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辰鈺看著杜風賤兮兮的模樣,不由冷笑,這貨臉皮夠厚,這是故技重施。
“不行!現在本姑娘就是手癢了,想找人切磋,而你,很適合被我揍一頓!看招吧!”
朱辰鈺追著杜風,就像貓咪盯上了一隻大耗子。
杜風心中發苦,早知道這小姑奶奶這麽難纏,說什麽也不會招惹她。
“妍妹救我!”杜風一下子躲到韻熙妍身後,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韻熙妍也覺得很對不起朱辰鈺,對不起練霓裳,若不是為了救她,也不會有這麽多事情。
“八妹,你消消氣兒,暫且饒過他。千錯萬錯,姐姐的錯,你要怪就怪我好了。”
朱辰鈺氣結。
“你…你就慣著他吧!哼!”
“杜風,我警告你啊,要是敢欺負我七姐,看我不撕了你。還有,我這些師兄師姐,你也不許怠慢了。”
朱辰鈺氣也消了大半,心裏想的還是離開天山,去看看卓師叔,看看武當山上的弟子們。然後迴到明月峽。
天山雖然偏遠,日子過得卻是頗為舒坦,可朱辰鈺無心消受,看得出來,二哥,三姐,七姐也是歸心似箭,思鄉情切。
在練霓裳的洞府,朱辰鈺跟大姐聊了很久,這二人,性格都有些跳脫,可謂惺惺相惜。朱辰鈺本想勸說練霓裳離開天山,一起行走江湖,被練霓裳一口拒絕了。
很快,離別的時刻來臨,朱辰鈺帶著範氏一家人,杜氏叔侄,還有小師妹武瓊瑤,隨二哥溫四炎,三姐葉君君,七姐韻熙妍踏上了歸程。
神秘黑衣人似乎是衝著一些江湖勢力下手,這一點,在杜風見到範占元以後,經過互相印證,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朱辰鈺勸住杜,範二人想報仇的衝動,告訴他們此事要從長計議。黑衣人的背後必定有韃子和後金的影子,如今後金大兵壓境,虎視眈眈,染指中土的想法昭然若揭。
而傳國玉璽在手,斷不能讓大好山河落入後金之手。
一路所見所聞,無不是韃子驕橫殘暴,視中土百姓生命如草芥,更不能忍的是剃發易服的野蠻政策。
漢人皆以為奇恥大辱。不堪受辱,而選擇自殺的人到處都有。
另有李自成,張獻忠等義軍的消息傳來,破襄陽,破山東,河南,進擊四川等等。還有崇禎縊死,宏光初立等大明朝的訊息。天下亂成了一鍋粥。
有大義凜然的誌士,也有暗自通敵的卑鄙小人,不禁令人唏噓。朱辰鈺自然是要做一個大義凜然的好人,俠之大者嘛。多日相處,令杜風,範占元,範斌,杜嶽明,武瓊瑤等不太了解朱辰鈺的人,逐步的了解了這個小姑娘,內裏有乾坤,絕非等閑人。
熱血青年,是革命的主力軍。也最容易受到時代浪潮的影響。朱辰鈺的想法,是先建立一方勢力,合縱連橫,而後力挽狂瀾,一掃宇內。無論叫誰做王,首先要驅逐韃虜,統一天下。雖然像杜風,範占元這樣的江湖人,向來自由灑脫,不喜政治鬥爭,可在朱辰鈺的影響下,耳濡目染,也紛紛思考起了人生。
究竟作為一個江湖人是仗劍天涯,逍遙自在重要,還是順天應民,替天行道來的有意義?這樣的思想交鋒在二人的心裏揮之不去。
或許真如朱辰鈺姑娘所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救黎民百姓於水火才是最重要的,杜風等人也不是徹底的文盲,打小兒也是上過私塾,讀過聖賢書的。胸中也有大義。
幾個年輕人在朱辰鈺影響下,對國家大事越來越有興趣了,一路上時不時就來一場大辯論,談家國,談理想。令範斌,杜嶽明這兩位老江湖大感意外。在他們心裏,重振宗門,光大門派是最高的理想。
可年輕人告訴他們,沒有國,哪來家?韃子南侵,不是簡簡單單的改姓易幟,剃發易服,是動了祖宗的規矩,是亡天下之兆。
聽到這樣的話,兩個老人才如夢初醒。是啊,如果祖宗沒了,還光大個屁的門派?祖墳都被人刨了還怎麽光宗耀祖?
無論是朝廷的腐敗墮落,還是農民義軍攪弄風雲,或者韃子染指中原,無不是黎民百姓受苦,又有哪個是心懷天下的?又有哪個是光宗耀祖的?
都說明主難尋,眼前這不是有一位麽?雖說她是女兒家,可將來未必不能嫁個賢王,有這樣的家主,相夫教子,輔佐賢王也不差呀!更何況,她天賦異稟,武功卓絕!
最先想明白的是範斌,範老先生不愧是人生導師,命運的洞察者,自然明白天道,人道的至理。
果然我老範的眼光獨特,望氣的本事也非同一般,我自然該相信我的慧眼。站對了陣營非常重要,跟對了主子更重要。唔,這個問題我要好好的跟老杜交流一番!
時光荏苒,轉眼兩個多月過去,一行人終於踏上湖北地界,武當山遙遙在望。
可是,令朱辰鈺大吃一驚的是,沿路之上,一片蕭索,原本富庶,欣欣向榮的景象不見了。十室九空,餓殍遍野。
越是接近武當,越是嚴重,朱辰鈺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武當山恐怕是出事了。
武當山下均縣,此刻城中一片混亂,有小股人馬,正在四處抓人,挨家挨戶的搜,遇有男丁,不論老幼,一律帶走,趕到縣衙聽候發落。
長街上排了一排長長的隊伍,都是男的,這些人有的痛哭流涕,有的默然無聲,有的捶足頓胸,有的失魂落魄。可是他們不敢亂動,因為有大批的兵丁拿著鞭子,挎著刀惡狠狠的盯著。時不時還抽幾鞭子,被打到的人一片哀嚎。
縣衙跟前,左右軍士有十多人,都是清軍打扮,這兩列大兵中間,是一個數丈見方的台子,台上有幾個剃頭師傅,正在給幾個人剃頭。赫然是剃發易服令已然波及這裏了。
在這台子數丈開外,一片血腥,幾具無頭屍體橫在那裏,讓人看了不禁脊背發寒,兩股戰戰。
這哪裏還是什麽衙門,分明是森羅鬼殿。而坐在公案後頭的那個黑胖縣官,更好比閻羅。
一位年過四旬,書生模樣的瘦弱男子,剛好到他的位置,那人卻一把甩開左右的衙役,指著公案破口大罵,說的是方言,如癲如狂。
衙役們見狀立刻揮舞著皮鞭衝過去,拚命抽打那人,刹那間那人皮開肉綻,衣衫襤褸。可他恍若未覺,依舊罵著,直到嗓子嘶啞。
黑臉縣令眼放寒芒,一擺手,左右軍士出列3人,押著那瘦弱書生來在橫屍的地方,幹脆利落的一刀,斬下那書生頭顱。
人頭滾落,那屍身顱腔噴出兩股血箭,不遠處排隊的人群紛紛遮住臉麵,不敢多看一眼。
“不行!現在本姑娘就是手癢了,想找人切磋,而你,很適合被我揍一頓!看招吧!”
朱辰鈺追著杜風,就像貓咪盯上了一隻大耗子。
杜風心中發苦,早知道這小姑奶奶這麽難纏,說什麽也不會招惹她。
“妍妹救我!”杜風一下子躲到韻熙妍身後,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韻熙妍也覺得很對不起朱辰鈺,對不起練霓裳,若不是為了救她,也不會有這麽多事情。
“八妹,你消消氣兒,暫且饒過他。千錯萬錯,姐姐的錯,你要怪就怪我好了。”
朱辰鈺氣結。
“你…你就慣著他吧!哼!”
“杜風,我警告你啊,要是敢欺負我七姐,看我不撕了你。還有,我這些師兄師姐,你也不許怠慢了。”
朱辰鈺氣也消了大半,心裏想的還是離開天山,去看看卓師叔,看看武當山上的弟子們。然後迴到明月峽。
天山雖然偏遠,日子過得卻是頗為舒坦,可朱辰鈺無心消受,看得出來,二哥,三姐,七姐也是歸心似箭,思鄉情切。
在練霓裳的洞府,朱辰鈺跟大姐聊了很久,這二人,性格都有些跳脫,可謂惺惺相惜。朱辰鈺本想勸說練霓裳離開天山,一起行走江湖,被練霓裳一口拒絕了。
很快,離別的時刻來臨,朱辰鈺帶著範氏一家人,杜氏叔侄,還有小師妹武瓊瑤,隨二哥溫四炎,三姐葉君君,七姐韻熙妍踏上了歸程。
神秘黑衣人似乎是衝著一些江湖勢力下手,這一點,在杜風見到範占元以後,經過互相印證,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朱辰鈺勸住杜,範二人想報仇的衝動,告訴他們此事要從長計議。黑衣人的背後必定有韃子和後金的影子,如今後金大兵壓境,虎視眈眈,染指中土的想法昭然若揭。
而傳國玉璽在手,斷不能讓大好山河落入後金之手。
一路所見所聞,無不是韃子驕橫殘暴,視中土百姓生命如草芥,更不能忍的是剃發易服的野蠻政策。
漢人皆以為奇恥大辱。不堪受辱,而選擇自殺的人到處都有。
另有李自成,張獻忠等義軍的消息傳來,破襄陽,破山東,河南,進擊四川等等。還有崇禎縊死,宏光初立等大明朝的訊息。天下亂成了一鍋粥。
有大義凜然的誌士,也有暗自通敵的卑鄙小人,不禁令人唏噓。朱辰鈺自然是要做一個大義凜然的好人,俠之大者嘛。多日相處,令杜風,範占元,範斌,杜嶽明,武瓊瑤等不太了解朱辰鈺的人,逐步的了解了這個小姑娘,內裏有乾坤,絕非等閑人。
熱血青年,是革命的主力軍。也最容易受到時代浪潮的影響。朱辰鈺的想法,是先建立一方勢力,合縱連橫,而後力挽狂瀾,一掃宇內。無論叫誰做王,首先要驅逐韃虜,統一天下。雖然像杜風,範占元這樣的江湖人,向來自由灑脫,不喜政治鬥爭,可在朱辰鈺的影響下,耳濡目染,也紛紛思考起了人生。
究竟作為一個江湖人是仗劍天涯,逍遙自在重要,還是順天應民,替天行道來的有意義?這樣的思想交鋒在二人的心裏揮之不去。
或許真如朱辰鈺姑娘所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救黎民百姓於水火才是最重要的,杜風等人也不是徹底的文盲,打小兒也是上過私塾,讀過聖賢書的。胸中也有大義。
幾個年輕人在朱辰鈺影響下,對國家大事越來越有興趣了,一路上時不時就來一場大辯論,談家國,談理想。令範斌,杜嶽明這兩位老江湖大感意外。在他們心裏,重振宗門,光大門派是最高的理想。
可年輕人告訴他們,沒有國,哪來家?韃子南侵,不是簡簡單單的改姓易幟,剃發易服,是動了祖宗的規矩,是亡天下之兆。
聽到這樣的話,兩個老人才如夢初醒。是啊,如果祖宗沒了,還光大個屁的門派?祖墳都被人刨了還怎麽光宗耀祖?
無論是朝廷的腐敗墮落,還是農民義軍攪弄風雲,或者韃子染指中原,無不是黎民百姓受苦,又有哪個是心懷天下的?又有哪個是光宗耀祖的?
都說明主難尋,眼前這不是有一位麽?雖說她是女兒家,可將來未必不能嫁個賢王,有這樣的家主,相夫教子,輔佐賢王也不差呀!更何況,她天賦異稟,武功卓絕!
最先想明白的是範斌,範老先生不愧是人生導師,命運的洞察者,自然明白天道,人道的至理。
果然我老範的眼光獨特,望氣的本事也非同一般,我自然該相信我的慧眼。站對了陣營非常重要,跟對了主子更重要。唔,這個問題我要好好的跟老杜交流一番!
時光荏苒,轉眼兩個多月過去,一行人終於踏上湖北地界,武當山遙遙在望。
可是,令朱辰鈺大吃一驚的是,沿路之上,一片蕭索,原本富庶,欣欣向榮的景象不見了。十室九空,餓殍遍野。
越是接近武當,越是嚴重,朱辰鈺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武當山恐怕是出事了。
武當山下均縣,此刻城中一片混亂,有小股人馬,正在四處抓人,挨家挨戶的搜,遇有男丁,不論老幼,一律帶走,趕到縣衙聽候發落。
長街上排了一排長長的隊伍,都是男的,這些人有的痛哭流涕,有的默然無聲,有的捶足頓胸,有的失魂落魄。可是他們不敢亂動,因為有大批的兵丁拿著鞭子,挎著刀惡狠狠的盯著。時不時還抽幾鞭子,被打到的人一片哀嚎。
縣衙跟前,左右軍士有十多人,都是清軍打扮,這兩列大兵中間,是一個數丈見方的台子,台上有幾個剃頭師傅,正在給幾個人剃頭。赫然是剃發易服令已然波及這裏了。
在這台子數丈開外,一片血腥,幾具無頭屍體橫在那裏,讓人看了不禁脊背發寒,兩股戰戰。
這哪裏還是什麽衙門,分明是森羅鬼殿。而坐在公案後頭的那個黑胖縣官,更好比閻羅。
一位年過四旬,書生模樣的瘦弱男子,剛好到他的位置,那人卻一把甩開左右的衙役,指著公案破口大罵,說的是方言,如癲如狂。
衙役們見狀立刻揮舞著皮鞭衝過去,拚命抽打那人,刹那間那人皮開肉綻,衣衫襤褸。可他恍若未覺,依舊罵著,直到嗓子嘶啞。
黑臉縣令眼放寒芒,一擺手,左右軍士出列3人,押著那瘦弱書生來在橫屍的地方,幹脆利落的一刀,斬下那書生頭顱。
人頭滾落,那屍身顱腔噴出兩股血箭,不遠處排隊的人群紛紛遮住臉麵,不敢多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