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進等人還要帶走些物資錢財,沈潮這裏將扈平和另外四名隊員留下。
這個時期信息是封閉的,即便犯過案,隻要臉上沒有印記,出了本州也不會被人認出。
因此少華山這些人隻要離開華洲,就沒那麽危險了。
沈潮在華州停留一日,設立個丙級鏢局。第二日便啟程前往京兆府,兩地相距不過一百五十裏左右,三四個多時辰便到達了。
沈潮不打算再向西,也就是秦鳳路方向行進。而這些地方的商路和鏢局,將都由京兆府主管負責。
因此京兆府將會多留些人手,沈潮也計劃多留幾日。一方麵要招募些鏢師,一方麵對少華山人馬進行簡單訓練。
陽穀縣最近新開了家商鋪,坐落在最繁華區域。占地不大,極為低調。尋常百姓不得入內,卻常有衣著華貴之人出入。
正門牌匾上寫著匯金樓三個大字,一看便是出自名家之手。
凡是進入此間之人,隻要有些眼界,都會驚歎其內部擺設。
不是名人字畫,就是珍貴無比的金石玉器。上了二樓便是一間寬敞的客廳,隻是布置有些奇怪。
主位是一張寬大桌案,下麵是一排排座椅。不同於一樓的低調奢華,整個二樓隻有一幅字掛在牆上。
寫道: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
隻要懂些文墨的,便能看出這是一位頂級書法大家之作。
但凡有人走近欣賞,看到落款用印,無不倒吸冷氣。
竟是當朝宰相,蔡京之作。
今日這裏竟坐滿了人,看外表氣質,都是些士紳富商帶著家仆。
見再無人來,一身穿粉色錦緞長袍的青年,站到了主位桌案前。
此人正是陽穀有名的富商西門慶,就見其微笑著向在場眾人抱拳道:“還請諸位靜一靜,咱們匯金樓已經開了一個月。今日正是發放紅利的日子,還有幸請到了蔡相府邸的孫先生。
借此機會,也讓新來的朋友了解下咱們是怎樣運作的。來人,按照賬簿給客戶們發放憑證,一會兒就可拿著憑證去一樓領錢了。”
說罷便有三名賬房先生在一旁忙碌起來,不時有人上前,經過核對便能得到相應紅利憑證。
“劉員外,您投了多少啊?”
“嗬嗬,不多就三千貫。西門大官人開口了,我總要給些顏麵。”
“那就是說您這次領了四百五十貫?”
“沒,我才投半個月。按照他們的規矩,隻有一半的紅利。”
問話之人點點頭,表示明白。
“倒也不錯,不知能否長久啊。”
劉掌櫃四下瞧了瞧,壓低聲音道:“我看沒什麽問題,那牆上的字,我可是花錢找人看過。的確是當今蔡相所作,一般人誰能弄到。而且很多人都說了,的確是蔡相府上的人辦理此事。”
“那我便先投一千貫看看怎麽樣。”
“嗯,我也再觀察倆月。若依舊如此順利,還做什麽買賣啊。”
待所有人都領完了憑證,西門慶敲了敲桌案道:“好了諸位,都靜靜。孫先生就快來了,大家一會兒有什麽不明白的都可以問。”
說話間,一名十分儒雅的中年文士被人引進了廳堂。
除了西門慶和王真,還有數人紛紛上前施禮。
眾人見此,便都確信了他的身份。
假扮成孫庭的李政先向在場眾人拱手道:“見過諸位,都請落坐吧。”
他自己也坐到了主位桌案之後,麵向眾人。
“想必大家已經對我們的生意有些了解,我就不再贅述。有何疑問,今日盡管問來。”
李政此刻表現的有些傲慢,好像並不在意在場之人是否投錢。
眾人都互相看看,過了片刻,一名五六十歲老者起身拱手道:“見過孫先生,小人是做布匹生意的。聽西門大官人講,匯金樓將籌來的錢,全去和異域人做生意。為何在下去南方進貨時,卻從沒見過啊?”
李政氣定神閑,解釋道:“以往生意規模有相府,以及一些親近之人足夠了,哪裏會輪到別人。隻是去年開發了幾條新的商道,又發現幾座金銀礦脈。若是等資金充足再去做,會浪費許多時機。好在相爺精通理財之術,你們才有了機會。”
“哦...原來如此。”
“不愧是相爺啊。”
底下很多不解者,都竊竊私語起來。
問話老者也若有所思點點頭,拱拱手坐下了。
“在下獨龍崗李應,聽聞若是能向西門大官這樣做了一地代理主管,便能多得一份紅利,此事可當真?”
“自然,每月會得總金額的一分五紅利。”
“想做一地代理可有什麽要求?”李應繼續問道。
“最少投入五千貫,品行也要端正,相府可不是什麽人都合作的。”
台下眾人又是深以為然的點點頭。
“咱們山東還有哪些地方沒有代理呢?”
“我最近也頗多事務,沒來得及去他地。因此除了陽穀,其他州縣都無人代理。”
李應點點頭,抱拳坐下。跟身邊的杜興小聲道:“一會兒我們就投它一萬貫。”
隻是雖然刻意壓低聲音,周圍人還是聽到了。
又有一個中年胖子站了起來問道:“敢問孫先生,南方更加富庶,為何先在我山東經營此事。”
李政猶豫了數息,底下人也都安靜的盯著。
“也罷,按理說此事不該告訴爾等。但也算不上什麽絕密,你們知道也無妨。之所以在山東,乃是我們接下來要加大在日本和高麗的投入。你們也許有所耳聞,日本有著極多金銀。想來礦產必然豐富,我們未來兩年會派遣人員去日本。爭取和他們的權貴,一起做些生意,嗬嗬嗬。”
說罷給眾人一個你懂的眼神,有些事不能說透。
至於底下人,都會按著自己意願方向去想了。
又有人問道:“相府這樣固定給我們這些客戶紅利,萬一生意做賠,或者賺得少豈不虧大了?”
“是啊。”
台下有人點頭,表示這樣分配有問題,也有人露出不屑表情。
李政也是有些譏諷道:“我們每年有幾百筆生意,賠了幾筆又何妨?不怕告訴你們,對比分你們那點紅利,我們賺的會更多。”
這個時期信息是封閉的,即便犯過案,隻要臉上沒有印記,出了本州也不會被人認出。
因此少華山這些人隻要離開華洲,就沒那麽危險了。
沈潮在華州停留一日,設立個丙級鏢局。第二日便啟程前往京兆府,兩地相距不過一百五十裏左右,三四個多時辰便到達了。
沈潮不打算再向西,也就是秦鳳路方向行進。而這些地方的商路和鏢局,將都由京兆府主管負責。
因此京兆府將會多留些人手,沈潮也計劃多留幾日。一方麵要招募些鏢師,一方麵對少華山人馬進行簡單訓練。
陽穀縣最近新開了家商鋪,坐落在最繁華區域。占地不大,極為低調。尋常百姓不得入內,卻常有衣著華貴之人出入。
正門牌匾上寫著匯金樓三個大字,一看便是出自名家之手。
凡是進入此間之人,隻要有些眼界,都會驚歎其內部擺設。
不是名人字畫,就是珍貴無比的金石玉器。上了二樓便是一間寬敞的客廳,隻是布置有些奇怪。
主位是一張寬大桌案,下麵是一排排座椅。不同於一樓的低調奢華,整個二樓隻有一幅字掛在牆上。
寫道: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
隻要懂些文墨的,便能看出這是一位頂級書法大家之作。
但凡有人走近欣賞,看到落款用印,無不倒吸冷氣。
竟是當朝宰相,蔡京之作。
今日這裏竟坐滿了人,看外表氣質,都是些士紳富商帶著家仆。
見再無人來,一身穿粉色錦緞長袍的青年,站到了主位桌案前。
此人正是陽穀有名的富商西門慶,就見其微笑著向在場眾人抱拳道:“還請諸位靜一靜,咱們匯金樓已經開了一個月。今日正是發放紅利的日子,還有幸請到了蔡相府邸的孫先生。
借此機會,也讓新來的朋友了解下咱們是怎樣運作的。來人,按照賬簿給客戶們發放憑證,一會兒就可拿著憑證去一樓領錢了。”
說罷便有三名賬房先生在一旁忙碌起來,不時有人上前,經過核對便能得到相應紅利憑證。
“劉員外,您投了多少啊?”
“嗬嗬,不多就三千貫。西門大官人開口了,我總要給些顏麵。”
“那就是說您這次領了四百五十貫?”
“沒,我才投半個月。按照他們的規矩,隻有一半的紅利。”
問話之人點點頭,表示明白。
“倒也不錯,不知能否長久啊。”
劉掌櫃四下瞧了瞧,壓低聲音道:“我看沒什麽問題,那牆上的字,我可是花錢找人看過。的確是當今蔡相所作,一般人誰能弄到。而且很多人都說了,的確是蔡相府上的人辦理此事。”
“那我便先投一千貫看看怎麽樣。”
“嗯,我也再觀察倆月。若依舊如此順利,還做什麽買賣啊。”
待所有人都領完了憑證,西門慶敲了敲桌案道:“好了諸位,都靜靜。孫先生就快來了,大家一會兒有什麽不明白的都可以問。”
說話間,一名十分儒雅的中年文士被人引進了廳堂。
除了西門慶和王真,還有數人紛紛上前施禮。
眾人見此,便都確信了他的身份。
假扮成孫庭的李政先向在場眾人拱手道:“見過諸位,都請落坐吧。”
他自己也坐到了主位桌案之後,麵向眾人。
“想必大家已經對我們的生意有些了解,我就不再贅述。有何疑問,今日盡管問來。”
李政此刻表現的有些傲慢,好像並不在意在場之人是否投錢。
眾人都互相看看,過了片刻,一名五六十歲老者起身拱手道:“見過孫先生,小人是做布匹生意的。聽西門大官人講,匯金樓將籌來的錢,全去和異域人做生意。為何在下去南方進貨時,卻從沒見過啊?”
李政氣定神閑,解釋道:“以往生意規模有相府,以及一些親近之人足夠了,哪裏會輪到別人。隻是去年開發了幾條新的商道,又發現幾座金銀礦脈。若是等資金充足再去做,會浪費許多時機。好在相爺精通理財之術,你們才有了機會。”
“哦...原來如此。”
“不愧是相爺啊。”
底下很多不解者,都竊竊私語起來。
問話老者也若有所思點點頭,拱拱手坐下了。
“在下獨龍崗李應,聽聞若是能向西門大官這樣做了一地代理主管,便能多得一份紅利,此事可當真?”
“自然,每月會得總金額的一分五紅利。”
“想做一地代理可有什麽要求?”李應繼續問道。
“最少投入五千貫,品行也要端正,相府可不是什麽人都合作的。”
台下眾人又是深以為然的點點頭。
“咱們山東還有哪些地方沒有代理呢?”
“我最近也頗多事務,沒來得及去他地。因此除了陽穀,其他州縣都無人代理。”
李應點點頭,抱拳坐下。跟身邊的杜興小聲道:“一會兒我們就投它一萬貫。”
隻是雖然刻意壓低聲音,周圍人還是聽到了。
又有一個中年胖子站了起來問道:“敢問孫先生,南方更加富庶,為何先在我山東經營此事。”
李政猶豫了數息,底下人也都安靜的盯著。
“也罷,按理說此事不該告訴爾等。但也算不上什麽絕密,你們知道也無妨。之所以在山東,乃是我們接下來要加大在日本和高麗的投入。你們也許有所耳聞,日本有著極多金銀。想來礦產必然豐富,我們未來兩年會派遣人員去日本。爭取和他們的權貴,一起做些生意,嗬嗬嗬。”
說罷給眾人一個你懂的眼神,有些事不能說透。
至於底下人,都會按著自己意願方向去想了。
又有人問道:“相府這樣固定給我們這些客戶紅利,萬一生意做賠,或者賺得少豈不虧大了?”
“是啊。”
台下有人點頭,表示這樣分配有問題,也有人露出不屑表情。
李政也是有些譏諷道:“我們每年有幾百筆生意,賠了幾筆又何妨?不怕告訴你們,對比分你們那點紅利,我們賺的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