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一代詞宗再度出山
射雕:師兄走了,我隻好天下無敵 作者:劍南安撫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西鉛山鄉下的清晨,薄霧如紗,籠罩著這片寧靜的山水。
山間的一處幽穀,四麵環山,穀中一片靜謐,唯有溪水潺潺,鳥鳴聲聲。
一大片竹林深處,幾間茅屋依山而建,屋前一條清澈的溪流蜿蜒而過,溪水潺潺,映著天光雲影。
屋後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竹葉隨風輕搖,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低語。
茅屋雖簡陋,卻處處透著主人的高雅格調,屋前種著幾株梅樹,冬日裏梅花傲雪而開,清香四溢,屋後則是一片菜園,種著些時令蔬菜,綠意盎然。
屋前是一片開闊的空地,幾棵柳樹的孤枝正隨風飄蕩,空地上擺著一張石桌和幾張石凳。
石桌上放著一壺酒,一隻酒杯,酒杯中盛滿了清澈的酒液,酒香四溢。
一位六十歲的老人正獨自坐在石凳之上,他的鬢發皆白,長須垂胸,麵容清瘦,卻目光如炬,透著深邃的智慧與從容。
他身穿一襲灰布長袍,袍角隨風輕揚,顯得灑脫不羈,手中握著一隻青瓷酒杯,杯中酒液在陽光下泛著琥珀色的光芒,他輕輕搖晃酒杯,酒香隨之飄散。
老人緩緩舉起酒杯,目光望向遠處的山巒,山巒起伏,雲霧繚繞,宛如一幅水墨畫卷。
他低聲吟道:“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他的聲音低沉而悠遠,仿佛在與天地對話,輕輕抿了一口酒,酒液入口,醇厚綿長,帶著山間的清冽與歲月的芬芳。
片刻時間過去,酒瓶已空,他放下酒杯,目光落在石桌上的一本古籍上,書頁泛黃,顯然已被翻閱無數次,他隨手翻開一頁,目光掃過書頁上的文字,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那笑意中既有對世事的洞察,也有對人生的豁達。
山風拂過,帶來一陣竹葉的清香,老人抬頭望向天空,天空湛藍如洗,幾朵白雲悠然飄過。他深吸一口氣,仿佛將天地間的靈氣都吸入了肺腑。
他站起身,端起最後一杯酒,舉杯向天,仿佛在與天地共飲。
“來,這杯我同天地共飲”
他的身影在夕陽下拉得修長,與山間的景色融為一體,仿佛他已成為了這片山水的一部分。
一壺酒下肚,老人高大的身形搖搖晃晃,似有三分醉意,卻見他從一旁的石凳之上拾起一柄長劍,雙手一指剝開劍柄,劍身如秋水般清冷。
他目光深邃,望向遠方,仿佛穿透了千山萬水,似乎也看到了年輕時見過的戰場,他緩緩抬起長劍,劍鋒在朝陽下泛著金色的光芒。
他腳下踏出一步,手中長劍為半空中劃出一個半圓,一道劍光閃過。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字字鏗鏘,仿佛將滿腔的壯誌與悲憤都傾注在這詞句之中。
“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劍光如虹,隨著他的吟誦在空中劃出一道道淩厲的弧線,竹葉被劍氣震落,紛紛揚揚地飄散在風中。
他的劍法剛柔並濟,時而如狂風驟雨,時而如行雲流水,每一招每一式都蘊含著深厚的內力與精湛的技巧。
老人劍勢不斷加快,嘴中念叨的詞句也隨著身法越來越快。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就在他念完最後一個字的瞬間,竹林深處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數十名黑衣刺客如鬼魅般從四麵八方湧出,手中刀劍寒光閃爍,直指老人而來。
“辛棄疾,我們特地來取你狗命”
為首的刺客身材高大,麵容陰鷙,手中握著一柄彎刀,刀鋒上泛著幽幽的藍光,顯然淬了劇毒。
“哪裏來的野狗,也敢在老夫麵前狂吠不止?”
辛棄疾臉色淡然,絲毫沒有將這些蒙麵刺客看在眼裏。
為首的領頭刺客將手中長刀指向辛棄疾,冷笑一聲,聲音沙啞而陰冷:“辛棄疾,你屢次壞我大金國事,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辛棄疾神色不變,目光如電,手中長劍一抖,劍鋒直指前方,他淡然一笑,道:“哈哈哈哈,原來是一群金狗賊子,怎麽,你們也敢來我大宋疆域,當真是不怕死嗎?”
話音一落,領頭殺手一聲令下,周圍的刺客們瞬間如同潮水一般湧來。
辛棄疾嗤笑一聲,但見他長袖一揚,一道勁風將他一身長袍吹得飄揚而起。
一名刺客躍到空中殺來,辛棄疾身形如風,手中劍光如電,一劍裹挾雷霆之勢,直取那人的要害。
“嘩”的一聲,辛棄疾一劍揮出,身影瞬間落到地上。
那名刺客的身形在半空中僅僅一個抽搐,脖子上一道淺淺的劍痕若隱若現,隻是一瞬,那人還來不及將手捂在脖子上,脖子處的血液便瞬間噴湧而出。
“啊,情報有誤,這老賊武功不弱,大家小心。”
為首的殺手見到辛棄疾出手如此之快,當即有些驚詫。
“老夫當初,以數十騎夜闖金軍五萬大營,尚且來去自如,就憑你們這群小金賊,也想取老夫的命?”
辛棄疾冷“哼”一聲,誰叫他是寫詞裏武功最高的,武人裏寫詞最厲害的“詞中之龍”呢。
為首的刺客見狀,怒吼一聲道,“今日,一定要殺了這個老賊,跟我一起上。”
言罷他揮刀猛然直撲辛棄疾,他的刀法狠辣,刀鋒帶著唿嘯的風聲,直取辛棄疾的咽喉。
辛棄疾冷笑一聲,身形一閃,避開來人全力以刀後,手中劍鋒一記斜刺,那人連忙閃避。
“唰唰唰”
辛棄疾縱身一躍,手中長劍連揮三道劍氣。
領頭的殺手連忙抬起手中長刀抵擋。
辛棄疾縱劍直刺,劍鋒“鐺”的一聲擊在那人的長刀刀鋒之上。
辛棄疾腳步一沉,手臂運起內勁,手中長劍奮力一擊,一道內力瞬間從劍鋒之上擊出,那人隻感覺一道強有力的內勁瞬間刺來,連帶著刀身一瞬間擊在自己的胸口之上,連人帶武器被震開一丈之遠。
腰間時機顯現,辛棄疾腳下一展逼近領頭的殺手,接著長劍一揮,劍鋒劃出的一道劍氣,瞬間從那人的咽喉處閃過。
領頭的刺客避之不及,隻見他瞪大雙眼,手中長刀無力地跌落在地,身體緩緩倒下。
領頭的刺客一死,剩下的刺客們並未因此退縮,反而更加瘋狂地朝著辛棄疾衝來。
辛棄疾卻絲毫不亂,他的劍法愈發淩厲,劍光如織,他的身形如遊龍般在敵群中穿梭,每一劍都精準無比,劍光與月光交織。
隻見年過花甲的辛棄疾不斷揮舞手中長劍,劍鋒所至,那些金國的刺客們盡數倒地,鮮血染紅了竹葉,秋風帶著血腥氣拂過他的衣襟。
片刻時光,辛棄疾望著地上一片死寂的屍首,他緩緩收起長劍,目光望向遠方,原本還有些惆悵的他,此刻隻覺得殺得痛快:“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夜風拂過,竹林依舊沙沙作響,辛棄疾的居所雖樸素,卻因他的存在而顯得格外高雅,屋前的梅花在月光下靜靜綻放,清香四溢,屋後的竹林在風中搖曳。
辛棄疾剛剛廝殺完,竹林中一道坐騎快速奔馳而來。
“駕,駕”
“籲——”
一道年輕的身影猛然勒住坐騎,當他看到地上那些躺著的屍首後,一個翻身下馬,接著快步跑到辛棄疾的身前。
“孫兒拜見祖父,沒想到,這些金人還是搶在我前麵了。”
辛棄疾淡淡一笑,將手中長劍一收,一把扶起辛肅。
“哈哈哈哈,肅兒迴來的正是時候,祖父聽說你此次順利的解決了忠義社的事,祖父甚為高興呀。”
辛棄疾拍了拍辛肅的胸口,辛肅靦腆一笑道:“祖父讚譽了,這次山東之行,孫兒多虧了一位江湖高人的相助。”
“哦?江湖高人?”
就在辛棄疾和辛肅談心之時,又是一道馬蹄聲飛馳而來,這次來的都是全副武裝的大宋軍隊。
“辛棄疾接旨”
眼瞅著是朝廷來人後,辛棄疾拉著辛肅恭敬的俯身麾下。
“臣辛棄疾拜見使者大人”
“中書門下:命辛棄疾出任荊湖南路經略安撫使,剿滅荊湖一帶的匪寇作亂,不得有誤。”
“臣領旨謝恩”
大隊人馬轉身即走,辛棄疾望著手中的詔書,心中惆悵不已。
“祖父還不知道吧,從臨安傳來的最新消息,韓侂胄又複相了。”
“聽說,韓侂胄複相的第一日,便召開朝中所有三品以上文武大臣,在中門門下的政事堂內開會,不知道韓相說了什麽,隻知道那場議事會後,整個文武大臣都開始積極響應北伐,當下又啟用祖父為荊湖路安撫使,剿滅那些匪盜是不是為了穩固後方,將來好一心北伐?”
辛肅一通言語訴說著朝廷的變局。
辛棄疾卻是察覺到,或許時機真的要來了。
“好,這個韓侂胄果真是一個人物呐,不愧是韓琦之後,朝廷難得有北伐之誌,說什麽,我也要親自再上戰場去。”
山間的一處幽穀,四麵環山,穀中一片靜謐,唯有溪水潺潺,鳥鳴聲聲。
一大片竹林深處,幾間茅屋依山而建,屋前一條清澈的溪流蜿蜒而過,溪水潺潺,映著天光雲影。
屋後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竹葉隨風輕搖,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低語。
茅屋雖簡陋,卻處處透著主人的高雅格調,屋前種著幾株梅樹,冬日裏梅花傲雪而開,清香四溢,屋後則是一片菜園,種著些時令蔬菜,綠意盎然。
屋前是一片開闊的空地,幾棵柳樹的孤枝正隨風飄蕩,空地上擺著一張石桌和幾張石凳。
石桌上放著一壺酒,一隻酒杯,酒杯中盛滿了清澈的酒液,酒香四溢。
一位六十歲的老人正獨自坐在石凳之上,他的鬢發皆白,長須垂胸,麵容清瘦,卻目光如炬,透著深邃的智慧與從容。
他身穿一襲灰布長袍,袍角隨風輕揚,顯得灑脫不羈,手中握著一隻青瓷酒杯,杯中酒液在陽光下泛著琥珀色的光芒,他輕輕搖晃酒杯,酒香隨之飄散。
老人緩緩舉起酒杯,目光望向遠處的山巒,山巒起伏,雲霧繚繞,宛如一幅水墨畫卷。
他低聲吟道:“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他的聲音低沉而悠遠,仿佛在與天地對話,輕輕抿了一口酒,酒液入口,醇厚綿長,帶著山間的清冽與歲月的芬芳。
片刻時間過去,酒瓶已空,他放下酒杯,目光落在石桌上的一本古籍上,書頁泛黃,顯然已被翻閱無數次,他隨手翻開一頁,目光掃過書頁上的文字,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那笑意中既有對世事的洞察,也有對人生的豁達。
山風拂過,帶來一陣竹葉的清香,老人抬頭望向天空,天空湛藍如洗,幾朵白雲悠然飄過。他深吸一口氣,仿佛將天地間的靈氣都吸入了肺腑。
他站起身,端起最後一杯酒,舉杯向天,仿佛在與天地共飲。
“來,這杯我同天地共飲”
他的身影在夕陽下拉得修長,與山間的景色融為一體,仿佛他已成為了這片山水的一部分。
一壺酒下肚,老人高大的身形搖搖晃晃,似有三分醉意,卻見他從一旁的石凳之上拾起一柄長劍,雙手一指剝開劍柄,劍身如秋水般清冷。
他目光深邃,望向遠方,仿佛穿透了千山萬水,似乎也看到了年輕時見過的戰場,他緩緩抬起長劍,劍鋒在朝陽下泛著金色的光芒。
他腳下踏出一步,手中長劍為半空中劃出一個半圓,一道劍光閃過。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字字鏗鏘,仿佛將滿腔的壯誌與悲憤都傾注在這詞句之中。
“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劍光如虹,隨著他的吟誦在空中劃出一道道淩厲的弧線,竹葉被劍氣震落,紛紛揚揚地飄散在風中。
他的劍法剛柔並濟,時而如狂風驟雨,時而如行雲流水,每一招每一式都蘊含著深厚的內力與精湛的技巧。
老人劍勢不斷加快,嘴中念叨的詞句也隨著身法越來越快。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就在他念完最後一個字的瞬間,竹林深處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數十名黑衣刺客如鬼魅般從四麵八方湧出,手中刀劍寒光閃爍,直指老人而來。
“辛棄疾,我們特地來取你狗命”
為首的刺客身材高大,麵容陰鷙,手中握著一柄彎刀,刀鋒上泛著幽幽的藍光,顯然淬了劇毒。
“哪裏來的野狗,也敢在老夫麵前狂吠不止?”
辛棄疾臉色淡然,絲毫沒有將這些蒙麵刺客看在眼裏。
為首的領頭刺客將手中長刀指向辛棄疾,冷笑一聲,聲音沙啞而陰冷:“辛棄疾,你屢次壞我大金國事,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辛棄疾神色不變,目光如電,手中長劍一抖,劍鋒直指前方,他淡然一笑,道:“哈哈哈哈,原來是一群金狗賊子,怎麽,你們也敢來我大宋疆域,當真是不怕死嗎?”
話音一落,領頭殺手一聲令下,周圍的刺客們瞬間如同潮水一般湧來。
辛棄疾嗤笑一聲,但見他長袖一揚,一道勁風將他一身長袍吹得飄揚而起。
一名刺客躍到空中殺來,辛棄疾身形如風,手中劍光如電,一劍裹挾雷霆之勢,直取那人的要害。
“嘩”的一聲,辛棄疾一劍揮出,身影瞬間落到地上。
那名刺客的身形在半空中僅僅一個抽搐,脖子上一道淺淺的劍痕若隱若現,隻是一瞬,那人還來不及將手捂在脖子上,脖子處的血液便瞬間噴湧而出。
“啊,情報有誤,這老賊武功不弱,大家小心。”
為首的殺手見到辛棄疾出手如此之快,當即有些驚詫。
“老夫當初,以數十騎夜闖金軍五萬大營,尚且來去自如,就憑你們這群小金賊,也想取老夫的命?”
辛棄疾冷“哼”一聲,誰叫他是寫詞裏武功最高的,武人裏寫詞最厲害的“詞中之龍”呢。
為首的刺客見狀,怒吼一聲道,“今日,一定要殺了這個老賊,跟我一起上。”
言罷他揮刀猛然直撲辛棄疾,他的刀法狠辣,刀鋒帶著唿嘯的風聲,直取辛棄疾的咽喉。
辛棄疾冷笑一聲,身形一閃,避開來人全力以刀後,手中劍鋒一記斜刺,那人連忙閃避。
“唰唰唰”
辛棄疾縱身一躍,手中長劍連揮三道劍氣。
領頭的殺手連忙抬起手中長刀抵擋。
辛棄疾縱劍直刺,劍鋒“鐺”的一聲擊在那人的長刀刀鋒之上。
辛棄疾腳步一沉,手臂運起內勁,手中長劍奮力一擊,一道內力瞬間從劍鋒之上擊出,那人隻感覺一道強有力的內勁瞬間刺來,連帶著刀身一瞬間擊在自己的胸口之上,連人帶武器被震開一丈之遠。
腰間時機顯現,辛棄疾腳下一展逼近領頭的殺手,接著長劍一揮,劍鋒劃出的一道劍氣,瞬間從那人的咽喉處閃過。
領頭的刺客避之不及,隻見他瞪大雙眼,手中長刀無力地跌落在地,身體緩緩倒下。
領頭的刺客一死,剩下的刺客們並未因此退縮,反而更加瘋狂地朝著辛棄疾衝來。
辛棄疾卻絲毫不亂,他的劍法愈發淩厲,劍光如織,他的身形如遊龍般在敵群中穿梭,每一劍都精準無比,劍光與月光交織。
隻見年過花甲的辛棄疾不斷揮舞手中長劍,劍鋒所至,那些金國的刺客們盡數倒地,鮮血染紅了竹葉,秋風帶著血腥氣拂過他的衣襟。
片刻時光,辛棄疾望著地上一片死寂的屍首,他緩緩收起長劍,目光望向遠方,原本還有些惆悵的他,此刻隻覺得殺得痛快:“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夜風拂過,竹林依舊沙沙作響,辛棄疾的居所雖樸素,卻因他的存在而顯得格外高雅,屋前的梅花在月光下靜靜綻放,清香四溢,屋後的竹林在風中搖曳。
辛棄疾剛剛廝殺完,竹林中一道坐騎快速奔馳而來。
“駕,駕”
“籲——”
一道年輕的身影猛然勒住坐騎,當他看到地上那些躺著的屍首後,一個翻身下馬,接著快步跑到辛棄疾的身前。
“孫兒拜見祖父,沒想到,這些金人還是搶在我前麵了。”
辛棄疾淡淡一笑,將手中長劍一收,一把扶起辛肅。
“哈哈哈哈,肅兒迴來的正是時候,祖父聽說你此次順利的解決了忠義社的事,祖父甚為高興呀。”
辛棄疾拍了拍辛肅的胸口,辛肅靦腆一笑道:“祖父讚譽了,這次山東之行,孫兒多虧了一位江湖高人的相助。”
“哦?江湖高人?”
就在辛棄疾和辛肅談心之時,又是一道馬蹄聲飛馳而來,這次來的都是全副武裝的大宋軍隊。
“辛棄疾接旨”
眼瞅著是朝廷來人後,辛棄疾拉著辛肅恭敬的俯身麾下。
“臣辛棄疾拜見使者大人”
“中書門下:命辛棄疾出任荊湖南路經略安撫使,剿滅荊湖一帶的匪寇作亂,不得有誤。”
“臣領旨謝恩”
大隊人馬轉身即走,辛棄疾望著手中的詔書,心中惆悵不已。
“祖父還不知道吧,從臨安傳來的最新消息,韓侂胄又複相了。”
“聽說,韓侂胄複相的第一日,便召開朝中所有三品以上文武大臣,在中門門下的政事堂內開會,不知道韓相說了什麽,隻知道那場議事會後,整個文武大臣都開始積極響應北伐,當下又啟用祖父為荊湖路安撫使,剿滅那些匪盜是不是為了穩固後方,將來好一心北伐?”
辛肅一通言語訴說著朝廷的變局。
辛棄疾卻是察覺到,或許時機真的要來了。
“好,這個韓侂胄果真是一個人物呐,不愧是韓琦之後,朝廷難得有北伐之誌,說什麽,我也要親自再上戰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