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外城,董彥率軍接近城西的安德門,這是金陵城外郭比較重要的城門,裏麵進去正麵就能看到內城主城門之一的聚寶門。再望裏,就是紫禁城。
不過,聚寶門外,有寬闊的護城河,護城河內岸的城頭上是府軍右衛的駐防點,這是皇城禁衛軍主力,很難啃。正因為如此,安德門的火力防守不算太強,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而中路主力則接近了東南側的高橋門,高橋門的右邊,數裏之外是滄波門,這個城門有防禦力強大的翁城,所以明軍很明智的選擇沒有翁城的高橋門。
但沒有翁城的城門也不是軟柿子,因為這些城門外頭是環境比較惡劣的山地。不適合大規模部隊展開戰場。然而,對於主力是土司軍的中路軍來說,這反而是個優點,因為他們更擅長山地戰!
兩路軍洶洶而來,兵力強盛,摧枯拉朽一樣就把郭城外的清軍駐點一掃而空,清軍守城部隊迅速關上城門,爬到城牆上緊張的盯著城外漫山遍野的明軍。
整個外郭城牆上擠滿了守軍,間或有快馬來迴逡巡,那是傳令兵和偵查隊在傳遞消息。
除了西側和東南側,東北側,觀音門和姚坊門中間的外麵,朱辰鈺的大軍已經兵臨城下。佯攻試探之下,觀音門和姚坊門城頭的大炮也暴露了!
隻可惜朱辰鈺手頭沒有神威大炮,沒辦法轟掉這些大炮,因此她遵從董彥的命令,暫時按兵不動。
各部之間已經布置了戰場電報網,明軍軍官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各部動向和各個方向的戰場情況。
約定好的總攻時間一到,帥先發難的中路軍就轟掉了高橋門城頭的一門大炮。
孫可望已經兵分兩路,分出10萬具踏弩和一部分後勤人員,帶著9門神威大炮跟隨董彥。剩下的留在中路軍。中路軍很重要,孫可望親自指揮踏弩陣。
伴隨著高橋門城頭的大炮被轟掉。踏弩陣開始在城外列陣。五色旗呈現一片黃色,這是布陣的訊號。
踏弩陣開始迅速成形,內層攻擊,外層警戒。城頭的清兵遠遠看著明軍的騷操作,一頭霧水。
這是啥?這麽多人結成大片的方隊,這要是派騎兵出去來迴這麽一踩,這些傻子一定會被踩成肉餅吧?
城外布陣的士兵望著人頭攢動的城牆,也開心的想著,兔崽子們,等一會兒看爺爺們的飛彈,這一輪齊射一定把你們炸成粉末!
箭陣會形成大範圍打擊,籠罩整個城頭的一段區域。如果是大秦的箭陣,沒有爆炸戰鬥部,用堅盾就可以抵擋,但是明軍的踏弩陣憑盾牌是擋不住的,不但擋不住,還會增加命中率!因為爆炸箭的箭頭碰到堅硬的障礙物會立刻引發爆炸。
當踏弩陣布置完畢後,形成了一個長寬各200米的巨大方陣,前後分三隊,左右分四隊。中間隊列留著很寬的通路。
十萬大軍如何指揮?
說實話古代打仗,軍隊一旦人數太多,指揮官的能力就會不足,很容易發生指揮失靈,形成群毆的局麵,這個時候踩踏和衝擊就難以避免。這也是很多戰役出現以少勝多的原因。
但是踏弩陣不一樣,它是戰陣,有嚴格的指揮程序。不會出現一窩蜂亂跑的情況。
明軍的踏弩陣布置十分迅速,不到五分鍾全部就位,指揮官打了一個進攻的手勢,紅色的旗幟就出現了,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以指揮官為起點,迅速蔓延至整個戰陣。
這些旗幟由一些旗手控製,經過了嚴格的訓練,旗幟揮舞和展開的各種組合就是指揮語言。
第一輪打擊從天而降,清軍士兵傻了,心頭一片絕望。
原來這是……這是箭陣!
這不是普通箭陣,它射程更遠,威力更大。
隱蔽!一些士兵使勁靠在外城垛子下,一些士兵隻能舉盾遮掩。
巨大的轟鳴聲傳的很遠很遠,離爆炸點較近的地方能明顯感覺到地麵震動。
第一輪打擊剛結束的刹那,五色旗再次變換,又一波黃色出現,第二隊迅速穿過最前麵的第一隊,取而代之的成為前排,射角調高,不到2分鍾,第二輪齊射來了!
這次齊射的覆蓋範圍貼著城牆內側,與第一輪射擊形成無死角攻擊。
五六丈高的巨大城牆雖然沒有被爆炸傷到,但是城頭的守兵已經被炸的七葷八素。結果來不及反應,第二輪又來了。
這一次,爆破兵已經突破城頭守軍的防線,迅速攻到城門下,鑽進門洞。
炸藥包堆到巨大的城門下,或者用榔頭在城門上釘上鐵簽子,把炸藥包均勻的掛了上去。
這些炸藥包引出兩根銅線,爆破兵把所有銅線按包漆的顏色匯成兩股,連接到兩根從城外延伸到腳下的銅線上。
準備就緒,人員撤退。
城外的爆破兵按下了開關!
沒錯,明軍使用了電底火裝置,優點就是布置迅速,控製精準,可同時引爆多個分散的爆破點。這又是朱辰鈺的傑作。
自從工匠們學到電學知識,就一發不可收拾了,電的應用太廣泛了,民間不乏聰明人,有句話說得好,大師在民間。有了理論基礎,各種五花八門的應用就會不受控製的冒出來。
這些人才會自動的把他們的奇思妙想送到朱辰鈺這裏,因為一旦通過實踐檢驗,就會得到一輩子花不完的賞錢。
這個爆破兵就是在新應用基礎上出現的特種部隊。
炸城門是明軍的拿手絕活兒,這一次實戰,再次印證了電的神奇。
然而,這隻是開始。
騎兵開道,步兵跟隨,殺入郭城。城內守軍眼看城門失守,頓時急了,玩命的圍殺過來。
血腥的肉搏戰展開,雙方死傷無數。
與此同時,董彥的部隊也攻下了大小安德門。殺入郭城。
他遇到了近衛軍的阻截,戰場慘烈程度超過中路軍。
神威大炮暫時停火。後勤人員立即從南門,西門各抽調三門大炮裝到大車上給北門的朱辰鈺送去。
騎兵橫衝直撞,支援步兵,步兵拚死砍殺,消耗敵方有生力量。
漸漸的明軍占了上風,大片郭城的地麵成為了明軍陣地。
明軍已經殺上城牆,有城外不斷調整移動的箭陣進行火力壓製,大段城牆被占領。
此時,爆破隊再次登上舞台,將城牆攔腰炸斷。這下子,清軍再也無法暢通無阻的通過城牆運兵了!
兩個時辰之後,朱辰鈺等來了大炮,如法炮製,打進郭城!
但是,一進郭城她就有點傻眼!眼前一片望不到邊的營帳!
糟了!捅馬蜂窩了!
不過,聚寶門外,有寬闊的護城河,護城河內岸的城頭上是府軍右衛的駐防點,這是皇城禁衛軍主力,很難啃。正因為如此,安德門的火力防守不算太強,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而中路主力則接近了東南側的高橋門,高橋門的右邊,數裏之外是滄波門,這個城門有防禦力強大的翁城,所以明軍很明智的選擇沒有翁城的高橋門。
但沒有翁城的城門也不是軟柿子,因為這些城門外頭是環境比較惡劣的山地。不適合大規模部隊展開戰場。然而,對於主力是土司軍的中路軍來說,這反而是個優點,因為他們更擅長山地戰!
兩路軍洶洶而來,兵力強盛,摧枯拉朽一樣就把郭城外的清軍駐點一掃而空,清軍守城部隊迅速關上城門,爬到城牆上緊張的盯著城外漫山遍野的明軍。
整個外郭城牆上擠滿了守軍,間或有快馬來迴逡巡,那是傳令兵和偵查隊在傳遞消息。
除了西側和東南側,東北側,觀音門和姚坊門中間的外麵,朱辰鈺的大軍已經兵臨城下。佯攻試探之下,觀音門和姚坊門城頭的大炮也暴露了!
隻可惜朱辰鈺手頭沒有神威大炮,沒辦法轟掉這些大炮,因此她遵從董彥的命令,暫時按兵不動。
各部之間已經布置了戰場電報網,明軍軍官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各部動向和各個方向的戰場情況。
約定好的總攻時間一到,帥先發難的中路軍就轟掉了高橋門城頭的一門大炮。
孫可望已經兵分兩路,分出10萬具踏弩和一部分後勤人員,帶著9門神威大炮跟隨董彥。剩下的留在中路軍。中路軍很重要,孫可望親自指揮踏弩陣。
伴隨著高橋門城頭的大炮被轟掉。踏弩陣開始在城外列陣。五色旗呈現一片黃色,這是布陣的訊號。
踏弩陣開始迅速成形,內層攻擊,外層警戒。城頭的清兵遠遠看著明軍的騷操作,一頭霧水。
這是啥?這麽多人結成大片的方隊,這要是派騎兵出去來迴這麽一踩,這些傻子一定會被踩成肉餅吧?
城外布陣的士兵望著人頭攢動的城牆,也開心的想著,兔崽子們,等一會兒看爺爺們的飛彈,這一輪齊射一定把你們炸成粉末!
箭陣會形成大範圍打擊,籠罩整個城頭的一段區域。如果是大秦的箭陣,沒有爆炸戰鬥部,用堅盾就可以抵擋,但是明軍的踏弩陣憑盾牌是擋不住的,不但擋不住,還會增加命中率!因為爆炸箭的箭頭碰到堅硬的障礙物會立刻引發爆炸。
當踏弩陣布置完畢後,形成了一個長寬各200米的巨大方陣,前後分三隊,左右分四隊。中間隊列留著很寬的通路。
十萬大軍如何指揮?
說實話古代打仗,軍隊一旦人數太多,指揮官的能力就會不足,很容易發生指揮失靈,形成群毆的局麵,這個時候踩踏和衝擊就難以避免。這也是很多戰役出現以少勝多的原因。
但是踏弩陣不一樣,它是戰陣,有嚴格的指揮程序。不會出現一窩蜂亂跑的情況。
明軍的踏弩陣布置十分迅速,不到五分鍾全部就位,指揮官打了一個進攻的手勢,紅色的旗幟就出現了,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以指揮官為起點,迅速蔓延至整個戰陣。
這些旗幟由一些旗手控製,經過了嚴格的訓練,旗幟揮舞和展開的各種組合就是指揮語言。
第一輪打擊從天而降,清軍士兵傻了,心頭一片絕望。
原來這是……這是箭陣!
這不是普通箭陣,它射程更遠,威力更大。
隱蔽!一些士兵使勁靠在外城垛子下,一些士兵隻能舉盾遮掩。
巨大的轟鳴聲傳的很遠很遠,離爆炸點較近的地方能明顯感覺到地麵震動。
第一輪打擊剛結束的刹那,五色旗再次變換,又一波黃色出現,第二隊迅速穿過最前麵的第一隊,取而代之的成為前排,射角調高,不到2分鍾,第二輪齊射來了!
這次齊射的覆蓋範圍貼著城牆內側,與第一輪射擊形成無死角攻擊。
五六丈高的巨大城牆雖然沒有被爆炸傷到,但是城頭的守兵已經被炸的七葷八素。結果來不及反應,第二輪又來了。
這一次,爆破兵已經突破城頭守軍的防線,迅速攻到城門下,鑽進門洞。
炸藥包堆到巨大的城門下,或者用榔頭在城門上釘上鐵簽子,把炸藥包均勻的掛了上去。
這些炸藥包引出兩根銅線,爆破兵把所有銅線按包漆的顏色匯成兩股,連接到兩根從城外延伸到腳下的銅線上。
準備就緒,人員撤退。
城外的爆破兵按下了開關!
沒錯,明軍使用了電底火裝置,優點就是布置迅速,控製精準,可同時引爆多個分散的爆破點。這又是朱辰鈺的傑作。
自從工匠們學到電學知識,就一發不可收拾了,電的應用太廣泛了,民間不乏聰明人,有句話說得好,大師在民間。有了理論基礎,各種五花八門的應用就會不受控製的冒出來。
這些人才會自動的把他們的奇思妙想送到朱辰鈺這裏,因為一旦通過實踐檢驗,就會得到一輩子花不完的賞錢。
這個爆破兵就是在新應用基礎上出現的特種部隊。
炸城門是明軍的拿手絕活兒,這一次實戰,再次印證了電的神奇。
然而,這隻是開始。
騎兵開道,步兵跟隨,殺入郭城。城內守軍眼看城門失守,頓時急了,玩命的圍殺過來。
血腥的肉搏戰展開,雙方死傷無數。
與此同時,董彥的部隊也攻下了大小安德門。殺入郭城。
他遇到了近衛軍的阻截,戰場慘烈程度超過中路軍。
神威大炮暫時停火。後勤人員立即從南門,西門各抽調三門大炮裝到大車上給北門的朱辰鈺送去。
騎兵橫衝直撞,支援步兵,步兵拚死砍殺,消耗敵方有生力量。
漸漸的明軍占了上風,大片郭城的地麵成為了明軍陣地。
明軍已經殺上城牆,有城外不斷調整移動的箭陣進行火力壓製,大段城牆被占領。
此時,爆破隊再次登上舞台,將城牆攔腰炸斷。這下子,清軍再也無法暢通無阻的通過城牆運兵了!
兩個時辰之後,朱辰鈺等來了大炮,如法炮製,打進郭城!
但是,一進郭城她就有點傻眼!眼前一片望不到邊的營帳!
糟了!捅馬蜂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