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城西開了早食鋪子,祝兄可去一試。”
祝澤寧幹脆不吃了,放下筷子說道:“我當然知曉,還是我家小廝提起的,據說在城西有些名頭,我也叫人買過來嚐過,但油果子太顯油膩,我還是更喜歡豆腐腦,純白如玉,細嫩軟滑,我母親也愛喝,常差人去買。”
宋亭舟見他聽不懂自己的言下之意,隻能明說:“我家中不像祝兄奴仆眾多,夫郎操持買賣已是辛苦,我不舍得再讓他勞累。”
祝澤寧往日隻是覺得宋亭舟動不動就提他夫郎,覺得他們夫夫感情深厚,萬萬沒想到他這麽疼惜夫郎。
忙從座位上站起來揖了一禮,“那是我僭越了,宋兄勿怪。”
宋亭舟不喜客套,直言道:“無妨,當我欠了祝兄一頓飯,改日補你一頓。”
兩人各說了一句,誰都沒往心裏去,仍舊各自吃飯,不時討論句學問。
吳昭遠家規森嚴,習慣了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隻是看著他們二人相處,內心羨慕兩人性子坦蕩,他自愧不如。
飯畢仍有一刻鍾的休息時間,三人起身離開,決定迴班內看書。
“宋兄留步。”身後有人叫住宋亭舟。
他停下腳步迴望,見是馮進章,臉色不由冷淡下來,“馮兄。”
馮進章滿臉糾結,“可否與宋兄借一步說話?”
宋亭舟音調平平,“馮兄若有事但說無妨,若是無事我便與好友離開了。”
馮進章站在原地無言,宋亭舟等了一瞬,見他仍無動作轉身便與好友離開。
馮進章急了,隻能叫住他,“宋兄等等,之前聽你說春芳在你家做工。”
這話說出口他似乎極為羞恥,左顧右盼怕人聽去,臉色都漲紅了。
“是。”
宋亭舟等他接著說。
“這……自上次見她也快過一月了,明日酉時下學我想同宋兄一起走,過去看看她。”
宋亭舟掃視他一眼,“可。”
——
李家在柳堤巷住了這麽多年,琴娘又是受的不白之屈,鄰裏情還是有的,一大早開始便有街坊四鄰拿了雞蛋或是果子上門探望。
宋家關了鋪子後時間已是不早了,探望病人不宜過晌午,盧春芳留下來收拾些雜物,常金花帶著孟晚登上了李家的門。
這會兒鄰居們該探望的已經都送了東西離開,隻剩李家大姑奶奶迴來看望侄女兒,還有連夜趕迴來的老大一家子。
宋家人一進院子就受到李家人的熱情招待,李大嫂和李二嫂對著常金花將孟晚一頓好誇,倒是還記得昨日孟晚的話,沒明著說,隻是話裏話外的都是感激。
李家大姑奶奶聽得雲裏霧裏,不知道兩個侄媳婦怎麽淨誇一個外人。
這時琴娘下了地,出來找孟晚,她脖子上了外傷藥,用麻布纏成一圈,聲音仍舊斷斷續續,“晚……哥兒,你……來了。”
孟晚看出她似乎有話要對自己說,上前跟著她進了廂房。
李大嫂和李二嫂也跟了進來。
琴娘拉著孟晚的手,眼角落下淚來,“怎麽……辦,鐲子……釵……信物。”
孟晚瞬間明白過來,“東西還在姓湯的手裏?”
琴娘含著淚點點頭。
孟晚心裏咯噔一聲,怎麽忘了這事了。
“這兩樣東西都是琴娘及笄的時候我公婆給置辦的,我們那會兒還給琴娘添了一副耳墜,她平時逢年過節的才帶,都一並被那姓湯的給騙去了。”
李大嫂嫁過來的年頭久,早年和小姑子一起生活的時間也長,最清楚裏頭的事。
老兩口年紀大了,再受不得刺激,這件事都沒敢告訴他們,如今是兩個嫂子替琴娘拿主意。
李二嫂也跟著說:“昨天警告了那婦人一番,又讓她賠了身上的銀錢,卻也不知道還有信物沒取迴,早知道便不會輕易放那人離開了。這些都是琴娘貼身佩戴的東西,如今在姓湯的手上,若是他拿著宣揚出去,損了琴娘的名節,李家的孩子就真的沒法嫁了!”
甚至比昨天被人辱罵還要嚴重,堪稱鐵證如山。
琴娘眼淚一連串的往下掉,雙膝一軟,突然跪在了孟晚麵前。
孟晚急忙扶起她,“能想辦法我定能幫你想,先別急,大嫂二嫂都是替你憂心,咱們一塊想想法子。”
李二嫂一夜都沒睡好,嘴上長了個燎泡疼的她更上火了,“姓湯的就在府城進學,不然叫你二哥等在府城外頭,威脅他一頓,讓他將這些首飾都還迴來,不然咱們家就告到府學去!”
孟晚琢磨了陣兒覺得不妥,“這個湯秀才從找媒婆,忽悠你們不給聘禮,甚至不像是頭一次做這種事,你便是豁的出去直接告到學政那裏,與他對峙上,他拿出那些首飾來說你是自願的,你又當有何分說?不管學政信不信你,貼身飾品落在外男手裏,若是亂傳你失了貞潔,又當如何?”
琴娘啞著嗓子說:“我……不……怕,要……告……他!”
她一字一頓,恨得快要泣出血來。
李大嫂也是急得不行,她算是看著琴娘長大的,自己上火不說還要勸她,怕她鑽牛角尖來,“宋夫郎不是都說了,咱們就是告了,學政大人也不見得會信的。”
李二嫂直接的多,她對孟晚說:“宋夫郎,本來就該謝您昨日的仗義,又是幫我們叫人請郎中來,本不該再好意思勞煩您,但不怕你笑話,我們這一家子男女老少的加一起也想不出個正經法子,今日便是你不來,我們也是要厚顏去請的。”
既到這個份上,幫肯定是要幫的。
孟晚先將琴娘扶坐到炕上,“既然嫂子們信任,那我就亂說兩句,嫂子們聽聽就罷了,不用往心裏去。”
李二嫂忙道:“宋夫郎放心,你隻管直言,做不做是我們自家的事,與你無關。”
孟晚輕笑一聲,說實話,便是李家人恩將仇報編排他些什麽他也不怕,論沒有證據的瞎說胡扯,李家人能扯得過他?
“首先告咱們肯定是要告的,但一定要先將首飾取迴來再告,到那時就算他攀咬琴娘也沒有證據。”
李二嫂愁道:“如此重要的東西,不知道那個天殺的狗東西會藏到哪兒去,可怎麽找啊?”
孟晚別有深意的說:“咱們不知道,但有人肯定會知道。”
李老爺子年輕時也是打拚過一番,掙下了家業才在府城安的家,人脈關係還都是在的,二兒子又在碼頭上混了個小頭目當著,在城西找個人還是能找得到的。
城北的一處小巷子,亂七八糟蜂巢似的小院子密密麻麻的擠在一起,其中一戶大門緊閉,忽然有個報童上前敲門。
“誰啊?”裏頭傳來一道詢問聲,謹慎沒有立即開門。
報童喊:“可是府學湯秀才的家嗎?有人送他昌平瓦舍的手牌,說是多出來的,請他帶家裏人去看戲。”
“看戲?”院門打開,開門的正是昨天在李家大鬧一通婦人,她雖性子刁鑽但年紀確實不大,困在鄉下老家那麽久,一聽唱戲便忍不住開了門來,將湯秀才臨走時的囑咐拋之腦後。
報童將手牌交到婦人手中,“是啊,湯秀才已經去了,娘子的手牌我已送到,可持手牌到昌平瓦舍的平橋勾欄去看戲。”
婦人接過手牌,看了兩眼後叫住報童,“唉,這上頭寫的啥啊?你說的平橋勾欄又怎麽走?”
報童指點她,“娘子到城北主街上,一路往西走就能看到瓦舍招牌,進去後自有人告知平橋勾欄,將手牌給守門的夥計看了便能進入。”
婦人拿著手牌一陣稀罕,迴了屋見孩子熟睡,大門一鎖就拿著手牌出了門。
角落裏隱著李家的人,李二哥看見開門的是那婦人後便咬牙切齒的說:“真恨不能進去將她孩子給擄了,到時看她們還不還東西。”
李二嫂拍他肩頭,“可不能這麽幹,要是那姓湯的要魚死網破,你就得被抓大獄去!還是穩妥些好,走,去老錢家門口守著去。”
兩口子又悄無聲息的迴了家。
再說湯相公之妻湯娘子,歡天喜地的獨自尋到昌平勾欄,問了人找到平橋勾欄門口,進了勾欄裏位置在最上頭,先是努了嘴嫌位置不好,但仍被台上的戲腔勾去了心神。
同一出《張協狀元》,不同的戲班子,孤女上門尋夫被張協拒之門外毒打一頓,湯娘子看的是揪心不已,正是憤恨之際,忽而聽到頭頂上的包間裏傳來熟悉的聲音。
“柔娘,再倒上一盞茶來。”
“郎君~你若是中了狀元,該不會像那張協似的棄了奴家吧。”
“哎呦,看我的心肝說的什麽話,本相公若是中了狀元,定休了家裏的那潑婦,迎我的柔娘入門,到時咱們日日交頸纏綿,飲酒作樂,豈不快哉?”
“郎君說的我可是記下了,奴家便等著郎君迎娶~”
湯娘子頭頂上的包廂裏淫言狎語不斷,聽得她是火冒三丈。
姓湯的在家竟是誑她的,說是進學,竟是跑到勾欄裏頭狎妓!還說要休了她!
湯娘子氣不打一處來,正要上門撕扯那一對狗男女,巧的是台上的戲文正唱到張協上任途中又遇孤女,竟舉劍刺之!
“嗨呀,果然是負心漢,不認親事便罷了,怎麽還要殺人呢?”一旁突然有個夫郎出聲譴責張協。
他旁邊有比他年長的婦人同他解釋:“張協一朝得勢,自然覺得孤女配不上他,該娶個大家閨秀才成。可你年紀小不知道,成了親的夫妻那都是官府登記在冊的,難道不認就成?還是殺人滅口來的幹脆。”
小哥兒忿忿不平,“這讀書郎可真不是東西。”
婦人又說:“也是分人的,有的讀書郎正直良善,定做不出這種狼心狗肺的事,有些就是天生的壞種,最愛玩弄女子情感,一朝發達定先斬了糟糠之妻!”
湯娘子心中一激靈,身上忽然冒出一股子寒氣來,她戲也看不下去了,也不敢上樓去找麻煩了,跌跌撞撞的跑出了平橋勾欄。
她一走,坐在她旁邊位置上的李大嫂說:“這樣就成了?她真會去錢家典當東西?要不要讓二郎帶人跟跟。”
孟晚磕著手裏的瓜子,“從她住的狗兒巷到昌平瓦舍,這一路上共三家典當行,她初來府城定不識他路,隻會選這三家其一。其中隻有錢家是鋪麵最小,又是在另兩家典當行中間位置,離狗耳巷遠,離昌平瓦舍也遠,大概率就是這家,但也保不準她心思打亂,選了離狗兒巷最近的那家。”
聽他說完,李大嫂心思安定不少,“便是離狗兒巷近的那家,咱們也派了人守著,倒是不妨礙。”
孟晚見她雖是這麽說,但神色依舊緊張,便道:“大嫂若是不放心,咱們就也去瞅瞅。”
“算了算了,我去再礙了事,被她看破什麽,還是迴家等信兒去吧。”
等在錢家典當鋪旁邊的李二哥二嫂兩口子,果然看見湯娘子迴家拿了取了個小包裹迴來,在典當行門口猶猶豫豫,最終一咬牙一跺腳還是揣著東西進門了。
李二哥兩口子心下大喜。
成了!
李二哥衝著角落裏的乞兒打了個眼色,對方便上前幾步候在門口。
等了一盞茶的功夫,湯娘子手拎著布包,裏頭空是空了,但她懷裏鼓鼓囊囊的多了什麽東西。
她腳步匆匆的往狗兒巷走,那乞兒便悄聲跟在後頭。
她們走後李二哥與媳婦忙進了典當行,“錢叔,就是剛才穿褐衣的婦人。”
典當行老板從櫃台下取了個木盒,打開給他們看,“自己看吧,是不是這幾樣?”
原來那盒子裏頭不光是琴娘的銀簪、銀鐲與銀耳墜,還有其他八九樣首飾,可見這湯秀才害人不淺。
李二嫂不動聲色的問:“錢叔,就是這賊人偷了我家家當,不知這些東西多少銀錢贖來?”
錢叔把盒子推給他們,“東西都是銀飾,倒是好算,我和你爹是過命的交情了,說什麽贖不贖的,剛才給了那婦人共十三兩白銀,你們照常給就罷了。”
李二嫂掏出一錠十兩的銀子並五個小銀角給錢叔,“侄媳知道你們行當裏的規矩,怎麽也不能讓叔你白忙活一場,您快收了。”
錢叔推辭幾句收了銀兩,三人又客氣了一番,李二哥兩口子才出了門。
“天爺,總算了了事了。”
兩口子放下了心,又等了會兒,剛才跟著湯娘子的乞兒跑了過來,三人擠在巷子裏分贓。
“二哥,按你的吩咐沒全掏來,十兩銀子給她留了一半。”
李二嫂驚唿,“十兩?”
乞兒懵了,“是啊二嫂,十兩,全是小銀角子,要是整錠我就都給順來了。”
李二哥苦笑著接過乞兒手裏的五個小銀角,扔給乞兒兩個,“拿著買酒喝去。”
“誒,謝謝二哥,那我就走了。”乞兒接過銀角走遠。
李二嫂悶悶不樂的同自家男人抱怨,“這錢老頭是越來越精了,前些年到咱家吃酒還抱著爹嚎哭呢,如今越發不成樣子。”
李二哥道:“他家五個兒子,天天鬧著分家,又是做這種行當的,也算是意料之中了。”
甭管怎麽說,東拚西湊的李家的損失好歹是補迴來了,他們將東西和銀兩帶迴來,一家子都是如釋重負。
祝澤寧幹脆不吃了,放下筷子說道:“我當然知曉,還是我家小廝提起的,據說在城西有些名頭,我也叫人買過來嚐過,但油果子太顯油膩,我還是更喜歡豆腐腦,純白如玉,細嫩軟滑,我母親也愛喝,常差人去買。”
宋亭舟見他聽不懂自己的言下之意,隻能明說:“我家中不像祝兄奴仆眾多,夫郎操持買賣已是辛苦,我不舍得再讓他勞累。”
祝澤寧往日隻是覺得宋亭舟動不動就提他夫郎,覺得他們夫夫感情深厚,萬萬沒想到他這麽疼惜夫郎。
忙從座位上站起來揖了一禮,“那是我僭越了,宋兄勿怪。”
宋亭舟不喜客套,直言道:“無妨,當我欠了祝兄一頓飯,改日補你一頓。”
兩人各說了一句,誰都沒往心裏去,仍舊各自吃飯,不時討論句學問。
吳昭遠家規森嚴,習慣了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隻是看著他們二人相處,內心羨慕兩人性子坦蕩,他自愧不如。
飯畢仍有一刻鍾的休息時間,三人起身離開,決定迴班內看書。
“宋兄留步。”身後有人叫住宋亭舟。
他停下腳步迴望,見是馮進章,臉色不由冷淡下來,“馮兄。”
馮進章滿臉糾結,“可否與宋兄借一步說話?”
宋亭舟音調平平,“馮兄若有事但說無妨,若是無事我便與好友離開了。”
馮進章站在原地無言,宋亭舟等了一瞬,見他仍無動作轉身便與好友離開。
馮進章急了,隻能叫住他,“宋兄等等,之前聽你說春芳在你家做工。”
這話說出口他似乎極為羞恥,左顧右盼怕人聽去,臉色都漲紅了。
“是。”
宋亭舟等他接著說。
“這……自上次見她也快過一月了,明日酉時下學我想同宋兄一起走,過去看看她。”
宋亭舟掃視他一眼,“可。”
——
李家在柳堤巷住了這麽多年,琴娘又是受的不白之屈,鄰裏情還是有的,一大早開始便有街坊四鄰拿了雞蛋或是果子上門探望。
宋家關了鋪子後時間已是不早了,探望病人不宜過晌午,盧春芳留下來收拾些雜物,常金花帶著孟晚登上了李家的門。
這會兒鄰居們該探望的已經都送了東西離開,隻剩李家大姑奶奶迴來看望侄女兒,還有連夜趕迴來的老大一家子。
宋家人一進院子就受到李家人的熱情招待,李大嫂和李二嫂對著常金花將孟晚一頓好誇,倒是還記得昨日孟晚的話,沒明著說,隻是話裏話外的都是感激。
李家大姑奶奶聽得雲裏霧裏,不知道兩個侄媳婦怎麽淨誇一個外人。
這時琴娘下了地,出來找孟晚,她脖子上了外傷藥,用麻布纏成一圈,聲音仍舊斷斷續續,“晚……哥兒,你……來了。”
孟晚看出她似乎有話要對自己說,上前跟著她進了廂房。
李大嫂和李二嫂也跟了進來。
琴娘拉著孟晚的手,眼角落下淚來,“怎麽……辦,鐲子……釵……信物。”
孟晚瞬間明白過來,“東西還在姓湯的手裏?”
琴娘含著淚點點頭。
孟晚心裏咯噔一聲,怎麽忘了這事了。
“這兩樣東西都是琴娘及笄的時候我公婆給置辦的,我們那會兒還給琴娘添了一副耳墜,她平時逢年過節的才帶,都一並被那姓湯的給騙去了。”
李大嫂嫁過來的年頭久,早年和小姑子一起生活的時間也長,最清楚裏頭的事。
老兩口年紀大了,再受不得刺激,這件事都沒敢告訴他們,如今是兩個嫂子替琴娘拿主意。
李二嫂也跟著說:“昨天警告了那婦人一番,又讓她賠了身上的銀錢,卻也不知道還有信物沒取迴,早知道便不會輕易放那人離開了。這些都是琴娘貼身佩戴的東西,如今在姓湯的手上,若是他拿著宣揚出去,損了琴娘的名節,李家的孩子就真的沒法嫁了!”
甚至比昨天被人辱罵還要嚴重,堪稱鐵證如山。
琴娘眼淚一連串的往下掉,雙膝一軟,突然跪在了孟晚麵前。
孟晚急忙扶起她,“能想辦法我定能幫你想,先別急,大嫂二嫂都是替你憂心,咱們一塊想想法子。”
李二嫂一夜都沒睡好,嘴上長了個燎泡疼的她更上火了,“姓湯的就在府城進學,不然叫你二哥等在府城外頭,威脅他一頓,讓他將這些首飾都還迴來,不然咱們家就告到府學去!”
孟晚琢磨了陣兒覺得不妥,“這個湯秀才從找媒婆,忽悠你們不給聘禮,甚至不像是頭一次做這種事,你便是豁的出去直接告到學政那裏,與他對峙上,他拿出那些首飾來說你是自願的,你又當有何分說?不管學政信不信你,貼身飾品落在外男手裏,若是亂傳你失了貞潔,又當如何?”
琴娘啞著嗓子說:“我……不……怕,要……告……他!”
她一字一頓,恨得快要泣出血來。
李大嫂也是急得不行,她算是看著琴娘長大的,自己上火不說還要勸她,怕她鑽牛角尖來,“宋夫郎不是都說了,咱們就是告了,學政大人也不見得會信的。”
李二嫂直接的多,她對孟晚說:“宋夫郎,本來就該謝您昨日的仗義,又是幫我們叫人請郎中來,本不該再好意思勞煩您,但不怕你笑話,我們這一家子男女老少的加一起也想不出個正經法子,今日便是你不來,我們也是要厚顏去請的。”
既到這個份上,幫肯定是要幫的。
孟晚先將琴娘扶坐到炕上,“既然嫂子們信任,那我就亂說兩句,嫂子們聽聽就罷了,不用往心裏去。”
李二嫂忙道:“宋夫郎放心,你隻管直言,做不做是我們自家的事,與你無關。”
孟晚輕笑一聲,說實話,便是李家人恩將仇報編排他些什麽他也不怕,論沒有證據的瞎說胡扯,李家人能扯得過他?
“首先告咱們肯定是要告的,但一定要先將首飾取迴來再告,到那時就算他攀咬琴娘也沒有證據。”
李二嫂愁道:“如此重要的東西,不知道那個天殺的狗東西會藏到哪兒去,可怎麽找啊?”
孟晚別有深意的說:“咱們不知道,但有人肯定會知道。”
李老爺子年輕時也是打拚過一番,掙下了家業才在府城安的家,人脈關係還都是在的,二兒子又在碼頭上混了個小頭目當著,在城西找個人還是能找得到的。
城北的一處小巷子,亂七八糟蜂巢似的小院子密密麻麻的擠在一起,其中一戶大門緊閉,忽然有個報童上前敲門。
“誰啊?”裏頭傳來一道詢問聲,謹慎沒有立即開門。
報童喊:“可是府學湯秀才的家嗎?有人送他昌平瓦舍的手牌,說是多出來的,請他帶家裏人去看戲。”
“看戲?”院門打開,開門的正是昨天在李家大鬧一通婦人,她雖性子刁鑽但年紀確實不大,困在鄉下老家那麽久,一聽唱戲便忍不住開了門來,將湯秀才臨走時的囑咐拋之腦後。
報童將手牌交到婦人手中,“是啊,湯秀才已經去了,娘子的手牌我已送到,可持手牌到昌平瓦舍的平橋勾欄去看戲。”
婦人接過手牌,看了兩眼後叫住報童,“唉,這上頭寫的啥啊?你說的平橋勾欄又怎麽走?”
報童指點她,“娘子到城北主街上,一路往西走就能看到瓦舍招牌,進去後自有人告知平橋勾欄,將手牌給守門的夥計看了便能進入。”
婦人拿著手牌一陣稀罕,迴了屋見孩子熟睡,大門一鎖就拿著手牌出了門。
角落裏隱著李家的人,李二哥看見開門的是那婦人後便咬牙切齒的說:“真恨不能進去將她孩子給擄了,到時看她們還不還東西。”
李二嫂拍他肩頭,“可不能這麽幹,要是那姓湯的要魚死網破,你就得被抓大獄去!還是穩妥些好,走,去老錢家門口守著去。”
兩口子又悄無聲息的迴了家。
再說湯相公之妻湯娘子,歡天喜地的獨自尋到昌平勾欄,問了人找到平橋勾欄門口,進了勾欄裏位置在最上頭,先是努了嘴嫌位置不好,但仍被台上的戲腔勾去了心神。
同一出《張協狀元》,不同的戲班子,孤女上門尋夫被張協拒之門外毒打一頓,湯娘子看的是揪心不已,正是憤恨之際,忽而聽到頭頂上的包間裏傳來熟悉的聲音。
“柔娘,再倒上一盞茶來。”
“郎君~你若是中了狀元,該不會像那張協似的棄了奴家吧。”
“哎呦,看我的心肝說的什麽話,本相公若是中了狀元,定休了家裏的那潑婦,迎我的柔娘入門,到時咱們日日交頸纏綿,飲酒作樂,豈不快哉?”
“郎君說的我可是記下了,奴家便等著郎君迎娶~”
湯娘子頭頂上的包廂裏淫言狎語不斷,聽得她是火冒三丈。
姓湯的在家竟是誑她的,說是進學,竟是跑到勾欄裏頭狎妓!還說要休了她!
湯娘子氣不打一處來,正要上門撕扯那一對狗男女,巧的是台上的戲文正唱到張協上任途中又遇孤女,竟舉劍刺之!
“嗨呀,果然是負心漢,不認親事便罷了,怎麽還要殺人呢?”一旁突然有個夫郎出聲譴責張協。
他旁邊有比他年長的婦人同他解釋:“張協一朝得勢,自然覺得孤女配不上他,該娶個大家閨秀才成。可你年紀小不知道,成了親的夫妻那都是官府登記在冊的,難道不認就成?還是殺人滅口來的幹脆。”
小哥兒忿忿不平,“這讀書郎可真不是東西。”
婦人又說:“也是分人的,有的讀書郎正直良善,定做不出這種狼心狗肺的事,有些就是天生的壞種,最愛玩弄女子情感,一朝發達定先斬了糟糠之妻!”
湯娘子心中一激靈,身上忽然冒出一股子寒氣來,她戲也看不下去了,也不敢上樓去找麻煩了,跌跌撞撞的跑出了平橋勾欄。
她一走,坐在她旁邊位置上的李大嫂說:“這樣就成了?她真會去錢家典當東西?要不要讓二郎帶人跟跟。”
孟晚磕著手裏的瓜子,“從她住的狗兒巷到昌平瓦舍,這一路上共三家典當行,她初來府城定不識他路,隻會選這三家其一。其中隻有錢家是鋪麵最小,又是在另兩家典當行中間位置,離狗耳巷遠,離昌平瓦舍也遠,大概率就是這家,但也保不準她心思打亂,選了離狗兒巷最近的那家。”
聽他說完,李大嫂心思安定不少,“便是離狗兒巷近的那家,咱們也派了人守著,倒是不妨礙。”
孟晚見她雖是這麽說,但神色依舊緊張,便道:“大嫂若是不放心,咱們就也去瞅瞅。”
“算了算了,我去再礙了事,被她看破什麽,還是迴家等信兒去吧。”
等在錢家典當鋪旁邊的李二哥二嫂兩口子,果然看見湯娘子迴家拿了取了個小包裹迴來,在典當行門口猶猶豫豫,最終一咬牙一跺腳還是揣著東西進門了。
李二哥兩口子心下大喜。
成了!
李二哥衝著角落裏的乞兒打了個眼色,對方便上前幾步候在門口。
等了一盞茶的功夫,湯娘子手拎著布包,裏頭空是空了,但她懷裏鼓鼓囊囊的多了什麽東西。
她腳步匆匆的往狗兒巷走,那乞兒便悄聲跟在後頭。
她們走後李二哥與媳婦忙進了典當行,“錢叔,就是剛才穿褐衣的婦人。”
典當行老板從櫃台下取了個木盒,打開給他們看,“自己看吧,是不是這幾樣?”
原來那盒子裏頭不光是琴娘的銀簪、銀鐲與銀耳墜,還有其他八九樣首飾,可見這湯秀才害人不淺。
李二嫂不動聲色的問:“錢叔,就是這賊人偷了我家家當,不知這些東西多少銀錢贖來?”
錢叔把盒子推給他們,“東西都是銀飾,倒是好算,我和你爹是過命的交情了,說什麽贖不贖的,剛才給了那婦人共十三兩白銀,你們照常給就罷了。”
李二嫂掏出一錠十兩的銀子並五個小銀角給錢叔,“侄媳知道你們行當裏的規矩,怎麽也不能讓叔你白忙活一場,您快收了。”
錢叔推辭幾句收了銀兩,三人又客氣了一番,李二哥兩口子才出了門。
“天爺,總算了了事了。”
兩口子放下了心,又等了會兒,剛才跟著湯娘子的乞兒跑了過來,三人擠在巷子裏分贓。
“二哥,按你的吩咐沒全掏來,十兩銀子給她留了一半。”
李二嫂驚唿,“十兩?”
乞兒懵了,“是啊二嫂,十兩,全是小銀角子,要是整錠我就都給順來了。”
李二哥苦笑著接過乞兒手裏的五個小銀角,扔給乞兒兩個,“拿著買酒喝去。”
“誒,謝謝二哥,那我就走了。”乞兒接過銀角走遠。
李二嫂悶悶不樂的同自家男人抱怨,“這錢老頭是越來越精了,前些年到咱家吃酒還抱著爹嚎哭呢,如今越發不成樣子。”
李二哥道:“他家五個兒子,天天鬧著分家,又是做這種行當的,也算是意料之中了。”
甭管怎麽說,東拚西湊的李家的損失好歹是補迴來了,他們將東西和銀兩帶迴來,一家子都是如釋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