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職場鬥爭的殘酷都是起源於這一類領導
看透領導內心的齷齪,三國職場術 作者:官場螞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職場鬥爭的殘酷性在於,很多人都妄想自己是主角,在台上表演陰謀詭計、虛與委蛇,但是最終活成了別人刀俎下的魚肉,該下線時就得下線,根本沒有讓你求饒並停留的餘地。
翻看史書,你會發現很多人在台上時,總是自以為技高一籌,總是覺得勝券在握,總是認為能控製住別人,總是覺得棋局要按他的思路來,也就是以自我為中心。
這種人總是強調我想要什麽,卻不在乎別人想要什麽,或者明明知道,也有能力配合,卻肆意踐踏別人的需求。
特別是這種人還總是喜歡耍陰謀詭計,有時候並不是為了謀得什麽利益,而純粹是為了炫耀智商,享受撥弄他人命運的快感,並總以為自己無往而不利。
萬一遇到一個比他更強的,能反殺他,就到了他該下線的時候。
怎樣辨別這種人,我總結了幾個不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第一,以玩弄陰謀詭計為樂,要是不算計人他就渾身難受,本來一件直來直去、水到渠成的事情,他非得想出幾道彎兒來給你出難題。很多領導都有這樣的毛病。
第二,時刻以自我為中心,總想成為眾人焦點。喜歡居中,喜歡別人的話題都圍著他轉,喜歡別人都向他請教,征求他的意見,喜歡一言九鼎的感覺。如果這些得不到滿足,就會生氣。
第三,遇強則弱,遇弱則橫,遇權則媚,遇財則貪。其實這類人是很會觀顏察色的,他能清楚得辨別出你的喜怒哀樂,就看他在乎不在乎。對於比他地位高、比他強的人,他能俯下身子諂媚,對於比他弱的人,他又驕橫得不可一世。而權和財是他追求的目標之一,為了這兩樣他可以任意轉換人設,不同場景變換千副麵孔。
劉備帶數萬百姓去江陵,是蔡瑁一手造成的,他急於向曹操表功。
劉備這邊忙得是焦頭爛額,先讓關羽去江夏向劉琦求援,請劉琦派船隻到江陵接應,讓趙雲保護所有的文官和家眷,我來斷後,其他人都去幫助百姓逃難,每天隻能走十餘裏,遠落後於曹軍的速度。
這時候蔡瑁因為平時人品不佳,還不能收攏所有人心,就有一名和魏延齊名的偏將王威公開反對他。
據《漢晉春秋》記載,王威向劉琮秘密獻計,說曹操認為將軍已經投降,劉備逃往江陵,必然會鬆懈,如果派奇兵在險要處伏擊,定可捉住曹操。將來威震天下,中原可傳檄而定。這是難得的機會,不可失去呀!
應該說,這個王威還是挺有頭腦的,這個計策也是可行的,要是劉備立即就會采納。可惜劉琮僅有十四歲,讓一個小孩子當將軍,當領導,再好的基業也守不住,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決斷的能力。
劉琮轉身就把王威說的話告訴了蔡瑁,蔡瑁去斥責王威,王威怒罵賣國賊,我恨不能吃了你的肉,蔡瑁要殺王威,被蒯越勸住。因為不服蔡瑁的人很多,他再隨意殺人,肯定會有很多人造反。
蔡瑁去樊城見曹操,極盡諂媚,曹操也不跟他廢話,直接問他有多少兵馬糧草,蔡瑁為了自己的利益,算是把荊州賣了個幹淨:
馬軍五萬,步軍十五萬,水軍八萬,共二十八萬,大小戰船七千餘隻,錢糧大半在江陵,其餘地方足夠供給一年。
曹操號稱五十萬大軍,已經在火燒新野中折損了十萬,剩四十萬,但這四十萬全是陸軍,沒有水軍,在荊州那樣多水的地方,跟荊州兵馬打起來,真沒有什麽優勢,誰勝誰負還不好說。
盤算了實力以後,曹操對蔡瑁笑臉相迎,封蔡瑁為鎮南侯、水軍大都督,蔡瑁大喜,總算用劉表的基業為自己換來了高官厚祿。
自然有人不服,荀攸問這樣的諂佞之徒之徒怎麽能管水軍呢?曹操嘿嘿一笑,說現在是我的軍隊不擅長打水仗,不得不用他,將來用不上他了,看我怎麽收拾他。
就憑曹操的口頭許諾,蔡瑁以為攀上了高枝,從來沒有想過,他跟曹操從小相識,也沒弄清楚曹操是個說話不算數的反複小人,迴去就向劉琮表功,哄著劉琮第二天就和蔡夫人一起去見曹操,把自己的身家都送出去了。
曹操看得很明白,劉琮手下的文官全都是為自己打算的,沒有一個是真心為劉琮著想,所以采取了分化策略,把官員們都封了官職,反倒把劉琮封為青州刺史。
青州距離襄陽八九百公裏,這明顯是把劉琮流放了,可憐所有官員,都受了曹操的好處,沒一個為劉琮說話!包括蔡瑁,他隻顧自己,完全不顧親侄子死活!
劉琮不願去青州,曹操逼他去,這時候僅有一個忠心耿耿的王威追隨,其他官員都是送到江口就迴去了,連蔡瑁都沒有安慰一句親侄子,其薄情寡義可見一斑!
曹操自有謀算,劉琮大勢已去,為了防止劉備把劉琮握在手裏,去收攏荊州將領的心,因為劉表畢竟在荊州經營幾十年,說沒有一點兒勢力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曹操暗中命令於禁去截殺劉琮和蔡夫人母子。
於禁這個人不願背黑鍋,直接大聲說是奉曹操的命令去殺劉琮母子的,王威奮力抵抗,被士兵所殺,蔡夫人和劉琮也是士兵殺的,於禁沒有親自動手。而且於禁故意放劉琮的隨從逃跑,為的就是把消息傳出去,以證清白。
蔡瑁會不知道這件事嗎?他當然知道。
因為曹操公開重賞了於禁,就是要做給蔡瑁看的,以觀察蔡瑁的反應。
就殺兩個手無寸鐵的蔡夫人和劉琮,用得著重賞嗎?那些在戰場上奮力殺敵的將士們怎麽說?
如果蔡瑁聽說他姐姐和劉琮被殺了,義憤填膺去找曹操理論,那曹操馬上就有理由殺了蔡瑁,並順手接收了他的兵馬,那可是二十八萬啊,還有七千船隻!
可是蔡瑁表現得不關己事,漠不關心,讓曹操看清看了這個人心有多狠,更添了十分警惕,堅定了以後除掉蔡瑁的決心。
因為今天他能這樣賣了劉琮,明天就會賣了曹操。日後諸葛亮就是利用曹操這個心理,設計除掉蔡瑁的。
蔡瑁這個人,一生都在算計別人,明明他的計謀並不高明,總是被人看穿,他還樂此不疲。而且他總是喜歡興風作浪,荊州哪裏都有他的身影,在劉表手下囂張跋扈,那是劉表老了,管不住他了,在曹操手下還這樣,曹操會慣著他嗎?
媚上欺下,見利忘義,這種人從來不內耗,也從來不反思,他活在自己的邏輯自洽裏,從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和罵名。
可惜的是,這種人才容易成為領導,因為往上爬是他一生的信念,是他不斷折騰的強大動力。
我斷後,看著緩緩蠕動的百姓們,是心急如焚。
劉備手裏僅有七千人馬,關羽帶了五百去江夏,趙雲帶了五百去保護文官和家眷,劉備諸葛亮帶了三千去幫百姓逃難,能給我多少來擋住曹軍?
何況這一路打仗,還折損了不少,真實兵力遠不到七千。
我帶著疲憊的將士們,牢牢守在交通要道。
因為曹操不敢用蔡瑁的水軍來追擊我們,荊州軍肯定會網開一麵,畢竟過去相處了七八年,都是熟臉,而且逃難的也全都是荊州的百姓,其中說不定就有他們的親眷。
曹操隻能用自己帶的兵,而他的兵全是陸軍,隻能走旱路。
最大的難題是,襄陽到江陵,全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和丘陵,沒法在關隘伏擊,而且8月連陰雨,火藥都派不上用場。
而曹操派出了他最精銳的虎豹騎,都是騎兵,全速前進的情況下號稱日行三百裏,靠我這戰鬥力不強又疲憊不堪的步兵來擋嗎?
我緊握著丈八點鋼矛,這是我有生以來最難打的一場仗,而且是孤軍奮戰,沒有援軍,這是我離死亡最近的一次,馬革裹屍還,恐怕我連全屍都不會剩,沒人會給我收屍的。
背後百姓哭聲連天,扶老攜幼步履蹣跚,前方遠處煙塵漸起,馬蹄隆隆——
虎豹騎,來了!
翻看史書,你會發現很多人在台上時,總是自以為技高一籌,總是覺得勝券在握,總是認為能控製住別人,總是覺得棋局要按他的思路來,也就是以自我為中心。
這種人總是強調我想要什麽,卻不在乎別人想要什麽,或者明明知道,也有能力配合,卻肆意踐踏別人的需求。
特別是這種人還總是喜歡耍陰謀詭計,有時候並不是為了謀得什麽利益,而純粹是為了炫耀智商,享受撥弄他人命運的快感,並總以為自己無往而不利。
萬一遇到一個比他更強的,能反殺他,就到了他該下線的時候。
怎樣辨別這種人,我總結了幾個不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第一,以玩弄陰謀詭計為樂,要是不算計人他就渾身難受,本來一件直來直去、水到渠成的事情,他非得想出幾道彎兒來給你出難題。很多領導都有這樣的毛病。
第二,時刻以自我為中心,總想成為眾人焦點。喜歡居中,喜歡別人的話題都圍著他轉,喜歡別人都向他請教,征求他的意見,喜歡一言九鼎的感覺。如果這些得不到滿足,就會生氣。
第三,遇強則弱,遇弱則橫,遇權則媚,遇財則貪。其實這類人是很會觀顏察色的,他能清楚得辨別出你的喜怒哀樂,就看他在乎不在乎。對於比他地位高、比他強的人,他能俯下身子諂媚,對於比他弱的人,他又驕橫得不可一世。而權和財是他追求的目標之一,為了這兩樣他可以任意轉換人設,不同場景變換千副麵孔。
劉備帶數萬百姓去江陵,是蔡瑁一手造成的,他急於向曹操表功。
劉備這邊忙得是焦頭爛額,先讓關羽去江夏向劉琦求援,請劉琦派船隻到江陵接應,讓趙雲保護所有的文官和家眷,我來斷後,其他人都去幫助百姓逃難,每天隻能走十餘裏,遠落後於曹軍的速度。
這時候蔡瑁因為平時人品不佳,還不能收攏所有人心,就有一名和魏延齊名的偏將王威公開反對他。
據《漢晉春秋》記載,王威向劉琮秘密獻計,說曹操認為將軍已經投降,劉備逃往江陵,必然會鬆懈,如果派奇兵在險要處伏擊,定可捉住曹操。將來威震天下,中原可傳檄而定。這是難得的機會,不可失去呀!
應該說,這個王威還是挺有頭腦的,這個計策也是可行的,要是劉備立即就會采納。可惜劉琮僅有十四歲,讓一個小孩子當將軍,當領導,再好的基業也守不住,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決斷的能力。
劉琮轉身就把王威說的話告訴了蔡瑁,蔡瑁去斥責王威,王威怒罵賣國賊,我恨不能吃了你的肉,蔡瑁要殺王威,被蒯越勸住。因為不服蔡瑁的人很多,他再隨意殺人,肯定會有很多人造反。
蔡瑁去樊城見曹操,極盡諂媚,曹操也不跟他廢話,直接問他有多少兵馬糧草,蔡瑁為了自己的利益,算是把荊州賣了個幹淨:
馬軍五萬,步軍十五萬,水軍八萬,共二十八萬,大小戰船七千餘隻,錢糧大半在江陵,其餘地方足夠供給一年。
曹操號稱五十萬大軍,已經在火燒新野中折損了十萬,剩四十萬,但這四十萬全是陸軍,沒有水軍,在荊州那樣多水的地方,跟荊州兵馬打起來,真沒有什麽優勢,誰勝誰負還不好說。
盤算了實力以後,曹操對蔡瑁笑臉相迎,封蔡瑁為鎮南侯、水軍大都督,蔡瑁大喜,總算用劉表的基業為自己換來了高官厚祿。
自然有人不服,荀攸問這樣的諂佞之徒之徒怎麽能管水軍呢?曹操嘿嘿一笑,說現在是我的軍隊不擅長打水仗,不得不用他,將來用不上他了,看我怎麽收拾他。
就憑曹操的口頭許諾,蔡瑁以為攀上了高枝,從來沒有想過,他跟曹操從小相識,也沒弄清楚曹操是個說話不算數的反複小人,迴去就向劉琮表功,哄著劉琮第二天就和蔡夫人一起去見曹操,把自己的身家都送出去了。
曹操看得很明白,劉琮手下的文官全都是為自己打算的,沒有一個是真心為劉琮著想,所以采取了分化策略,把官員們都封了官職,反倒把劉琮封為青州刺史。
青州距離襄陽八九百公裏,這明顯是把劉琮流放了,可憐所有官員,都受了曹操的好處,沒一個為劉琮說話!包括蔡瑁,他隻顧自己,完全不顧親侄子死活!
劉琮不願去青州,曹操逼他去,這時候僅有一個忠心耿耿的王威追隨,其他官員都是送到江口就迴去了,連蔡瑁都沒有安慰一句親侄子,其薄情寡義可見一斑!
曹操自有謀算,劉琮大勢已去,為了防止劉備把劉琮握在手裏,去收攏荊州將領的心,因為劉表畢竟在荊州經營幾十年,說沒有一點兒勢力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曹操暗中命令於禁去截殺劉琮和蔡夫人母子。
於禁這個人不願背黑鍋,直接大聲說是奉曹操的命令去殺劉琮母子的,王威奮力抵抗,被士兵所殺,蔡夫人和劉琮也是士兵殺的,於禁沒有親自動手。而且於禁故意放劉琮的隨從逃跑,為的就是把消息傳出去,以證清白。
蔡瑁會不知道這件事嗎?他當然知道。
因為曹操公開重賞了於禁,就是要做給蔡瑁看的,以觀察蔡瑁的反應。
就殺兩個手無寸鐵的蔡夫人和劉琮,用得著重賞嗎?那些在戰場上奮力殺敵的將士們怎麽說?
如果蔡瑁聽說他姐姐和劉琮被殺了,義憤填膺去找曹操理論,那曹操馬上就有理由殺了蔡瑁,並順手接收了他的兵馬,那可是二十八萬啊,還有七千船隻!
可是蔡瑁表現得不關己事,漠不關心,讓曹操看清看了這個人心有多狠,更添了十分警惕,堅定了以後除掉蔡瑁的決心。
因為今天他能這樣賣了劉琮,明天就會賣了曹操。日後諸葛亮就是利用曹操這個心理,設計除掉蔡瑁的。
蔡瑁這個人,一生都在算計別人,明明他的計謀並不高明,總是被人看穿,他還樂此不疲。而且他總是喜歡興風作浪,荊州哪裏都有他的身影,在劉表手下囂張跋扈,那是劉表老了,管不住他了,在曹操手下還這樣,曹操會慣著他嗎?
媚上欺下,見利忘義,這種人從來不內耗,也從來不反思,他活在自己的邏輯自洽裏,從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和罵名。
可惜的是,這種人才容易成為領導,因為往上爬是他一生的信念,是他不斷折騰的強大動力。
我斷後,看著緩緩蠕動的百姓們,是心急如焚。
劉備手裏僅有七千人馬,關羽帶了五百去江夏,趙雲帶了五百去保護文官和家眷,劉備諸葛亮帶了三千去幫百姓逃難,能給我多少來擋住曹軍?
何況這一路打仗,還折損了不少,真實兵力遠不到七千。
我帶著疲憊的將士們,牢牢守在交通要道。
因為曹操不敢用蔡瑁的水軍來追擊我們,荊州軍肯定會網開一麵,畢竟過去相處了七八年,都是熟臉,而且逃難的也全都是荊州的百姓,其中說不定就有他們的親眷。
曹操隻能用自己帶的兵,而他的兵全是陸軍,隻能走旱路。
最大的難題是,襄陽到江陵,全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和丘陵,沒法在關隘伏擊,而且8月連陰雨,火藥都派不上用場。
而曹操派出了他最精銳的虎豹騎,都是騎兵,全速前進的情況下號稱日行三百裏,靠我這戰鬥力不強又疲憊不堪的步兵來擋嗎?
我緊握著丈八點鋼矛,這是我有生以來最難打的一場仗,而且是孤軍奮戰,沒有援軍,這是我離死亡最近的一次,馬革裹屍還,恐怕我連全屍都不會剩,沒人會給我收屍的。
背後百姓哭聲連天,扶老攜幼步履蹣跚,前方遠處煙塵漸起,馬蹄隆隆——
虎豹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