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在餓著肚子的一大早吃過比例恰好、熟度合宜香蔥豬肉餡的人,很難想象這種味道。
豬肉不同羊肉,沒有羊肉那股濃鬱的香,也不如羊肉那樣緊實,可它肉質更嫩,味道也更柔和。
換言之,它不會搶味。
如果說香蔥羊肉餡裏是蔥為輔,幫著激發羊肉的香氣,另還能解膩,那在這香蔥豬肉餡裏頭,香蔥與豬就是相得益彰,互為輔佐。
蔥白的熟度是帶一點點嗆辣的,正好提鮮,蔥青熟透了,與豬肉肉糜混在一起,十分均勻、貼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燒麥皮實在是薄,卻韌,包著豐盈的汁水——野蔥貢獻出了自己蔥香,煎爆過的豬肉付出所有肉香。
那前腿肉三肥七瘦,肉質更為細膩,肉味更足,偏偏又因為帶著筋膜,自有嚼勁,其中油脂感的一點點膩口很好的給蔥味包裹住。
一口下去,還有些微燙嘴的湯汁幾乎是爆開在何七嘴裏的。
甘甜、鮮香的一汪湯汁,是香蔥和豬肉共同努力的結果。
何七先是快快地嚼,因為還有些燙,不多時,就變成慢慢地嚼,唯恐囫圇吞了下去,浪費這樣好滋味。
但再如何細嚼慢咽,那香蔥豬肉燒麥畢竟隻有一個,很快就已經被他吃得幹淨。
別說意猶未盡,連打個底都沒能做到。
一時之間,何七看向王庚的眼神裏埋怨的意味更重了。
後者隻好裝死,忙把那竹筒送了過來。
何七接過,先還有點擔心再被燙到,隻敢小心地喝了一口湯。
竹筒裏的排骨清湯已經灑了一些,又敞開許久,此時溫度正好。
他喝了一小口,一嚐到味道,很快又喝一大口。
湯很清淡,但是並不寡淡。
骨湯清透,蘿卜切成片,片片都隻有一分厚,但畢竟是最後下,吃著還有帶著一點口感,不至於入口即化。
因為形狀還在,尚未煮得過透,白蘿卜自身的味道也就保留得更好,一咬下去,清、甜,蘿卜味還解了骨頭熬出來的浮油。
湯上麵撒了些小蔥,清新的骨湯肉香、蘿卜清香之外,又多了淡淡的新鮮蔥香。
湯的鹹味其實並不十分夠,口味是偏淡的,但缺的這一點鹽,正好叫人一口氣喝完一整竹筒湯也不會覺得口中發渴。
其實就是個日常的燉湯,但因為調味、搭配都恰恰好,喝起來就格外清淡、舒服。
這湯完完全全就是跟糯米飯,尤其跟那羊肉香蔥、豬肉香蔥、薺菜筍丁豆腐幹子燒麥搭配的!
香蔥羊肉、香蔥豬肉味道濃鬱,吃完之後,正好拿這湯清口。
可何七自己隻吃了一個豬肉香蔥燒麥,又清什麽口呢?
那王庚又如何會看不到來對麵人譴責的眼神,忙躲了出去,也不敢撂下這事不管,隻得去得後門。
還沒到地方,他就覺得路上越發地暗,像是要變天的樣子。
等到得門口處,外頭已經唿唿刮起風來,似乎立刻就有雨雪要下。
門外正圍著不少書童,其中兩個乃是一慣跟著王庚的從人,來給自家少爺送早飯的,此時見他出來,忙上得前去。
王庚接了早飯,卻不著急走。
他沒有搬何七的名字,隻說自己今日吃到一種吃食,長得同兜子差不多,品種是兩葷一素,葷的是什麽餡料,素的又是什麽餡料,主要是什麽調味,吃著什麽味道,怎麽怎麽鮮香,皮分別又是什麽口感,如何如何薄,說著說著,竟把自己也說饞了,迴味起方才吃的兩隻燒麥,居然有些理解起何七的心情來。
等把那燒麥模樣形容好了,又說糯米飯,如何軟糯,如何鹹香,裏頭配了什麽豐富佐料,其中有炸過的增香,有鹹酸的解膩,又有那綠豆蓉……
說完之後,他又覺得那糯米飯好似當真是有點東西的,並非自己原本想的那樣簡單。
一樣樣報完,王庚複才吩咐道:“請母親安排廚房照著做些送過來,我要拿來招唿朋友——最遲今晚就要,不要拖,我都答應下來了!”
兩個侍從聽他說了這一堆,雖食材沒有一樣是貴的,但總感覺做起來並不簡單,哪裏還敢耽擱,連忙趕著迴府報信去了。
除了尋常廚班,王家還養了好幾個老廚子,手藝都不錯,見得侍從匆匆而去,王庚的心總算是放迴了肚子裏,隻等著晚上家中送了吃食來,最好比今日自己吃的更好吃幾分,才能算得上是給那何七賠禮。
***
此處的王庚安排走了從人,酸棗巷裏的宋妙卻迎來了一位意外的客人。
她原本都要出門采買了,不想外頭天低雲厚,沒一會,已是唿唿刮起大風來。
因怕半路遇得下雨下雪,她便改了計劃,生好火,慢慢做起糯米飯裏的酥脆炸麵來。
這個東西有些耗時,但又不能一氣做太多,否則放得久了,容易變味起哈,故而宋妙都是每天現做。
才炸了一盆,她就聽到有人敲門,出去一應,竟是那孫裏正。
對方顯然是冒風而來,半白的胡須都被吹得亂了。
宋妙見狀,忙打了個招唿,又把人往裏讓,要給他倒茶。
孫裏正也不講究那些個紅白忌諱,邁步就進了門,先把宋妙攔了,稍稍寒暄兩句,便道:“昨日我那婆娘迴來,給了我不少契紙,說你一個小姑娘,十分爭氣,我一看,果然爭氣,就撿著熟悉的名字把這些個契書送了過去,他們看我老臉,多少肯聽幾句,也沒什麽二話,送完之後,還剩這些……”
他一麵說,一麵遞過來一疊文書。
“剩的這些個人,一則我並不怎麽相熟,二則離得也遠,我一個裏正,沒什麽權勢,遇得生人就說不上話,前兩日那廖傾腳還使人來找我,說是得了個什麽員外吩咐,特來叫我少多管閑事。”
“娃子,我給你交個底,後頭事,不是我不幫,實在幫不上,你若有辦法,趕緊使,不要拖——我曉得你這幾日在太學那頭賣早飯,賣得也好,有個幾年,說不準真能債給還了,隻旁人未必給你這個機會。”
宋妙接迴來那些個文書,剩得倒也不太多,不過七八份,數額有大有小。
她心中有了數,更曉得孫裏正夫婦能反複來提這一句醒,便是十分好意,自是不住道謝。
且說那孫裏正送完文書立時要走,宋妙苦留無用,然則對方一要出門,外頭風聲不停,另又添了雨聲——竟是下起雨夾雪來。
風雨甚大,孫裏正又沒有帶傘,這一迴卻是真個走不了了。
宋妙便搬了凳子出來,請他在堂中坐著等,又倒了茶水,送了些炒米、酥脆炸麵之類的小食過來。
孫裏正倒是沒有推拒,坐下吃了起來,又問些衣食難處的話。
宋妙應了幾句,卻是忽然道:“上迴嬸子來,隻說您二位都挺喜歡吃香口的。”
孫裏正便道:“是有這迴事——我吃著你這些個炸裹子就很有滋味。”
宋妙起身看了看天氣,道:“昨日嬸子送了許多芋頭山藥來,我正要迴禮,隻還來不及,今日既是孫叔來了,趁著等天晴,我一並做了,給捎迴去,豈不是好?”
孫裏正自然連忙拒絕。
宋妙隻笑道:“本也是在炸東西,油是現成的,其餘都是借佛花獻佛身……”
她說著,果然去後頭搬了油鍋出來。
前灶還有餘火,添了柴,一開灶門,不多時就燃了起來。
趁著火慢慢燒,宋妙也不用旁的東西,隻把朱氏送的芋頭取了兩個出來。
豬肉不同羊肉,沒有羊肉那股濃鬱的香,也不如羊肉那樣緊實,可它肉質更嫩,味道也更柔和。
換言之,它不會搶味。
如果說香蔥羊肉餡裏是蔥為輔,幫著激發羊肉的香氣,另還能解膩,那在這香蔥豬肉餡裏頭,香蔥與豬就是相得益彰,互為輔佐。
蔥白的熟度是帶一點點嗆辣的,正好提鮮,蔥青熟透了,與豬肉肉糜混在一起,十分均勻、貼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燒麥皮實在是薄,卻韌,包著豐盈的汁水——野蔥貢獻出了自己蔥香,煎爆過的豬肉付出所有肉香。
那前腿肉三肥七瘦,肉質更為細膩,肉味更足,偏偏又因為帶著筋膜,自有嚼勁,其中油脂感的一點點膩口很好的給蔥味包裹住。
一口下去,還有些微燙嘴的湯汁幾乎是爆開在何七嘴裏的。
甘甜、鮮香的一汪湯汁,是香蔥和豬肉共同努力的結果。
何七先是快快地嚼,因為還有些燙,不多時,就變成慢慢地嚼,唯恐囫圇吞了下去,浪費這樣好滋味。
但再如何細嚼慢咽,那香蔥豬肉燒麥畢竟隻有一個,很快就已經被他吃得幹淨。
別說意猶未盡,連打個底都沒能做到。
一時之間,何七看向王庚的眼神裏埋怨的意味更重了。
後者隻好裝死,忙把那竹筒送了過來。
何七接過,先還有點擔心再被燙到,隻敢小心地喝了一口湯。
竹筒裏的排骨清湯已經灑了一些,又敞開許久,此時溫度正好。
他喝了一小口,一嚐到味道,很快又喝一大口。
湯很清淡,但是並不寡淡。
骨湯清透,蘿卜切成片,片片都隻有一分厚,但畢竟是最後下,吃著還有帶著一點口感,不至於入口即化。
因為形狀還在,尚未煮得過透,白蘿卜自身的味道也就保留得更好,一咬下去,清、甜,蘿卜味還解了骨頭熬出來的浮油。
湯上麵撒了些小蔥,清新的骨湯肉香、蘿卜清香之外,又多了淡淡的新鮮蔥香。
湯的鹹味其實並不十分夠,口味是偏淡的,但缺的這一點鹽,正好叫人一口氣喝完一整竹筒湯也不會覺得口中發渴。
其實就是個日常的燉湯,但因為調味、搭配都恰恰好,喝起來就格外清淡、舒服。
這湯完完全全就是跟糯米飯,尤其跟那羊肉香蔥、豬肉香蔥、薺菜筍丁豆腐幹子燒麥搭配的!
香蔥羊肉、香蔥豬肉味道濃鬱,吃完之後,正好拿這湯清口。
可何七自己隻吃了一個豬肉香蔥燒麥,又清什麽口呢?
那王庚又如何會看不到來對麵人譴責的眼神,忙躲了出去,也不敢撂下這事不管,隻得去得後門。
還沒到地方,他就覺得路上越發地暗,像是要變天的樣子。
等到得門口處,外頭已經唿唿刮起風來,似乎立刻就有雨雪要下。
門外正圍著不少書童,其中兩個乃是一慣跟著王庚的從人,來給自家少爺送早飯的,此時見他出來,忙上得前去。
王庚接了早飯,卻不著急走。
他沒有搬何七的名字,隻說自己今日吃到一種吃食,長得同兜子差不多,品種是兩葷一素,葷的是什麽餡料,素的又是什麽餡料,主要是什麽調味,吃著什麽味道,怎麽怎麽鮮香,皮分別又是什麽口感,如何如何薄,說著說著,竟把自己也說饞了,迴味起方才吃的兩隻燒麥,居然有些理解起何七的心情來。
等把那燒麥模樣形容好了,又說糯米飯,如何軟糯,如何鹹香,裏頭配了什麽豐富佐料,其中有炸過的增香,有鹹酸的解膩,又有那綠豆蓉……
說完之後,他又覺得那糯米飯好似當真是有點東西的,並非自己原本想的那樣簡單。
一樣樣報完,王庚複才吩咐道:“請母親安排廚房照著做些送過來,我要拿來招唿朋友——最遲今晚就要,不要拖,我都答應下來了!”
兩個侍從聽他說了這一堆,雖食材沒有一樣是貴的,但總感覺做起來並不簡單,哪裏還敢耽擱,連忙趕著迴府報信去了。
除了尋常廚班,王家還養了好幾個老廚子,手藝都不錯,見得侍從匆匆而去,王庚的心總算是放迴了肚子裏,隻等著晚上家中送了吃食來,最好比今日自己吃的更好吃幾分,才能算得上是給那何七賠禮。
***
此處的王庚安排走了從人,酸棗巷裏的宋妙卻迎來了一位意外的客人。
她原本都要出門采買了,不想外頭天低雲厚,沒一會,已是唿唿刮起大風來。
因怕半路遇得下雨下雪,她便改了計劃,生好火,慢慢做起糯米飯裏的酥脆炸麵來。
這個東西有些耗時,但又不能一氣做太多,否則放得久了,容易變味起哈,故而宋妙都是每天現做。
才炸了一盆,她就聽到有人敲門,出去一應,竟是那孫裏正。
對方顯然是冒風而來,半白的胡須都被吹得亂了。
宋妙見狀,忙打了個招唿,又把人往裏讓,要給他倒茶。
孫裏正也不講究那些個紅白忌諱,邁步就進了門,先把宋妙攔了,稍稍寒暄兩句,便道:“昨日我那婆娘迴來,給了我不少契紙,說你一個小姑娘,十分爭氣,我一看,果然爭氣,就撿著熟悉的名字把這些個契書送了過去,他們看我老臉,多少肯聽幾句,也沒什麽二話,送完之後,還剩這些……”
他一麵說,一麵遞過來一疊文書。
“剩的這些個人,一則我並不怎麽相熟,二則離得也遠,我一個裏正,沒什麽權勢,遇得生人就說不上話,前兩日那廖傾腳還使人來找我,說是得了個什麽員外吩咐,特來叫我少多管閑事。”
“娃子,我給你交個底,後頭事,不是我不幫,實在幫不上,你若有辦法,趕緊使,不要拖——我曉得你這幾日在太學那頭賣早飯,賣得也好,有個幾年,說不準真能債給還了,隻旁人未必給你這個機會。”
宋妙接迴來那些個文書,剩得倒也不太多,不過七八份,數額有大有小。
她心中有了數,更曉得孫裏正夫婦能反複來提這一句醒,便是十分好意,自是不住道謝。
且說那孫裏正送完文書立時要走,宋妙苦留無用,然則對方一要出門,外頭風聲不停,另又添了雨聲——竟是下起雨夾雪來。
風雨甚大,孫裏正又沒有帶傘,這一迴卻是真個走不了了。
宋妙便搬了凳子出來,請他在堂中坐著等,又倒了茶水,送了些炒米、酥脆炸麵之類的小食過來。
孫裏正倒是沒有推拒,坐下吃了起來,又問些衣食難處的話。
宋妙應了幾句,卻是忽然道:“上迴嬸子來,隻說您二位都挺喜歡吃香口的。”
孫裏正便道:“是有這迴事——我吃著你這些個炸裹子就很有滋味。”
宋妙起身看了看天氣,道:“昨日嬸子送了許多芋頭山藥來,我正要迴禮,隻還來不及,今日既是孫叔來了,趁著等天晴,我一並做了,給捎迴去,豈不是好?”
孫裏正自然連忙拒絕。
宋妙隻笑道:“本也是在炸東西,油是現成的,其餘都是借佛花獻佛身……”
她說著,果然去後頭搬了油鍋出來。
前灶還有餘火,添了柴,一開灶門,不多時就燃了起來。
趁著火慢慢燒,宋妙也不用旁的東西,隻把朱氏送的芋頭取了兩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