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發兵林邑,劍指南海!
楊廣聽勸後,大隋請天下各國赴死 作者:亂了方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安都有些佩服林邑國那位狗屁國主的勇氣了,一個芝麻綠豆大點的小國,哪來的這麽大膽子,敢跟咱楊某人硬剛?
就連裴行儼,聽楊安如此說,也頓時就眼神火熱了起來。
但東宮太監總管黃德聽到這,卻遲疑了下,然後才對著楊安再次問:“郎君,真打呀?”
當然他如此問,也並非他就是想維護那林邑國。
黃德可是楊廣的貼身太監,從楊廣還做晉王時,就跟著楊廣了。
這樣的關係,他所能維護的,也隻有大隋皇室的利益罷了。
可也正因為這,他才想再確定一下。
畢竟楊安這邊,可還在準備和高句麗交戰呢?
如此情況下,黃德自然是有些擔心的。
“你說呢?那林邑國主都敢公然違抗朝廷旨意了,這若是還不打,以後那些附屬臣國有樣學樣,還能了得?”
“再說了,即便打,也有很多種方法打,不一定就要真刀真槍的打。”
楊安也這才瞥了黃德一眼,隨後又一次催促道:“快點去,別磨蹭,念在你也是咱老楊家忠仆,這次我就不跟你計較了。”
“若是再有下次,這宮裏,你就別待了。”
楊安說的是宦官幹政這件事,這一點黃德肯定也明白。
故此聽楊安這麽說,也頓時臉色一變告罪:“是是是,郎君恕罪,還請郎君恕罪,老奴這就去讓人傳令,這就去。”
黃德說完這話,就慌慌張張的跑了,跑著跑著居然還摔了個狗啃,看的楊安也搖頭哂笑,這才目光落在了裴行儼身上,沉吟問:“裴行儼,若是我讓你領兵滅掉林邑國,你覺得多少兵馬可以?”
楊安這是想看看裴行儼這位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萬人敵,如今成長到何種地步了?
畢竟這家夥,雖然在曆史上名氣很大,就連小說《隋唐演義》裏的裴元慶,都得以他為原型。
可說到底,這些也都是以後的成就,如今他也還名聲不顯呢,楊安肯定得確定一下。
“迴稟郎君,多少兵馬這事,末將覺得,那得看郎君想以何種方式滅掉林邑國了?”
“郎君若是想鐵血殺伐,七萬兵馬應該夠了。”
“可若是圍而不殺,先讓他們自己亂起來,如此之下,五萬兵馬足矣。”
裴行儼這才思索了一下說道,說的楊安也眉毛一挑,然後陡然大笑道:“哈哈哈,裴行儼啊裴行儼,我還真沒有看錯你。”
“你果真有名將之姿,也確實夠聰明。”
“話說你是怎麽看出來,我有圍而不殺之想法的?”
楊安對裴行儼的迴答很滿意,因為他其實就是這麽打算的。
派遣大軍先把那林邑國給圍起來,讓他們人心惶惶,產生內亂。
待內亂發展到一定地步,朝廷的大軍再動手滅之。
雖然說這樣的法子,好像有些丟麵子,不夠霸氣。
可戰陣之事,又豈能隻為了麵子?
那些參戰士卒之傷亡生死,這才是楊安最在意的。
而若是這樣的話,那他現在這個先亂後殺的法子,就是最好的,也是最符合利益的。
反正隻要最後把林邑國滅了就行,滅了他們,這國威也就打出去了,誰還敢說朝廷弱不成?
而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滅了林邑國以後,楊安就可以利用該國作為軍事要塞,劍指南方海域了。
這才是楊安一定要滅了林邑國的根本原因,誰讓咱楊某人,缺少一個向南出擊的港口呢?
既然缺,那咱就搶一個。
“迴稟郎君,末將其實也未曾猜到郎君所想,末將隻是根據兵法常識來安排而已。”
裴行儼也這才遲疑了下,然後對著楊安迴道。
不過他這話,肯定就不是真話了。
他其實就是猜到了,但這事不能說呀。
做臣子的,若是猜到了君王心思,還向君王挑明?
那可就離死不遠了。
裴行儼雖然隻是武將,但這些為人臣子的本分,他還是懂的。
“嗬嗬,猜到也好,沒猜到也罷,總之此戰就這麽打。”
“稍後等那些內閣大臣們來了,我會向他們提議,由你來統領大軍,你可願意?”
楊安肯定也明白,裴行儼是絕對不會承認的。
故此,他也沒有太過為難裴行儼,隻是笑了笑,隨後便再次詢問。
“能得郎君賞識,乃末將之榮幸,末將又豈能不願?”
“還請郎君放心,末將定然蕩平那林邑國,讓他們的早禾,成為咱的自有之物。”
裴行儼立刻就抱拳行禮,楊安也這才滿意笑笑,又和他閑聊了兩句,便一起等著楊雄,房玄齡他們那些內閣大臣前來了。
不過也沒等多久,大概一個時辰後,楊安就看見楊雄,房玄齡等一眾人,風風火火的過來了。
剛過來,楊雄他們就對著楊安行禮:“臣等見過郎君。”
“嗯,免禮。”
楊安嗯了聲,然後才看向楊雄問:“伯父,那林邑國有能讓百姓增產之早禾,可他們卻不願給,此事該當如何?”
楊安這也就是隨口一問罷了,畢竟和人談事,他也得找個話題不是?
“能讓百姓增產之早禾?林邑國還有這好東西?”
但楊雄卻愣了愣,隨後立刻就對著楊安說:“既然他們不願意給,那伯父就親自帶兵去打,打到他們願意為止。”
“安兒你讓我們來,就是要說這事?”
楊雄此時,也大概明白楊安的用意了。
就連房玄齡,杜如晦他們,也都看向了楊安。
“對,就是為了此事。”
“林邑國那早禾,據我所知,在我們的南方各郡縣,一年可以兩熟。”
“嶺南那塊,一年都能三熟。”
“這可是好東西呀,能活不少百姓性命的好東西。”
楊安頷首。
話剛說完,楊雄就眼睛瞪的老大問:“安兒所言可為真?那林邑國的早禾,當真能在我們的南方郡縣,兩熟或者三熟?”
“就是啊郎君,這事是真的?”
房玄齡,杜如晦他們也都興奮的不行。
他們雖然不是那種喜歡動不動就派兵攻伐的人,但卻也得分情況。
就比如現在楊安說的這事。
這若是真的,那別說派兵攻打林邑國了,即便把那林邑國亡國滅種,國土劃入大隋,這都沒問題。
不但沒有,房玄齡和杜如晦,甚至都想親自去征討了。
誰讓你們的東西太誘人呢?
能一年好幾熟的早禾,這若是給大隋弄迴來了,那簡直就是百姓心中的萬家生佛。
“那肯定是真的,不然我費盡心機,讓裴行儼去林邑國要那早禾幹甚?”
“還不都是為了咱們的百姓,能多一口吃食嗎?”
“隻可惜啊,那林邑國主不給麵子。”
楊安也這才歎息一聲說道。
“哈哈哈,他不給麵子怕甚?”
“他不給咱麵子,咱就打到他求著給咱麵子,這能有多難?”
“安兒,此戰就交給伯父吧?伯父也想帶兵出征。”
但觀王楊雄卻大笑一聲,隨後立刻就主動請命了。
“郎君,我們也可以帶兵。”
房玄齡,杜如晦,裴矩,裴蘊這些人,也都跟著要求。
大家都想去把一年多熟的早禾,給搶迴來。
哦不對,不是搶,是帶,帶迴來。
可楊安卻隻是看了他們一眼,然後就笑道:“伯父你和各位內閣大臣就別想了,你們都是國之柱石,迴頭我親征高句麗的時候,朝政還需你們幫著我二哥處理呢?”
“你們跑去打仗了,這朝政誰來處理?難道還真的指著我二哥嗎?”
“此事我打算讓裴行儼去,他畢竟已經去過一次了,對林邑國也熟悉些。”
“各位以為呢?”
楊安肯定不會讓楊雄他們去打仗,因為他二哥主持朝政,著實讓他不太放心。
“裴行儼?就他一個人嗎?”
“是不是再給他安排一名老將帶帶?他總歸還是年輕了些。”
楊雄他們,也這才看了裴行儼一下,然後對著楊安建議。
“帶帶也行,可是派誰和他一起呢?”
“禮部尚書裴仁基嗎?讓他們父子倆一起去?”
楊安愣了愣思索,他其實不太想給裴行儼配老將。
因為攻打那小小林邑國,完全沒有必要。
但楊雄他們說的,也算在理。
畢竟裴行儼的戰陣經驗,確實是少了些。
“我看行,禮部尚書裴仁基能文能武,年輕時也曾南征北戰。”
“如此,就讓他和裴行儼一起去吧。”
“人都說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
“咱這次雖然不打虎,但給那林邑國來一個父子齊上陣,也問題不大。”
裴矩聽楊安如此說,也頓時就笑道。
“啊對對,臣也覺得讓裴仁基跟著一起去,比較合適。”
裴蘊也跟著頷首,看的楊雄他們都一臉嫌棄,就差問一句,你們老裴家的人,怎麽都如此不要臉?
一有好事就知道往自家人身上劃拉?也不怕禦史參你們?
但即便嫌棄,他們卻也明白,禮部尚書裴仁基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故此也隻能應聲說:“臣等也覺得裴仁基合適。”
“好,既然如此,那就這樣定下了。”
楊安也這才笑了笑,然後陡然嚴肅道:“令,禮部尚書裴仁基為南海道行軍大總管,其子裴行儼為先鋒,統兵五萬。”
“即刻起整軍備戰,發兵林邑,劍指南海。”
“為朝廷,為百姓取迴能一年多熟之早禾,諸位以為妥否?”
就連裴行儼,聽楊安如此說,也頓時就眼神火熱了起來。
但東宮太監總管黃德聽到這,卻遲疑了下,然後才對著楊安再次問:“郎君,真打呀?”
當然他如此問,也並非他就是想維護那林邑國。
黃德可是楊廣的貼身太監,從楊廣還做晉王時,就跟著楊廣了。
這樣的關係,他所能維護的,也隻有大隋皇室的利益罷了。
可也正因為這,他才想再確定一下。
畢竟楊安這邊,可還在準備和高句麗交戰呢?
如此情況下,黃德自然是有些擔心的。
“你說呢?那林邑國主都敢公然違抗朝廷旨意了,這若是還不打,以後那些附屬臣國有樣學樣,還能了得?”
“再說了,即便打,也有很多種方法打,不一定就要真刀真槍的打。”
楊安也這才瞥了黃德一眼,隨後又一次催促道:“快點去,別磨蹭,念在你也是咱老楊家忠仆,這次我就不跟你計較了。”
“若是再有下次,這宮裏,你就別待了。”
楊安說的是宦官幹政這件事,這一點黃德肯定也明白。
故此聽楊安這麽說,也頓時臉色一變告罪:“是是是,郎君恕罪,還請郎君恕罪,老奴這就去讓人傳令,這就去。”
黃德說完這話,就慌慌張張的跑了,跑著跑著居然還摔了個狗啃,看的楊安也搖頭哂笑,這才目光落在了裴行儼身上,沉吟問:“裴行儼,若是我讓你領兵滅掉林邑國,你覺得多少兵馬可以?”
楊安這是想看看裴行儼這位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萬人敵,如今成長到何種地步了?
畢竟這家夥,雖然在曆史上名氣很大,就連小說《隋唐演義》裏的裴元慶,都得以他為原型。
可說到底,這些也都是以後的成就,如今他也還名聲不顯呢,楊安肯定得確定一下。
“迴稟郎君,多少兵馬這事,末將覺得,那得看郎君想以何種方式滅掉林邑國了?”
“郎君若是想鐵血殺伐,七萬兵馬應該夠了。”
“可若是圍而不殺,先讓他們自己亂起來,如此之下,五萬兵馬足矣。”
裴行儼這才思索了一下說道,說的楊安也眉毛一挑,然後陡然大笑道:“哈哈哈,裴行儼啊裴行儼,我還真沒有看錯你。”
“你果真有名將之姿,也確實夠聰明。”
“話說你是怎麽看出來,我有圍而不殺之想法的?”
楊安對裴行儼的迴答很滿意,因為他其實就是這麽打算的。
派遣大軍先把那林邑國給圍起來,讓他們人心惶惶,產生內亂。
待內亂發展到一定地步,朝廷的大軍再動手滅之。
雖然說這樣的法子,好像有些丟麵子,不夠霸氣。
可戰陣之事,又豈能隻為了麵子?
那些參戰士卒之傷亡生死,這才是楊安最在意的。
而若是這樣的話,那他現在這個先亂後殺的法子,就是最好的,也是最符合利益的。
反正隻要最後把林邑國滅了就行,滅了他們,這國威也就打出去了,誰還敢說朝廷弱不成?
而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滅了林邑國以後,楊安就可以利用該國作為軍事要塞,劍指南方海域了。
這才是楊安一定要滅了林邑國的根本原因,誰讓咱楊某人,缺少一個向南出擊的港口呢?
既然缺,那咱就搶一個。
“迴稟郎君,末將其實也未曾猜到郎君所想,末將隻是根據兵法常識來安排而已。”
裴行儼也這才遲疑了下,然後對著楊安迴道。
不過他這話,肯定就不是真話了。
他其實就是猜到了,但這事不能說呀。
做臣子的,若是猜到了君王心思,還向君王挑明?
那可就離死不遠了。
裴行儼雖然隻是武將,但這些為人臣子的本分,他還是懂的。
“嗬嗬,猜到也好,沒猜到也罷,總之此戰就這麽打。”
“稍後等那些內閣大臣們來了,我會向他們提議,由你來統領大軍,你可願意?”
楊安肯定也明白,裴行儼是絕對不會承認的。
故此,他也沒有太過為難裴行儼,隻是笑了笑,隨後便再次詢問。
“能得郎君賞識,乃末將之榮幸,末將又豈能不願?”
“還請郎君放心,末將定然蕩平那林邑國,讓他們的早禾,成為咱的自有之物。”
裴行儼立刻就抱拳行禮,楊安也這才滿意笑笑,又和他閑聊了兩句,便一起等著楊雄,房玄齡他們那些內閣大臣前來了。
不過也沒等多久,大概一個時辰後,楊安就看見楊雄,房玄齡等一眾人,風風火火的過來了。
剛過來,楊雄他們就對著楊安行禮:“臣等見過郎君。”
“嗯,免禮。”
楊安嗯了聲,然後才看向楊雄問:“伯父,那林邑國有能讓百姓增產之早禾,可他們卻不願給,此事該當如何?”
楊安這也就是隨口一問罷了,畢竟和人談事,他也得找個話題不是?
“能讓百姓增產之早禾?林邑國還有這好東西?”
但楊雄卻愣了愣,隨後立刻就對著楊安說:“既然他們不願意給,那伯父就親自帶兵去打,打到他們願意為止。”
“安兒你讓我們來,就是要說這事?”
楊雄此時,也大概明白楊安的用意了。
就連房玄齡,杜如晦他們,也都看向了楊安。
“對,就是為了此事。”
“林邑國那早禾,據我所知,在我們的南方各郡縣,一年可以兩熟。”
“嶺南那塊,一年都能三熟。”
“這可是好東西呀,能活不少百姓性命的好東西。”
楊安頷首。
話剛說完,楊雄就眼睛瞪的老大問:“安兒所言可為真?那林邑國的早禾,當真能在我們的南方郡縣,兩熟或者三熟?”
“就是啊郎君,這事是真的?”
房玄齡,杜如晦他們也都興奮的不行。
他們雖然不是那種喜歡動不動就派兵攻伐的人,但卻也得分情況。
就比如現在楊安說的這事。
這若是真的,那別說派兵攻打林邑國了,即便把那林邑國亡國滅種,國土劃入大隋,這都沒問題。
不但沒有,房玄齡和杜如晦,甚至都想親自去征討了。
誰讓你們的東西太誘人呢?
能一年好幾熟的早禾,這若是給大隋弄迴來了,那簡直就是百姓心中的萬家生佛。
“那肯定是真的,不然我費盡心機,讓裴行儼去林邑國要那早禾幹甚?”
“還不都是為了咱們的百姓,能多一口吃食嗎?”
“隻可惜啊,那林邑國主不給麵子。”
楊安也這才歎息一聲說道。
“哈哈哈,他不給麵子怕甚?”
“他不給咱麵子,咱就打到他求著給咱麵子,這能有多難?”
“安兒,此戰就交給伯父吧?伯父也想帶兵出征。”
但觀王楊雄卻大笑一聲,隨後立刻就主動請命了。
“郎君,我們也可以帶兵。”
房玄齡,杜如晦,裴矩,裴蘊這些人,也都跟著要求。
大家都想去把一年多熟的早禾,給搶迴來。
哦不對,不是搶,是帶,帶迴來。
可楊安卻隻是看了他們一眼,然後就笑道:“伯父你和各位內閣大臣就別想了,你們都是國之柱石,迴頭我親征高句麗的時候,朝政還需你們幫著我二哥處理呢?”
“你們跑去打仗了,這朝政誰來處理?難道還真的指著我二哥嗎?”
“此事我打算讓裴行儼去,他畢竟已經去過一次了,對林邑國也熟悉些。”
“各位以為呢?”
楊安肯定不會讓楊雄他們去打仗,因為他二哥主持朝政,著實讓他不太放心。
“裴行儼?就他一個人嗎?”
“是不是再給他安排一名老將帶帶?他總歸還是年輕了些。”
楊雄他們,也這才看了裴行儼一下,然後對著楊安建議。
“帶帶也行,可是派誰和他一起呢?”
“禮部尚書裴仁基嗎?讓他們父子倆一起去?”
楊安愣了愣思索,他其實不太想給裴行儼配老將。
因為攻打那小小林邑國,完全沒有必要。
但楊雄他們說的,也算在理。
畢竟裴行儼的戰陣經驗,確實是少了些。
“我看行,禮部尚書裴仁基能文能武,年輕時也曾南征北戰。”
“如此,就讓他和裴行儼一起去吧。”
“人都說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
“咱這次雖然不打虎,但給那林邑國來一個父子齊上陣,也問題不大。”
裴矩聽楊安如此說,也頓時就笑道。
“啊對對,臣也覺得讓裴仁基跟著一起去,比較合適。”
裴蘊也跟著頷首,看的楊雄他們都一臉嫌棄,就差問一句,你們老裴家的人,怎麽都如此不要臉?
一有好事就知道往自家人身上劃拉?也不怕禦史參你們?
但即便嫌棄,他們卻也明白,禮部尚書裴仁基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故此也隻能應聲說:“臣等也覺得裴仁基合適。”
“好,既然如此,那就這樣定下了。”
楊安也這才笑了笑,然後陡然嚴肅道:“令,禮部尚書裴仁基為南海道行軍大總管,其子裴行儼為先鋒,統兵五萬。”
“即刻起整軍備戰,發兵林邑,劍指南海。”
“為朝廷,為百姓取迴能一年多熟之早禾,諸位以為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