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元帥見奧斯曼騎兵退去,也不叫人追殺,這也是得了女皇的命令,讓他多多保存實力。
帝國每一個子民都是寶貝,戰機什麽的,可以再尋,人要是死了,那沒法複生,現在大明帝國就缺人,擴張太快的弊端已經顯現出來了。
“傳我將令!讓熱氣球升空,密切注意敵方動向。”中年大將果斷下達指令。
“讓我方工兵部隊持續推進,機槍營和騎兵部隊負責掩護,目標:敵方城池。”
被迎頭痛擊的奧斯曼騎兵先鋒哈利勒一臉驚恐,驚魂不定,敵人的手段超出了他的想象,他自忖足夠謹慎小心了,大元帥也說了不可輕敵,但還是被明帝國的軍隊打了個措手不及。
這不是他指揮失利,而是敵方的實力超出了他們的預估。
誘敵深入的計劃還得執行,若沒有水上力量的配合,單單他們的騎兵和步兵恐怕難以挫敗對手,保存住阿斯特拉罕。
這一次奧斯曼騎兵開始後退,遠遠的吊著,他們可不敢再進入明軍射程之內,太可怕了。
明軍熱氣球向著裏海方向飄去,很快在依稀的晨霧中發現了奧斯曼帝國的無敵艦隊身影,偵察兵立刻將這個情況通過氣球上的無線通信設備報告給了明軍元帥!
頓時,明軍指揮層恍然大悟,怪不得那些奧斯曼騎兵一直不緊不慢的向著海邊方向退縮,這戰術目標就是用艦炮支援騎兵,打明軍一個出其不意。
在發現敵軍這一意圖之後,明軍立刻調整了行軍方向,選擇遠離裏海沿岸的策略,向北,向西進軍。
這一戰略轉變,前後用了不到一個小時。奧斯曼軍隊將領直接氣的破口大罵,他也是第一遇到明軍升在天空中的巨大球形物體。一開始以為是某種飛天的攻擊性武器,但後來才發現,那個東西是用來偵查軍情的。
所有的安排化為烏有,奧軍士氣大落。
奧軍調整策略,立刻派出斥候,把前線變化通知各個分支部隊。按理說奧軍的戰鬥力是很強的,但敗就敗在奧軍的指揮通訊係統還處於封建時代,而明軍在這一塊已經與300年之後的現代差距不大了。這個鴻溝是無法逾越的。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明軍去勢洶洶,奧軍也顧不上避其鋒芒,硬生生冒著明軍機槍兵的槍林彈雨,不顧一切的猛撲過去。
一場血腥屠殺隨即展開,奧斯曼帝國軍隊,冒死擋住了明帝國部隊的進攻,在機槍兵的掩護下,明軍槍騎兵緩緩推進,消滅敵方有生力量。
同時,明軍火炮的火力密度明顯比奧斯曼帝國強大很多。炮兵部隊按指揮官的命令,分成兩半,一半掩護,一半機動。打的對麵毫無招架之力,隻能不斷退縮。
奧斯曼軍隊指揮官眉頭緊鎖,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麵出現了,現在退無可退。
拚命的時刻到了。
奧斯曼人本來騎兵占據優勢,但遇到了明軍的機槍兵,損失慘重,指揮官一聲令下,全體下馬。
騎兵改步兵,進入機槍兵射程後,就匍匐於地,頂著槍林彈雨慢慢前進。
他們不得不進攻,因為要想攻擊到敵人,他們就得前進,進到步槍射程之內。
騎改步之後,看來進攻更艱難了,但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傷亡率。
此時,明軍也發現了這個新的情況,一員將官頻頻舉起望遠鏡,觀察陣地情況。
通過無線電設備把這一新的情況上報到位於阿來木托城的總指揮所。
朱辰鈺已經到達阿來木托城。這是大明軍隊首次進入極遠的西方國家作戰。新的對手,新的環境,新的戰法,每一種情況都有必要進行重新評估和規劃。
“陛下!新情況!”
一名高級將領來到指揮部,開始向朱辰鈺匯報情況。
朱辰鈺麵色平靜:“講!”
“前線消息,阿斯特拉罕城攻堅戰已經打響,本來我軍機槍營占有優勢,但奧軍已經改變戰術,放棄了騎兵的機動優勢,意圖貼身肉搏戰。”
朱辰鈺點點頭:"朕知道了,一切指揮權仍然給與紀元帥,朕有一提醒,可以征召哈薩克汗國,俄國,克裏米亞的人參軍。"
“發報給朱自成,讓他取道阿富汗,從阿拉伯半島占領紅海周邊港口,配合唐王的鐵甲艦隊,從後方威脅奧斯曼人。一應繳獲不必上交,所占土地戰後論功行賞。”
朱辰鈺吩咐完,就讓鐵路工程司的人陪同,視察巴爾喀什的銅礦去了。
紀海接到朱辰鈺的命令,立即心領神會。派出一支千人小隊四處征召哈薩克騎兵,給出的條件十分優厚。
這一招很有效,哈薩克汗國的牧民們隻是希望能有一個好的生活,與其被俄國人雇傭,還不如加入大明軍隊。
他們從未見過的細糧和美酒以及各種風味食品出現在了餐桌上,這些都是大明商人帶來的新東西。
借著貿易的誘惑和軍事施加壓力,哈薩克汗國已經被大明征服了,其子民都出現了仰慕大明富庶的思潮。
哈薩克汗國民風彪悍,其士兵驍勇善戰,在遇到大明的現代化軍隊之前,那也是稱霸一方的主兒。
現在被大明帝國征召,換上了先進武器和兵甲,一踏入針對奧斯曼人的戰場,就表現的很搶眼。
兵貴神速,紀海在接收到這些外族軍隊之後,就立刻把他們推上了進攻阿斯特拉罕的戰場。
奧斯曼人在施行騎兵改步兵的戰術後,明軍機槍兵和炮兵就暫時撤迴休整,完全把步兵壓上。
匯合哈薩克汗國的人,與奧斯曼人在伏爾加河下遊展開激戰。
隨著雙方兵力投入,整個伏爾加河下遊流血漂櫓,河麵上時常有漂浮的屍體。
奧斯曼人把頓涅茨克方向的20萬防守部隊也分兵一半,馳援阿斯特拉罕。
以至於防守略顯空虛,在得知這一情報後,紀海電告俄羅斯人,讓他們出兵威脅烏克蘭平原方向的奧軍。
論現場機動性,明軍有金手指無線電報,可以說此時的大明帝國,在戰場上是無敵的。
在偵察兵的探查下,奧斯曼人的所有防線布置在明軍眼中,形同虛設,紀海隻需要隨便派出軍隊四方出擊就可以了。
一日激戰,奧軍被迫後撤百裏,眼看著阿斯特拉罕城就在不遠的地方了。
明軍遠離裏海海岸,讓奧斯曼人的無敵艦隊無計可施。而後,在西北側展開炮營,三百餘門大炮猛轟奧斯曼人的陣地。
刹那間,撕開一個大口子。
哈薩克汗國的騎兵為先鋒,明軍槍騎兵緊隨著推進,士氣如虹。奧斯曼人為了避開鋒芒,迅速後撤,在阿斯特拉罕城周圍展開陣地。
仗著堅城,勉強站穩了腳跟。
帝國每一個子民都是寶貝,戰機什麽的,可以再尋,人要是死了,那沒法複生,現在大明帝國就缺人,擴張太快的弊端已經顯現出來了。
“傳我將令!讓熱氣球升空,密切注意敵方動向。”中年大將果斷下達指令。
“讓我方工兵部隊持續推進,機槍營和騎兵部隊負責掩護,目標:敵方城池。”
被迎頭痛擊的奧斯曼騎兵先鋒哈利勒一臉驚恐,驚魂不定,敵人的手段超出了他的想象,他自忖足夠謹慎小心了,大元帥也說了不可輕敵,但還是被明帝國的軍隊打了個措手不及。
這不是他指揮失利,而是敵方的實力超出了他們的預估。
誘敵深入的計劃還得執行,若沒有水上力量的配合,單單他們的騎兵和步兵恐怕難以挫敗對手,保存住阿斯特拉罕。
這一次奧斯曼騎兵開始後退,遠遠的吊著,他們可不敢再進入明軍射程之內,太可怕了。
明軍熱氣球向著裏海方向飄去,很快在依稀的晨霧中發現了奧斯曼帝國的無敵艦隊身影,偵察兵立刻將這個情況通過氣球上的無線通信設備報告給了明軍元帥!
頓時,明軍指揮層恍然大悟,怪不得那些奧斯曼騎兵一直不緊不慢的向著海邊方向退縮,這戰術目標就是用艦炮支援騎兵,打明軍一個出其不意。
在發現敵軍這一意圖之後,明軍立刻調整了行軍方向,選擇遠離裏海沿岸的策略,向北,向西進軍。
這一戰略轉變,前後用了不到一個小時。奧斯曼軍隊將領直接氣的破口大罵,他也是第一遇到明軍升在天空中的巨大球形物體。一開始以為是某種飛天的攻擊性武器,但後來才發現,那個東西是用來偵查軍情的。
所有的安排化為烏有,奧軍士氣大落。
奧軍調整策略,立刻派出斥候,把前線變化通知各個分支部隊。按理說奧軍的戰鬥力是很強的,但敗就敗在奧軍的指揮通訊係統還處於封建時代,而明軍在這一塊已經與300年之後的現代差距不大了。這個鴻溝是無法逾越的。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明軍去勢洶洶,奧軍也顧不上避其鋒芒,硬生生冒著明軍機槍兵的槍林彈雨,不顧一切的猛撲過去。
一場血腥屠殺隨即展開,奧斯曼帝國軍隊,冒死擋住了明帝國部隊的進攻,在機槍兵的掩護下,明軍槍騎兵緩緩推進,消滅敵方有生力量。
同時,明軍火炮的火力密度明顯比奧斯曼帝國強大很多。炮兵部隊按指揮官的命令,分成兩半,一半掩護,一半機動。打的對麵毫無招架之力,隻能不斷退縮。
奧斯曼軍隊指揮官眉頭緊鎖,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麵出現了,現在退無可退。
拚命的時刻到了。
奧斯曼人本來騎兵占據優勢,但遇到了明軍的機槍兵,損失慘重,指揮官一聲令下,全體下馬。
騎兵改步兵,進入機槍兵射程後,就匍匐於地,頂著槍林彈雨慢慢前進。
他們不得不進攻,因為要想攻擊到敵人,他們就得前進,進到步槍射程之內。
騎改步之後,看來進攻更艱難了,但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傷亡率。
此時,明軍也發現了這個新的情況,一員將官頻頻舉起望遠鏡,觀察陣地情況。
通過無線電設備把這一新的情況上報到位於阿來木托城的總指揮所。
朱辰鈺已經到達阿來木托城。這是大明軍隊首次進入極遠的西方國家作戰。新的對手,新的環境,新的戰法,每一種情況都有必要進行重新評估和規劃。
“陛下!新情況!”
一名高級將領來到指揮部,開始向朱辰鈺匯報情況。
朱辰鈺麵色平靜:“講!”
“前線消息,阿斯特拉罕城攻堅戰已經打響,本來我軍機槍營占有優勢,但奧軍已經改變戰術,放棄了騎兵的機動優勢,意圖貼身肉搏戰。”
朱辰鈺點點頭:"朕知道了,一切指揮權仍然給與紀元帥,朕有一提醒,可以征召哈薩克汗國,俄國,克裏米亞的人參軍。"
“發報給朱自成,讓他取道阿富汗,從阿拉伯半島占領紅海周邊港口,配合唐王的鐵甲艦隊,從後方威脅奧斯曼人。一應繳獲不必上交,所占土地戰後論功行賞。”
朱辰鈺吩咐完,就讓鐵路工程司的人陪同,視察巴爾喀什的銅礦去了。
紀海接到朱辰鈺的命令,立即心領神會。派出一支千人小隊四處征召哈薩克騎兵,給出的條件十分優厚。
這一招很有效,哈薩克汗國的牧民們隻是希望能有一個好的生活,與其被俄國人雇傭,還不如加入大明軍隊。
他們從未見過的細糧和美酒以及各種風味食品出現在了餐桌上,這些都是大明商人帶來的新東西。
借著貿易的誘惑和軍事施加壓力,哈薩克汗國已經被大明征服了,其子民都出現了仰慕大明富庶的思潮。
哈薩克汗國民風彪悍,其士兵驍勇善戰,在遇到大明的現代化軍隊之前,那也是稱霸一方的主兒。
現在被大明帝國征召,換上了先進武器和兵甲,一踏入針對奧斯曼人的戰場,就表現的很搶眼。
兵貴神速,紀海在接收到這些外族軍隊之後,就立刻把他們推上了進攻阿斯特拉罕的戰場。
奧斯曼人在施行騎兵改步兵的戰術後,明軍機槍兵和炮兵就暫時撤迴休整,完全把步兵壓上。
匯合哈薩克汗國的人,與奧斯曼人在伏爾加河下遊展開激戰。
隨著雙方兵力投入,整個伏爾加河下遊流血漂櫓,河麵上時常有漂浮的屍體。
奧斯曼人把頓涅茨克方向的20萬防守部隊也分兵一半,馳援阿斯特拉罕。
以至於防守略顯空虛,在得知這一情報後,紀海電告俄羅斯人,讓他們出兵威脅烏克蘭平原方向的奧軍。
論現場機動性,明軍有金手指無線電報,可以說此時的大明帝國,在戰場上是無敵的。
在偵察兵的探查下,奧斯曼人的所有防線布置在明軍眼中,形同虛設,紀海隻需要隨便派出軍隊四方出擊就可以了。
一日激戰,奧軍被迫後撤百裏,眼看著阿斯特拉罕城就在不遠的地方了。
明軍遠離裏海海岸,讓奧斯曼人的無敵艦隊無計可施。而後,在西北側展開炮營,三百餘門大炮猛轟奧斯曼人的陣地。
刹那間,撕開一個大口子。
哈薩克汗國的騎兵為先鋒,明軍槍騎兵緊隨著推進,士氣如虹。奧斯曼人為了避開鋒芒,迅速後撤,在阿斯特拉罕城周圍展開陣地。
仗著堅城,勉強站穩了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