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幾日孟晚再也沒見過琴娘,應該是在家裏繡嫁衣,直到宋亭舟當真從同窗那兒問到了湯秀才的消息。
“他竟然真是府學裏的秀才?丁巳班?”
宋亭舟同孟晚解釋,丁班便是秀才中一直名次靠後的老生員,基本考舉無望,若是連續三年升不到乙班,便會被從府學中退學。
孟晚訝道:“那情況倒還真與琴娘說的差不多,難不成是我想多了?但若是他在府學,哪怕是丁班也比無學可上的強,有什麽可瞞的。”
宋亭舟歎了口氣,他有位同窗的叔父便是府學中丁班的夫子,湯秀才的情況一問便知,“他確實姓湯不假,是秀才生員也不假,但家卻不在府城,而是穀青縣旗下一處村裏的,且早已娶妻生子。”
“啊?”
————
“有沒有人呐!都出來看看啊!就是這柳堤巷的李家勾引我家相公!”
“青天大老爺呦,還是府城的姑娘,竟然如此不知廉恥,勾搭有婦之夫。”
“街坊鄰裏的快都出來看看,就是他李家的姑娘,不顧我夫君有妻有子,上趕子到我家做妾啊。”
孟晚在家裏正和宋亭舟說著話,外頭有婦人又罵又唱的,嗓門洪亮,他家院裏聽得是真真切切。
與宋亭舟對視一眼,孟晚道:“糟了!”
常金花在家揣麵沒出來,婦道人家的事,宋亭舟也不便露麵,孟晚便與盧春芳一同出門,這會兒大家都剛用了晚飯,正愁沒地方扯閑,就發現了談資,一時間巷子裏圍滿了人。
不光是柳堤巷的住著的鄰居,連附近其他巷子的人也跑過來看熱鬧。
李家大門緊緊關著,門前正有個二十多歲的婦人,牽著個三五歲的孩子坐在門口叫罵。
周嬸見他倆出門,招手讓他們到她家門口待著,那兒有棵老樹,樹下的石頭上能坐人。
孟晚過去坐在她旁邊,“這是從哪兒冒出來的人?罵的也太過火了。”
便是周嬸一直看不上李雅琴,此時也不免附和孟晚,“就是,午時那會就領著孩子一直在咱們巷子裏晃蕩,問東問西的,誰想到竟是來找李家的。”
左右瞧瞧,她又低聲問孟晚,“琴娘找的那個秀才,難道真是個有婦之夫?”
琴娘在宋家做小工,是周圍鄰裏都知道的,不用早起,在家用了早飯再過去,幫忙洗幾個碗就迴來了,甭管宋家給多少工錢,當做補貼家用也是好的,不少人同常金花打聽,得知他們不招人鄰裏才作罷。
琴娘之前一直出入宋家,因此周嬸還以為孟晚知道李家什麽小道消息。
孟晚臉上寫滿了驚訝,“不能吧,娶了妻還這般不要臉,跑來裝作未婚求娶良家姑娘!”
他聲音不高不低,周圍人也都聽見了。
“也是,又不是咱們城西的人家,沒成婚前誰知道他是人是鬼的。”
“所以說,嫁娶之事不能信那幫子媒婆的鬼話,給上幾兩銀子的好處,她們便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確實,還是知根知底,門當戶對的好。”
李家也不能放著那婦人在門前謾罵不停,緊閉的門終於打開,出來的竟然是李雅琴的兄嫂。
“不知道哪兒來的娼婦就敢在我李家門口罵街?滿嘴噴糞的賤人,再不住嘴,看我不把你給活撕了!”
縱使心裏對小姑子嘔著氣,巴不得她立即離家,但事關李家姑娘的聲譽,她家小哥兒也才三歲,若是叫這婦人坐實了她小姑子勾引有婦之夫的名聲,她的小哥兒被傳出去有這樣的姑姑,往後長大了還怎麽議親事?
因此她隻能硬著頭皮站出來與那婦人對峙。
李雅琴的二哥臉色更是不好,拿了把砍柴的斧頭出來,威脅道:“若是再不滾,老子就將你砍死在這兒,倒頭扔到井裏頭去!”
那婦人也是個刁鑽潑辣的,聽見李二郎這麽一說,不光不怕,反而梗著脖子湊上前去,“你砍!你砍啊!誰不砍誰就是孫子!有本事你就朝這兒砍,巷子裏這些個人都是人證,你家女娘勾引我夫君,漢子又當街行兇殺人,但凡你敢動老娘一根汗毛,我立即將你告到府衙去,讓你下大獄!”
李二郎哪兒能說得過她這一張利嘴,拿著斧頭被她逼得節節敗退。
李二嫂也沒見過這等潑皮,被她嚷得腦門疼,幹脆不認,“你夫君找誰管我們李家什麽事,你自己管不住爺們,到我們家來撒潑,你不要臉我還要臉呢!”
那婦人冷笑兩聲,“你們李家不認是吧。”
她撲騰一下坐在地上,連帶著孩子都摔了一跤,她看也沒看,任孩子摔疼了哭鬧,自己也又哭又叫。
“可憐我在老家侍奉公婆生兒育女,好不容易供出個秀才相公,竟被這城裏的狐媚子給迷了去,李家姑娘你做做好吧!將我夫君還來吧!”
“哎呦。”周嬸拿帕子捂著半邊臉沒眼看。
“這婦人倒也確實可憐。”
孟晚迴頭一看,盧春芳竟然還共上情了。
他頗為無語,“這事情真假不論,她也該去找自己夫君,若是憑她幾句話便汙了人姑娘名聲,這全昌平府的女娘哥兒的都別出門了,此等蠻不講理的人,一張嘴就是衝著要人命去的。”
周嬸兒媳也點點頭,“確實如此,琴娘明顯就是被人騙了,如今還叫這婦人這般攀咬,不就是再逼她去死嗎?”
他們這邊說到死,李家門口就衝出個老人過來找兒子兒媳,“二郎,快,快去找郎中來,琴娘她上吊了!”
“什麽!”李家二郎聽了立即便要出去找郎中來,結果那婦人卻抱著他大腿死活不讓離開。
“你不能走,你們李家非得還了我公道不可!”
眼見著李二郎被她纏著脫不了身,他媳婦兒又忙著跟婆母進去看小姑子,周家離李家近,孟晚他們幾人都聽見了。
“春芳嫂子,你快去幫忙找郎中來,同善堂最近,快去!”
生死攸關的事,便是他不說,盧春芳也是要去的,“誒,我這就去。”
“春芳嫂子,我陪你一起。” 周嬸兒媳婦也要跟著。
她婆母使勁扯了她一把,她也不知真沒感覺還是隻顧著氣憤琴娘的遭遇,跟著盧春芳就跑了。
周嬸尷尬的衝著周邊人笑笑,“年輕人就是氣盛。”
孟晚說了句,“周嬸,平常鄰裏口角就算了,畢竟人命關天。”
一個女子的名聲甚至能決定她的生死,琴娘若是有別的路走,何至於上吊?
到底算是相識一場,總也不能看著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麽沒了,她才十九歲,放到現代還在無憂無慮的上大學,卻在這幾年間就已經承受了這麽多的流言蜚語。
周嬸拿帕子扇了扇風,跟李家做了這麽多年的鄰居,這麽大事不上門看看似也說不上去,兒媳婦都出去幫人請郎中去了,自己也當上門去看看。
帕子一甩,她邁著小碎步,急匆匆的往李家院裏裏走,孟晚等的就是她動,也緊跟在後頭跟了上去。
李家三間正房兩間廂房,院子也比孟晚家的大,院中還打了一口井,自家吃水用。
其中一間廂房裏正傳來悲戚的痛哭聲。
“琴娘啊琴娘,你這是要了我和你爹的命啊。”
“要死也給我嫁出去再死,給家裏丟了人不說,吊在家裏,旁人還以為是我這當二嫂的逼得!”
“孽障,孽障啊!”
門是敞開著的,周嬸邊往廂房裏走,邊用帕子按著眼角,“老嫂子,你快當心身體,琴娘這孩子糊塗啊。”
孟晚跟上去,廂房的房梁上吊著一長條被剪斷的麻繩,地上扔著把剪刀。
琴娘穿著一身白色中衣,披頭散發的躺在地上,雙目空洞無神,死盯著牆壁。
麻繩上都是毛刺,她脖子被勒的一片紫紅,還在滲著血絲,看著就瘮人。
她娘坐在地上半抱著她,布滿皺紋的蒼老臉龐上積滿淚痕,哭的痛不欲生。
另一個頭發花白的六旬老者站在她們身後,閉上眼睛,神情悲涼的罵著:“孽障,真是孽障。”
李二嫂臉色鐵青,既恨不得小姑子痛快死了拉倒,又怨她拖累家裏兒女的婚事。
周嬸進來勸著老兩口,見這種情景自己也掉了幾滴淚,她問半死不活的琴娘,“你這是做什麽?便是死了一了百了,你爹娘生你養你一場,你就忍心讓他們白發人送黑發人?”
李二嫂恨恨道:“她會管什麽旁人!公婆這十幾年把她當眼珠子似的疼,我剛嫁過來的時候家裏吃口糕,都要琴娘吃夠了才輪到旁人。誰家老姑娘不是看家裏臉色活著,偏她高貴,少吃一口,少拿一塊都要耍起來。”
“公婆一味的縱容你,這兩年家裏是我管錢了,可他們拿給你的私房還少?都被你豬油蒙了心的給了那湯秀才,說是打點做官。官呢?銀子呢?”
被二嫂罵了幾句,琴娘反而流下淚來,她嗓子傷的狠了,像是被砂紙打磨過似的,說出的話都沙啞難聽斷斷續續,“是我……我不孝,對不起……爹娘,對不起……李家,我這等……罪人,該……去死。”
李二嫂紅著眼睛罵:“想死還不容易?去巷子裏的井邊上投了井去,省的糟踐了李家的幹淨地兒!”
“好……我……我去!”琴娘掙紮著要起身,周圍人忙拉住她,連周嬸都上手了,隻有李二嫂和孟晚沒動。
孟晚深深的吐出了一口濁氣,“你既然連死都不怕,就該站出去跟那婦人分說分說。是姓湯的設局騙你錢財,我當日也提醒過你,被騙確實是你蠢,非要一條路走到黑。但你好好一個姑娘家,又不是她說的那般不堪,憑什麽被她汙蔑?”
琴娘痛苦的閉上眼睛,“但我……確實與……姓湯的定親……”
“什麽定親,咱們兩家離得這麽近,我怎麽沒聽說過。”孟晚打斷她的話。
眾人都隻聽琴娘說相親相成了,街坊鄰居沒誰見過她定親請親戚過來吃席麵。
李雅琴是蹉跎了的老姑娘,好不容易找到合心意的,一家子都想讓她盡快成親,定親簡辦不好聽,家裏人都沒宣揚。
再加上定親要交換庚帖,還要去衙門的戶房登記兩人婚書,湯秀才是已婚之戶,有正頭娘子,怎麽敢帶李雅琴去登戶?
因此他們定是像孟晚與宋亭舟當時那般,訂婚小辦甚至不辦,等成了親再拿婚書去戶房入戶。
孟晚的話說完,一屋子的哭聲都停了。
李二嫂率先反應過來,“沒錯,沒錯啊!定什麽親,定個屁的親,姓湯的分文不拿,我們家連彩禮單子都沒有定的那門子親?誰看見我家定親了?”
孟晚接著暗示她,“二嫂,我聽說府學有位湯秀才,但那位湯秀才的籍貫分明是穀青縣湯家村的,可騙琴娘錢財的賊子卻說自己是大官村的。
門外的婦人若是大官村的,那她就該賠你們李家被騙受損的錢財。
若是湯家村的,就更沒理來柳堤巷當著這麽多人的麵,毀琴娘聲譽,一樣要賠償!”
這種胡攪蠻纏的人,必定得讓她狠狠出一次血她才能記教訓,若不然以為李家好欺負,還不得三天兩頭上門?
李二嫂聽完茅塞頓開,“對,宋夫郎說的對,就該讓他們賠償才對!”
孟晚看了聽愣的周嬸一眼,意有所指的說:“二嫂,我今天可沒說過什麽話,也沒聽到什麽,隻是跟著周嬸進來勸勸受了委屈的琴娘,等一會兒我們倆從門口出去,屋裏的話就都別往外傳了。”
李二嫂接話接的極快,“今天就多謝周嬸和宋夫郎來看望琴娘了,這孩子,就是想的歪了,什麽亂七八糟的人來咬一口就能將她氣成這樣!”
她說完挽住周嬸胳膊,“嬸兒,一會兒你和宋夫郎先迴去,家裏亂糟糟的就不留你們了,你們的情我們李家都記得,改日再登門拜謝。”
周嬸又不是傻的,早就想溜了,李二嫂挽著她出去後,孟晚則相中李家院子裏的大水缸了。
他身形靈活的踩上缸沿,夠到與自家相鄰的院牆上,坐在牆上頭與在院子裏做活的常金花對上了眼。
常金花擼起袖子,氣得咬牙切齒,“真是了不得了,自家還不夠你耍,跑到人家爬牆玩!”
“他竟然真是府學裏的秀才?丁巳班?”
宋亭舟同孟晚解釋,丁班便是秀才中一直名次靠後的老生員,基本考舉無望,若是連續三年升不到乙班,便會被從府學中退學。
孟晚訝道:“那情況倒還真與琴娘說的差不多,難不成是我想多了?但若是他在府學,哪怕是丁班也比無學可上的強,有什麽可瞞的。”
宋亭舟歎了口氣,他有位同窗的叔父便是府學中丁班的夫子,湯秀才的情況一問便知,“他確實姓湯不假,是秀才生員也不假,但家卻不在府城,而是穀青縣旗下一處村裏的,且早已娶妻生子。”
“啊?”
————
“有沒有人呐!都出來看看啊!就是這柳堤巷的李家勾引我家相公!”
“青天大老爺呦,還是府城的姑娘,竟然如此不知廉恥,勾搭有婦之夫。”
“街坊鄰裏的快都出來看看,就是他李家的姑娘,不顧我夫君有妻有子,上趕子到我家做妾啊。”
孟晚在家裏正和宋亭舟說著話,外頭有婦人又罵又唱的,嗓門洪亮,他家院裏聽得是真真切切。
與宋亭舟對視一眼,孟晚道:“糟了!”
常金花在家揣麵沒出來,婦道人家的事,宋亭舟也不便露麵,孟晚便與盧春芳一同出門,這會兒大家都剛用了晚飯,正愁沒地方扯閑,就發現了談資,一時間巷子裏圍滿了人。
不光是柳堤巷的住著的鄰居,連附近其他巷子的人也跑過來看熱鬧。
李家大門緊緊關著,門前正有個二十多歲的婦人,牽著個三五歲的孩子坐在門口叫罵。
周嬸見他倆出門,招手讓他們到她家門口待著,那兒有棵老樹,樹下的石頭上能坐人。
孟晚過去坐在她旁邊,“這是從哪兒冒出來的人?罵的也太過火了。”
便是周嬸一直看不上李雅琴,此時也不免附和孟晚,“就是,午時那會就領著孩子一直在咱們巷子裏晃蕩,問東問西的,誰想到竟是來找李家的。”
左右瞧瞧,她又低聲問孟晚,“琴娘找的那個秀才,難道真是個有婦之夫?”
琴娘在宋家做小工,是周圍鄰裏都知道的,不用早起,在家用了早飯再過去,幫忙洗幾個碗就迴來了,甭管宋家給多少工錢,當做補貼家用也是好的,不少人同常金花打聽,得知他們不招人鄰裏才作罷。
琴娘之前一直出入宋家,因此周嬸還以為孟晚知道李家什麽小道消息。
孟晚臉上寫滿了驚訝,“不能吧,娶了妻還這般不要臉,跑來裝作未婚求娶良家姑娘!”
他聲音不高不低,周圍人也都聽見了。
“也是,又不是咱們城西的人家,沒成婚前誰知道他是人是鬼的。”
“所以說,嫁娶之事不能信那幫子媒婆的鬼話,給上幾兩銀子的好處,她們便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確實,還是知根知底,門當戶對的好。”
李家也不能放著那婦人在門前謾罵不停,緊閉的門終於打開,出來的竟然是李雅琴的兄嫂。
“不知道哪兒來的娼婦就敢在我李家門口罵街?滿嘴噴糞的賤人,再不住嘴,看我不把你給活撕了!”
縱使心裏對小姑子嘔著氣,巴不得她立即離家,但事關李家姑娘的聲譽,她家小哥兒也才三歲,若是叫這婦人坐實了她小姑子勾引有婦之夫的名聲,她的小哥兒被傳出去有這樣的姑姑,往後長大了還怎麽議親事?
因此她隻能硬著頭皮站出來與那婦人對峙。
李雅琴的二哥臉色更是不好,拿了把砍柴的斧頭出來,威脅道:“若是再不滾,老子就將你砍死在這兒,倒頭扔到井裏頭去!”
那婦人也是個刁鑽潑辣的,聽見李二郎這麽一說,不光不怕,反而梗著脖子湊上前去,“你砍!你砍啊!誰不砍誰就是孫子!有本事你就朝這兒砍,巷子裏這些個人都是人證,你家女娘勾引我夫君,漢子又當街行兇殺人,但凡你敢動老娘一根汗毛,我立即將你告到府衙去,讓你下大獄!”
李二郎哪兒能說得過她這一張利嘴,拿著斧頭被她逼得節節敗退。
李二嫂也沒見過這等潑皮,被她嚷得腦門疼,幹脆不認,“你夫君找誰管我們李家什麽事,你自己管不住爺們,到我們家來撒潑,你不要臉我還要臉呢!”
那婦人冷笑兩聲,“你們李家不認是吧。”
她撲騰一下坐在地上,連帶著孩子都摔了一跤,她看也沒看,任孩子摔疼了哭鬧,自己也又哭又叫。
“可憐我在老家侍奉公婆生兒育女,好不容易供出個秀才相公,竟被這城裏的狐媚子給迷了去,李家姑娘你做做好吧!將我夫君還來吧!”
“哎呦。”周嬸拿帕子捂著半邊臉沒眼看。
“這婦人倒也確實可憐。”
孟晚迴頭一看,盧春芳竟然還共上情了。
他頗為無語,“這事情真假不論,她也該去找自己夫君,若是憑她幾句話便汙了人姑娘名聲,這全昌平府的女娘哥兒的都別出門了,此等蠻不講理的人,一張嘴就是衝著要人命去的。”
周嬸兒媳也點點頭,“確實如此,琴娘明顯就是被人騙了,如今還叫這婦人這般攀咬,不就是再逼她去死嗎?”
他們這邊說到死,李家門口就衝出個老人過來找兒子兒媳,“二郎,快,快去找郎中來,琴娘她上吊了!”
“什麽!”李家二郎聽了立即便要出去找郎中來,結果那婦人卻抱著他大腿死活不讓離開。
“你不能走,你們李家非得還了我公道不可!”
眼見著李二郎被她纏著脫不了身,他媳婦兒又忙著跟婆母進去看小姑子,周家離李家近,孟晚他們幾人都聽見了。
“春芳嫂子,你快去幫忙找郎中來,同善堂最近,快去!”
生死攸關的事,便是他不說,盧春芳也是要去的,“誒,我這就去。”
“春芳嫂子,我陪你一起。” 周嬸兒媳婦也要跟著。
她婆母使勁扯了她一把,她也不知真沒感覺還是隻顧著氣憤琴娘的遭遇,跟著盧春芳就跑了。
周嬸尷尬的衝著周邊人笑笑,“年輕人就是氣盛。”
孟晚說了句,“周嬸,平常鄰裏口角就算了,畢竟人命關天。”
一個女子的名聲甚至能決定她的生死,琴娘若是有別的路走,何至於上吊?
到底算是相識一場,總也不能看著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麽沒了,她才十九歲,放到現代還在無憂無慮的上大學,卻在這幾年間就已經承受了這麽多的流言蜚語。
周嬸拿帕子扇了扇風,跟李家做了這麽多年的鄰居,這麽大事不上門看看似也說不上去,兒媳婦都出去幫人請郎中去了,自己也當上門去看看。
帕子一甩,她邁著小碎步,急匆匆的往李家院裏裏走,孟晚等的就是她動,也緊跟在後頭跟了上去。
李家三間正房兩間廂房,院子也比孟晚家的大,院中還打了一口井,自家吃水用。
其中一間廂房裏正傳來悲戚的痛哭聲。
“琴娘啊琴娘,你這是要了我和你爹的命啊。”
“要死也給我嫁出去再死,給家裏丟了人不說,吊在家裏,旁人還以為是我這當二嫂的逼得!”
“孽障,孽障啊!”
門是敞開著的,周嬸邊往廂房裏走,邊用帕子按著眼角,“老嫂子,你快當心身體,琴娘這孩子糊塗啊。”
孟晚跟上去,廂房的房梁上吊著一長條被剪斷的麻繩,地上扔著把剪刀。
琴娘穿著一身白色中衣,披頭散發的躺在地上,雙目空洞無神,死盯著牆壁。
麻繩上都是毛刺,她脖子被勒的一片紫紅,還在滲著血絲,看著就瘮人。
她娘坐在地上半抱著她,布滿皺紋的蒼老臉龐上積滿淚痕,哭的痛不欲生。
另一個頭發花白的六旬老者站在她們身後,閉上眼睛,神情悲涼的罵著:“孽障,真是孽障。”
李二嫂臉色鐵青,既恨不得小姑子痛快死了拉倒,又怨她拖累家裏兒女的婚事。
周嬸進來勸著老兩口,見這種情景自己也掉了幾滴淚,她問半死不活的琴娘,“你這是做什麽?便是死了一了百了,你爹娘生你養你一場,你就忍心讓他們白發人送黑發人?”
李二嫂恨恨道:“她會管什麽旁人!公婆這十幾年把她當眼珠子似的疼,我剛嫁過來的時候家裏吃口糕,都要琴娘吃夠了才輪到旁人。誰家老姑娘不是看家裏臉色活著,偏她高貴,少吃一口,少拿一塊都要耍起來。”
“公婆一味的縱容你,這兩年家裏是我管錢了,可他們拿給你的私房還少?都被你豬油蒙了心的給了那湯秀才,說是打點做官。官呢?銀子呢?”
被二嫂罵了幾句,琴娘反而流下淚來,她嗓子傷的狠了,像是被砂紙打磨過似的,說出的話都沙啞難聽斷斷續續,“是我……我不孝,對不起……爹娘,對不起……李家,我這等……罪人,該……去死。”
李二嫂紅著眼睛罵:“想死還不容易?去巷子裏的井邊上投了井去,省的糟踐了李家的幹淨地兒!”
“好……我……我去!”琴娘掙紮著要起身,周圍人忙拉住她,連周嬸都上手了,隻有李二嫂和孟晚沒動。
孟晚深深的吐出了一口濁氣,“你既然連死都不怕,就該站出去跟那婦人分說分說。是姓湯的設局騙你錢財,我當日也提醒過你,被騙確實是你蠢,非要一條路走到黑。但你好好一個姑娘家,又不是她說的那般不堪,憑什麽被她汙蔑?”
琴娘痛苦的閉上眼睛,“但我……確實與……姓湯的定親……”
“什麽定親,咱們兩家離得這麽近,我怎麽沒聽說過。”孟晚打斷她的話。
眾人都隻聽琴娘說相親相成了,街坊鄰居沒誰見過她定親請親戚過來吃席麵。
李雅琴是蹉跎了的老姑娘,好不容易找到合心意的,一家子都想讓她盡快成親,定親簡辦不好聽,家裏人都沒宣揚。
再加上定親要交換庚帖,還要去衙門的戶房登記兩人婚書,湯秀才是已婚之戶,有正頭娘子,怎麽敢帶李雅琴去登戶?
因此他們定是像孟晚與宋亭舟當時那般,訂婚小辦甚至不辦,等成了親再拿婚書去戶房入戶。
孟晚的話說完,一屋子的哭聲都停了。
李二嫂率先反應過來,“沒錯,沒錯啊!定什麽親,定個屁的親,姓湯的分文不拿,我們家連彩禮單子都沒有定的那門子親?誰看見我家定親了?”
孟晚接著暗示她,“二嫂,我聽說府學有位湯秀才,但那位湯秀才的籍貫分明是穀青縣湯家村的,可騙琴娘錢財的賊子卻說自己是大官村的。
門外的婦人若是大官村的,那她就該賠你們李家被騙受損的錢財。
若是湯家村的,就更沒理來柳堤巷當著這麽多人的麵,毀琴娘聲譽,一樣要賠償!”
這種胡攪蠻纏的人,必定得讓她狠狠出一次血她才能記教訓,若不然以為李家好欺負,還不得三天兩頭上門?
李二嫂聽完茅塞頓開,“對,宋夫郎說的對,就該讓他們賠償才對!”
孟晚看了聽愣的周嬸一眼,意有所指的說:“二嫂,我今天可沒說過什麽話,也沒聽到什麽,隻是跟著周嬸進來勸勸受了委屈的琴娘,等一會兒我們倆從門口出去,屋裏的話就都別往外傳了。”
李二嫂接話接的極快,“今天就多謝周嬸和宋夫郎來看望琴娘了,這孩子,就是想的歪了,什麽亂七八糟的人來咬一口就能將她氣成這樣!”
她說完挽住周嬸胳膊,“嬸兒,一會兒你和宋夫郎先迴去,家裏亂糟糟的就不留你們了,你們的情我們李家都記得,改日再登門拜謝。”
周嬸又不是傻的,早就想溜了,李二嫂挽著她出去後,孟晚則相中李家院子裏的大水缸了。
他身形靈活的踩上缸沿,夠到與自家相鄰的院牆上,坐在牆上頭與在院子裏做活的常金花對上了眼。
常金花擼起袖子,氣得咬牙切齒,“真是了不得了,自家還不夠你耍,跑到人家爬牆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