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和我,在邊境上走一走~
大四畢業後我參軍入伍殺瘋了 作者:酸辣小菠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哨所的班長很熱情,又是拉板凳,又是做飯,連熱水都貼心的準備好。
說是哨所,其實也是家。
後麵有幾所房子,連被褥都給他們準備好了。
一群人坐下來,連著六班人,還有哨所一個班,兩個班一起做了兩大桌。
在桌上以茶代酒,好不熱鬧。
晚上還是有些冷的,在大晚上吃一頓別具特色的“部隊火鍋”,暖心又暖胃。
可在這熱鬧的場景中,組局的人卻悄然離開了。
“你幹什麽去?”
郭遠鵬在收拾完殘局後,想起身找找他,卻聽見冷冷的聲音。
轉頭一看,黨瑞坐的穩穩的。
“找人,我們班有個人不見了,我要去找一找,跟他談一談。”
他擔心啊,作為林天新兵連的班長,下連後的班長,整整住了五個月的上下鋪。
說句實在話,他跟林天的感情甚至比原來班裏人的關係還好,。
實實在在付出心血,看到他強顏歡笑,老班長心裏也不是滋味。
“不用找,在山頂上呢,讓他一個人靜一靜吧。”
郭遠鵬不解,同樣是引路人,黨瑞付出的心血不比他少。
怎麽現在他坐的這麽穩,甚至有閑心給自己又續一杯茶。
“男人,要有成長空間,你不能像個老媽子一樣,對他大包大攬,盡管他還沒有滿19歲,可他已經是一名偵察連的士兵
他的路,注定比你,比我寬,軍旅生涯,注定比咱們都長,現在這個坎隻能他自己過。”
龍國每年有那麽多新兵,每兩年義務兵退伍的多的是。
為年限,為學曆,為工資,或者理想。
走到最後的屈指可數。
可林天不屬於前麵這些,他已經沒有生存的顧慮,他的路,注定走得要比別人難。
難得不是體能提升多少,槍械水平怎麽樣,有沒有指揮官的潛力。
他難在自己的心,他的退路比其他人廣的多。
黨瑞並不知道林天具體的家庭環境,可看平時吃的用的,他眼都不眨。
而且從來不小氣,隻要有他一份東西,旁邊人就不會少。
從各個方麵都很好的孩子,往往支撐他走下去的,隻有信仰。
國家教育給每一個龍國人的,是從小根植於心的愛國情懷。
可真到了戰場上,真刀實槍的跟敵人幹,把生命拋之腦後,去尋求答案,很少有人真正能做到。
就算憑一腔熱血,衝動上去了,可再來一次的勇氣,很少有人能撐到最後。
黨瑞今年33歲,18歲入伍,他的老戰友已經屈指可數。
他不希望收的小徒弟是個幹兩年,體會軍營生活後,拍拍屁股走人的士兵。
或者提幹後,從軍校出來當指揮官年限夠了走人的軍官。
他希望他能自己想清楚,他的路怎麽走。
郭遠鵬也是老兵,他自然能明白黨瑞話語中的弦外之音。
莫名,他想起了上次體檢時,林天為了救人捅傷人的事。
那時候林天半宿睡不著覺,是因為他平生第一次捅傷人,現在他都不知道那個人死了。
是他在邊上安慰,那是班長對新兵的安慰。
可現在,他經曆了場戰爭,在子彈打在他身上的時候,他已經死過一迴。
郭遠鵬也拿起桌上的茶葉,給自己倒上一杯。
*
林天給自己點支煙,隻見火星一閃一滅,他卻沒有抽。
聞著煙味好像心裏就平靜了。
其實他也沒想什麽,或者說不知道應該想什麽。
等煙熄滅了,他又點起一根。
周而複始,等他起身後,地上已經豎起了七八個煙頭。
小心翼翼推開門,卻看見兩個人坐的端端正正在喝茶。
“這是什麽新的養生方式嗎?大晚上喝茶?”
“對啊,上好的雨前龍井,離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林天上前,聞了一口,“嗯,放了三年的雨前龍井,都成酸雨了吧。”
“老人家,趕緊洗洗睡吧,明天伍班長還要帶著咱們巡線呢。”
說完,林天開始脫衣服,很快鑽進被窩。
沒兩分鍾,就睡的死死的,仔細聽還能聽見喘息聲。
“他、他剛剛喊誰老人家呢?”
黨瑞不可置信的看著林天的床位,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小兔崽子反了天了!?
“說我,我,那肯定是我,我這都快奔三了,跟著小年輕一比,可不就是老人家嘛......”
郭遠鵬悻悻認下罪名,火速鑽進被窩。
......
“伍班長,咱們一直都是這麽早嗎?”
平常偵察連的起床哨是六點鍾,六班人以為到了哨所能有所放鬆,沒想到還是雷打不動的六點鍾。
“當然,不管什麽時候,規矩不能改,狀態不能鬆。”
哨所的巡線兵每天都要巡線,若從衛星地圖上俯瞰,那些線條宛如纏繞的絲帶,不管轉多少個彎,眼前的景象都如出一轍。
“伍班,這麽多線路,當初應該下苦功夫了吧。”
林天前兩天還佩服老兵走山路的水平,現在跟哨所人一對比,就是渣渣。
哨所負責維護線路高達上百公裏,包含數千個編號,以及很多特殊標識。
“一開始天天記,還會被班長天天說,現在每周走三迴,日積月累,不會也會了。”
“不過這也沒什麽,你們認真訓練,我們每天巡線,都是各司所職嘛嗬嗬。”
半小時後,一條窄小的山脊路貼著懸崖延伸,邊上就是懸崖。
“這是‘天險十八彎’,巡線最難走的一段。” 伍班長指向那條不足半米寬的石道,語氣平靜。
林天咽了口唾沫,心裏直發怵,“這麽窄?能走?”
“別怕,走就完了!我第一次過,也腿軟,而且現在有了護欄,安全很多,以前還要背幾十斤工具走,才叫難。”
六班人肅然起敬。
伍班長率先踏上石道,班裏人緊跟,步步謹慎,腳下的石頭濕滑,每一步都得踩穩。
走到一半,伍班長突然低聲道:“停。”
隊伍立刻停住。
他蹲下身,撥開鬆動的石塊,露出一小截電纜,表麵有被拽動的痕跡。
“這裏最近沒滑坡,這條線……有人動過。”
說是哨所,其實也是家。
後麵有幾所房子,連被褥都給他們準備好了。
一群人坐下來,連著六班人,還有哨所一個班,兩個班一起做了兩大桌。
在桌上以茶代酒,好不熱鬧。
晚上還是有些冷的,在大晚上吃一頓別具特色的“部隊火鍋”,暖心又暖胃。
可在這熱鬧的場景中,組局的人卻悄然離開了。
“你幹什麽去?”
郭遠鵬在收拾完殘局後,想起身找找他,卻聽見冷冷的聲音。
轉頭一看,黨瑞坐的穩穩的。
“找人,我們班有個人不見了,我要去找一找,跟他談一談。”
他擔心啊,作為林天新兵連的班長,下連後的班長,整整住了五個月的上下鋪。
說句實在話,他跟林天的感情甚至比原來班裏人的關係還好,。
實實在在付出心血,看到他強顏歡笑,老班長心裏也不是滋味。
“不用找,在山頂上呢,讓他一個人靜一靜吧。”
郭遠鵬不解,同樣是引路人,黨瑞付出的心血不比他少。
怎麽現在他坐的這麽穩,甚至有閑心給自己又續一杯茶。
“男人,要有成長空間,你不能像個老媽子一樣,對他大包大攬,盡管他還沒有滿19歲,可他已經是一名偵察連的士兵
他的路,注定比你,比我寬,軍旅生涯,注定比咱們都長,現在這個坎隻能他自己過。”
龍國每年有那麽多新兵,每兩年義務兵退伍的多的是。
為年限,為學曆,為工資,或者理想。
走到最後的屈指可數。
可林天不屬於前麵這些,他已經沒有生存的顧慮,他的路,注定走得要比別人難。
難得不是體能提升多少,槍械水平怎麽樣,有沒有指揮官的潛力。
他難在自己的心,他的退路比其他人廣的多。
黨瑞並不知道林天具體的家庭環境,可看平時吃的用的,他眼都不眨。
而且從來不小氣,隻要有他一份東西,旁邊人就不會少。
從各個方麵都很好的孩子,往往支撐他走下去的,隻有信仰。
國家教育給每一個龍國人的,是從小根植於心的愛國情懷。
可真到了戰場上,真刀實槍的跟敵人幹,把生命拋之腦後,去尋求答案,很少有人真正能做到。
就算憑一腔熱血,衝動上去了,可再來一次的勇氣,很少有人能撐到最後。
黨瑞今年33歲,18歲入伍,他的老戰友已經屈指可數。
他不希望收的小徒弟是個幹兩年,體會軍營生活後,拍拍屁股走人的士兵。
或者提幹後,從軍校出來當指揮官年限夠了走人的軍官。
他希望他能自己想清楚,他的路怎麽走。
郭遠鵬也是老兵,他自然能明白黨瑞話語中的弦外之音。
莫名,他想起了上次體檢時,林天為了救人捅傷人的事。
那時候林天半宿睡不著覺,是因為他平生第一次捅傷人,現在他都不知道那個人死了。
是他在邊上安慰,那是班長對新兵的安慰。
可現在,他經曆了場戰爭,在子彈打在他身上的時候,他已經死過一迴。
郭遠鵬也拿起桌上的茶葉,給自己倒上一杯。
*
林天給自己點支煙,隻見火星一閃一滅,他卻沒有抽。
聞著煙味好像心裏就平靜了。
其實他也沒想什麽,或者說不知道應該想什麽。
等煙熄滅了,他又點起一根。
周而複始,等他起身後,地上已經豎起了七八個煙頭。
小心翼翼推開門,卻看見兩個人坐的端端正正在喝茶。
“這是什麽新的養生方式嗎?大晚上喝茶?”
“對啊,上好的雨前龍井,離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林天上前,聞了一口,“嗯,放了三年的雨前龍井,都成酸雨了吧。”
“老人家,趕緊洗洗睡吧,明天伍班長還要帶著咱們巡線呢。”
說完,林天開始脫衣服,很快鑽進被窩。
沒兩分鍾,就睡的死死的,仔細聽還能聽見喘息聲。
“他、他剛剛喊誰老人家呢?”
黨瑞不可置信的看著林天的床位,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小兔崽子反了天了!?
“說我,我,那肯定是我,我這都快奔三了,跟著小年輕一比,可不就是老人家嘛......”
郭遠鵬悻悻認下罪名,火速鑽進被窩。
......
“伍班長,咱們一直都是這麽早嗎?”
平常偵察連的起床哨是六點鍾,六班人以為到了哨所能有所放鬆,沒想到還是雷打不動的六點鍾。
“當然,不管什麽時候,規矩不能改,狀態不能鬆。”
哨所的巡線兵每天都要巡線,若從衛星地圖上俯瞰,那些線條宛如纏繞的絲帶,不管轉多少個彎,眼前的景象都如出一轍。
“伍班,這麽多線路,當初應該下苦功夫了吧。”
林天前兩天還佩服老兵走山路的水平,現在跟哨所人一對比,就是渣渣。
哨所負責維護線路高達上百公裏,包含數千個編號,以及很多特殊標識。
“一開始天天記,還會被班長天天說,現在每周走三迴,日積月累,不會也會了。”
“不過這也沒什麽,你們認真訓練,我們每天巡線,都是各司所職嘛嗬嗬。”
半小時後,一條窄小的山脊路貼著懸崖延伸,邊上就是懸崖。
“這是‘天險十八彎’,巡線最難走的一段。” 伍班長指向那條不足半米寬的石道,語氣平靜。
林天咽了口唾沫,心裏直發怵,“這麽窄?能走?”
“別怕,走就完了!我第一次過,也腿軟,而且現在有了護欄,安全很多,以前還要背幾十斤工具走,才叫難。”
六班人肅然起敬。
伍班長率先踏上石道,班裏人緊跟,步步謹慎,腳下的石頭濕滑,每一步都得踩穩。
走到一半,伍班長突然低聲道:“停。”
隊伍立刻停住。
他蹲下身,撥開鬆動的石塊,露出一小截電纜,表麵有被拽動的痕跡。
“這裏最近沒滑坡,這條線……有人動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