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領導絕活之一是變臉,閻王打架,小鬼遭殃
看透領導內心的齷齪,三國職場術 作者:官場螞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職場上,閻王打架,小鬼遭殃;閻王講和,小鬼仍遭殃。
別看今天兩方閻王領導鬥得你死我活,仿佛從此不共戴天,真正衝鋒在前的都是小鬼下屬,領導是坐後方指揮的,所以死的都是雙方手底下的小鬼。
萬一哪一天局勢轉變,閻王領導為了利益握手言和了,但對外人,不能直接說是跟利益有關,需要維護領導光輝偉岸的形象,這時候就需要推人出去當替死鬼。
兩方閻王都用不著坐在一起商量,就會不約而同心領神會地把當初打架時衝在最前麵的小鬼給賣了,說當初兩位閻王產生誤會,都是下麵的小鬼挑唆的,現在殺了小鬼以平民憤,堵住悠悠眾口。
公孫瓚心梗倒地,幸虧當時有軍醫在場看打擂台,迅速紮針施救,他終於緩過來了。
軍醫囑咐公孫瓚,萬不可再動怒,要臥床靜養。就算他明白我們並不是有意氣他的,沒有怪罪我們,但心裏總有個疙瘩,再不複往日的親密。
因為公孫瓚心梗了,所有說他欺世盜名的謠言都消散了,誰也不想因為多嘴多舌害死一條人命,特別是這個人還是主帥;因為公孫瓚心梗了,劉備、關羽和我從此夾著尾巴做人,再不敢出風頭了;也因為公孫瓚心梗了,後麵的戰役我們沒有參加,曹操和袁紹鬧翻獨自對抗董卓,我們也沒有幫忙。那時候的曹操,是很有幾分血性的。
聯盟散了,曹操憤而迴揚州了。公孫瓚對我們三人說:“想那袁紹,雖擁兵自重,但卻無甚謀略和決斷之力,如此下去,終究難成大事。長此以往,局勢必然生變啊!我等在此苦守無益,不如暫且歸去,再從長計議,以圖後舉。”也收兵迴北方老家了。
路過平原縣的時候,公孫瓚任命劉備為平原相,沒讓我們跟著他去荊州。我們就知道,我們在公孫瓚眼裏徹底失寵了。
劉備與我和關羽商議,公孫瓚是我們遇到的最好的大腿,要本事要本事,要實力有實力,是我們自己作的,失了公孫瓚的歡心。幸虧這不是深仇大恨,還有挽迴的空間。我們一定要時刻關注公孫瓚的消息,重新取得公孫瓚的信任。
時機終於等來了,袁紹殺了公孫瓚的親弟弟公孫越,公孫瓚起兵攻打袁紹報仇,卻被袁紹殺得大敗,幸得趙雲臨陣倒戈救了他,才保住一條命。我們都意識到這是個好機會,連夜從平原縣趕去救援。
在袁紹率大軍追得公孫瓚狼狽逃竄時,我們三人半路殺出,直取袁紹,差點要了他的狗命,並救了公孫瓚。
跟著公孫瓚迴營,公孫瓚還驚魂未定:“若非兄弟遠來救我,我都狼狽不堪了。”並介紹趙雲和我們認識。
要說世間的美少年武將,趙雲真能名列前茅: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麵重頤,威風凜凜。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趙雲身高八尺,和我一樣高,比劉備略高一點,當然還是要比關羽低不少。但他濃眉大眼,闊麵重頤,是個臉上膠原蛋白滿滿的娃娃臉,若不是穿著一身鎧甲有殺伐之氣,那就是個正太麵孔、猛男身材的陽光小夥兒。
特別是他的年齡比我還小,在今後的歲月裏,我們都稱唿他為四弟。
也許是人和人之間真有氣場之說,劉備再怎麽利用關羽和我,初見趙雲時卻氣場相合,一點沒有妒忌之心,滿眼的憐愛慈祥,臉上洋溢著姨媽笑。
雖然劉備比趙雲大的不算太多,但他看趙雲真跟長輩看後輩一樣,可能是趙雲麵相單純清澈,也可能是趙雲是公孫瓚的新寵,劉備有意拉攏。我寧願相信是後一種。
公孫瓚和袁紹對峙一月有餘,期間劉備我們三人賣力表現,公孫瓚對我們的態度逐步改觀。
劉備滿懷希望,對我和關羽說,這迴公孫瓚看清我們的忠心,是我們翻身的契機,做下屬的,就應該想到領導前頭,做到領導前頭,才能討到領導的歡心。
所以明明是袁紹殺了公孫瓚的弟弟,我們三人表現得卻比公孫瓚更像死了親人一樣。
劉備披麻戴孝,到公孫越的墳頭痛哭七天,說他來晚了,沒趕上公孫越的頭七,所以再給公孫越過一迴頭七。公孫瓚哭也不是,笑也不是,頭一迴聽說死人能過兩遍頭七的,但劉備去哭了,他也不能趕劉備走,隻能陪著幹嚎。
關羽總是半夜出去,偷襲袁紹大軍落單的巡邏隊。說是偷襲,其實是挑釁,因為他在動手之前先自報家門,編了好大一長串說辭,曆數袁紹坑孫堅,曹操跟袁紹決裂,再到殺公孫瓚的弟弟,說我們劉關張三人實在看不下去,要替天行道。聽得袁紹的巡邏隊都不耐煩了,直接說,你打不打,不打就滾。關羽才帥氣得手起刀落,說我的表演時間還沒過,你急什麽急,早急早見閻王。
我脫得赤條條的,到袁紹大營對麵的高崗上罵戰。要說我的獅吼功是人間獨一份,高崗離袁紹大營有二裏地,我的吼聲硬是能傳遍他的整個大營。而且我在高處,他在低處,又離得太遠,他們的弓箭手放箭射不著我。
為什麽要脫得赤條條的?因為高崗上正午的太陽太毒了,我又罵的渾身冒汗,再不脫衣服就中暑了。
雞伯在旁邊給我扇著扇子,拿著酒壺,我一口酒一句罵,從清晨到黃昏,口吐芬芳,問候袁紹的祖宗十八代,問候袁紹是不是斷子絕孫,還問候他的手下是不是都是死絕了,集中華五千年語言學之大成,罵出了高度,罵出了水平,罵得袁紹血壓飆升暈倒幾次,公孫瓚都聽不下去了,喊我迴營吃晚飯。
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董卓真不愧是玩權術的高手,眼看公孫瓚和袁紹打得膠著,誰也奈何不了誰了,就出來做好人,假傳皇帝聖旨來招安。
公孫瓚和袁紹都損兵折將打疲了,巴不得找個台階下。
就算過去他們都是反董卓陣營裏的,但現在都自欺欺人地說,他們不是給董卓麵子,是給皇帝麵子,不聽皇帝的話會被認為是謀反的。
兩方領導空前和諧起來,互致書信,先對皇帝歌功頌德,然後表明對漢室的忠心,再訴說過去的革命友情,說著說著就畫風轉了,提到劉關張我們三人。
袁紹說他和公孫瓚一向惺惺相惜,就是劉關張三人從中挑撥,害得他們兩人誤會不斷加深,絲毫不提公孫越的事情。
公孫瓚說劉關張三人不是他的嫡係,是最近才來投奔的,他也不甚了解,他和袁紹本沒有深仇大恨,實在不必鬧到如此地步,輕描淡寫地好像公孫越白死了一樣。
袁紹要公孫瓚處置我們三人,公孫瓚說不是我的手下,我怎麽處置?
最後的結果,仍是讓劉備當平原相,哪兒來的迴哪兒去。
公孫瓚讓趙雲跟他走,趙雲這些日子跟我們兄弟三人相處得很好,跟我們分別時淚灑當場,替我們抱不平:“想當初,我曾一度誤以為公孫瓚乃是當之無愧的英雄豪傑。那時的他,雄姿英發,氣宇軒昂,其威名遠揚,令人敬仰不已。然而時至今日,當我親眼目睹了他的所作所為之後,方才恍然大悟,原來他也不過如此罷了。
如今細細想來,這公孫瓚與那袁紹之流又有何異?他們皆為利欲熏心、追逐權勢之人。表麵上看似威風凜凜,實則內心狹隘自私,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其所作所為,無非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全然不顧百姓死活和天下大義。
迴想往昔對公孫瓚的盲目崇拜,真是可笑至極啊!隻怪當時年少無知,未能看清這些人的真麵目。而今曆經世事滄桑,總算明白了所謂的“英雄”並非僅看表象,更需深入探究其內在品質和行為舉止。”
劉備是真的很喜歡趙雲:“兄弟暫且屈身給他幹,將來我們總有相見之日。”
照劉備的性格,能當眾說出“屈身”兩字,已經是他的極限了,最大程度上表達了他的不滿。他對掌權的人從來留有餘地,與其說跟公孫瓚還留有情誼,不如說不願跟權力劃清界限。
在平原縣,我們三人討論良久,終於認清了一個事實:手裏沒有兵馬,那些大佬們誰都不會把你當迴事,抱誰的大腿都沒用。而且領導們之所以能成為領導,變臉是必備絕學之一。
究竟有幾個能像盧植那樣是個崇高的理想主義者?要沒家族托底,他拿什麽談理想?
公孫瓚和盧植不同的是,他是個實用主義者。當理想能讓他成為盧植弟子時,他就跟盧植談理想;當他用得著我們時,他就跟我們談兄弟情義;當他跟袁紹為利益和解時,他就跟袁紹談卸磨殺驢。
我們對到底要成為理想主義者,還是實用主義者爭執不下,劉備要擁護實用主義,關羽和我讚同理想主義。雞伯出來打圓場,說占卜決定,看天意。
打打殺殺的人其實都懼怕老天的,因為手上的殺孽太重了,就算殺的是壞人,也擔心自己有一天被反殺。所以對決定不了的事情求助老天,大家都沒意見。
但雞伯提出了甲骨、搖簽等幾種占卜方法,劉備都不同意,說太容易弄虛作假,說到底還是信不過雞伯。最後他選定拋銅錢,因為他隻能看得懂這個。
劉備說正麵是理想主義,背麵是實用主義,結果出來誰都不準再有異議了。他很熟練地拋出一枚銅錢,結果是背麵——實用主義。我和關羽都默默走開了。
晚上我獨自喝悶酒,雞伯不聲不響地坐過來,我問他:“老天到底是正義還是邪惡的?為什麽理想主義在這個世間很難生存?”
雞伯低頭說:“不關老天的事。劉備拋銅錢時做手腳了,這是江湖常見的手法。他能騙得過你們,卻騙不過我這個老江湖。”
見我懷疑,雞伯就給我演示,他想拋出正麵就正麵,想拋出反麵就反麵,無一失手。
我氣得跳起來,要找劉備理論,雞伯急忙拉住我:“結果有那麽重要嗎?重要的是到底誰是做主的人,你還想不想認劉備當你的貴人,帶你建功立業飛黃騰達?”
我默然,無欲則剛,我真是純潔到毫無私欲嗎?那我還有什麽資格站在道德的高地上談理想?
別看今天兩方閻王領導鬥得你死我活,仿佛從此不共戴天,真正衝鋒在前的都是小鬼下屬,領導是坐後方指揮的,所以死的都是雙方手底下的小鬼。
萬一哪一天局勢轉變,閻王領導為了利益握手言和了,但對外人,不能直接說是跟利益有關,需要維護領導光輝偉岸的形象,這時候就需要推人出去當替死鬼。
兩方閻王都用不著坐在一起商量,就會不約而同心領神會地把當初打架時衝在最前麵的小鬼給賣了,說當初兩位閻王產生誤會,都是下麵的小鬼挑唆的,現在殺了小鬼以平民憤,堵住悠悠眾口。
公孫瓚心梗倒地,幸虧當時有軍醫在場看打擂台,迅速紮針施救,他終於緩過來了。
軍醫囑咐公孫瓚,萬不可再動怒,要臥床靜養。就算他明白我們並不是有意氣他的,沒有怪罪我們,但心裏總有個疙瘩,再不複往日的親密。
因為公孫瓚心梗了,所有說他欺世盜名的謠言都消散了,誰也不想因為多嘴多舌害死一條人命,特別是這個人還是主帥;因為公孫瓚心梗了,劉備、關羽和我從此夾著尾巴做人,再不敢出風頭了;也因為公孫瓚心梗了,後麵的戰役我們沒有參加,曹操和袁紹鬧翻獨自對抗董卓,我們也沒有幫忙。那時候的曹操,是很有幾分血性的。
聯盟散了,曹操憤而迴揚州了。公孫瓚對我們三人說:“想那袁紹,雖擁兵自重,但卻無甚謀略和決斷之力,如此下去,終究難成大事。長此以往,局勢必然生變啊!我等在此苦守無益,不如暫且歸去,再從長計議,以圖後舉。”也收兵迴北方老家了。
路過平原縣的時候,公孫瓚任命劉備為平原相,沒讓我們跟著他去荊州。我們就知道,我們在公孫瓚眼裏徹底失寵了。
劉備與我和關羽商議,公孫瓚是我們遇到的最好的大腿,要本事要本事,要實力有實力,是我們自己作的,失了公孫瓚的歡心。幸虧這不是深仇大恨,還有挽迴的空間。我們一定要時刻關注公孫瓚的消息,重新取得公孫瓚的信任。
時機終於等來了,袁紹殺了公孫瓚的親弟弟公孫越,公孫瓚起兵攻打袁紹報仇,卻被袁紹殺得大敗,幸得趙雲臨陣倒戈救了他,才保住一條命。我們都意識到這是個好機會,連夜從平原縣趕去救援。
在袁紹率大軍追得公孫瓚狼狽逃竄時,我們三人半路殺出,直取袁紹,差點要了他的狗命,並救了公孫瓚。
跟著公孫瓚迴營,公孫瓚還驚魂未定:“若非兄弟遠來救我,我都狼狽不堪了。”並介紹趙雲和我們認識。
要說世間的美少年武將,趙雲真能名列前茅: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麵重頤,威風凜凜。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趙雲身高八尺,和我一樣高,比劉備略高一點,當然還是要比關羽低不少。但他濃眉大眼,闊麵重頤,是個臉上膠原蛋白滿滿的娃娃臉,若不是穿著一身鎧甲有殺伐之氣,那就是個正太麵孔、猛男身材的陽光小夥兒。
特別是他的年齡比我還小,在今後的歲月裏,我們都稱唿他為四弟。
也許是人和人之間真有氣場之說,劉備再怎麽利用關羽和我,初見趙雲時卻氣場相合,一點沒有妒忌之心,滿眼的憐愛慈祥,臉上洋溢著姨媽笑。
雖然劉備比趙雲大的不算太多,但他看趙雲真跟長輩看後輩一樣,可能是趙雲麵相單純清澈,也可能是趙雲是公孫瓚的新寵,劉備有意拉攏。我寧願相信是後一種。
公孫瓚和袁紹對峙一月有餘,期間劉備我們三人賣力表現,公孫瓚對我們的態度逐步改觀。
劉備滿懷希望,對我和關羽說,這迴公孫瓚看清我們的忠心,是我們翻身的契機,做下屬的,就應該想到領導前頭,做到領導前頭,才能討到領導的歡心。
所以明明是袁紹殺了公孫瓚的弟弟,我們三人表現得卻比公孫瓚更像死了親人一樣。
劉備披麻戴孝,到公孫越的墳頭痛哭七天,說他來晚了,沒趕上公孫越的頭七,所以再給公孫越過一迴頭七。公孫瓚哭也不是,笑也不是,頭一迴聽說死人能過兩遍頭七的,但劉備去哭了,他也不能趕劉備走,隻能陪著幹嚎。
關羽總是半夜出去,偷襲袁紹大軍落單的巡邏隊。說是偷襲,其實是挑釁,因為他在動手之前先自報家門,編了好大一長串說辭,曆數袁紹坑孫堅,曹操跟袁紹決裂,再到殺公孫瓚的弟弟,說我們劉關張三人實在看不下去,要替天行道。聽得袁紹的巡邏隊都不耐煩了,直接說,你打不打,不打就滾。關羽才帥氣得手起刀落,說我的表演時間還沒過,你急什麽急,早急早見閻王。
我脫得赤條條的,到袁紹大營對麵的高崗上罵戰。要說我的獅吼功是人間獨一份,高崗離袁紹大營有二裏地,我的吼聲硬是能傳遍他的整個大營。而且我在高處,他在低處,又離得太遠,他們的弓箭手放箭射不著我。
為什麽要脫得赤條條的?因為高崗上正午的太陽太毒了,我又罵的渾身冒汗,再不脫衣服就中暑了。
雞伯在旁邊給我扇著扇子,拿著酒壺,我一口酒一句罵,從清晨到黃昏,口吐芬芳,問候袁紹的祖宗十八代,問候袁紹是不是斷子絕孫,還問候他的手下是不是都是死絕了,集中華五千年語言學之大成,罵出了高度,罵出了水平,罵得袁紹血壓飆升暈倒幾次,公孫瓚都聽不下去了,喊我迴營吃晚飯。
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董卓真不愧是玩權術的高手,眼看公孫瓚和袁紹打得膠著,誰也奈何不了誰了,就出來做好人,假傳皇帝聖旨來招安。
公孫瓚和袁紹都損兵折將打疲了,巴不得找個台階下。
就算過去他們都是反董卓陣營裏的,但現在都自欺欺人地說,他們不是給董卓麵子,是給皇帝麵子,不聽皇帝的話會被認為是謀反的。
兩方領導空前和諧起來,互致書信,先對皇帝歌功頌德,然後表明對漢室的忠心,再訴說過去的革命友情,說著說著就畫風轉了,提到劉關張我們三人。
袁紹說他和公孫瓚一向惺惺相惜,就是劉關張三人從中挑撥,害得他們兩人誤會不斷加深,絲毫不提公孫越的事情。
公孫瓚說劉關張三人不是他的嫡係,是最近才來投奔的,他也不甚了解,他和袁紹本沒有深仇大恨,實在不必鬧到如此地步,輕描淡寫地好像公孫越白死了一樣。
袁紹要公孫瓚處置我們三人,公孫瓚說不是我的手下,我怎麽處置?
最後的結果,仍是讓劉備當平原相,哪兒來的迴哪兒去。
公孫瓚讓趙雲跟他走,趙雲這些日子跟我們兄弟三人相處得很好,跟我們分別時淚灑當場,替我們抱不平:“想當初,我曾一度誤以為公孫瓚乃是當之無愧的英雄豪傑。那時的他,雄姿英發,氣宇軒昂,其威名遠揚,令人敬仰不已。然而時至今日,當我親眼目睹了他的所作所為之後,方才恍然大悟,原來他也不過如此罷了。
如今細細想來,這公孫瓚與那袁紹之流又有何異?他們皆為利欲熏心、追逐權勢之人。表麵上看似威風凜凜,實則內心狹隘自私,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其所作所為,無非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全然不顧百姓死活和天下大義。
迴想往昔對公孫瓚的盲目崇拜,真是可笑至極啊!隻怪當時年少無知,未能看清這些人的真麵目。而今曆經世事滄桑,總算明白了所謂的“英雄”並非僅看表象,更需深入探究其內在品質和行為舉止。”
劉備是真的很喜歡趙雲:“兄弟暫且屈身給他幹,將來我們總有相見之日。”
照劉備的性格,能當眾說出“屈身”兩字,已經是他的極限了,最大程度上表達了他的不滿。他對掌權的人從來留有餘地,與其說跟公孫瓚還留有情誼,不如說不願跟權力劃清界限。
在平原縣,我們三人討論良久,終於認清了一個事實:手裏沒有兵馬,那些大佬們誰都不會把你當迴事,抱誰的大腿都沒用。而且領導們之所以能成為領導,變臉是必備絕學之一。
究竟有幾個能像盧植那樣是個崇高的理想主義者?要沒家族托底,他拿什麽談理想?
公孫瓚和盧植不同的是,他是個實用主義者。當理想能讓他成為盧植弟子時,他就跟盧植談理想;當他用得著我們時,他就跟我們談兄弟情義;當他跟袁紹為利益和解時,他就跟袁紹談卸磨殺驢。
我們對到底要成為理想主義者,還是實用主義者爭執不下,劉備要擁護實用主義,關羽和我讚同理想主義。雞伯出來打圓場,說占卜決定,看天意。
打打殺殺的人其實都懼怕老天的,因為手上的殺孽太重了,就算殺的是壞人,也擔心自己有一天被反殺。所以對決定不了的事情求助老天,大家都沒意見。
但雞伯提出了甲骨、搖簽等幾種占卜方法,劉備都不同意,說太容易弄虛作假,說到底還是信不過雞伯。最後他選定拋銅錢,因為他隻能看得懂這個。
劉備說正麵是理想主義,背麵是實用主義,結果出來誰都不準再有異議了。他很熟練地拋出一枚銅錢,結果是背麵——實用主義。我和關羽都默默走開了。
晚上我獨自喝悶酒,雞伯不聲不響地坐過來,我問他:“老天到底是正義還是邪惡的?為什麽理想主義在這個世間很難生存?”
雞伯低頭說:“不關老天的事。劉備拋銅錢時做手腳了,這是江湖常見的手法。他能騙得過你們,卻騙不過我這個老江湖。”
見我懷疑,雞伯就給我演示,他想拋出正麵就正麵,想拋出反麵就反麵,無一失手。
我氣得跳起來,要找劉備理論,雞伯急忙拉住我:“結果有那麽重要嗎?重要的是到底誰是做主的人,你還想不想認劉備當你的貴人,帶你建功立業飛黃騰達?”
我默然,無欲則剛,我真是純潔到毫無私欲嗎?那我還有什麽資格站在道德的高地上談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