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的軍隊並沒有趕盡殺絕,在給與沙俄軍隊雷霆一擊之後,就派駐大軍陳兵於安加拉河北方地區,虎視眈眈的盯著西西伯利亞平原,那裏才是沙俄的核心地帶,氣候相對溫暖,耕地眾多。
阿裏克謝一世迅速派出使團求和,大明帝國非常上道的表示願意接受求和。
但是,條件是必須有的。
第一條,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必須認罪,承認對大明帝國女皇的惡意中傷是觸怒上帝的邪惡之舉,是需要所有人懺悔和受罰的大不敬行為。
第二條,為大明女皇正名,宣布她不是來自東方的女巫,而是來自天國的審判者,大明軍隊對沙俄軍隊的攻擊是對於罪惡正義的審判。
這兩條很有意思,既然宗教對於沙俄子民是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那就必須正確引導,不能讓大明帝國在沙俄平民心中留下負麵的形象。這對於統治沙俄或者與沙俄交好都是非常重要的。
實際上朱辰鈺已經對統治沙俄不那麽感興趣了,最好讓他們自治,她隻需要拿走石油和糧食就滿足了。
接下來的條款才是重頭戲,戰爭賠款和割地,和平條約規定,葉尼塞河一線東部的所有領土,要割讓給大明帝國。
這才是朱辰鈺真正的目的,她要的是中西伯利亞高原以及遠東地區,包括海洋。
條約成立,因為條約是在葉尼塞河畔的縣城簽訂的,被大明帝國稱作《明俄葉尼塞條約》。這是一項不平等條約,簽訂這項條約的阿裏克謝一世終將被釘在沙俄曆史的恥辱柱上。
阿列克謝一世之所以能同意割地,是因為他覺得中西伯利亞高原以及遠東地區大部分是苦寒之地,是生命的禁區,要不要都無所謂。許多年以後,沙俄成為俄羅斯聯邦共和國時才後悔把這片不毛之地割讓給大明帝國。
但是,這讓女皇朱辰鈺感覺倍兒爽,終於終於欺負了一迴老毛子!
北上勘探石油的西伯利亞兵團正式成立,這個軍團是僅次於鬆嫩軍團的超級兵團,被朱辰鈺稱作工業之心,石油是工業的血液,而西伯利亞兵團就是泵出血液的心髒。
大明十一年,女皇朱辰鈺統一了東半球,藍星有少一半的土地納入大明帝國版圖。而這僅僅隻是一個開始,接下來,女皇朱辰鈺要實現一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功績,她要統一全球!
第二個五年計劃已經進行了三年,還有兩年時間,朱辰鈺打算利用這兩年時間,再現另一個位麵基建狂魔的風采!
隻有實現了大基建,她才能利用好手頭的各種資源,也才能做到不浪費每一寸領土。
首先要加強的是修路架橋的能力,尤其是要把高鐵造出來,而飛機工業也該提上日程了。
為此,她找到盤踞在山西的李自成,給李自成兩個選擇,一是封他異姓侯爵,領一縣之地作為封地,自此解散部隊,迴封地頤養天年。
二是賜國姓,改叫朱自成,並領王爵,離開大明帝國的腹地,向西進發,為帝國開疆裂土,劃分吐蕃,隴西張掖,酒泉,為其根據地,隻要他打下來的領土都歸他統治,封“西域王”,允許他建國稱王。加入華夏聯邦帝國。
李自成毫不猶豫的選擇了b,開玩笑,他還年輕,很多野心被壓抑了這麽多年還沒實現,怎麽可以躺平?
至於改姓朱,有什麽關係呢!隻要是華夏後裔,哪家祖上沒闊過?姓啥無所謂,過過做皇帝的癮才是要緊!
朱辰鈺把李自成打發走,立刻在長安建立了航空航天基地,開始組織人手,攻克飛機工業。一切都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逐步的建立飛機製造工業,在不斷的摸索中奮勇前進。
朱辰鈺編纂的教科書又多了一種:燃燒和空氣動力學!
至此,大明帝國的現代工業框架已經搭建的差不多了,除了核工業還沒啟動,其他工業技術都開始點科技樹了。
大明曆十二年三月,熱軋連續鋼軌技術實現突破,合金鋼理論實現升級,大明帝國具備了生產耐蝕耐熱鋼的能力。
同年八月,蒸汽輪機實現技術突破,單機容量提升到500兆瓦大關!
十一月,超高壓輸電技術通過鑒定……
朱辰鈺率先發展的就是電力科技,所以,此時的大明帝國在電力科技的技能樹上一路狂點,遠超其他國家。
作為大明帝國的女皇,朱辰鈺感覺到自己的時間越來越不夠用了,因為她是全能型技術人才,帝國幾乎所有科研領域都是她在牽頭,治理國家的同時,還要兼顧科技的研究和創新。
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可能做到的,於是,朱辰鈺開始組建內閣,放權給大臣,讓有能力的人才協助她治理國家。
當然了,軍權一直在她手中,這是不能放的。帝國最精銳的部隊由她掌控。
各地的建設兵團源源不斷的為帝國輸送資源,朱辰鈺主持修建的從海參崴到白令海峽東岸的雪國鐵路也在大明十三年建成。
朱辰鈺要在白令海峽建造跨海大橋,聯通美洲和亞洲的陸路通道!
這是一項幾乎無法完成的工程,其難度之大,遠遠超過另一位麵兔國的最高水平。朱辰鈺計劃用三十年的時間來實現它!
另一邊,西伯利亞高原上的油田終於出油了,從勘探到建成投產,大明帝國僅僅用了兩年時間。
石油已經取之不完,用之不盡,朱辰鈺立刻又規劃了兩座煉油廠,一座乙烯工廠,一座合成橡膠工廠和一座合成氨工廠。這些工廠集中於燕京一帶,為帝國生產塑料,化肥,化纖,合成橡膠等提供原料。
煉油廠還出產了航空煤油,在此基礎上,帝國加大了噴氣式發動機的研製力度,初具雛形的噴氣式飛機開始出現,另外一個分支就是液氧甲烷發動機,液氧煤油發動機,這兩種是製造運載火箭的必備神器。
當工業體係趨於完善時,技術發展就會迎來大爆發,這是一種普遍規律,所以,沒有戰爭拖累的大明帝國就像坐上火箭一樣,在科技發展的道路上一路領先,遠遠的將世界各國拋在了身後。
與此同時,歐亞大陸開始在大明帝國的征伐下,漸趨統一。
阿裏克謝一世迅速派出使團求和,大明帝國非常上道的表示願意接受求和。
但是,條件是必須有的。
第一條,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必須認罪,承認對大明帝國女皇的惡意中傷是觸怒上帝的邪惡之舉,是需要所有人懺悔和受罰的大不敬行為。
第二條,為大明女皇正名,宣布她不是來自東方的女巫,而是來自天國的審判者,大明軍隊對沙俄軍隊的攻擊是對於罪惡正義的審判。
這兩條很有意思,既然宗教對於沙俄子民是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那就必須正確引導,不能讓大明帝國在沙俄平民心中留下負麵的形象。這對於統治沙俄或者與沙俄交好都是非常重要的。
實際上朱辰鈺已經對統治沙俄不那麽感興趣了,最好讓他們自治,她隻需要拿走石油和糧食就滿足了。
接下來的條款才是重頭戲,戰爭賠款和割地,和平條約規定,葉尼塞河一線東部的所有領土,要割讓給大明帝國。
這才是朱辰鈺真正的目的,她要的是中西伯利亞高原以及遠東地區,包括海洋。
條約成立,因為條約是在葉尼塞河畔的縣城簽訂的,被大明帝國稱作《明俄葉尼塞條約》。這是一項不平等條約,簽訂這項條約的阿裏克謝一世終將被釘在沙俄曆史的恥辱柱上。
阿列克謝一世之所以能同意割地,是因為他覺得中西伯利亞高原以及遠東地區大部分是苦寒之地,是生命的禁區,要不要都無所謂。許多年以後,沙俄成為俄羅斯聯邦共和國時才後悔把這片不毛之地割讓給大明帝國。
但是,這讓女皇朱辰鈺感覺倍兒爽,終於終於欺負了一迴老毛子!
北上勘探石油的西伯利亞兵團正式成立,這個軍團是僅次於鬆嫩軍團的超級兵團,被朱辰鈺稱作工業之心,石油是工業的血液,而西伯利亞兵團就是泵出血液的心髒。
大明十一年,女皇朱辰鈺統一了東半球,藍星有少一半的土地納入大明帝國版圖。而這僅僅隻是一個開始,接下來,女皇朱辰鈺要實現一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功績,她要統一全球!
第二個五年計劃已經進行了三年,還有兩年時間,朱辰鈺打算利用這兩年時間,再現另一個位麵基建狂魔的風采!
隻有實現了大基建,她才能利用好手頭的各種資源,也才能做到不浪費每一寸領土。
首先要加強的是修路架橋的能力,尤其是要把高鐵造出來,而飛機工業也該提上日程了。
為此,她找到盤踞在山西的李自成,給李自成兩個選擇,一是封他異姓侯爵,領一縣之地作為封地,自此解散部隊,迴封地頤養天年。
二是賜國姓,改叫朱自成,並領王爵,離開大明帝國的腹地,向西進發,為帝國開疆裂土,劃分吐蕃,隴西張掖,酒泉,為其根據地,隻要他打下來的領土都歸他統治,封“西域王”,允許他建國稱王。加入華夏聯邦帝國。
李自成毫不猶豫的選擇了b,開玩笑,他還年輕,很多野心被壓抑了這麽多年還沒實現,怎麽可以躺平?
至於改姓朱,有什麽關係呢!隻要是華夏後裔,哪家祖上沒闊過?姓啥無所謂,過過做皇帝的癮才是要緊!
朱辰鈺把李自成打發走,立刻在長安建立了航空航天基地,開始組織人手,攻克飛機工業。一切都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逐步的建立飛機製造工業,在不斷的摸索中奮勇前進。
朱辰鈺編纂的教科書又多了一種:燃燒和空氣動力學!
至此,大明帝國的現代工業框架已經搭建的差不多了,除了核工業還沒啟動,其他工業技術都開始點科技樹了。
大明曆十二年三月,熱軋連續鋼軌技術實現突破,合金鋼理論實現升級,大明帝國具備了生產耐蝕耐熱鋼的能力。
同年八月,蒸汽輪機實現技術突破,單機容量提升到500兆瓦大關!
十一月,超高壓輸電技術通過鑒定……
朱辰鈺率先發展的就是電力科技,所以,此時的大明帝國在電力科技的技能樹上一路狂點,遠超其他國家。
作為大明帝國的女皇,朱辰鈺感覺到自己的時間越來越不夠用了,因為她是全能型技術人才,帝國幾乎所有科研領域都是她在牽頭,治理國家的同時,還要兼顧科技的研究和創新。
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可能做到的,於是,朱辰鈺開始組建內閣,放權給大臣,讓有能力的人才協助她治理國家。
當然了,軍權一直在她手中,這是不能放的。帝國最精銳的部隊由她掌控。
各地的建設兵團源源不斷的為帝國輸送資源,朱辰鈺主持修建的從海參崴到白令海峽東岸的雪國鐵路也在大明十三年建成。
朱辰鈺要在白令海峽建造跨海大橋,聯通美洲和亞洲的陸路通道!
這是一項幾乎無法完成的工程,其難度之大,遠遠超過另一位麵兔國的最高水平。朱辰鈺計劃用三十年的時間來實現它!
另一邊,西伯利亞高原上的油田終於出油了,從勘探到建成投產,大明帝國僅僅用了兩年時間。
石油已經取之不完,用之不盡,朱辰鈺立刻又規劃了兩座煉油廠,一座乙烯工廠,一座合成橡膠工廠和一座合成氨工廠。這些工廠集中於燕京一帶,為帝國生產塑料,化肥,化纖,合成橡膠等提供原料。
煉油廠還出產了航空煤油,在此基礎上,帝國加大了噴氣式發動機的研製力度,初具雛形的噴氣式飛機開始出現,另外一個分支就是液氧甲烷發動機,液氧煤油發動機,這兩種是製造運載火箭的必備神器。
當工業體係趨於完善時,技術發展就會迎來大爆發,這是一種普遍規律,所以,沒有戰爭拖累的大明帝國就像坐上火箭一樣,在科技發展的道路上一路領先,遠遠的將世界各國拋在了身後。
與此同時,歐亞大陸開始在大明帝國的征伐下,漸趨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