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太子在哪兒呢?
楊廣聽勸後,大隋請天下各國赴死 作者:亂了方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或許方才崔誌他們還不明白鄭善果那所謂章程。
但現在嘛,他都說的如此清楚了,他們若還不明白,那豈非數十年書都讀到狗肚子去了?
故此這會,他們已經知道鄭善果想幹啥了。
想幹啥?這還能想幹啥?
自然是斷絕天下讀書人的讀書門路了。
畢竟他們這些世家大族手上掌握的最強武器就是這了。
而要是這樣的話,那楊廣登基之初所提的那能讓寒門崛起的科舉考試可就沒用了啊。
這天下讀書人都沒書讀了,還如何科舉?
他們不能科舉,楊廣也就無人可用。
又或者說,隻能用他們這些世家大族,就如同現在的朝局一樣,滿朝文武排排站,沒有一個是寒門。
而鄭善果,看見崔誌他們明白了,也這才微微一笑道:“沒錯,就是你們想的那樣,把咱們所售書籍的價格提高,提高到那些讀書人都買不起的地步。”
“這樣一來,咱們不但能斷了楊廣想用寒門抑製世家大族的念想,還能讓那些讀書人把氣都撒在楊廣身上。”
“或許數百年後,楊廣就是個被釘在恥辱柱上的昏君,如那夏桀商紂般遺臭萬年。”
不得不說鄭善果這招是真狠,尤其是讓天下讀書人把氣都撒在楊廣身上這招簡直歹毒無比。
以至於崔誌他們聽到這都愣了下,但也隻瞬間,很快他們就哈哈大笑道:“妙啊,妙哉。”
“鄭老此法還真是妙啊。”
“如此一來,咱不但能教訓了楊廣那廝,也能給後世君王都提個醒,告訴他們莫要招惹我等世家大族,否則楊廣的下場就是前車之鑒。”
那崔誌更是眼珠子一轉道:“要不咱幹脆再鼓動鼓動那些讀書人,讓他們逼楊廣退位算了。”
“這樣一來,咱也能看見現世報了,何必等到數百年後呢?”
崔誌覺得自己這法子不錯。
畢竟楊廣身為皇帝,若長時間解決不了讀書人買不到書的問題,那時天下讀書人又豈能對他沒有怨言?
而要是有,他們再從中推波助瀾一下,那些讀書人還真有可能迫使楊廣退位。
因為對讀書人來說,書就是他們的命。
一個皇帝,連自己治下讀書人的命都難以維係,那還當什麽皇帝,稱什麽天子?
幹脆退位讓賢算了。
“不可。”
但鄭善果卻臉色一變,趕緊製止道:“崔家賢侄萬萬不可有如此心思,楊廣此人絕非一般君王。”
“他是有菩薩心腸和雷霆手段的。”
“咱若是真這樣做了,那或許咱們這些世家大族也就到頭了。”
“這不值得,也沒必要。”
“咱還是以保全自身為主,切莫行那魚死網破之事。”
鄭善果是了解楊廣的,那家夥殺起人來可是連眼都不帶眨的。
這要是他們真這麽做了,保不齊楊廣就會在自己完蛋前,把他們這些世家大族殺個人頭滾滾。
“對,鄭老言之有理,崔家賢侄莫要動此念頭了。”
“就是就是,咱不跟那種隻知征伐的粗鄙之人一般見識。”
其他那些世家大族的年長之人也立刻跟著說道,崔誌這才頷首:“行,那就依鄭老所言,咱現在就迴去準備下,爭取後日就從洛陽和長安兩地開始。”
“若是這兩地不夠,咱再擴大書籍提價範圍,如何?”
“嗯,也可,一步步來嘛,這樣咱也能減少點損失,畢竟如此一來也會讓咱們損失些許錢財。”
鄭善果也嗯了聲。
“哈哈哈,鄭老這話說的,我等哪個不是坐擁金山銀山,又豈會在乎那點蠅頭小利?”
其他人瞬間哈哈大笑,鄭善果也又跟他們聊了會,就送他們離開了。
等他們都走了,他這才對家裏的下人問:“二郎的喪事籌辦的如何了?”
他說的是被楊廣杖斃的鄭勇的喪事。
雖然隻是次子,但卻也是嫡出。
既是嫡出,那喪事自然要風風光光。
“已經準備好了,七日後棺槨從洛陽運抵咱滎陽祖地落葬。”
那下人也趕緊迴道。
如同鄭勇這種嫡出血脈,死後自然是要入祖地的。
這個鄭善果也知道,所以也就沒再多管,隻是交代了句讓洛陽和長安兩地的書局掌櫃兩日後提高書籍出售價格,交代完這,他就去休息了。
而時間也很快就到了第二日。
第二日上午,當洛陽和長安兩地那些世家大族的書局掌櫃們, 都在忙著準備家族交代的提價事宜時,楊廣也已經在大業殿,見到了被李靖帶進宮的房喬房玄齡。
房玄齡今年三十二歲,個子很高,人也有點胖,尤其是他還長著一張大方國字臉,看起來就像個魁梧大漢一樣。
但他卻是妥妥的文人。
以至於楊廣見到他,都先看了眼邊上的李靖,用眼神詢問了下李靖沒找錯人吧?
直到李靖頷首,楊廣這才盯著跪伏在地的房玄齡問:“房喬,字玄齡,山東人士,開皇十五年由齊州舉為進士,先後任職羽騎尉,隰城縣尉,朕說的對否?”
“迴陛下,對。”
房玄齡沒抬頭,但迴答的卻很幹脆。
聽的楊廣也一樂,這才笑道:“對就好,朕還以為朕記錯了,起來吧。”
“謝陛下。”
房玄齡也這才趕緊起身。
等房玄齡起身了,楊廣才又看著他笑道:“知道朕讓李卿找你來,所為何事嗎?”
“迴陛下,臣已聽李大人說了,是為了長孫大人所提的那金銀替換銅錢之事。”
房玄齡迴道。
這些李靖早就跟他說過了,他也是清楚皇帝召見他是為了何事,故而此時並不慌張。
“嗯,既然知曉,那就說說你的看法吧?”
楊廣嗯了聲。
這就已經算是考校了。
畢竟以後是要身居要職的,不搞清楚到底有幾斤幾兩那還了得?
“諾。”
房玄齡領命,然後才開口道:“啟奏陛下,長孫大人所言金銀替換銅錢之法,確實有其獨到之處。”
“比如大量銀錢,涉及大量銀錢時,金銀確實要比銅錢方便,且臣在得知此事後,也以金銀和銅錢做了對比,臣發現金銀與銅錢相比,能更容易防止磨損,也就更能保證財貨本身價值。”
“可同樣的,臣也發現了不妥之處,那就是小量銀錢。”
“大量銀錢大多用於商賈,小量銀錢卻多用於平民百姓。”
“故此臣以為,若按長孫大人所言,以金錢替換銅錢,那就需以金銀鑄造類似銅錢的財貨,來用於平民百姓日常所需,否則,此法不通。”
房玄齡說的字正腔圓,聽的楊廣也拍手道:“好,好,房卿果然大才,一語道出此法之弊端。”
“不過此弊端卻是朕故意為之,未讓李卿告訴你的。”
“事實上長孫無忌所提金銀替換銅錢之法,是有鑄造金幣銀幣之說的,朕隻是想借此考驗下房卿而已。”
“現在看來,房卿擔的起此重任。”
楊廣笑嗬嗬說著,聽的房玄齡卻一怔。
敢情這是故意留了個漏洞讓自己補啊?
這要是能補上,那就可以升官了。
要是補不上,那就哪來的迴哪去?
“嗬嗬,房卿不會怪朕吧?為國選才,朕也須謹慎啊。”
楊廣見他發怔,也這才笑道。
“臣豈敢,陛下為國謹慎,乃國之幸也。”
房玄齡也這才行禮。
事實上他也確實隻是有點意外而已,至於說責怪,那不能。
人家都要重用你了,你還責怪人?
那不是白眼狼嗎?
“嗯。”
楊廣也這才嗯了聲,然後道:“房玄齡聽封。”
“臣在。”
房玄齡應聲,楊廣才又繼續道:“加封房玄齡為太子左春坊左庶子,兼領戶部右侍郎,負責監督矯正太子言行,以及金銀替換銅錢事宜。”
楊廣說的清楚,可房玄齡卻聽的迷糊。
直到楊廣說完,他才一臉懵逼看著楊廣,小心翼翼問:“敢問陛下,我朝有太子了?”
房玄齡這會都以為自個聽岔了。
太子左春坊左庶子?
嗯,官職沒錯,和自己正四品戶部右侍郎也挺搭。
可,太子呢?本朝有太子嗎?
好像有,薨了。
還有嗎?
沒有了吧,沒聽說啊。
那陛下這是啥意思呢?莫非說錯了?
“嗬嗬。”
楊廣也這才笑了下,然後目光看向李靖,戲謔道:“李卿,你來告訴房卿,本朝有太子嗎?”
“有,這個真有。”
李靖嘴角抽搐了下,然後才對著房玄齡嚴肅道。
“誰?”
房玄齡一愣,然後追問道:“太子在哪呢?我怎麽沒聽說呀??”
但現在嘛,他都說的如此清楚了,他們若還不明白,那豈非數十年書都讀到狗肚子去了?
故此這會,他們已經知道鄭善果想幹啥了。
想幹啥?這還能想幹啥?
自然是斷絕天下讀書人的讀書門路了。
畢竟他們這些世家大族手上掌握的最強武器就是這了。
而要是這樣的話,那楊廣登基之初所提的那能讓寒門崛起的科舉考試可就沒用了啊。
這天下讀書人都沒書讀了,還如何科舉?
他們不能科舉,楊廣也就無人可用。
又或者說,隻能用他們這些世家大族,就如同現在的朝局一樣,滿朝文武排排站,沒有一個是寒門。
而鄭善果,看見崔誌他們明白了,也這才微微一笑道:“沒錯,就是你們想的那樣,把咱們所售書籍的價格提高,提高到那些讀書人都買不起的地步。”
“這樣一來,咱們不但能斷了楊廣想用寒門抑製世家大族的念想,還能讓那些讀書人把氣都撒在楊廣身上。”
“或許數百年後,楊廣就是個被釘在恥辱柱上的昏君,如那夏桀商紂般遺臭萬年。”
不得不說鄭善果這招是真狠,尤其是讓天下讀書人把氣都撒在楊廣身上這招簡直歹毒無比。
以至於崔誌他們聽到這都愣了下,但也隻瞬間,很快他們就哈哈大笑道:“妙啊,妙哉。”
“鄭老此法還真是妙啊。”
“如此一來,咱不但能教訓了楊廣那廝,也能給後世君王都提個醒,告訴他們莫要招惹我等世家大族,否則楊廣的下場就是前車之鑒。”
那崔誌更是眼珠子一轉道:“要不咱幹脆再鼓動鼓動那些讀書人,讓他們逼楊廣退位算了。”
“這樣一來,咱也能看見現世報了,何必等到數百年後呢?”
崔誌覺得自己這法子不錯。
畢竟楊廣身為皇帝,若長時間解決不了讀書人買不到書的問題,那時天下讀書人又豈能對他沒有怨言?
而要是有,他們再從中推波助瀾一下,那些讀書人還真有可能迫使楊廣退位。
因為對讀書人來說,書就是他們的命。
一個皇帝,連自己治下讀書人的命都難以維係,那還當什麽皇帝,稱什麽天子?
幹脆退位讓賢算了。
“不可。”
但鄭善果卻臉色一變,趕緊製止道:“崔家賢侄萬萬不可有如此心思,楊廣此人絕非一般君王。”
“他是有菩薩心腸和雷霆手段的。”
“咱若是真這樣做了,那或許咱們這些世家大族也就到頭了。”
“這不值得,也沒必要。”
“咱還是以保全自身為主,切莫行那魚死網破之事。”
鄭善果是了解楊廣的,那家夥殺起人來可是連眼都不帶眨的。
這要是他們真這麽做了,保不齊楊廣就會在自己完蛋前,把他們這些世家大族殺個人頭滾滾。
“對,鄭老言之有理,崔家賢侄莫要動此念頭了。”
“就是就是,咱不跟那種隻知征伐的粗鄙之人一般見識。”
其他那些世家大族的年長之人也立刻跟著說道,崔誌這才頷首:“行,那就依鄭老所言,咱現在就迴去準備下,爭取後日就從洛陽和長安兩地開始。”
“若是這兩地不夠,咱再擴大書籍提價範圍,如何?”
“嗯,也可,一步步來嘛,這樣咱也能減少點損失,畢竟如此一來也會讓咱們損失些許錢財。”
鄭善果也嗯了聲。
“哈哈哈,鄭老這話說的,我等哪個不是坐擁金山銀山,又豈會在乎那點蠅頭小利?”
其他人瞬間哈哈大笑,鄭善果也又跟他們聊了會,就送他們離開了。
等他們都走了,他這才對家裏的下人問:“二郎的喪事籌辦的如何了?”
他說的是被楊廣杖斃的鄭勇的喪事。
雖然隻是次子,但卻也是嫡出。
既是嫡出,那喪事自然要風風光光。
“已經準備好了,七日後棺槨從洛陽運抵咱滎陽祖地落葬。”
那下人也趕緊迴道。
如同鄭勇這種嫡出血脈,死後自然是要入祖地的。
這個鄭善果也知道,所以也就沒再多管,隻是交代了句讓洛陽和長安兩地的書局掌櫃兩日後提高書籍出售價格,交代完這,他就去休息了。
而時間也很快就到了第二日。
第二日上午,當洛陽和長安兩地那些世家大族的書局掌櫃們, 都在忙著準備家族交代的提價事宜時,楊廣也已經在大業殿,見到了被李靖帶進宮的房喬房玄齡。
房玄齡今年三十二歲,個子很高,人也有點胖,尤其是他還長著一張大方國字臉,看起來就像個魁梧大漢一樣。
但他卻是妥妥的文人。
以至於楊廣見到他,都先看了眼邊上的李靖,用眼神詢問了下李靖沒找錯人吧?
直到李靖頷首,楊廣這才盯著跪伏在地的房玄齡問:“房喬,字玄齡,山東人士,開皇十五年由齊州舉為進士,先後任職羽騎尉,隰城縣尉,朕說的對否?”
“迴陛下,對。”
房玄齡沒抬頭,但迴答的卻很幹脆。
聽的楊廣也一樂,這才笑道:“對就好,朕還以為朕記錯了,起來吧。”
“謝陛下。”
房玄齡也這才趕緊起身。
等房玄齡起身了,楊廣才又看著他笑道:“知道朕讓李卿找你來,所為何事嗎?”
“迴陛下,臣已聽李大人說了,是為了長孫大人所提的那金銀替換銅錢之事。”
房玄齡迴道。
這些李靖早就跟他說過了,他也是清楚皇帝召見他是為了何事,故而此時並不慌張。
“嗯,既然知曉,那就說說你的看法吧?”
楊廣嗯了聲。
這就已經算是考校了。
畢竟以後是要身居要職的,不搞清楚到底有幾斤幾兩那還了得?
“諾。”
房玄齡領命,然後才開口道:“啟奏陛下,長孫大人所言金銀替換銅錢之法,確實有其獨到之處。”
“比如大量銀錢,涉及大量銀錢時,金銀確實要比銅錢方便,且臣在得知此事後,也以金銀和銅錢做了對比,臣發現金銀與銅錢相比,能更容易防止磨損,也就更能保證財貨本身價值。”
“可同樣的,臣也發現了不妥之處,那就是小量銀錢。”
“大量銀錢大多用於商賈,小量銀錢卻多用於平民百姓。”
“故此臣以為,若按長孫大人所言,以金錢替換銅錢,那就需以金銀鑄造類似銅錢的財貨,來用於平民百姓日常所需,否則,此法不通。”
房玄齡說的字正腔圓,聽的楊廣也拍手道:“好,好,房卿果然大才,一語道出此法之弊端。”
“不過此弊端卻是朕故意為之,未讓李卿告訴你的。”
“事實上長孫無忌所提金銀替換銅錢之法,是有鑄造金幣銀幣之說的,朕隻是想借此考驗下房卿而已。”
“現在看來,房卿擔的起此重任。”
楊廣笑嗬嗬說著,聽的房玄齡卻一怔。
敢情這是故意留了個漏洞讓自己補啊?
這要是能補上,那就可以升官了。
要是補不上,那就哪來的迴哪去?
“嗬嗬,房卿不會怪朕吧?為國選才,朕也須謹慎啊。”
楊廣見他發怔,也這才笑道。
“臣豈敢,陛下為國謹慎,乃國之幸也。”
房玄齡也這才行禮。
事實上他也確實隻是有點意外而已,至於說責怪,那不能。
人家都要重用你了,你還責怪人?
那不是白眼狼嗎?
“嗯。”
楊廣也這才嗯了聲,然後道:“房玄齡聽封。”
“臣在。”
房玄齡應聲,楊廣才又繼續道:“加封房玄齡為太子左春坊左庶子,兼領戶部右侍郎,負責監督矯正太子言行,以及金銀替換銅錢事宜。”
楊廣說的清楚,可房玄齡卻聽的迷糊。
直到楊廣說完,他才一臉懵逼看著楊廣,小心翼翼問:“敢問陛下,我朝有太子了?”
房玄齡這會都以為自個聽岔了。
太子左春坊左庶子?
嗯,官職沒錯,和自己正四品戶部右侍郎也挺搭。
可,太子呢?本朝有太子嗎?
好像有,薨了。
還有嗎?
沒有了吧,沒聽說啊。
那陛下這是啥意思呢?莫非說錯了?
“嗬嗬。”
楊廣也這才笑了下,然後目光看向李靖,戲謔道:“李卿,你來告訴房卿,本朝有太子嗎?”
“有,這個真有。”
李靖嘴角抽搐了下,然後才對著房玄齡嚴肅道。
“誰?”
房玄齡一愣,然後追問道:“太子在哪呢?我怎麽沒聽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