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的加入對電力學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朱辰鈺在布局文化建設的同時,最關心的還是工業的發展。
不謀而合,宋應星和朱辰鈺率領電學研究所的人同時發力發電機和電動機的改進和研發,目標就是向著更大功率的方向。畢竟工業的發展必須先解決動力問題。
最重要的機械加工工藝,是首當其衝要解決的問題,依靠畜力和水力的傳統機械完成了基礎的中型水輪發電機的建造。
反過來,發電機的部署,讓電動機轉了起來,畜力機和水力機直接被電動機取代,切削,研磨,刨銑等金屬加工機械應運而生。
而這些金屬加工工藝的進步又進一步促進了蒸汽機,內燃機的研製,要說大功率機械,電動機的技術要求還是太高了,而這個時候傻大黑粗的蒸汽機和內燃機就顯出來優勢了。
興武三年三月,第一台蒸汽機模型出爐,五月,第一台燃油內燃機模型建成,六月,蒸汽輪機模型提出,繪製圖紙,七月,燃氣輪機提出技術假設……
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工業母機形成概念。按朱辰鈺的說法,必須先解決有的問題,再逐步解決能用的問題。
這一年,是概念大爆發的年份,朱辰鈺一口氣把可能涉及的工業母機都羅列了一遍。比如萬噸水壓機,煉鐵高爐,采煤機械,石油機械,煉焦爐,石油裂解塔,機械牽引多鏵犁等等,涉及到金屬加工,農業,材料生產等等諸多基礎行業。
光是這些概念,就花費了朱辰鈺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而且,由於研發技術需要,財政一直處於緊張狀態。以至於安排修繕皇宮的眾多開銷都免掉了。
在皇帝和老百姓們看來,大明帝國偏安江南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此時正是享受勝利果實的時機。
而在朱辰鈺看來,情況則要嚴峻的多,大明的百姓還有很多人食不果腹,有很多人衣不蔽體。食物和衣服仍然急缺。
西方的海權國家正在大肆擴張,搶掠殖民地,擴大版圖,發展現代科技。如果大明帝國此時故步自封,妄自尊大,不久的將來就會被其他人超越。
朱辰鈺主張采用的政治經濟策略是非常激進的策略,這一部分原因是個人性格造成的,也與她出身行伍有關係。
首先,帝國的糧食,鹽,鐵和布匹經營權收歸國有,禁止私人資本介入,糧食施行配給製,保證帝國的百姓無論年景如何都有飯吃。
其次,大明帝國施行超級強化的衛所製,幾乎全民皆兵,這些兵可不單純用來打仗的,他們還要負責工農業生產。
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地成立了大大小小的生產建設兵團,沒錯,衛所製裏麵的衛所,被朱辰鈺稱為生產建設兵團。
這些組織形式,均歸屬於兵部管理,一時間,兵部尚書成了人人競逐的香餑餑。兵部的官職十分搶手,而且權力巨大。
再次,強化了監察院的能力,將部分玄衣衛的權力下放給監察院,正所謂亂世用重典,朱辰鈺控製下的大明帝國對貪汙腐敗的懲治力度空前強大,由於有了有線電報,打通了從地方到中央的官員監察通道,強化了對各級官員的控製。
興武一朝,政通人和,幾乎沒有太大的貪汙腐敗案件發生,一是跟反貪力度巨大有關,二是普遍提高了官員的俸祿,所謂高薪養廉,好好做官,錢少不了。
當然了,水漲船高,興武朝的官員競爭壓力也是十分巨大的,除了不能貪汙腐敗,品行高潔之外,還不能是個庸官,必須在經濟民生方麵達到某個最低標準。
春闈結束後,貢士們發覺了一點點小小的變化,一個說法甚囂塵上,據說,來年的殿試,除了基本的策論之類,將會考察新學。
新學?就是皇家高等學院教授的新學麽?難怪與國子監齊名的皇家高等學院也在大肆招收學生,同樣被稱為貢士!
殿試的重要性毋庸諱言,基本上每一個讀書人都曉得其中蘊含的巨大機遇。先不說身價倍增,更重要的是殿試若取得成績,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於是乎,但凡榜上有名的進士都跑去皇家高等學院報名入學了。這學院跟國子監一樣,需要繳納一定的學費,饒是如此,皇家高等學院的門檻還是差點兒被踩破。
皇家高等學院有長公主殿下親自授課,這是進士們遇到的第一個驚喜。
雖然這些讀書人對於軍隊出身的朱辰鈺開始時並沒有太好的印象,並且充滿了輕視之意。
但隨著開學第一課的展開,他們的感官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朱辰鈺的才學征服了他們,讓他們真正感受了一次什麽叫做仰觀天文,俯瞰地理。
朱辰鈺講課的風格,與尋常人不同,她的風格屬於古今結合,從儒生們最熟悉的八條目講起,以一篇《大學》釋義為開端,講解格物致知的本質。
進而引申出新學的概念,並且徹底摒除了讀書人以八股文為天的不良認知,把以往被某些人斥為“奇技淫巧”的工學知識正名為格物致知的根本!
單是這個說法就令讀書人耳目一新,以往的時候,國子監的儒生們可沒這個膽量去挑戰四書五經和八股文的神聖地位。
但是,皇家高等學院奉旨成立,沒人質疑其合法性,朱辰鈺講授的內容也是她結合一些學者,幕僚的建議綜合選編出來的。沒有全盤的現代化,也沒有盡數吸收先輩的東西。
比如朱熹提倡的三綱五常等走向極端禮教的觀點,朱辰鈺就全盤否定了,避而不談。她所做的,用一個詞概括:托古改製!
所謂托古改製,就是用儒家的基本思想,去糾正儒生們走歪的路線。用更合理,更符合社會發展的解釋,去替代腐朽落後的思維方式。一句話,就是搶奪儒家話語權,廢除八股,廢除三綱五常,科舉仍然叫科舉,但內容和形式已經大相徑庭。
這一方麵,深得三人擁護,這三人就是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這三個人,是托古改製的擁躉。
朱辰鈺的許多觀點很符合三人的心中理想。黃宗羲尤為激進,他提出君主立憲製。準備把皇帝架空。
朱辰鈺還想當女皇呢,所以她不喜歡君主立憲製,畢竟議會發揮的作用,可能比不上一位英明神武的女皇。
不謀而合,宋應星和朱辰鈺率領電學研究所的人同時發力發電機和電動機的改進和研發,目標就是向著更大功率的方向。畢竟工業的發展必須先解決動力問題。
最重要的機械加工工藝,是首當其衝要解決的問題,依靠畜力和水力的傳統機械完成了基礎的中型水輪發電機的建造。
反過來,發電機的部署,讓電動機轉了起來,畜力機和水力機直接被電動機取代,切削,研磨,刨銑等金屬加工機械應運而生。
而這些金屬加工工藝的進步又進一步促進了蒸汽機,內燃機的研製,要說大功率機械,電動機的技術要求還是太高了,而這個時候傻大黑粗的蒸汽機和內燃機就顯出來優勢了。
興武三年三月,第一台蒸汽機模型出爐,五月,第一台燃油內燃機模型建成,六月,蒸汽輪機模型提出,繪製圖紙,七月,燃氣輪機提出技術假設……
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工業母機形成概念。按朱辰鈺的說法,必須先解決有的問題,再逐步解決能用的問題。
這一年,是概念大爆發的年份,朱辰鈺一口氣把可能涉及的工業母機都羅列了一遍。比如萬噸水壓機,煉鐵高爐,采煤機械,石油機械,煉焦爐,石油裂解塔,機械牽引多鏵犁等等,涉及到金屬加工,農業,材料生產等等諸多基礎行業。
光是這些概念,就花費了朱辰鈺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而且,由於研發技術需要,財政一直處於緊張狀態。以至於安排修繕皇宮的眾多開銷都免掉了。
在皇帝和老百姓們看來,大明帝國偏安江南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此時正是享受勝利果實的時機。
而在朱辰鈺看來,情況則要嚴峻的多,大明的百姓還有很多人食不果腹,有很多人衣不蔽體。食物和衣服仍然急缺。
西方的海權國家正在大肆擴張,搶掠殖民地,擴大版圖,發展現代科技。如果大明帝國此時故步自封,妄自尊大,不久的將來就會被其他人超越。
朱辰鈺主張采用的政治經濟策略是非常激進的策略,這一部分原因是個人性格造成的,也與她出身行伍有關係。
首先,帝國的糧食,鹽,鐵和布匹經營權收歸國有,禁止私人資本介入,糧食施行配給製,保證帝國的百姓無論年景如何都有飯吃。
其次,大明帝國施行超級強化的衛所製,幾乎全民皆兵,這些兵可不單純用來打仗的,他們還要負責工農業生產。
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地成立了大大小小的生產建設兵團,沒錯,衛所製裏麵的衛所,被朱辰鈺稱為生產建設兵團。
這些組織形式,均歸屬於兵部管理,一時間,兵部尚書成了人人競逐的香餑餑。兵部的官職十分搶手,而且權力巨大。
再次,強化了監察院的能力,將部分玄衣衛的權力下放給監察院,正所謂亂世用重典,朱辰鈺控製下的大明帝國對貪汙腐敗的懲治力度空前強大,由於有了有線電報,打通了從地方到中央的官員監察通道,強化了對各級官員的控製。
興武一朝,政通人和,幾乎沒有太大的貪汙腐敗案件發生,一是跟反貪力度巨大有關,二是普遍提高了官員的俸祿,所謂高薪養廉,好好做官,錢少不了。
當然了,水漲船高,興武朝的官員競爭壓力也是十分巨大的,除了不能貪汙腐敗,品行高潔之外,還不能是個庸官,必須在經濟民生方麵達到某個最低標準。
春闈結束後,貢士們發覺了一點點小小的變化,一個說法甚囂塵上,據說,來年的殿試,除了基本的策論之類,將會考察新學。
新學?就是皇家高等學院教授的新學麽?難怪與國子監齊名的皇家高等學院也在大肆招收學生,同樣被稱為貢士!
殿試的重要性毋庸諱言,基本上每一個讀書人都曉得其中蘊含的巨大機遇。先不說身價倍增,更重要的是殿試若取得成績,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於是乎,但凡榜上有名的進士都跑去皇家高等學院報名入學了。這學院跟國子監一樣,需要繳納一定的學費,饒是如此,皇家高等學院的門檻還是差點兒被踩破。
皇家高等學院有長公主殿下親自授課,這是進士們遇到的第一個驚喜。
雖然這些讀書人對於軍隊出身的朱辰鈺開始時並沒有太好的印象,並且充滿了輕視之意。
但隨著開學第一課的展開,他們的感官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朱辰鈺的才學征服了他們,讓他們真正感受了一次什麽叫做仰觀天文,俯瞰地理。
朱辰鈺講課的風格,與尋常人不同,她的風格屬於古今結合,從儒生們最熟悉的八條目講起,以一篇《大學》釋義為開端,講解格物致知的本質。
進而引申出新學的概念,並且徹底摒除了讀書人以八股文為天的不良認知,把以往被某些人斥為“奇技淫巧”的工學知識正名為格物致知的根本!
單是這個說法就令讀書人耳目一新,以往的時候,國子監的儒生們可沒這個膽量去挑戰四書五經和八股文的神聖地位。
但是,皇家高等學院奉旨成立,沒人質疑其合法性,朱辰鈺講授的內容也是她結合一些學者,幕僚的建議綜合選編出來的。沒有全盤的現代化,也沒有盡數吸收先輩的東西。
比如朱熹提倡的三綱五常等走向極端禮教的觀點,朱辰鈺就全盤否定了,避而不談。她所做的,用一個詞概括:托古改製!
所謂托古改製,就是用儒家的基本思想,去糾正儒生們走歪的路線。用更合理,更符合社會發展的解釋,去替代腐朽落後的思維方式。一句話,就是搶奪儒家話語權,廢除八股,廢除三綱五常,科舉仍然叫科舉,但內容和形式已經大相徑庭。
這一方麵,深得三人擁護,這三人就是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這三個人,是托古改製的擁躉。
朱辰鈺的許多觀點很符合三人的心中理想。黃宗羲尤為激進,他提出君主立憲製。準備把皇帝架空。
朱辰鈺還想當女皇呢,所以她不喜歡君主立憲製,畢竟議會發揮的作用,可能比不上一位英明神武的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