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濟格的滿漢聯軍,速度並不慢,主要是因為其騎兵更多,但是此刻天色還早,朱辰鈺怎麽可能放阿濟格逃走。她還想利用夜戰將其一舉拿下呢。
就在阿濟格部收拾帳篷的時候,部署在嶽陽,赤壁的李來亨和高一功部,早已知道了阿濟格部的動向,沿著荊州方向的大路小路狠挖陷馬坑,埋設了大量地雷。
大順軍連日來被阿濟格部追殺,丟盔棄甲,好不憋屈,此刻有西蜀軍壓陣,倒是激起了士氣。
特別是西蜀軍的探馬那叫一個厲害,一夜之間就能摸清方圓百裏之內的軍事情報。這讓李自成的部下都是佩服不已,看西蜀軍的眼神都充滿了敬畏。
大順軍並不知道電報這種東西的存在,都以為西蜀軍中有高人相助。
按清軍的脾性,一般都是走到哪裏,殺到哪裏,掠奪,殺戮就是常態。西蜀軍自然不會放任他們這麽幹,畢竟之後還要仰仗各地百姓提供物資供給呢。
於是乎,阿濟格部動身的時候,就是西蜀軍出擊的時候,例行的襲擾戰立刻展開,朱辰鈺的部隊仗著情報優勢,就像一塊甩不掉的狗皮膏藥。緊緊咬住敵軍不放。
使得清軍根本無暇去劫掠百姓,單單西蜀軍的襲擊就夠他們應付了。
“快!快撤!都打起精神來!”不斷傳來的壞消息讓阿濟格感到心煩意亂,不斷怒吼著催促手下士兵。
吳三桂和尚可喜都一臉凝重,一言不發悶頭趕路。
這幾個滿漢聯軍將領都感覺到了一絲不同尋常,一種叫做危險的東西在逐漸靠近。
阿濟格大軍行了三十多裏,就開始發現蜀軍的襲擾減少了,但是行軍速度反而慢了下來。因為大路上遍布陷馬坑,絆馬索,還有時不時爆炸的地雷。
差不多所有的攻擊都是衝著騎兵去的。
這一下就把阿濟格嚇得夠嗆,還好他還沒嚇傻,立刻命令騎兵舍棄大路,尋著為數不多的沿江平地跑去。路不太好走,但好歹是平地,視野開闊,這一招兒救了他的命。惱人的陷馬坑終於沒了。
“稟首領,敵酋舍棄大路沿江而走,已至二十裏外!”當朱辰鈺看不到阿濟格軍的時候,玄衣衛卻依舊能死死盯著清軍動向,通過驛站傳遞消息,這就是朱辰鈺的殺手鐧,任阿濟格再能跑,也跑不出蜀軍情報網。整個江南大片區域都被玄衣衛在幾日之間布控完畢。
要逃出去,隻有一個辦法,立即過江。可是過江需要船隻。並不是想過就能過的。
而此刻,馬萬年的目光也已經緊緊的盯住了阿濟格,清軍追殺李自成時的船隻停在某個水寨之中,馬萬年早就派人燒毀了大半。
之所以不全部燒毀,是為了防止清軍破釜沉舟,而隻留下一些排水量不大的船隻,就是為了引發清軍內部矛盾,這招借刀殺人效果不錯。同時小船上沒有佛郎機炮,清軍登船後,簡直就是活靶子。
馬萬年雖然年紀不大,但也是作戰經驗豐富的老手了,這一手兒安排就決定了阿濟格部的悲慘命運了。
“傳令,全軍暫時放棄追擊,照常行軍,於掌燈時分至巴陵縣;傳令,命高一功部即刻發兵至華容縣,安靜地方,整肅軍備。命丁字三號至戊字三號嚴密監視敵軍主力,隔半個時辰匯報一次敵動向。”
一係列的命令傳下去,整個西蜀大順聯軍開始動作起來,西蜀軍恐怖的情報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大片範圍內的山川地理狀況,都能及時傳遞到蜀軍指揮中樞,所有作戰將領都對周圍的地理位置以及敵人的動向了如指掌。
這是一種新式作戰模式,基本上拋棄了通訊靠吼,探路靠走的落後方式,有了情報,蜀軍將領個個都是諸葛亮,兵法用的嫻熟無比。
時不時就有人給朱辰鈺獻計獻策,朱辰鈺也覺得這打仗沒啥複雜的,抓住一切機會消滅敵人就行了,此刻,清軍這一路已然是甕中之鱉。
論勇武,阿濟格不過是一個莽夫,吳三桂,尚可喜雖然武藝高強,但也要看跟誰比,跟朱辰鈺比,這二人依舊不夠看。
論軍力,蜀軍士氣高昂,之前的戰損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無論是盾、甲,還是五雷箭,連臂弩等裝備,清軍這一部都沒法跟蜀軍比。
論情報,阿濟格部就跟瞎子一樣,就連來路水寨船隻被燒這樣的關鍵情報都沒傳到阿濟格耳朵裏。
在阿濟格軍外圍,玄衣衛的探子就像鯊魚一樣逡巡監視,隻要發現阿濟格部派出探馬,立刻就撲上去將其撕成碎片。
玄衣衛的機動能力比阿濟格軍不弱,基本上阿濟格跑到哪裏,玄衣衛就跟到哪裏,陰魂不散。阿濟格自然是知道蜀軍的探子在盯著他,情報無法傳遞,這跟十幾萬大軍包圍了自己沒啥區別。
他必須想辦法突圍,獲取到目前所處的境地,這才能聯係上荊州,聯係上金陵,甚至聯係到南下渡江時留在水寨的守軍將領。
幾次三番的試探,阿濟格幾乎絕望了,不僅騎快馬的探子無法突破玄衣衛的封鎖,甚至從江邊渡口登船的探子也有玄衣衛的人前去堵截。
最後,他不得不放大招,偵察兵換成了偵查隊,一次性派出數十匹快馬,同時突圍,這一次他成功了,玄衣衛雖然兇狠,卻都是孤狼,肯定剛不過一隊草原騎兵。
然而,算算時間,玄衣衛已經完成了任務,幹脆就來了個消失不見。
位於中軍的阿濟格不禁冷笑,還以為蜀軍的探子無敵手了呢,也都是欺軟怕硬的貨色!我草原勇士一出,立刻就嚇跑了。
“都加快腳力,掌燈之前務必趕到巴陵縣,傳我軍令,再派出五個小隊,盡快探知蜀軍主力位置。”阿濟格雖然勇而無謀,但他也不是傻子,基本的作戰常識他還是有的,最關鍵是旁邊有吳三桂和尚可喜,這二人都是將才,作戰經驗豐富。屬於阿濟格的左膀右臂。而這也是朱辰鈺痛恨二人,欲除之而後快的理由之一。叛徒招人恨,有本事的叛徒尤其招人恨!
就在阿濟格部收拾帳篷的時候,部署在嶽陽,赤壁的李來亨和高一功部,早已知道了阿濟格部的動向,沿著荊州方向的大路小路狠挖陷馬坑,埋設了大量地雷。
大順軍連日來被阿濟格部追殺,丟盔棄甲,好不憋屈,此刻有西蜀軍壓陣,倒是激起了士氣。
特別是西蜀軍的探馬那叫一個厲害,一夜之間就能摸清方圓百裏之內的軍事情報。這讓李自成的部下都是佩服不已,看西蜀軍的眼神都充滿了敬畏。
大順軍並不知道電報這種東西的存在,都以為西蜀軍中有高人相助。
按清軍的脾性,一般都是走到哪裏,殺到哪裏,掠奪,殺戮就是常態。西蜀軍自然不會放任他們這麽幹,畢竟之後還要仰仗各地百姓提供物資供給呢。
於是乎,阿濟格部動身的時候,就是西蜀軍出擊的時候,例行的襲擾戰立刻展開,朱辰鈺的部隊仗著情報優勢,就像一塊甩不掉的狗皮膏藥。緊緊咬住敵軍不放。
使得清軍根本無暇去劫掠百姓,單單西蜀軍的襲擊就夠他們應付了。
“快!快撤!都打起精神來!”不斷傳來的壞消息讓阿濟格感到心煩意亂,不斷怒吼著催促手下士兵。
吳三桂和尚可喜都一臉凝重,一言不發悶頭趕路。
這幾個滿漢聯軍將領都感覺到了一絲不同尋常,一種叫做危險的東西在逐漸靠近。
阿濟格大軍行了三十多裏,就開始發現蜀軍的襲擾減少了,但是行軍速度反而慢了下來。因為大路上遍布陷馬坑,絆馬索,還有時不時爆炸的地雷。
差不多所有的攻擊都是衝著騎兵去的。
這一下就把阿濟格嚇得夠嗆,還好他還沒嚇傻,立刻命令騎兵舍棄大路,尋著為數不多的沿江平地跑去。路不太好走,但好歹是平地,視野開闊,這一招兒救了他的命。惱人的陷馬坑終於沒了。
“稟首領,敵酋舍棄大路沿江而走,已至二十裏外!”當朱辰鈺看不到阿濟格軍的時候,玄衣衛卻依舊能死死盯著清軍動向,通過驛站傳遞消息,這就是朱辰鈺的殺手鐧,任阿濟格再能跑,也跑不出蜀軍情報網。整個江南大片區域都被玄衣衛在幾日之間布控完畢。
要逃出去,隻有一個辦法,立即過江。可是過江需要船隻。並不是想過就能過的。
而此刻,馬萬年的目光也已經緊緊的盯住了阿濟格,清軍追殺李自成時的船隻停在某個水寨之中,馬萬年早就派人燒毀了大半。
之所以不全部燒毀,是為了防止清軍破釜沉舟,而隻留下一些排水量不大的船隻,就是為了引發清軍內部矛盾,這招借刀殺人效果不錯。同時小船上沒有佛郎機炮,清軍登船後,簡直就是活靶子。
馬萬年雖然年紀不大,但也是作戰經驗豐富的老手了,這一手兒安排就決定了阿濟格部的悲慘命運了。
“傳令,全軍暫時放棄追擊,照常行軍,於掌燈時分至巴陵縣;傳令,命高一功部即刻發兵至華容縣,安靜地方,整肅軍備。命丁字三號至戊字三號嚴密監視敵軍主力,隔半個時辰匯報一次敵動向。”
一係列的命令傳下去,整個西蜀大順聯軍開始動作起來,西蜀軍恐怖的情報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大片範圍內的山川地理狀況,都能及時傳遞到蜀軍指揮中樞,所有作戰將領都對周圍的地理位置以及敵人的動向了如指掌。
這是一種新式作戰模式,基本上拋棄了通訊靠吼,探路靠走的落後方式,有了情報,蜀軍將領個個都是諸葛亮,兵法用的嫻熟無比。
時不時就有人給朱辰鈺獻計獻策,朱辰鈺也覺得這打仗沒啥複雜的,抓住一切機會消滅敵人就行了,此刻,清軍這一路已然是甕中之鱉。
論勇武,阿濟格不過是一個莽夫,吳三桂,尚可喜雖然武藝高強,但也要看跟誰比,跟朱辰鈺比,這二人依舊不夠看。
論軍力,蜀軍士氣高昂,之前的戰損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無論是盾、甲,還是五雷箭,連臂弩等裝備,清軍這一部都沒法跟蜀軍比。
論情報,阿濟格部就跟瞎子一樣,就連來路水寨船隻被燒這樣的關鍵情報都沒傳到阿濟格耳朵裏。
在阿濟格軍外圍,玄衣衛的探子就像鯊魚一樣逡巡監視,隻要發現阿濟格部派出探馬,立刻就撲上去將其撕成碎片。
玄衣衛的機動能力比阿濟格軍不弱,基本上阿濟格跑到哪裏,玄衣衛就跟到哪裏,陰魂不散。阿濟格自然是知道蜀軍的探子在盯著他,情報無法傳遞,這跟十幾萬大軍包圍了自己沒啥區別。
他必須想辦法突圍,獲取到目前所處的境地,這才能聯係上荊州,聯係上金陵,甚至聯係到南下渡江時留在水寨的守軍將領。
幾次三番的試探,阿濟格幾乎絕望了,不僅騎快馬的探子無法突破玄衣衛的封鎖,甚至從江邊渡口登船的探子也有玄衣衛的人前去堵截。
最後,他不得不放大招,偵察兵換成了偵查隊,一次性派出數十匹快馬,同時突圍,這一次他成功了,玄衣衛雖然兇狠,卻都是孤狼,肯定剛不過一隊草原騎兵。
然而,算算時間,玄衣衛已經完成了任務,幹脆就來了個消失不見。
位於中軍的阿濟格不禁冷笑,還以為蜀軍的探子無敵手了呢,也都是欺軟怕硬的貨色!我草原勇士一出,立刻就嚇跑了。
“都加快腳力,掌燈之前務必趕到巴陵縣,傳我軍令,再派出五個小隊,盡快探知蜀軍主力位置。”阿濟格雖然勇而無謀,但他也不是傻子,基本的作戰常識他還是有的,最關鍵是旁邊有吳三桂和尚可喜,這二人都是將才,作戰經驗豐富。屬於阿濟格的左膀右臂。而這也是朱辰鈺痛恨二人,欲除之而後快的理由之一。叛徒招人恨,有本事的叛徒尤其招人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