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於國無利,於民無利!
楊廣聽勸後,大隋請天下各國赴死 作者:亂了方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實若是可以,李世民也不想死。
螻蟻尚且偷生,就更不要說他這個活生生的人了。
可關鍵就在於,他敗了,而且還敗的很徹底。
這樣的情況下,李世民就沒有活下去的意義了。
因為他想活著,就得看仇人的臉色行事,他的阿姐和嫂子,也要去求人。
這是他所不願看到的。
尤其是鄭觀音和李秀寧求人這事,李世民寧死,也不願讓其發生。
故此,他選擇了自我結束生命,用死,來為自己留下尊嚴,為鄭觀音和李秀寧留下繼續高傲生活的機會。
隻是他正自言自語時,刑部大牢裏的獄卒,卻發現了這一幕。
剛看到這,那獄卒就失聲大喝:“你在幹甚?”
“來人呐,快來人呐,李世民要自殺,他要自殺。”
那名獄卒喊完這一聲,立刻就拿出鑰匙,準備打開牢門,進來搭救李世民了。
“嗬嗬,我想生,由不得我。”
“但我若想死,誰也攔不住。”
可李世民卻獰笑一聲,話音剛落,他就嘭的一下陡然發力,用身體把牢房的門,給死死堵住了。
“這。”
而外麵那些聽到了動靜,此時也早就衝了過來的獄卒們,看到這,也都愣住了,不知到底要怎麽辦?
“不要白費力氣了,我本就是必死之人,亦無需再苟活於世。”
“你們若是有這閑工夫,還不如趕緊去稟報朝廷的好。”
李世民也這才笑了一下說道。
噗,噗。
隻是話剛說完,他的口中就又是兩道鮮血噴出,意識也開始慢慢渙散,身體更是順著牢房的門框,緩緩倒了下去,最終徹底失去了生機。
“快,快看看還有氣嗎?”
“這家夥朝廷還沒定罪呢,他就自殺了?”
外麵的那些獄卒們,看到李世民倒下了,也這才打開了牢門,迅速查看李世民氣息了。
“沒,沒氣了,速速稟報朝廷,還有各位內閣大臣吧。”
“就說李世民自殺身亡了。”
其中一名獄卒,也在查看了李世民的氣息後,有些無奈的對著其他人說道。
“知道了,你在這裏守著,我們去稟報。”
那些獄卒應了一聲,很快,他們就一個個的出了大牢,趕緊去把此事,向各位內閣大臣稟報了。
而那名負責看守李世民屍體的獄卒,也這才瞥了一眼紮進李世民胸口的陶瓷碎片,歎息道:“哎,也是一個狠人呀,這東西紮進去多疼?”
獄卒肯定是不能理解李世民這行為的。
甚至別說他了,就連最先知道此事的觀王楊雄,在得知了此事後,也愣了下,然後才對前來稟報的獄卒大怒問:“混賬,你們是怎麽看管犯人的?難道你們不知,那李世民還要等著朝廷定罪嗎?”
觀王楊雄此時是真被氣著了,也下意識的就認為,是獄卒看管不力。
但那獄卒卻噗通一下跪在地上,告罪道:“王爺恕罪,還請王爺恕罪啊。”
“發生此事小人也不想,可那李世民一心求死,小人也攔不住啊。”
獄卒這會都要自閉了,別人要自殺,我能有甚辦法?
不過這話,他肯定不敢說,故此也隻能趕緊告罪了。
“哎,罷了罷了,你且先迴去好好看管李世民屍體吧。”
“本王自會向朝廷稟報,由朝廷定奪。”
楊雄見他如此,也這才歎息一聲,揮手示意那獄卒離開了。
“是,是,那小人告退。”
那名前來稟報的獄卒膽戰心驚,說了這麽一句,立刻就撒丫子跑了。
楊雄也在獄卒走了後,這才對著身邊下人吩咐:“去,給本王備車,本王要進宮。”
“是,王爺。”
他的下人領命,沒多久,楊雄就上了馬車,朝皇宮趕去了。
到了宮門口,看見房玄齡,杜如晦,裴矩他們那些內閣大臣,此時也都來了,楊雄才對著他們問:“事情都知道了?”
“知道了,這李世民死的倒是果決。”
房玄齡頷首,然後才無奈道:“行了行了,咱不說這事了,還是快些向太子殿下稟報吧。”
“嗯。”
楊雄嗯了一聲,幾人很快就到了楊安的東宮。
隻是到了東宮,聽太監總管黃德說,楊安不在宮裏,早上就出宮了,楊雄他們才對視了一眼,隨後楊雄便對黃德問:“那鄭婕妤和李婕妤可在?”
“若是在,就讓她們出來一下吧?”
楊雄是要告訴鄭觀音和李秀寧這事了,畢竟怎麽說,她們也是李世民的親人。
如今人都死了,她們自然是得知曉的。
這一點,房玄齡眾人也能理解,故此也沒阻止。
“在的,老奴這就去請。”
黃德見所有內閣大臣都不反對,也立刻應了一聲,就去把鄭觀音和李秀寧請了出來。
鄭觀音和李秀寧,此時也才從宮外迴來沒一會,看見楊雄他們一眾內閣大臣都來了,而且還要見她們,李秀寧頓時就慌張問:“各位大人,不知你們此來,可是為了二郎之事?”
就連鄭觀音也緊張看著楊雄眾人。
她們倆人,這會還以為是朝廷已經有了對李世民的處置決定呢,心裏也立即就擔心了起來。
“確實是李世民之事,不過並非好事。”
“方才刑部大牢的獄卒來報,說是李世民在牢中自殺了。”
但楊雄卻平靜說道。
“什麽?自,自殺了?”
“這,這怎麽可能?二郎明明答應過我,要歸順朝廷的啊?”
“他都要歸順了,為何還要自殺呢?”
瞬間,李秀寧臉色慘白,身體也噔噔噔的往後退,嚇的東宮那些宮女太監,也趕緊上前扶住,生怕這位懷了太子子嗣的李婕妤有個甚閃失。
鄭觀音也這才歎息一聲,對著李秀寧安慰說:“或許這才是二郎的決定,隻是我們誤解了。”
此時的鄭觀音,也已經反應過來了,明白了李世民那一句「以後都不說了」,到底是何意?
因為他壓根就沒有想著歸順朝廷,他想的是死。
當然即便明白了,她也沒法子了。
人都已經死了,這還能有甚法子?
“可是,可是他為何要如此?”
“隻要他歸順了,也是有活命機會的啊,他為何要這麽傻呢?嗚嗚嗚。”
但李秀寧卻再也忍不住了,立刻就嗚嗚嗚的哭了起來。
哭的鄭觀音也心中難受,但卻也隻能再次安慰說:“好了秀寧,別哭了,這是二郎自己的決定,我們應該尊重他的決定。”
“我們現在,還是說說二郎的後事吧,他的後事,究竟要怎麽辦?”
鄭觀音到底要比李秀寧冷靜,她雖然也心中難受,但卻並沒有李秀寧這般悲痛。
“後事?對,二郎的後事。”
李秀寧也這才止住了哭泣,然後看向楊雄他們,哀求道:“各位大人,不知二郎的屍身,我們可否安葬?”
“王爺?”
鄭觀音也看向了楊雄眾人。
她們肯定是想把李世民安葬了,但這種事,得看朝廷的意思。
“這。”
可楊雄他們聽到這,卻遲疑了,然後楊雄才對著鄭觀音,還有李秀寧說:“要不等太子迴來了,我們一起幫著促成此事吧?”
“對啊兩位婕妤,這事終究還是得太子殿下定奪,你們以為呢?”
房玄齡,杜如晦他們也跟著說道。
他們雖然是內閣大臣,但楊安這位太子,才是真正的朝政話事人。
故此他們這會,也隻能做到這些了。
“也行,那就先行謝過各位大人了。”
鄭觀音和李秀寧對視一眼,隨後鄭觀音才頷首說道。
“謝謝,謝謝。”
李秀寧也跟著道謝,隻是時不時的,還會抽泣一下。
“小事,都是小事。”
楊雄他們擺手,眾人這才一起在宮裏,等著楊安迴宮了。
可他們等著楊安時,楊安這會,還正在和楊六五,程咬金,還有他的正妻長孫無垢,以及老陰比長孫無忌一起,在洛陽城外的各個寺廟溜達呢?
本來,楊安是沒打算帶上長孫無忌的。
他隻想帶著長孫無垢這位小美人,順便溫存一下。
可長孫無忌這位大舅哥正好有空,他也隻能帶上了。
誰讓大舅哥前陣子,還為他親往高句麗,陰了淵太祚一把呢?
楊安也不能太不給大舅哥麵子不是?
隻可惜人帶的多了,他們的速度也就慢了。
而這也就造成了,直到傍晚時分,太陽都要落山了,楊安他們一行人,才總算是把洛陽城外的大大小小,共計二十三座寺廟,給悉數實地考察了一遍。
“走吧,迴了,這時間也不早了,咱們該迴去了。”
考察完最後一座寺廟,楊安才看了一眼長孫無垢眾人,笑著說道。
“嗯。”
長孫無垢嗯了聲,幾人正打算返迴時,卻見他們不遠處,一名看起來也像是讀書人的男子,忽然對著楊安他們最後考察的這座寺廟,搖頭晃腦道:“哎,朝廷錯了,錯了呀。”
“不該有如此多的寺廟,亦不能有如此眾的僧侶。”
“寺廟太多,僧侶太眾,於國無利,於民無利啊......”
螻蟻尚且偷生,就更不要說他這個活生生的人了。
可關鍵就在於,他敗了,而且還敗的很徹底。
這樣的情況下,李世民就沒有活下去的意義了。
因為他想活著,就得看仇人的臉色行事,他的阿姐和嫂子,也要去求人。
這是他所不願看到的。
尤其是鄭觀音和李秀寧求人這事,李世民寧死,也不願讓其發生。
故此,他選擇了自我結束生命,用死,來為自己留下尊嚴,為鄭觀音和李秀寧留下繼續高傲生活的機會。
隻是他正自言自語時,刑部大牢裏的獄卒,卻發現了這一幕。
剛看到這,那獄卒就失聲大喝:“你在幹甚?”
“來人呐,快來人呐,李世民要自殺,他要自殺。”
那名獄卒喊完這一聲,立刻就拿出鑰匙,準備打開牢門,進來搭救李世民了。
“嗬嗬,我想生,由不得我。”
“但我若想死,誰也攔不住。”
可李世民卻獰笑一聲,話音剛落,他就嘭的一下陡然發力,用身體把牢房的門,給死死堵住了。
“這。”
而外麵那些聽到了動靜,此時也早就衝了過來的獄卒們,看到這,也都愣住了,不知到底要怎麽辦?
“不要白費力氣了,我本就是必死之人,亦無需再苟活於世。”
“你們若是有這閑工夫,還不如趕緊去稟報朝廷的好。”
李世民也這才笑了一下說道。
噗,噗。
隻是話剛說完,他的口中就又是兩道鮮血噴出,意識也開始慢慢渙散,身體更是順著牢房的門框,緩緩倒了下去,最終徹底失去了生機。
“快,快看看還有氣嗎?”
“這家夥朝廷還沒定罪呢,他就自殺了?”
外麵的那些獄卒們,看到李世民倒下了,也這才打開了牢門,迅速查看李世民氣息了。
“沒,沒氣了,速速稟報朝廷,還有各位內閣大臣吧。”
“就說李世民自殺身亡了。”
其中一名獄卒,也在查看了李世民的氣息後,有些無奈的對著其他人說道。
“知道了,你在這裏守著,我們去稟報。”
那些獄卒應了一聲,很快,他們就一個個的出了大牢,趕緊去把此事,向各位內閣大臣稟報了。
而那名負責看守李世民屍體的獄卒,也這才瞥了一眼紮進李世民胸口的陶瓷碎片,歎息道:“哎,也是一個狠人呀,這東西紮進去多疼?”
獄卒肯定是不能理解李世民這行為的。
甚至別說他了,就連最先知道此事的觀王楊雄,在得知了此事後,也愣了下,然後才對前來稟報的獄卒大怒問:“混賬,你們是怎麽看管犯人的?難道你們不知,那李世民還要等著朝廷定罪嗎?”
觀王楊雄此時是真被氣著了,也下意識的就認為,是獄卒看管不力。
但那獄卒卻噗通一下跪在地上,告罪道:“王爺恕罪,還請王爺恕罪啊。”
“發生此事小人也不想,可那李世民一心求死,小人也攔不住啊。”
獄卒這會都要自閉了,別人要自殺,我能有甚辦法?
不過這話,他肯定不敢說,故此也隻能趕緊告罪了。
“哎,罷了罷了,你且先迴去好好看管李世民屍體吧。”
“本王自會向朝廷稟報,由朝廷定奪。”
楊雄見他如此,也這才歎息一聲,揮手示意那獄卒離開了。
“是,是,那小人告退。”
那名前來稟報的獄卒膽戰心驚,說了這麽一句,立刻就撒丫子跑了。
楊雄也在獄卒走了後,這才對著身邊下人吩咐:“去,給本王備車,本王要進宮。”
“是,王爺。”
他的下人領命,沒多久,楊雄就上了馬車,朝皇宮趕去了。
到了宮門口,看見房玄齡,杜如晦,裴矩他們那些內閣大臣,此時也都來了,楊雄才對著他們問:“事情都知道了?”
“知道了,這李世民死的倒是果決。”
房玄齡頷首,然後才無奈道:“行了行了,咱不說這事了,還是快些向太子殿下稟報吧。”
“嗯。”
楊雄嗯了一聲,幾人很快就到了楊安的東宮。
隻是到了東宮,聽太監總管黃德說,楊安不在宮裏,早上就出宮了,楊雄他們才對視了一眼,隨後楊雄便對黃德問:“那鄭婕妤和李婕妤可在?”
“若是在,就讓她們出來一下吧?”
楊雄是要告訴鄭觀音和李秀寧這事了,畢竟怎麽說,她們也是李世民的親人。
如今人都死了,她們自然是得知曉的。
這一點,房玄齡眾人也能理解,故此也沒阻止。
“在的,老奴這就去請。”
黃德見所有內閣大臣都不反對,也立刻應了一聲,就去把鄭觀音和李秀寧請了出來。
鄭觀音和李秀寧,此時也才從宮外迴來沒一會,看見楊雄他們一眾內閣大臣都來了,而且還要見她們,李秀寧頓時就慌張問:“各位大人,不知你們此來,可是為了二郎之事?”
就連鄭觀音也緊張看著楊雄眾人。
她們倆人,這會還以為是朝廷已經有了對李世民的處置決定呢,心裏也立即就擔心了起來。
“確實是李世民之事,不過並非好事。”
“方才刑部大牢的獄卒來報,說是李世民在牢中自殺了。”
但楊雄卻平靜說道。
“什麽?自,自殺了?”
“這,這怎麽可能?二郎明明答應過我,要歸順朝廷的啊?”
“他都要歸順了,為何還要自殺呢?”
瞬間,李秀寧臉色慘白,身體也噔噔噔的往後退,嚇的東宮那些宮女太監,也趕緊上前扶住,生怕這位懷了太子子嗣的李婕妤有個甚閃失。
鄭觀音也這才歎息一聲,對著李秀寧安慰說:“或許這才是二郎的決定,隻是我們誤解了。”
此時的鄭觀音,也已經反應過來了,明白了李世民那一句「以後都不說了」,到底是何意?
因為他壓根就沒有想著歸順朝廷,他想的是死。
當然即便明白了,她也沒法子了。
人都已經死了,這還能有甚法子?
“可是,可是他為何要如此?”
“隻要他歸順了,也是有活命機會的啊,他為何要這麽傻呢?嗚嗚嗚。”
但李秀寧卻再也忍不住了,立刻就嗚嗚嗚的哭了起來。
哭的鄭觀音也心中難受,但卻也隻能再次安慰說:“好了秀寧,別哭了,這是二郎自己的決定,我們應該尊重他的決定。”
“我們現在,還是說說二郎的後事吧,他的後事,究竟要怎麽辦?”
鄭觀音到底要比李秀寧冷靜,她雖然也心中難受,但卻並沒有李秀寧這般悲痛。
“後事?對,二郎的後事。”
李秀寧也這才止住了哭泣,然後看向楊雄他們,哀求道:“各位大人,不知二郎的屍身,我們可否安葬?”
“王爺?”
鄭觀音也看向了楊雄眾人。
她們肯定是想把李世民安葬了,但這種事,得看朝廷的意思。
“這。”
可楊雄他們聽到這,卻遲疑了,然後楊雄才對著鄭觀音,還有李秀寧說:“要不等太子迴來了,我們一起幫著促成此事吧?”
“對啊兩位婕妤,這事終究還是得太子殿下定奪,你們以為呢?”
房玄齡,杜如晦他們也跟著說道。
他們雖然是內閣大臣,但楊安這位太子,才是真正的朝政話事人。
故此他們這會,也隻能做到這些了。
“也行,那就先行謝過各位大人了。”
鄭觀音和李秀寧對視一眼,隨後鄭觀音才頷首說道。
“謝謝,謝謝。”
李秀寧也跟著道謝,隻是時不時的,還會抽泣一下。
“小事,都是小事。”
楊雄他們擺手,眾人這才一起在宮裏,等著楊安迴宮了。
可他們等著楊安時,楊安這會,還正在和楊六五,程咬金,還有他的正妻長孫無垢,以及老陰比長孫無忌一起,在洛陽城外的各個寺廟溜達呢?
本來,楊安是沒打算帶上長孫無忌的。
他隻想帶著長孫無垢這位小美人,順便溫存一下。
可長孫無忌這位大舅哥正好有空,他也隻能帶上了。
誰讓大舅哥前陣子,還為他親往高句麗,陰了淵太祚一把呢?
楊安也不能太不給大舅哥麵子不是?
隻可惜人帶的多了,他們的速度也就慢了。
而這也就造成了,直到傍晚時分,太陽都要落山了,楊安他們一行人,才總算是把洛陽城外的大大小小,共計二十三座寺廟,給悉數實地考察了一遍。
“走吧,迴了,這時間也不早了,咱們該迴去了。”
考察完最後一座寺廟,楊安才看了一眼長孫無垢眾人,笑著說道。
“嗯。”
長孫無垢嗯了聲,幾人正打算返迴時,卻見他們不遠處,一名看起來也像是讀書人的男子,忽然對著楊安他們最後考察的這座寺廟,搖頭晃腦道:“哎,朝廷錯了,錯了呀。”
“不該有如此多的寺廟,亦不能有如此眾的僧侶。”
“寺廟太多,僧侶太眾,於國無利,於民無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