“久聞天王仁義無雙,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小人在此代我們莊主,和眾莊戶謝過天王了。”
晁蓋滿意點點頭,微笑道:“嗯,那另外一件是何事啊?”
“這第二件是我家莊主,想和貴寨作筆買賣。”
“哦?不知什麽買賣?”
“天王可知那扈家莊?”
“自然知曉,不也是獨龍崗上的嗎?”
“正是。天王有所不知,我們與扈家莊相鄰,一直親善有加。雖然我們祝家莊強盛過他們許多,卻也從不欺淩他們。每有矛盾,都會退讓。
可那扈家仗著最近有了些賺錢行當,便大勢擴張。先前便因一點小事,打傷我們的莊戶。前不久我家三公子隻是馬匹受驚,踩踏他家幾塊花田。就仗著人多,先是打斷我家公子和一眾手下的腿,又訛詐了一萬貫錢。如此行徑,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們扈家平日就喜欺男霸女,為惡鄉裏。”
說到這裏劉三做出一副痛心無奈表情,一臉的憤慨,又偷看了眾人一眼。
見無人有異色,繼續道:“久聞天王俠肝義膽,為了百姓奪取那不義之財生辰綱。自打您掌管山寨,口碑甚好。因此我家莊主,想聯合貴寨一起端了那扈家莊。莊主說了,隻要能滅了扈家莊為民除害。所得錢糧,全歸貴寨。不知天王,以為如何?”
晁蓋聽完劉三講述,眉頭緊鎖,看向吳用。
“學究以為如何?”
吳用一直盯著劉三,心道什麽為民除害。
不就是想要人家產業,又不好自己出手。
吳用一臉和善,微笑道:“此事我等需先核實真偽,再做打算。”
晁蓋點點頭,“嗯,有道理。”
看向劉三,正色道:“這件事我們也要派兄弟去打探一下,你是留在這裏等消息。還是先迴去,我們日後聯係。”
劉三想了想,他說的事扈祝兩家的莊戶都知道。即便去打探,明日也能有個結果了。
“小人就在此等候吧。”
“好。來人,帶他下去休息。”
等劉三走後,晁蓋對杜遷吩咐道:“杜兄弟,勞煩你派人去打探一下吧。”
“是,頭領。”
又看向吳用,問道:“學究你說這祝家莊是否誆騙我等?”
吳用搖了搖頭,“不像,兩家關係一查便可知曉,瞞不住人的。再有這祝家莊,據我所知一向跋扈。若是他家三公子當真被打斷了腿,必然會尋求報複。聽聞那祝家有數千人馬,遠強於扈家。無非是懼怕官府追究,這才想拉上我們。事成也好將這罪名,按在我們頭上。”
晁蓋憤怒的拍下座椅,不悅道:“哼,這祝家竟敢算計我們。”
吳用笑道:“這倒無妨,我們也是各取所需。若真能滅了那扈家莊,所得錢糧怕要遠勝生辰綱。”
聽到這裏劉唐一下興奮起來,大聲道:“當真如此,那可不能錯過。那些地主老財本就沒一個好東西,還不如便宜咱們兄弟。”
阮小五也搓手笑道:“許久沒幹大事,倒是有些手癢了。”
見眾人都躍躍欲試,晁蓋點頭道:“若真如祝家所說,那便做了。隻是具體安排,還要勞煩學究了。”
“大哥放心,交給小弟。”
這時一直沒說話的王蓄,悠悠歎道:“哎,扈家都如此富庶了,不知那祝家又是何等豪富。若是能打下他們,那可真是發達了。”
“哈哈哈,還是王大哥有氣魄。”
劉唐聽後,興奮大笑道。
其餘人也跟著笑了笑,但誰也沒當真。
隻有吳用眼神一亮,不知在盤算什麽。
當日梁山就派了幾名嘍囉前往獨龍崗,經過多方打探,所得基本一致。
收到消息後,晁蓋將吳用等人聚在一起商議。
見眾人都看向自己,吳用一副盡在掌握神情道:“那祝家勢力比我梁山還大,與其合作需萬分小心才是。最好是分兵行事,不能讓他們人馬全都集中一起。還要探查清地形,多放哨探。稍有不對,便要及時抽身。”
晁蓋點點頭,正色道:“學究說的在理,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此事需得讓祝家來一名能做主之人商討。”吳用補充道。
“這是自然。”
第二日,劉三被叫到聚義廳。得知要與祝家主事之人商討,便又急匆匆的迴去通報。
祝家莊議事廳,聽完劉三的稟報,祝朝奉點了點頭。
“如此大事,是該去個能做主的。咱們今日商量商量怎麽個合作法,明日老夫親自走一趟。”
“怎可讓爹爹親犯險境,讓孩兒去吧。咱們無非就用下梁山的旗號,也無需太多配合。”
祝龍率先不同意。
“大公子說的是,就讓我陪同去一趟吧。”
欒廷玉也不建議祝朝奉去上商談。
“是啊,爹。您若不放心,俺也陪大哥去。”
“哼,不用大哥二哥,小弟一人足矣。”
見他們都不同意自己去,祝朝奉頓感欣慰。
笑道:“既然如此,那就龍兒和欒兄弟去一趟吧。虎兒和彪兒你們太衝動,還是留在莊子吧。”
幾人對行動計劃,又是一番討論。最後定下大致意見,便等著第二日去和梁山商討。
當祝龍和欒廷玉被帶到梁山聚義廳時,不同於劉三,二人受到了高規格的接待。
劉三勉強笑了笑,抱拳道:“小人今日有兩件事,要說與天王。一是這梁山之前的王頭領,與我們祝家莊有些矛盾。如今您做了這裏主人,我家莊主想和貴寨化幹戈為玉帛。過去的事一筆勾銷,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不知晁天王以為如何?”
晁蓋聽完,看向杜遷問道:“杜頭領,還有這等事嗎?”
杜遷點點頭,“不錯,我們和祝家莊的確交過幾次手。互有傷亡,隻是自打林教頭走後,便沒再找過他們麻煩。”
晁蓋捋了捋額下短須,點頭道:“既是如此,那便一筆勾銷。”
劉三見這夥賊人說話還算和氣,心裏也沒那麽緊張了。
施了一禮道:“久聞天王仁義無雙,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小人在此代我們莊主,和眾莊戶謝過天王了。”
晁蓋滿意點點頭,微笑道:“嗯,那另外一件是何事啊?”
“這第二件是我家莊主,想和貴寨作筆買賣。”
“哦?不知什麽買賣?”
“天王可知那扈家莊?”
“自然知曉,不也是獨龍崗上的嗎?”
“正是。天王有所不知,我們與扈家莊相鄰,一直親善有加。雖然我們祝家莊強盛過他們許多,卻也從不欺淩他們。每有矛盾,都會退讓。
可那扈家仗著最近有了些賺錢行當,便大勢擴張。先前便因一點小事,打傷我們的莊戶。前不久我家三公子隻是馬匹受驚,踩踏他家幾塊花田。就仗著人多,先是打斷我家公子和一眾手下的腿,又訛詐了一萬貫錢。如此行徑,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們扈家平日就喜欺男霸女,為惡鄉裏。”
說到這裏劉三做出一副痛心無奈表情,一臉的憤慨,又偷看了眾人一眼。
見無人有異色,繼續道:“久聞天王俠肝義膽,為了百姓奪取那不義之財生辰綱。自打您掌管山寨,口碑甚好。因此我家莊主,想聯合貴寨一起端了那扈家莊。莊主說了,隻要能滅了扈家莊為民除害。所得錢糧,全歸貴寨。不知天王,以為如何?”
晁蓋聽完劉三講述,眉頭緊鎖,看向吳用。
“學究以為如何?”
吳用一直盯著劉三,心道什麽為民除害。
不就是想要人家產業,又不好自己出手。
吳用一臉和善,微笑道:“此事我等需先核實真偽,再做打算。”
晁蓋點點頭,“嗯,有道理。”
看向劉三,正色道:“這件事我們也要派兄弟去打探一下,你是留在這裏等消息。還是先迴去,我們日後聯係。”
劉三想了想,他說的事扈祝兩家的莊戶都知道。即便去打探,明日也能有個結果了。
“小人就在此等候吧。”
“好。來人,帶他下去休息。”
等劉三走後,晁蓋對杜遷吩咐道:“杜兄弟,勞煩你派人去打探一下吧。”
“是,頭領。”
又看向吳用,問道:“學究你說這祝家莊是否誆騙我等?”
吳用搖了搖頭,“不像,兩家關係一查便可知曉,瞞不住人的。再有這祝家莊,據我所知一向跋扈。若是他家三公子當真被打斷了腿,必然會尋求報複。聽聞那祝家有數千人馬,遠強於扈家。無非是懼怕官府追究,這才想拉上我們。事成也好將這罪名,按在我們頭上。”
晁蓋憤怒的拍下座椅,不悅道:“哼,這祝家竟敢算計我們。”
吳用笑道:“這倒無妨,我們也是各取所需。若真能滅了那扈家莊,所得錢糧怕要遠勝生辰綱。”
聽到這裏劉唐一下興奮起來,大聲道:“當真如此,那可不能錯過。那些地主老財本就沒一個好東西,還不如便宜咱們兄弟。”
阮小五也搓手笑道:“許久沒幹大事,倒是有些手癢了。”
見眾人都躍躍欲試,晁蓋點頭道:“若真如祝家所說,那便做了。隻是具體安排,還要勞煩學究了。”
“大哥放心,交給小弟。”
這時一直沒說話的王蓄,悠悠歎道:“哎,扈家都如此富庶了,不知那祝家又是何等豪富。若是能打下他們,那可真是發達了。”
“哈哈哈,還是王大哥有氣魄。”
劉唐聽後,興奮大笑道。
其餘人也跟著笑了笑,但誰也沒當真。
隻有吳用眼神一亮,不知在盤算什麽。
當日梁山就派了幾名嘍囉前往獨龍崗,經過多方打探,所得基本一致。
收到消息後,晁蓋將吳用等人聚在一起商議。
見眾人都看向自己,吳用一副盡在掌握神情道:“那祝家勢力比我梁山還大,與其合作需萬分小心才是。最好是分兵行事,不能讓他們人馬全都集中一起。還要探查清地形,多放哨探。稍有不對,便要及時抽身。”
晁蓋點點頭,正色道:“學究說的在理,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此事需得讓祝家來一名能做主之人商討。”吳用補充道。
“這是自然。”
第二日,劉三被叫到聚義廳。得知要與祝家主事之人商討,便又急匆匆的迴去通報。
祝家莊議事廳,聽完劉三的稟報,祝朝奉點了點頭。
“如此大事,是該去個能做主的。咱們今日商量商量怎麽個合作法,明日老夫親自走一趟。”
“怎可讓爹爹親犯險境,讓孩兒去吧。咱們無非就用下梁山的旗號,也無需太多配合。”
祝龍率先不同意。
“大公子說的是,就讓我陪同去一趟吧。”
欒廷玉也不建議祝朝奉去上商談。
“是啊,爹。您若不放心,俺也陪大哥去。”
“哼,不用大哥二哥,小弟一人足矣。”
見他們都不同意自己去,祝朝奉頓感欣慰。
笑道:“既然如此,那就龍兒和欒兄弟去一趟吧。虎兒和彪兒你們太衝動,還是留在莊子吧。”
幾人對行動計劃,又是一番討論。最後定下大致意見,便等著第二日去和梁山商討。
當祝龍和欒廷玉被帶到梁山聚義廳時,不同於劉三,二人受到了高規格的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