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北疆已經有一個月了,這一個月來李牧也領略了這裏的風光,也曾經騎馬在草原奔騰。
就在李牧打算帶著芙袖南下出去玩幾天的時候,戰事竟然來的如此突然。
戰事並不是從南疆發起的,而是就出現在了京城一千裏的河穀,今年河穀發生了洪災,但是救濟金卻遲遲沒有送達,整個河穀地區浮屍遍野,於是一場農民起義就在河穀地區出現了。
農民用著鋤頭鐮刀,竟然一路前進了五百裏,沿途的少量官兵要麽被收編要麽直接殺死了。
就在這股起義軍出發的第三天,南疆也終於有了動作,她們以安邊王的名義發布了一條告天下書。
奉天承運,謹告天下:當今聖上,乃天命所歸,聖德廣被,天下歸心。然奸臣竊據朝堂,蒙蔽聖聰,致使國事日非。
河穀洪災,奸臣宋製膝,貪墨賑災款,致使河穀地區民不聊生,浮屍遍野。又有奸相營私,貪汙受賄,陷害忠良,禍亂朝綱。其罪行罄竹難書,實乃國之大蠹。
本王受皇恩浩蕩,食君之祿,當為君分憂。今特率義軍,清君側,除奸佞,以正朝綱。
望天下忠臣義士,共襄盛舉,同誅國賊。凡助我者,皆為國家棟梁;凡阻我者,皆為亂臣賊子。
特此告示,望天下共鑒。
此告示一發,天下震動,先帝的五哥,老皇帝的五子,竟然起兵了,而且打著清君側的名義。
在這告示傳遍天下之前,南疆十萬大軍就已經越過了大山,出現在了豐禾城外。
豐禾城隸屬豐禾郡,是整個郡的第一大城市,也是南方區域的第一大城。
原本這座城市是負責鎮守南疆,但是如今上一任郡守剛剛被抓,新任郡守還沒有趕到,此時的豐禾城群龍無首,很快便被南疆所控製,成為了她們入主中原的前哨基地。
與南疆戰事爆發不同,北疆卻出奇的安靜,就連那些莽民也沒有動作, 一道從京城到達的調兵令打破了這份寧靜。
韓戰看著手裏的調令,搖了搖頭:“這鳳天帝糊塗了嗎?竟然想把整個北疆全部拱手讓給敵人,讓我帶著大軍南下?去和南疆作戰?”
“看來,他們也是被逼的沒有辦法了。”王妃看著來自京城的戰報,思考著。
“朝廷就隻有我們一支軍隊可以調動嗎?”李牧問出了自己的不解。
“朝廷一共四支軍隊,這其中以我們北疆軍人數最多,戰力最強。其次就是原本的西征軍,隻是西征軍在三年前便被取消,徹底打散。因為他們一直打到了西域聖山,已經沒有必須繼續西征了。”
韓戰歎了口氣伸出三根手指繼續說道:“第三便是京城西南的禁軍,原本禁軍的軍權在大皇子手中,結果大皇子死的不明不白,禁軍沒反就已經是克製了,如果真要讓他們去南疆,說不定瞬間二者合一,直奔京城了。”
韓戰接著豎起來第四根手指:“這第四就是禦林軍,人數不多,但是個個有著遠超普通兵士的實力。他們負責的是京都的防衛和安穩,這支隊伍不到最後時刻是絕對不能夠調動的,但如果真到了最後時刻,他們也就沒有什麽用了。”
韓戰沒有停止,接著看著地圖說道:“北疆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土地,一旦讓了出去,那些好不容易才被同化的莽民立刻就會覺得受到了拋棄,然後反叛,到那時,北疆的威脅絕對要比南疆大。”
“京城不是不知道這些,隻有一個可能,那位一品大員又開始活躍了。”王妃歎了口氣,看著有些進退兩難韓戰有些心疼。
永興王最終決定暫時按兵不動,不過已經在安排南下的事情了,畢竟50萬大軍整體調動可不是那麽簡單。
然而還沒有等到第二天,連續的三份調令外加一份來自皇帝手書的聖旨又送到了北疆軍。
當李牧看到那份聖旨之後,第一個想法便是:這鳳天帝確實有些失心瘋了。
不提聖旨那華麗的詞藻,它的意思隻有一個:監察司已經找到了永興王的三個孩子,若是永興王再不動,她沒辦法保證三個孩子的安全。同時也會將永興王視為謀逆,誅殺九族。
緊接就收到了來自韓氏的信件,鳳天帝已經派人將整個韓氏氏族全部圍了起來,若是韓戰依舊沒有任何動作,那麽將直接拿他們開刀。
幾名韓氏的族老派人快馬加鞭,自京城送了一封書信到達北疆,言辭犀利的嗬斥韓戰,枉顧君臣之禮,竟有謀逆之心。通篇萬字,洋洋灑灑,皆是在講家國大義,說韓戰的不臣之心。
韓戰看完之後直接當信扔進了火堆當中,嘴角露出一絲冷笑,他想起昨天與李牧交談的時候,李牧的問題:若是皇帝說你謀反,讓你進京引頸受戮,你會怎麽辦?
當時韓戰的迴答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李牧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50萬大軍?謀逆?到底是誰在謀逆?
當時的韓戰沒聽明白,現在韓戰看著遠處正在認真操練的三個孩子,給出了第二個答案:“來人,北方的果子已經成熟,現在是時候豐收了。”
那一日,北疆五十萬大軍出征,在兩股莽民勢力爭鬥的時候,大軍開拔,三天時間,莽民的新王淪為階下囚,整個北疆徹底被永興王掌控。
緊接著北疆留下了十萬大軍鎮守,五十萬大軍南下,這其中還有10萬剛剛收編的莽民組成的軍隊,他們高大雄壯,戰力強大。
北疆軍北上,京城中收到消息的時候,當時京城的人還不知道北疆軍已經徹底拿下了整個北疆。眾多官員紛紛上書彈劾永興王,要讓他迴京受審。
當京城收到北疆軍已經徹底拿下整個北疆消息的時候,京城那些原本上書彈劾永興王的人再次上書,隻因為永興王不聽召令,沒有南下。
然而有一些人的想法卻不一樣了,永興王能夠在短短的三天之內拿下僵持了數十年的北疆,這其中有多少事情是他們不知道的?
就在李牧打算帶著芙袖南下出去玩幾天的時候,戰事竟然來的如此突然。
戰事並不是從南疆發起的,而是就出現在了京城一千裏的河穀,今年河穀發生了洪災,但是救濟金卻遲遲沒有送達,整個河穀地區浮屍遍野,於是一場農民起義就在河穀地區出現了。
農民用著鋤頭鐮刀,竟然一路前進了五百裏,沿途的少量官兵要麽被收編要麽直接殺死了。
就在這股起義軍出發的第三天,南疆也終於有了動作,她們以安邊王的名義發布了一條告天下書。
奉天承運,謹告天下:當今聖上,乃天命所歸,聖德廣被,天下歸心。然奸臣竊據朝堂,蒙蔽聖聰,致使國事日非。
河穀洪災,奸臣宋製膝,貪墨賑災款,致使河穀地區民不聊生,浮屍遍野。又有奸相營私,貪汙受賄,陷害忠良,禍亂朝綱。其罪行罄竹難書,實乃國之大蠹。
本王受皇恩浩蕩,食君之祿,當為君分憂。今特率義軍,清君側,除奸佞,以正朝綱。
望天下忠臣義士,共襄盛舉,同誅國賊。凡助我者,皆為國家棟梁;凡阻我者,皆為亂臣賊子。
特此告示,望天下共鑒。
此告示一發,天下震動,先帝的五哥,老皇帝的五子,竟然起兵了,而且打著清君側的名義。
在這告示傳遍天下之前,南疆十萬大軍就已經越過了大山,出現在了豐禾城外。
豐禾城隸屬豐禾郡,是整個郡的第一大城市,也是南方區域的第一大城。
原本這座城市是負責鎮守南疆,但是如今上一任郡守剛剛被抓,新任郡守還沒有趕到,此時的豐禾城群龍無首,很快便被南疆所控製,成為了她們入主中原的前哨基地。
與南疆戰事爆發不同,北疆卻出奇的安靜,就連那些莽民也沒有動作, 一道從京城到達的調兵令打破了這份寧靜。
韓戰看著手裏的調令,搖了搖頭:“這鳳天帝糊塗了嗎?竟然想把整個北疆全部拱手讓給敵人,讓我帶著大軍南下?去和南疆作戰?”
“看來,他們也是被逼的沒有辦法了。”王妃看著來自京城的戰報,思考著。
“朝廷就隻有我們一支軍隊可以調動嗎?”李牧問出了自己的不解。
“朝廷一共四支軍隊,這其中以我們北疆軍人數最多,戰力最強。其次就是原本的西征軍,隻是西征軍在三年前便被取消,徹底打散。因為他們一直打到了西域聖山,已經沒有必須繼續西征了。”
韓戰歎了口氣伸出三根手指繼續說道:“第三便是京城西南的禁軍,原本禁軍的軍權在大皇子手中,結果大皇子死的不明不白,禁軍沒反就已經是克製了,如果真要讓他們去南疆,說不定瞬間二者合一,直奔京城了。”
韓戰接著豎起來第四根手指:“這第四就是禦林軍,人數不多,但是個個有著遠超普通兵士的實力。他們負責的是京都的防衛和安穩,這支隊伍不到最後時刻是絕對不能夠調動的,但如果真到了最後時刻,他們也就沒有什麽用了。”
韓戰沒有停止,接著看著地圖說道:“北疆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土地,一旦讓了出去,那些好不容易才被同化的莽民立刻就會覺得受到了拋棄,然後反叛,到那時,北疆的威脅絕對要比南疆大。”
“京城不是不知道這些,隻有一個可能,那位一品大員又開始活躍了。”王妃歎了口氣,看著有些進退兩難韓戰有些心疼。
永興王最終決定暫時按兵不動,不過已經在安排南下的事情了,畢竟50萬大軍整體調動可不是那麽簡單。
然而還沒有等到第二天,連續的三份調令外加一份來自皇帝手書的聖旨又送到了北疆軍。
當李牧看到那份聖旨之後,第一個想法便是:這鳳天帝確實有些失心瘋了。
不提聖旨那華麗的詞藻,它的意思隻有一個:監察司已經找到了永興王的三個孩子,若是永興王再不動,她沒辦法保證三個孩子的安全。同時也會將永興王視為謀逆,誅殺九族。
緊接就收到了來自韓氏的信件,鳳天帝已經派人將整個韓氏氏族全部圍了起來,若是韓戰依舊沒有任何動作,那麽將直接拿他們開刀。
幾名韓氏的族老派人快馬加鞭,自京城送了一封書信到達北疆,言辭犀利的嗬斥韓戰,枉顧君臣之禮,竟有謀逆之心。通篇萬字,洋洋灑灑,皆是在講家國大義,說韓戰的不臣之心。
韓戰看完之後直接當信扔進了火堆當中,嘴角露出一絲冷笑,他想起昨天與李牧交談的時候,李牧的問題:若是皇帝說你謀反,讓你進京引頸受戮,你會怎麽辦?
當時韓戰的迴答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李牧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50萬大軍?謀逆?到底是誰在謀逆?
當時的韓戰沒聽明白,現在韓戰看著遠處正在認真操練的三個孩子,給出了第二個答案:“來人,北方的果子已經成熟,現在是時候豐收了。”
那一日,北疆五十萬大軍出征,在兩股莽民勢力爭鬥的時候,大軍開拔,三天時間,莽民的新王淪為階下囚,整個北疆徹底被永興王掌控。
緊接著北疆留下了十萬大軍鎮守,五十萬大軍南下,這其中還有10萬剛剛收編的莽民組成的軍隊,他們高大雄壯,戰力強大。
北疆軍北上,京城中收到消息的時候,當時京城的人還不知道北疆軍已經徹底拿下了整個北疆。眾多官員紛紛上書彈劾永興王,要讓他迴京受審。
當京城收到北疆軍已經徹底拿下整個北疆消息的時候,京城那些原本上書彈劾永興王的人再次上書,隻因為永興王不聽召令,沒有南下。
然而有一些人的想法卻不一樣了,永興王能夠在短短的三天之內拿下僵持了數十年的北疆,這其中有多少事情是他們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