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人在職場,身不由己
看透領導內心的齷齪,三國職場術 作者:官場螞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職場上有很多事都是身不由己的,尤其是你有把柄在別人手裏的時候。
隻要你想有所作為,你就一定會受製於人,因為職場就是人場,人與人之間是相互作用的,沒有人能鋼筋鐵骨無所不能,誰都奈何不了。
換句話說,總有能降住你的人。
既然人家都能降住你了,那還不是想讓你幹什麽,你就得幹什麽,你敢不聽嗎?
所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當你體會到身不由己的無力感時,你就真的會成熟了。
而能理解別人的身不由己,你才算在職場上混合格了。
你注意,僅僅是合格,你不能幫人家解決困難,讓人家感恩戴德,隻能在旁邊看著理解,是不太可能在職場上出人頭地的。
職場上缺的是能解決問題的人,不是濫發同情心的人。
程昱作為情報頭子,對耍手段絲毫沒有心理負擔。
他騙到了單福的娘的字跡,模仿其字跡向單福寫了一封求救信。
單福一看就亂了心神,去向劉備坦白,說他是潁川徐庶,字元直,因為逃難,才改名叫單福,現如今老母親被曹操囚禁在許都,寫信來求救,他不得不去。
劉備正在為徐庶和我們土著的兄弟們的關係鬧得頭疼,雖然愛惜徐庶的人才,但是也知道孝道為大,人家也是有充分理由的,所以答應放徐庶去許都。
徐庶感激涕零,發誓縱然曹操相逼,也絕不為曹操出一個計謀。這就是劉備情商高的好處,直接廢了徐庶這一枚棋子,讓曹操白忙活一場。
徐庶還真是個實誠人,臨走前向劉備推薦一良才——諸葛亮。
你沒看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該出場了。
為什麽徐庶早不推薦,非要等走了才推薦,我懷疑他是有私心的:
第一,諸葛亮的才能在他之上,一來就沒他什麽事了。
人都是要靠比較的,徐庶比曹仁是強,但也沒有強到哪裏去,比方說他上了程昱的當,說明他的水平不比程昱高。
那諸葛亮要來了,還能有他立足的地嗎?
第二,若沒有徐庶親娘這檔子事,徐庶永遠留在劉備身邊,他說不定絕口不提諸葛亮。
因為物以稀為貴啊,劉備隻有他一個軍師,自然心裏眼裏全是他,要是來兩個,他還值錢嗎?
第三,徐庶若在,諸葛亮沒辦法矜持擺架子。
人才投奔明主,就跟新娘子嫁人一樣,上花轎之前都要扭三扭,說明我是看你有誠意,才下嫁你的,你以後要對我客客氣氣視若至寶。
但是徐庶在,他是知道諸葛亮底細的,諸葛亮還怎麽能擺pose?那不是逼劉備二選一嗎?
所以徐庶若在,諸葛亮絕不會來,徐庶知道這一點,因此要走了,才推薦諸葛亮。
但徐庶老實過頭了,臨走時怕諸葛亮看不上劉備,還專門去找諸葛亮一趟,勸諸葛亮去輔佐劉備。
沒想到諸葛亮生氣了,說你把我當你的替身了嗎?還是你的備胎?
這確實是徐庶失算了,連水鏡先生都不去勸諸葛亮,他瞎起什麽勁兒呢?
因為但凡是人才,都是有脾氣的,而且自視甚高,就像關羽,能看得起的人沒幾個。
同樣,實際上諸葛亮也是看不起徐庶的,讓一個他看不起的人來推薦工作,還是接替徐庶,相當於續弦夫人一樣,做諸葛亮那麽驕傲,能咽得下這口氣嗎?
所以徐庶是好心辦了壞事,給劉備招攬諸葛亮增加了難度。
徐庶走了,新野土著的兄弟們高興得跟過節一樣。
徐庶在劉備這裏混成這樣,也真是不走不行啊。
我以前說過拉幫結派搞小團體的壞處,就是排斥異己,說到底都是利益決定的。
徐庶雖然一來就打了勝仗,維護了劉備的利益,卻沒有顧忌到其他人的利益,所以被其他人集體抵製。
誰也不是聖人,辛苦了這麽多年,不想為自己撈一點兒嗎?除此以外,還有位份兒、臉麵、權力,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這個連劉備都處理不好。
最高興的是糜竺,當眾宣布說明天是他過生日,他要大擺宴席,請兄弟們過去吃席,不準大家拿賀禮,空手去吃,誰拿他跟誰急。
我悄悄去問糜芳:“糜竺過生日不是三個月後嗎?我記得清清楚楚啊。”
糜芳也跟我咬耳朵:“就是找個由頭,跟大家聯絡一下感情,希望大家繼續支持他當大總管。明天你一定要來啊!我哥可是需要你鼎力相助的。”
我迴家跟媳婦商量送什麽禮好,媳婦說:“糜竺不是說不收禮嗎?你怎麽還上趕著送呢?”
我歎口氣:“媳婦啊,你還是太年輕,不知道中國人送禮的習慣和潛規則。他說不要,就是真的不要了嗎?很多話都要反著聽。以後糜竺要真當上大主管,主管物資調配,我求著他的地方還多著呢!這禮是不能不送啊!”
媳婦咬咬牙,將平日裏省吃儉用攢的五千枚五銖錢拿了出來。
我感動得熱淚盈眶,我媳婦真是賢惠大氣,這氣派和手筆非一般女子可比。
一千枚五銖錢大概相當於二十一世紀的三千元人民幣,五千枚五銖錢就是一萬五千元人民幣。而一枚五銖錢大概重十克,五千枚就是五萬克,也就是五十公斤。
你想想我扛著一箱五十公斤的五銖錢去送禮,那還不吸引全場的眼球啊!糜竺就算要推讓,心裏也會樂開了花,那以後我求他辦事,他還好意思不答應嗎?
媳婦心疼得咬牙切齒,連夜縫了幾個大口袋,我問她要幹什麽,媳婦說:“明天吃席,一定要吃夠本兒,吃不下的我就藏袋子裏,拿迴來繼續吃。”
原來“打包帶走”的習俗,是自我媳婦而起的。
第二天宴席,我故意等到人去得差不多了,才出現,重要人物都是壓軸出場的。
當我把五十公斤的箱子重重地放在地上時,糜竺的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條縫兒了:“來都來了,還拿什麽東西?糜芳,快把三哥領到主桌上去!”
說什麽主桌,一共就擺了兩桌!我一看主桌上都有誰——劉備、孫乾,再一看副桌——關羽、趙雲!
我瞬間就糊塗了,糜竺這是怎麽論的?關羽居然上不了主桌?反倒孫乾上主桌了?而且把關羽和趙雲安排在一張桌子上,他們兩個褲子的風波還沒過去,不怕打起來嗎?
劉備在主桌上坐臥不安,主動坐在副桌的關羽和趙雲之間,去調停他們的關係了,我就去問孫乾,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孫乾偷眼看看,糜竺正在忙活兒其他的,沒注意這邊,悄悄跟我說:“這糜竺真是掉錢眼兒裏了,看送禮下菜碟。主公劉備送了一塊兒玉璧,你送了這麽多錢,我送了我半年的月俸,就都安排在主桌上了。
關將軍和趙將軍沒送禮,是空手來的,就安排到副桌上了。”
我看看副桌,淨是蘿卜、青菜、豆腐、清湯,一片綠色,再看看主桌,雞鴨魚肉滿滿當當,招唿我媳婦替我在主桌坐下,轉身去了副桌——劉備關羽都在副桌,我哪裏能在主桌坐得下去?
我媳婦也不客氣,坐下後就把雞鴨魚肉往大口袋裏倒,一會兒就把一桌子一掃而光。
孫乾實在坐不下去了,也來副桌坐著了。
我們幾個人擠得緊緊地圍在一張桌子旁,拿起筷子,看看滿桌綠色,實在下不了口,幹脆放下筷子幹喝酒。
但副桌的酒也不是好酒,我嚐了一口就知道——是劣質村釀,還是酸的。
劉備一口酒都沒碰,還在絮絮叨叨地勸說關羽和趙雲,趙雲捂著肚子說:“大哥,我拉肚子,忍不住了,先走一步。”
我覺得趙雲不像是裝的,誰喝變質的酸酒不拉肚子啊?
看趙雲走了,我也不坐著了,也說拉肚子,反正主桌上我媳婦已經把雞鴨魚肉都裝完了,我迴家吃肉去。
我走關羽就走,剩下劉備和孫乾大眼瞪小眼。
大門口,糜竺還笑得像彌勒佛一樣站著迎客:“兄弟們,吃好喝好啊!”
隻要你想有所作為,你就一定會受製於人,因為職場就是人場,人與人之間是相互作用的,沒有人能鋼筋鐵骨無所不能,誰都奈何不了。
換句話說,總有能降住你的人。
既然人家都能降住你了,那還不是想讓你幹什麽,你就得幹什麽,你敢不聽嗎?
所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當你體會到身不由己的無力感時,你就真的會成熟了。
而能理解別人的身不由己,你才算在職場上混合格了。
你注意,僅僅是合格,你不能幫人家解決困難,讓人家感恩戴德,隻能在旁邊看著理解,是不太可能在職場上出人頭地的。
職場上缺的是能解決問題的人,不是濫發同情心的人。
程昱作為情報頭子,對耍手段絲毫沒有心理負擔。
他騙到了單福的娘的字跡,模仿其字跡向單福寫了一封求救信。
單福一看就亂了心神,去向劉備坦白,說他是潁川徐庶,字元直,因為逃難,才改名叫單福,現如今老母親被曹操囚禁在許都,寫信來求救,他不得不去。
劉備正在為徐庶和我們土著的兄弟們的關係鬧得頭疼,雖然愛惜徐庶的人才,但是也知道孝道為大,人家也是有充分理由的,所以答應放徐庶去許都。
徐庶感激涕零,發誓縱然曹操相逼,也絕不為曹操出一個計謀。這就是劉備情商高的好處,直接廢了徐庶這一枚棋子,讓曹操白忙活一場。
徐庶還真是個實誠人,臨走前向劉備推薦一良才——諸葛亮。
你沒看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該出場了。
為什麽徐庶早不推薦,非要等走了才推薦,我懷疑他是有私心的:
第一,諸葛亮的才能在他之上,一來就沒他什麽事了。
人都是要靠比較的,徐庶比曹仁是強,但也沒有強到哪裏去,比方說他上了程昱的當,說明他的水平不比程昱高。
那諸葛亮要來了,還能有他立足的地嗎?
第二,若沒有徐庶親娘這檔子事,徐庶永遠留在劉備身邊,他說不定絕口不提諸葛亮。
因為物以稀為貴啊,劉備隻有他一個軍師,自然心裏眼裏全是他,要是來兩個,他還值錢嗎?
第三,徐庶若在,諸葛亮沒辦法矜持擺架子。
人才投奔明主,就跟新娘子嫁人一樣,上花轎之前都要扭三扭,說明我是看你有誠意,才下嫁你的,你以後要對我客客氣氣視若至寶。
但是徐庶在,他是知道諸葛亮底細的,諸葛亮還怎麽能擺pose?那不是逼劉備二選一嗎?
所以徐庶若在,諸葛亮絕不會來,徐庶知道這一點,因此要走了,才推薦諸葛亮。
但徐庶老實過頭了,臨走時怕諸葛亮看不上劉備,還專門去找諸葛亮一趟,勸諸葛亮去輔佐劉備。
沒想到諸葛亮生氣了,說你把我當你的替身了嗎?還是你的備胎?
這確實是徐庶失算了,連水鏡先生都不去勸諸葛亮,他瞎起什麽勁兒呢?
因為但凡是人才,都是有脾氣的,而且自視甚高,就像關羽,能看得起的人沒幾個。
同樣,實際上諸葛亮也是看不起徐庶的,讓一個他看不起的人來推薦工作,還是接替徐庶,相當於續弦夫人一樣,做諸葛亮那麽驕傲,能咽得下這口氣嗎?
所以徐庶是好心辦了壞事,給劉備招攬諸葛亮增加了難度。
徐庶走了,新野土著的兄弟們高興得跟過節一樣。
徐庶在劉備這裏混成這樣,也真是不走不行啊。
我以前說過拉幫結派搞小團體的壞處,就是排斥異己,說到底都是利益決定的。
徐庶雖然一來就打了勝仗,維護了劉備的利益,卻沒有顧忌到其他人的利益,所以被其他人集體抵製。
誰也不是聖人,辛苦了這麽多年,不想為自己撈一點兒嗎?除此以外,還有位份兒、臉麵、權力,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這個連劉備都處理不好。
最高興的是糜竺,當眾宣布說明天是他過生日,他要大擺宴席,請兄弟們過去吃席,不準大家拿賀禮,空手去吃,誰拿他跟誰急。
我悄悄去問糜芳:“糜竺過生日不是三個月後嗎?我記得清清楚楚啊。”
糜芳也跟我咬耳朵:“就是找個由頭,跟大家聯絡一下感情,希望大家繼續支持他當大總管。明天你一定要來啊!我哥可是需要你鼎力相助的。”
我迴家跟媳婦商量送什麽禮好,媳婦說:“糜竺不是說不收禮嗎?你怎麽還上趕著送呢?”
我歎口氣:“媳婦啊,你還是太年輕,不知道中國人送禮的習慣和潛規則。他說不要,就是真的不要了嗎?很多話都要反著聽。以後糜竺要真當上大主管,主管物資調配,我求著他的地方還多著呢!這禮是不能不送啊!”
媳婦咬咬牙,將平日裏省吃儉用攢的五千枚五銖錢拿了出來。
我感動得熱淚盈眶,我媳婦真是賢惠大氣,這氣派和手筆非一般女子可比。
一千枚五銖錢大概相當於二十一世紀的三千元人民幣,五千枚五銖錢就是一萬五千元人民幣。而一枚五銖錢大概重十克,五千枚就是五萬克,也就是五十公斤。
你想想我扛著一箱五十公斤的五銖錢去送禮,那還不吸引全場的眼球啊!糜竺就算要推讓,心裏也會樂開了花,那以後我求他辦事,他還好意思不答應嗎?
媳婦心疼得咬牙切齒,連夜縫了幾個大口袋,我問她要幹什麽,媳婦說:“明天吃席,一定要吃夠本兒,吃不下的我就藏袋子裏,拿迴來繼續吃。”
原來“打包帶走”的習俗,是自我媳婦而起的。
第二天宴席,我故意等到人去得差不多了,才出現,重要人物都是壓軸出場的。
當我把五十公斤的箱子重重地放在地上時,糜竺的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條縫兒了:“來都來了,還拿什麽東西?糜芳,快把三哥領到主桌上去!”
說什麽主桌,一共就擺了兩桌!我一看主桌上都有誰——劉備、孫乾,再一看副桌——關羽、趙雲!
我瞬間就糊塗了,糜竺這是怎麽論的?關羽居然上不了主桌?反倒孫乾上主桌了?而且把關羽和趙雲安排在一張桌子上,他們兩個褲子的風波還沒過去,不怕打起來嗎?
劉備在主桌上坐臥不安,主動坐在副桌的關羽和趙雲之間,去調停他們的關係了,我就去問孫乾,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孫乾偷眼看看,糜竺正在忙活兒其他的,沒注意這邊,悄悄跟我說:“這糜竺真是掉錢眼兒裏了,看送禮下菜碟。主公劉備送了一塊兒玉璧,你送了這麽多錢,我送了我半年的月俸,就都安排在主桌上了。
關將軍和趙將軍沒送禮,是空手來的,就安排到副桌上了。”
我看看副桌,淨是蘿卜、青菜、豆腐、清湯,一片綠色,再看看主桌,雞鴨魚肉滿滿當當,招唿我媳婦替我在主桌坐下,轉身去了副桌——劉備關羽都在副桌,我哪裏能在主桌坐得下去?
我媳婦也不客氣,坐下後就把雞鴨魚肉往大口袋裏倒,一會兒就把一桌子一掃而光。
孫乾實在坐不下去了,也來副桌坐著了。
我們幾個人擠得緊緊地圍在一張桌子旁,拿起筷子,看看滿桌綠色,實在下不了口,幹脆放下筷子幹喝酒。
但副桌的酒也不是好酒,我嚐了一口就知道——是劣質村釀,還是酸的。
劉備一口酒都沒碰,還在絮絮叨叨地勸說關羽和趙雲,趙雲捂著肚子說:“大哥,我拉肚子,忍不住了,先走一步。”
我覺得趙雲不像是裝的,誰喝變質的酸酒不拉肚子啊?
看趙雲走了,我也不坐著了,也說拉肚子,反正主桌上我媳婦已經把雞鴨魚肉都裝完了,我迴家吃肉去。
我走關羽就走,剩下劉備和孫乾大眼瞪小眼。
大門口,糜竺還笑得像彌勒佛一樣站著迎客:“兄弟們,吃好喝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