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世上最靠不住的是榮華富貴,財富歸零,權力更迭
看透領導內心的齷齪,三國職場術 作者:官場螞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盛世文臣,亂世武將,世上最靠不住的是榮華富貴,最留不住的也是榮華富貴。
多少王侯將相夢想世世代代都盡享榮華富貴,多少領導階層夢想永遠大權在握,卻不願意承認,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沒有人能把好處都占盡了。
改朝換代的時候,最容易財富歸零,戰爭爆發的時候,最容易權力更迭,安穩盛世的時候,你積累的資本再多,除非你是風雲變幻的最終勝利者了,否則終將被掠奪。
所以盛世的時候,文臣最容易發財,亂世的時候,武將最容易掌權,時代造就英雄,時代撥弄人的命運,放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大多數人都渺小如同螞蟻。
但是在曆朝曆代都是文臣有話語權,武將有決定權,因為史書是文臣寫的,而政權是武將守的,文臣說不願打仗,武將卻盼望打仗。
曹操愛打仗,哪怕被文臣罵死,因為不打仗,他拿什麽實現自我價值?他怎麽把權力都集中在自己手裏?
曹兵已到博望坡,劉備慌忙讓伊籍迴江夏通知劉琦備戰,諸葛亮定下了拒敵之計——火燒新野。
因為兵力懸殊太大了,除了放火,根本沒有其他辦法。
劉備屯兵新野,從公元201年9月,到公元208年9月,整整七年,過了七年安穩日子的新野,一把火燒掉,說不心疼是假的。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打仗最受苦的是老百姓,這話一點兒都不假。
張榜公布:所有百姓都跟隨大軍去樊城暫避。由不得你不同意,將來火燒新野時,一個活人都不會留下。
任你良田百頃,任你深宅高樓,任你店鋪成片,任你祖墳難遷,都會被戰爭無情碾碎,戰爭才是財富的粉碎機。
對於排兵布陣,諸葛亮早已醞釀很多時日,胸有成竹:
關羽帶一千人馬去白河上流頭埋伏;
我帶一千人馬去博陵渡口埋伏;
趙雲帶三千人馬埋伏於東、南、西、北四個城門,並多藏硫黃焰硝,準備放火;
糜芳和劉備義子劉封帶兩千人馬去新野城外三十裏鵲尾坡布疑兵。
算來算去,總共七千人馬,而曹操帶了五十萬大軍,光曹仁、曹洪率領的先頭部隊就十萬人馬,雖然我很心疼百姓,但也不得不承認諸葛亮放火決定的正確性,兩害相較取其輕,有些決定,是不得不忍著心痛下的。
諸葛亮邀劉備親自誘敵,劉備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這點劉備還是很值得稱讚的,從來沒臨陣退縮過。
鵲尾坡山頂,劉備和諸葛亮對坐飲酒,大吹大擂,引許諸放棄前行,上山去抓他們,給老弱婦孺的百姓後撤樊城爭取時間。
當天晚上曹仁率十萬大軍到達新野,四門大開,空無一人,這時候曹軍又累又餓,不聽主帥號令,都去搶房子休息了,夜裏火起,被趙雲、糜芳、劉封截殺,曹仁率軍跑到白河避火。
關羽埋伏在白河上遊,放水淹曹軍,死傷極重,到博陵渡口時,我又率軍衝殺殘軍,趕跑許褚,接到劉備和諸葛亮,一起去樊城了。
至此,首戰告捷,七千人滅曹軍十萬!
戰爭時期,地位權力越高的人,越容易活下來,你看看曹仁、許褚,十萬曹軍都死了,他們活著去找曹操請罪了。
縱觀曹操一生,先不說敵軍,就他自己帶的曹軍,死的人恐怕不下百萬人了吧,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將戰敗也是萬骨枯,倒黴的總是底層人。
而底層人也總是難以企及到有榮華富貴那個層次,卻要承受當權者為了自己利益發動戰爭造成的後果,這是曆史千百年驗證過的事情,沒什麽公平可言。
你能有什麽辦法?隻有盡力讓自己擺脫底層,擠進有可能活下來的階層,而那個階層,勢利眼的榮華富貴總是常伴他們身邊。
糜竺負責把各位將領的家眷送到樊城,這是表麵的任務,作為財務大主管,他還要暗中把財物轉移,以充作日後落腳地的軍費。
所以糜竺忙得團團轉,壓根沒空兒管家眷的事,反正家眷一共就兩家——劉備的甘夫人、糜夫人和劉禪,我媳婦和張苞、張紹、關興。
還是我媳婦能幹啊,找個包袱背上大餅,腰掛兩柄短劍,就領著三個孩子步行上路了,根本不用糜竺操心。
但是劉備的家眷就麻煩了,甘夫人自從生了孩子以後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常年臥病在床,糜夫人也是個養尊處優慣了的,平時照顧劉禪就已經讓她疲於應付了,更不懂得怎樣逃難。
最大的麻煩是劉禪,他生於公元207年早春,到公元208年8月火燒新野時已經一歲半了,卻不會說話,不會走路,一歲半的孩子已經有二十多斤重了,難道抱著他步行逃難嗎?甘夫人和糜夫人誰能做到呢?
糜竺沒辦法,給甘夫人、糜夫人和劉禪找了輛馬車,派心腹給她們當車夫。逃難途中馬車太紮眼了,後來就是這輛馬車被曹軍發現,送了糜夫人的性命,這是後話。
我媳婦本來還好心,看甘夫人和糜夫人什麽都沒準備,把背的大餅分給她們一些,但看她們是累贅,幹脆帶著三個孩子先走了。
我去腆著臉求我媳婦,請媳婦多照顧一下劉備的家眷,我媳婦瞬間朝我爆發了:“我做得還不夠多嗎?關羽把關興扔給我,我說什麽了沒有?
你知道帶三個孩子步行有多難嗎?關興才四歲,他走不動了,我還要背他。你當我三頭六臂啊,再去扛兩個大人和一個傻孩子嗎?”
我沉默了,我沒權力要求我媳婦去負擔別人的命運,我媳婦能在亂軍中把三個孩子帶好,已經很了不起了,許多女人都做不到我媳婦這樣。
所以我媳婦帶孩子跟著糜竺運送財物的大部隊走了,由於8月梅雨季節下過雨,甘夫人和糜夫人的馬車幾次陷在泥裏,逐漸跟大部隊拉開了距離,混在了難民堆裏。
有時候我就想,幸虧那些難民都是劉備治下的新野百姓,劉備在新野口碑很好,所以難民對劉備還存了一分感激敬畏之心,才沒人對甘夫人、糜夫人動手。
否則人家老弱婦孺都在泥濘裏艱難前行,甘夫人、糜夫人兩個年輕人反倒帶孩子坐馬車,多少百姓會紅了眼把兩位夫人生吞活剝的,逃難途中沒有了法律和秩序,人的嫉妒心和欲望就會被放大,所有淩駕或優越於別人之上的行為都會帶來危險的。
可惜甘夫人和糜夫人都久在深閨不通世事,劉備是顧不上她們,我出於身份也不好向她們明說,隻能看她們走向前途未卜的遠方。
我總有一種預感,將有災禍降臨,所以沒心情搞笑了。
多少王侯將相夢想世世代代都盡享榮華富貴,多少領導階層夢想永遠大權在握,卻不願意承認,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沒有人能把好處都占盡了。
改朝換代的時候,最容易財富歸零,戰爭爆發的時候,最容易權力更迭,安穩盛世的時候,你積累的資本再多,除非你是風雲變幻的最終勝利者了,否則終將被掠奪。
所以盛世的時候,文臣最容易發財,亂世的時候,武將最容易掌權,時代造就英雄,時代撥弄人的命運,放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大多數人都渺小如同螞蟻。
但是在曆朝曆代都是文臣有話語權,武將有決定權,因為史書是文臣寫的,而政權是武將守的,文臣說不願打仗,武將卻盼望打仗。
曹操愛打仗,哪怕被文臣罵死,因為不打仗,他拿什麽實現自我價值?他怎麽把權力都集中在自己手裏?
曹兵已到博望坡,劉備慌忙讓伊籍迴江夏通知劉琦備戰,諸葛亮定下了拒敵之計——火燒新野。
因為兵力懸殊太大了,除了放火,根本沒有其他辦法。
劉備屯兵新野,從公元201年9月,到公元208年9月,整整七年,過了七年安穩日子的新野,一把火燒掉,說不心疼是假的。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打仗最受苦的是老百姓,這話一點兒都不假。
張榜公布:所有百姓都跟隨大軍去樊城暫避。由不得你不同意,將來火燒新野時,一個活人都不會留下。
任你良田百頃,任你深宅高樓,任你店鋪成片,任你祖墳難遷,都會被戰爭無情碾碎,戰爭才是財富的粉碎機。
對於排兵布陣,諸葛亮早已醞釀很多時日,胸有成竹:
關羽帶一千人馬去白河上流頭埋伏;
我帶一千人馬去博陵渡口埋伏;
趙雲帶三千人馬埋伏於東、南、西、北四個城門,並多藏硫黃焰硝,準備放火;
糜芳和劉備義子劉封帶兩千人馬去新野城外三十裏鵲尾坡布疑兵。
算來算去,總共七千人馬,而曹操帶了五十萬大軍,光曹仁、曹洪率領的先頭部隊就十萬人馬,雖然我很心疼百姓,但也不得不承認諸葛亮放火決定的正確性,兩害相較取其輕,有些決定,是不得不忍著心痛下的。
諸葛亮邀劉備親自誘敵,劉備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這點劉備還是很值得稱讚的,從來沒臨陣退縮過。
鵲尾坡山頂,劉備和諸葛亮對坐飲酒,大吹大擂,引許諸放棄前行,上山去抓他們,給老弱婦孺的百姓後撤樊城爭取時間。
當天晚上曹仁率十萬大軍到達新野,四門大開,空無一人,這時候曹軍又累又餓,不聽主帥號令,都去搶房子休息了,夜裏火起,被趙雲、糜芳、劉封截殺,曹仁率軍跑到白河避火。
關羽埋伏在白河上遊,放水淹曹軍,死傷極重,到博陵渡口時,我又率軍衝殺殘軍,趕跑許褚,接到劉備和諸葛亮,一起去樊城了。
至此,首戰告捷,七千人滅曹軍十萬!
戰爭時期,地位權力越高的人,越容易活下來,你看看曹仁、許褚,十萬曹軍都死了,他們活著去找曹操請罪了。
縱觀曹操一生,先不說敵軍,就他自己帶的曹軍,死的人恐怕不下百萬人了吧,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將戰敗也是萬骨枯,倒黴的總是底層人。
而底層人也總是難以企及到有榮華富貴那個層次,卻要承受當權者為了自己利益發動戰爭造成的後果,這是曆史千百年驗證過的事情,沒什麽公平可言。
你能有什麽辦法?隻有盡力讓自己擺脫底層,擠進有可能活下來的階層,而那個階層,勢利眼的榮華富貴總是常伴他們身邊。
糜竺負責把各位將領的家眷送到樊城,這是表麵的任務,作為財務大主管,他還要暗中把財物轉移,以充作日後落腳地的軍費。
所以糜竺忙得團團轉,壓根沒空兒管家眷的事,反正家眷一共就兩家——劉備的甘夫人、糜夫人和劉禪,我媳婦和張苞、張紹、關興。
還是我媳婦能幹啊,找個包袱背上大餅,腰掛兩柄短劍,就領著三個孩子步行上路了,根本不用糜竺操心。
但是劉備的家眷就麻煩了,甘夫人自從生了孩子以後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常年臥病在床,糜夫人也是個養尊處優慣了的,平時照顧劉禪就已經讓她疲於應付了,更不懂得怎樣逃難。
最大的麻煩是劉禪,他生於公元207年早春,到公元208年8月火燒新野時已經一歲半了,卻不會說話,不會走路,一歲半的孩子已經有二十多斤重了,難道抱著他步行逃難嗎?甘夫人和糜夫人誰能做到呢?
糜竺沒辦法,給甘夫人、糜夫人和劉禪找了輛馬車,派心腹給她們當車夫。逃難途中馬車太紮眼了,後來就是這輛馬車被曹軍發現,送了糜夫人的性命,這是後話。
我媳婦本來還好心,看甘夫人和糜夫人什麽都沒準備,把背的大餅分給她們一些,但看她們是累贅,幹脆帶著三個孩子先走了。
我去腆著臉求我媳婦,請媳婦多照顧一下劉備的家眷,我媳婦瞬間朝我爆發了:“我做得還不夠多嗎?關羽把關興扔給我,我說什麽了沒有?
你知道帶三個孩子步行有多難嗎?關興才四歲,他走不動了,我還要背他。你當我三頭六臂啊,再去扛兩個大人和一個傻孩子嗎?”
我沉默了,我沒權力要求我媳婦去負擔別人的命運,我媳婦能在亂軍中把三個孩子帶好,已經很了不起了,許多女人都做不到我媳婦這樣。
所以我媳婦帶孩子跟著糜竺運送財物的大部隊走了,由於8月梅雨季節下過雨,甘夫人和糜夫人的馬車幾次陷在泥裏,逐漸跟大部隊拉開了距離,混在了難民堆裏。
有時候我就想,幸虧那些難民都是劉備治下的新野百姓,劉備在新野口碑很好,所以難民對劉備還存了一分感激敬畏之心,才沒人對甘夫人、糜夫人動手。
否則人家老弱婦孺都在泥濘裏艱難前行,甘夫人、糜夫人兩個年輕人反倒帶孩子坐馬車,多少百姓會紅了眼把兩位夫人生吞活剝的,逃難途中沒有了法律和秩序,人的嫉妒心和欲望就會被放大,所有淩駕或優越於別人之上的行為都會帶來危險的。
可惜甘夫人和糜夫人都久在深閨不通世事,劉備是顧不上她們,我出於身份也不好向她們明說,隻能看她們走向前途未卜的遠方。
我總有一種預感,將有災禍降臨,所以沒心情搞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