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亭舟連喝了四碗粥,才放下筷子說:“我迴來問過店小二,有附近的村民常年往他們店裏送柴,明天早上我去看看,若能遇上便順路讓他給咱們也送上二三十擔。”
常金花點點頭,“被子做好一床,今天夜裏就先給你蓋著,我和晚哥兒用那兩條小被,明日我也不出門了,再將剩下的兩條趕出來。”
孟晚勸她:“也不用太著急,總歸安置下了,剩下的慢慢來吧。”
晚上三人好好歇了一晚,第二日一早又是清粥白菜對付一口,常金花坐在炕上絮棉被。
寒冬已過,孟晚買了九斤棉花,三床被子各三斤,如今蓋著是單薄些,下月就正好了,如此也不會浪費棉花。
宋亭舟出門去尋賣柴的村民,一時半會迴不了,他路上染血又剪破的衣服孟晚昨日給洗幹淨了,他琢磨著那件衣服本來就很舊了,不如剪碎了打袼褙、糊鞋底。
常金花見他主動做女紅,笑他道:“今天真是稀罕了,我家晚哥兒竟然也做起了針線活。”
孟晚隨她笑,也沒什麽害羞的,“人都會變的嘛。”
晌午宋亭舟迴來,後頭還跟了個拉著板車的漢子,板車上是堆得高高的柴火,兩人一齊將柴火卸在院子一角,碼的整整齊齊。
那漢子道:“還有十五捆明日晌午我再送來,往後若是還想買柴,盡管去北邊大官村找我,村頭第一家就是。”
宋亭舟對他拱了拱手,“多謝丁大哥,我記住了。”
等外人走後孟晚才出來,他手中的帕子剛在盆裏浸濕了水,擰了下遞給宋亭舟,“是給客棧送柴那家?”
宋亭舟接過濕帕子,擦拭臉上的熱汗與柴灰,“嗯,今日送了十五擔柴,明日他給客棧送完,再迴家取一趟咱們的,”
他擦完自己將帕子洗了順手晾在外頭,這便是布莊饒給孟晚的那兩條帕子之一,古時沒有各種紙,帕子還真挺方便的,時時都能用到。
“一會兒你陪我出去買兩斤肉?”這一路折騰都沒好好吃一頓,三人都清減了不少,總不能還天天喝粥吧。
宋亭舟拍了拍身上的灰塵,“那走吧。”
孟晚進屋拿了他的小荷包,下意識到廚房尋籃子,發現廚房空空蕩蕩的,這才想起如今是在府城,不是三泉村了。
城北的肉攤子都聚在一起,連著賣菜的賣雜貨的長長一條街,光這一條街都比泉水鎮的主街都長,別提整座昌平府這樣的街道比比皆是。
看得出來這些底層百姓的競爭壓力很大,孟晚往肉攤子上一湊,四五家肉攤老板就開始招唿他買自家的肉。
他尷尬一笑,雖然他隨常金花買過幾次肉,但這東西他還真不在行,宋亭舟還不及他。
孟晚隨意挑了家看著瘦多肥少的肉攤子,這家攤主顯然沒料到自家攤子會被看上,人也笨嘴笨舌不會介紹,隻是任著孟晚挑。
“排骨幾文?前槽肉又幾文?”
攤主答:“排骨十三文,前槽……我這攤上的前槽瘦多肥少,就給你便宜一文吧,十七文一斤。”
孟晚琢磨著是比鎮上貴上幾文,倒也還能接受,“那來四根排骨,兩斤前槽吧。”
沒想到孟晚還真相中了自己的肉,攤主利索的給他砍了排骨切了肉,末了還搭了半葉豬肝。
肉被麻繩穿上由宋亭舟提著,孟晚問攤主,“大哥,不知哪裏有賣籃子的。”
肉攤攤主指了個方向,“再往北走有條巷子,那邊離北城門近,都是附近村子的村婦過來擺攤售賣零碎東西,有好幾個攤子都賣籃子筐子的。”
還真問到了地方,孟晚十分欣喜,“多謝大哥。”
攤主低頭擦拭案板子,“害,小哥兒客氣了。”
孟晚與宋亭舟接著往北去,身後有別的攤主打趣肉攤子老板。
“二壯怎麽臉還紅了呢?”
“趕緊讓你老娘給你尋摸親事吧,看見個好看小哥兒話都說不利索了。”
“要不就上門問問人家定沒定親事,沒準便宜了你小子呢?”
“小哥兒後頭跟著的是誰?”
“肯定是哥哥啊,這還用問的?尚未出嫁,怎可跟個外男出門。”
孟晚步子越走越慢,聽到這句話心裏咯噔一聲,看來府城規矩比鄉鎮嚴苛,下次他不能再單獨與宋亭舟出門,院試在即,還是再小心謹慎些的好。
找到肉攤子老板所說的巷子,裏麵確實都是賣些雜七雜八的日用品,帕子、籃子簍子、小木凳、草帽、鬥笠、雞蛋、幹貨、還有自己織的布。
孟晚仔細觀察了下,確實沒有一個攤子是未婚女娘或哥兒擺的,大多是挽了發鬢的婦人,年輕些的還得有親人陪同。
他抱著往後少出門的心,買了二十個雞蛋,兩隻籃子,還有幾個民窯燒的粗陶碗和小木盆,和麵或是盛飯都能用。
北地天冷,三月底了山上地裏的還沒冒綠尖,巷子裏也沒有賣野菜的攤子,不過賣自家陳米或豆子的倒是許多,還有很多孟晚在三泉村沒見過的作物。
!!!
“這不是蘋果嗎?”
“還有梨!”
孟晚在三泉村見過的水果就隻有李子和棗子,還都是古早品種,李子又酸又澀,棗子還算甜,隻不過略小。
還是府城物資豐富,還有留到現在的蘋果和梨子,雖然有些幹癟褶皺,但還是挺難得的了。
孟晚問了價格,倒也不算貴,六文錢一斤,他花去十三文買了幾個蘋果和梨子。
又興致勃勃的逛了逛,竟然又發現一種類似土豆的農作物。
孟晚蹲下身,把地攤上的小孩拳頭大小的黑泥蛋子扒拉了兩下,抹掉附著在上的泥土後露出作物黃褐色的皮來,他越看越像是土豆,便按捺住激動的心情問攤主,“大爺,這是啥?”
攤主是個皮膚黝黑的老伯,一看便像是常年在田裏勞作的,他攤子上除了黑泥蛋子還有幾十顆白菜和兩布袋子的紅豆黃豆。
“這個是……是啥來著?我給忘了,前年縣太爺讓種的,要大家花錢在他那兒買種子,我們村裏有幾戶種了,去年我家收了好幾筐這黑土蛋子,剛開始不知道咋吃,大家都洗了和粥一塊煮,後來我們村二丫說蒸著吃好吃,大家夥就都一溜煙的蒸,倒是挺管飽的,是個好東西,今年還不知道咋種呢。”
孟晚傻眼了,到縣太爺那兒買種子?這話怎麽聽著這麽不對味呢?
土豆這東西,但凡種過嚐過都應該知道它的價值,好不好吃先不說,在產量低下,動不動就餓死全家的古代,它絕對是個好東西。
若是傳到了禹國,國君但凡不傻定然會推行,可他在三泉村聽都沒聽過有種土豆的。
但府城周邊的村子竟然有種的,還是前年?兩年了還沒傳到泉水鎮?
而且若是推行種植土豆,不是應當免費送,或是以其他種子抵了土豆種子嗎?怎麽還是去縣衙買呢?
哪個大傻缺會花錢買未知的作物種子?萬一種不出來不光白搭了種子錢,還浪費了一塊地的收成,錢多燒的啊?
攤主大伯眨著黝黑的小眼睛,一咧嘴露出殘缺的牙齒和粉色的牙槽,看著可憐巴巴的,“小哥兒買幾個迴家嚐嚐吧,兩文錢一斤。”
孟晚幹咳一聲,“買,大伯我把你這一筐都買了能不能便宜點?”
大伯一雙眼睛努力睜大,似乎有些不可置信,連嗓門也跟著抬了起來,“便宜!這一筐我也不稱了,三十文全給你了,筐也白送!”
宋亭舟聞言上前顛了顛,這一筐土豆去了筐起碼也能有二十斤,這大伯倒也實誠。
孟晚付了錢後又在他這兒買了兩顆白菜和一升黃豆、半升紅豆。黃豆能生些豆芽炒著吃,紅豆就留著蒸紅豆包。
走之前孟晚跟黑皮大伯交代道:“大伯,這黑泥蛋種的時候要先放出芽子來,看,像這種的。到時候再用刀掰開,一顆分個兩三塊,每塊上都要帶著芽兒,種的時候芽兒朝上,剛開始別多澆水,等生了秧苗再勤澆水。”
大伯聽得一愣一愣的,“誒,那我今年再種點試試。”
府城周圍的村民到底是比偏僻地區的強上幾分,禹國上一任國君免除了百姓的入府稅,他們進城買賣雖然會收些攤位費用,但到底能賺些零碎錢補貼家裏。
像泉水鎮這樣偏僻小鎮則是沒人收攤位費的,除非是集市平日擺攤的也少。
縣城同府城一樣,也會收攤位費,但擺攤的位置沒有府城這麽講究,必須擺在規劃的攤位上。
東西買的太多,宋亭舟背著盛放土豆的筐子,上麵空餘地上還放著兩袋豆子,手上也沒閑著,拎著籃子白菜和肉。
孟晚跟在他身後,同樣提著籃子,但裏麵隻有些輕巧東西。
兩人滿載而歸,常金花還在炕上做著被子,她手快,這床也快趕出來了。
“咋買了這老些東西?”她忙從炕上下來,三人一起整理。
孟晚同她說了緣由,“我和表哥去賣肉時聽了旁人說的閑話,府城裏規矩多,還是規避著些。往後能不出門就不出門了。表哥院試在即,也該在家沉下心來好好看書。”
常金花把蘋果和梨裝到大碗裏收進櫃子,“唉,既如此就委屈委屈幾日,等大郎考完了院試……”成婚後就好了。
剩下的話三人都是心照不宣。
下午無事,宋亭舟看書,常金花做活。
孟晚自己在廚房忙活,四根排骨都剁成小塊,也不用水焯,清洗幹淨用大鍋燉上。
宋亭舟的屋子也有一口鍋,孟晚用那口鍋蒸幹飯。
泥土豆連筐放在廚房角落,用木盆裝了七八個來,沒有削皮刀就用菜刀刮皮,刮完了再洗,還能省點水。
等鍋裏排骨開了他又切半斤前槽成小塊,扔排骨鍋裏一起燉,常金花喜歡軟爛些的肉,五花二十多文太貴,孟晚幹脆用前槽肉平替,剩下的還能平時炒菜用。
等鍋裏燉出香味,孟晚將土豆切塊下鍋,這些土豆都不大,一個也就切成兩三塊。
昨晚炒剩的白菜還剩下包小小的菜心,孟晚把他切成細絲,放鹽和點點陳醋涼拌,一會兒當解膩的小菜吃。
廚房裏有張長條桌子,凳子兩條,用炕桌吃飯吃慣了,孟晚還有些不習慣。
他將小菜端上桌,喊常金花:“吃飯啦姨。”
又跑出廚房喊另間屋子的宋亭舟,“表哥,幫我把飯端過來!”
宋亭舟應了聲,常金花也收拾了針線下了炕。
孟晚揭開鍋蓋拿盆子盛肉,常金花出來撿碗筷,“今兒你燉的肉格外香。”
孟晚笑她,“姨,你是饞了吧。”
常金花笑道:“吃了一路的幹餅子,可不是饞了。”
宋亭舟端著飯盆進來,也說了句,“今日排骨香。”
鍋裏的肉一盆盛不下,他盛了兩盆全端上桌,“都說香,那就快嚐嚐。”
常金花坐下先夾了塊土豆,“這就是你們買迴來的黑泥蛋?”
“嗯,你快嚐嚐。”孟晚也夾了一塊,他實在懷疑口感,迫不及待想驗證一下。
常金花咬了口,入口就能抿化,土豆本身的味道極淡,更多的是肉湯的味兒,“好吃!”
孟晚眼睛也亮了,口感軟糯入味,確實是土豆,他都快饞死了,把浸滿肉湯的土豆夾碎和著米飯一起吃,幹了兩碗幹飯。
宋亭舟也不說話,悶頭幹飯。
他們吃了一盆半的菜,宋亭舟把盆裏的米飯吃的幹幹淨淨,孟晚揉著肚子站起來要去撿碗。
常金花攔住他,“你們去院裏拿曬好的衣服,廚房我收拾,坐了一天腰都直了,可得動動。”
孟晚也不跟她爭,漱了口洗了臉,跑到院子裏溜達。
這院子不說沒有三泉村宋亭舟家的大,甚至還不如鎮上呂家一半大,溜達兩步就到了頭。
他像個傻子似的在院裏來迴競走,也不知在宋亭舟眼裏是什麽傻樣子。
宋亭舟收著架子上的衣裳,看著孟晚在院裏瞎玩,嘴角勾笑,眸中是孟晚還泛著水汽的臉頰,手中是他穿過的衣裳,腹中是他親手烹飪的美食。
心之所向,目光所至,皆是孟晚。
常金花點點頭,“被子做好一床,今天夜裏就先給你蓋著,我和晚哥兒用那兩條小被,明日我也不出門了,再將剩下的兩條趕出來。”
孟晚勸她:“也不用太著急,總歸安置下了,剩下的慢慢來吧。”
晚上三人好好歇了一晚,第二日一早又是清粥白菜對付一口,常金花坐在炕上絮棉被。
寒冬已過,孟晚買了九斤棉花,三床被子各三斤,如今蓋著是單薄些,下月就正好了,如此也不會浪費棉花。
宋亭舟出門去尋賣柴的村民,一時半會迴不了,他路上染血又剪破的衣服孟晚昨日給洗幹淨了,他琢磨著那件衣服本來就很舊了,不如剪碎了打袼褙、糊鞋底。
常金花見他主動做女紅,笑他道:“今天真是稀罕了,我家晚哥兒竟然也做起了針線活。”
孟晚隨她笑,也沒什麽害羞的,“人都會變的嘛。”
晌午宋亭舟迴來,後頭還跟了個拉著板車的漢子,板車上是堆得高高的柴火,兩人一齊將柴火卸在院子一角,碼的整整齊齊。
那漢子道:“還有十五捆明日晌午我再送來,往後若是還想買柴,盡管去北邊大官村找我,村頭第一家就是。”
宋亭舟對他拱了拱手,“多謝丁大哥,我記住了。”
等外人走後孟晚才出來,他手中的帕子剛在盆裏浸濕了水,擰了下遞給宋亭舟,“是給客棧送柴那家?”
宋亭舟接過濕帕子,擦拭臉上的熱汗與柴灰,“嗯,今日送了十五擔柴,明日他給客棧送完,再迴家取一趟咱們的,”
他擦完自己將帕子洗了順手晾在外頭,這便是布莊饒給孟晚的那兩條帕子之一,古時沒有各種紙,帕子還真挺方便的,時時都能用到。
“一會兒你陪我出去買兩斤肉?”這一路折騰都沒好好吃一頓,三人都清減了不少,總不能還天天喝粥吧。
宋亭舟拍了拍身上的灰塵,“那走吧。”
孟晚進屋拿了他的小荷包,下意識到廚房尋籃子,發現廚房空空蕩蕩的,這才想起如今是在府城,不是三泉村了。
城北的肉攤子都聚在一起,連著賣菜的賣雜貨的長長一條街,光這一條街都比泉水鎮的主街都長,別提整座昌平府這樣的街道比比皆是。
看得出來這些底層百姓的競爭壓力很大,孟晚往肉攤子上一湊,四五家肉攤老板就開始招唿他買自家的肉。
他尷尬一笑,雖然他隨常金花買過幾次肉,但這東西他還真不在行,宋亭舟還不及他。
孟晚隨意挑了家看著瘦多肥少的肉攤子,這家攤主顯然沒料到自家攤子會被看上,人也笨嘴笨舌不會介紹,隻是任著孟晚挑。
“排骨幾文?前槽肉又幾文?”
攤主答:“排骨十三文,前槽……我這攤上的前槽瘦多肥少,就給你便宜一文吧,十七文一斤。”
孟晚琢磨著是比鎮上貴上幾文,倒也還能接受,“那來四根排骨,兩斤前槽吧。”
沒想到孟晚還真相中了自己的肉,攤主利索的給他砍了排骨切了肉,末了還搭了半葉豬肝。
肉被麻繩穿上由宋亭舟提著,孟晚問攤主,“大哥,不知哪裏有賣籃子的。”
肉攤攤主指了個方向,“再往北走有條巷子,那邊離北城門近,都是附近村子的村婦過來擺攤售賣零碎東西,有好幾個攤子都賣籃子筐子的。”
還真問到了地方,孟晚十分欣喜,“多謝大哥。”
攤主低頭擦拭案板子,“害,小哥兒客氣了。”
孟晚與宋亭舟接著往北去,身後有別的攤主打趣肉攤子老板。
“二壯怎麽臉還紅了呢?”
“趕緊讓你老娘給你尋摸親事吧,看見個好看小哥兒話都說不利索了。”
“要不就上門問問人家定沒定親事,沒準便宜了你小子呢?”
“小哥兒後頭跟著的是誰?”
“肯定是哥哥啊,這還用問的?尚未出嫁,怎可跟個外男出門。”
孟晚步子越走越慢,聽到這句話心裏咯噔一聲,看來府城規矩比鄉鎮嚴苛,下次他不能再單獨與宋亭舟出門,院試在即,還是再小心謹慎些的好。
找到肉攤子老板所說的巷子,裏麵確實都是賣些雜七雜八的日用品,帕子、籃子簍子、小木凳、草帽、鬥笠、雞蛋、幹貨、還有自己織的布。
孟晚仔細觀察了下,確實沒有一個攤子是未婚女娘或哥兒擺的,大多是挽了發鬢的婦人,年輕些的還得有親人陪同。
他抱著往後少出門的心,買了二十個雞蛋,兩隻籃子,還有幾個民窯燒的粗陶碗和小木盆,和麵或是盛飯都能用。
北地天冷,三月底了山上地裏的還沒冒綠尖,巷子裏也沒有賣野菜的攤子,不過賣自家陳米或豆子的倒是許多,還有很多孟晚在三泉村沒見過的作物。
!!!
“這不是蘋果嗎?”
“還有梨!”
孟晚在三泉村見過的水果就隻有李子和棗子,還都是古早品種,李子又酸又澀,棗子還算甜,隻不過略小。
還是府城物資豐富,還有留到現在的蘋果和梨子,雖然有些幹癟褶皺,但還是挺難得的了。
孟晚問了價格,倒也不算貴,六文錢一斤,他花去十三文買了幾個蘋果和梨子。
又興致勃勃的逛了逛,竟然又發現一種類似土豆的農作物。
孟晚蹲下身,把地攤上的小孩拳頭大小的黑泥蛋子扒拉了兩下,抹掉附著在上的泥土後露出作物黃褐色的皮來,他越看越像是土豆,便按捺住激動的心情問攤主,“大爺,這是啥?”
攤主是個皮膚黝黑的老伯,一看便像是常年在田裏勞作的,他攤子上除了黑泥蛋子還有幾十顆白菜和兩布袋子的紅豆黃豆。
“這個是……是啥來著?我給忘了,前年縣太爺讓種的,要大家花錢在他那兒買種子,我們村裏有幾戶種了,去年我家收了好幾筐這黑土蛋子,剛開始不知道咋吃,大家都洗了和粥一塊煮,後來我們村二丫說蒸著吃好吃,大家夥就都一溜煙的蒸,倒是挺管飽的,是個好東西,今年還不知道咋種呢。”
孟晚傻眼了,到縣太爺那兒買種子?這話怎麽聽著這麽不對味呢?
土豆這東西,但凡種過嚐過都應該知道它的價值,好不好吃先不說,在產量低下,動不動就餓死全家的古代,它絕對是個好東西。
若是傳到了禹國,國君但凡不傻定然會推行,可他在三泉村聽都沒聽過有種土豆的。
但府城周邊的村子竟然有種的,還是前年?兩年了還沒傳到泉水鎮?
而且若是推行種植土豆,不是應當免費送,或是以其他種子抵了土豆種子嗎?怎麽還是去縣衙買呢?
哪個大傻缺會花錢買未知的作物種子?萬一種不出來不光白搭了種子錢,還浪費了一塊地的收成,錢多燒的啊?
攤主大伯眨著黝黑的小眼睛,一咧嘴露出殘缺的牙齒和粉色的牙槽,看著可憐巴巴的,“小哥兒買幾個迴家嚐嚐吧,兩文錢一斤。”
孟晚幹咳一聲,“買,大伯我把你這一筐都買了能不能便宜點?”
大伯一雙眼睛努力睜大,似乎有些不可置信,連嗓門也跟著抬了起來,“便宜!這一筐我也不稱了,三十文全給你了,筐也白送!”
宋亭舟聞言上前顛了顛,這一筐土豆去了筐起碼也能有二十斤,這大伯倒也實誠。
孟晚付了錢後又在他這兒買了兩顆白菜和一升黃豆、半升紅豆。黃豆能生些豆芽炒著吃,紅豆就留著蒸紅豆包。
走之前孟晚跟黑皮大伯交代道:“大伯,這黑泥蛋種的時候要先放出芽子來,看,像這種的。到時候再用刀掰開,一顆分個兩三塊,每塊上都要帶著芽兒,種的時候芽兒朝上,剛開始別多澆水,等生了秧苗再勤澆水。”
大伯聽得一愣一愣的,“誒,那我今年再種點試試。”
府城周圍的村民到底是比偏僻地區的強上幾分,禹國上一任國君免除了百姓的入府稅,他們進城買賣雖然會收些攤位費用,但到底能賺些零碎錢補貼家裏。
像泉水鎮這樣偏僻小鎮則是沒人收攤位費的,除非是集市平日擺攤的也少。
縣城同府城一樣,也會收攤位費,但擺攤的位置沒有府城這麽講究,必須擺在規劃的攤位上。
東西買的太多,宋亭舟背著盛放土豆的筐子,上麵空餘地上還放著兩袋豆子,手上也沒閑著,拎著籃子白菜和肉。
孟晚跟在他身後,同樣提著籃子,但裏麵隻有些輕巧東西。
兩人滿載而歸,常金花還在炕上做著被子,她手快,這床也快趕出來了。
“咋買了這老些東西?”她忙從炕上下來,三人一起整理。
孟晚同她說了緣由,“我和表哥去賣肉時聽了旁人說的閑話,府城裏規矩多,還是規避著些。往後能不出門就不出門了。表哥院試在即,也該在家沉下心來好好看書。”
常金花把蘋果和梨裝到大碗裏收進櫃子,“唉,既如此就委屈委屈幾日,等大郎考完了院試……”成婚後就好了。
剩下的話三人都是心照不宣。
下午無事,宋亭舟看書,常金花做活。
孟晚自己在廚房忙活,四根排骨都剁成小塊,也不用水焯,清洗幹淨用大鍋燉上。
宋亭舟的屋子也有一口鍋,孟晚用那口鍋蒸幹飯。
泥土豆連筐放在廚房角落,用木盆裝了七八個來,沒有削皮刀就用菜刀刮皮,刮完了再洗,還能省點水。
等鍋裏排骨開了他又切半斤前槽成小塊,扔排骨鍋裏一起燉,常金花喜歡軟爛些的肉,五花二十多文太貴,孟晚幹脆用前槽肉平替,剩下的還能平時炒菜用。
等鍋裏燉出香味,孟晚將土豆切塊下鍋,這些土豆都不大,一個也就切成兩三塊。
昨晚炒剩的白菜還剩下包小小的菜心,孟晚把他切成細絲,放鹽和點點陳醋涼拌,一會兒當解膩的小菜吃。
廚房裏有張長條桌子,凳子兩條,用炕桌吃飯吃慣了,孟晚還有些不習慣。
他將小菜端上桌,喊常金花:“吃飯啦姨。”
又跑出廚房喊另間屋子的宋亭舟,“表哥,幫我把飯端過來!”
宋亭舟應了聲,常金花也收拾了針線下了炕。
孟晚揭開鍋蓋拿盆子盛肉,常金花出來撿碗筷,“今兒你燉的肉格外香。”
孟晚笑她,“姨,你是饞了吧。”
常金花笑道:“吃了一路的幹餅子,可不是饞了。”
宋亭舟端著飯盆進來,也說了句,“今日排骨香。”
鍋裏的肉一盆盛不下,他盛了兩盆全端上桌,“都說香,那就快嚐嚐。”
常金花坐下先夾了塊土豆,“這就是你們買迴來的黑泥蛋?”
“嗯,你快嚐嚐。”孟晚也夾了一塊,他實在懷疑口感,迫不及待想驗證一下。
常金花咬了口,入口就能抿化,土豆本身的味道極淡,更多的是肉湯的味兒,“好吃!”
孟晚眼睛也亮了,口感軟糯入味,確實是土豆,他都快饞死了,把浸滿肉湯的土豆夾碎和著米飯一起吃,幹了兩碗幹飯。
宋亭舟也不說話,悶頭幹飯。
他們吃了一盆半的菜,宋亭舟把盆裏的米飯吃的幹幹淨淨,孟晚揉著肚子站起來要去撿碗。
常金花攔住他,“你們去院裏拿曬好的衣服,廚房我收拾,坐了一天腰都直了,可得動動。”
孟晚也不跟她爭,漱了口洗了臉,跑到院子裏溜達。
這院子不說沒有三泉村宋亭舟家的大,甚至還不如鎮上呂家一半大,溜達兩步就到了頭。
他像個傻子似的在院裏來迴競走,也不知在宋亭舟眼裏是什麽傻樣子。
宋亭舟收著架子上的衣裳,看著孟晚在院裏瞎玩,嘴角勾笑,眸中是孟晚還泛著水汽的臉頰,手中是他穿過的衣裳,腹中是他親手烹飪的美食。
心之所向,目光所至,皆是孟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