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首宮中!
太上皇得知消息的速度一點也不比皇帝慢,此刻他也在思考用什麽方法結識這種有大手段的仙人。
“皇爺,陛下來了。”夏守忠拿著拂塵稟報。
看太上皇鬢發灰白,氣血下沉,這仙人之事,可能對這位太上皇來說,是一件好事。
“請他進來!”
“是!”
皇帝一進殿門,便禮拜:“兒臣給父皇請安!”
“起來坐吧!”
“謝父皇!”
慶元帝安坐一旁,而後宮女們奉茶,太上皇看著這個兒子不慌不忙,似乎對這仙人之事看起來並不那麽熱衷。
“父皇,有一事,兒臣琢磨不透,想來請教父皇!”慶元帝探言而說。
太上皇不等他說,便道:“是那仙人吳安之事吧?”
慶元帝點頭,“是的,仙人之說向來存於古籍之中,誰也沒有親眼見識過。如今突然出現,兒臣實在不知如何是好。”
他沒有擅作主張,直到來請教自己,這一點太上皇很滿意,仙人之事,他也不得不謹慎對待。
“哎。仙人下凡,勢必會有預兆,朕也不知,你來之前,心中應該有主意吧,說說看。”太上皇反問他。
慶元帝頷首,把戴荃猜測的,和自己的看法說給太上皇聽。
“兒臣以為,既然吳安這個仙人之前不顯露,必定是沒有遇到妖人這種突發情況。而他不想顯露,肯定也是不願意大起喧嘩,惹人注意,所以從這一點上,兒臣以為將聲勢壓下去……”慶元帝還沒有說完,太上皇就表現出失望的樣子。
“糊塗!”
慶元帝見太上皇不滿,連忙請告:“父皇明示,兒臣尊聽!”
太上皇看著他,他剛剛說的處理方法,真是落了下乘,“你前麵幾句說的沒錯,吳安此人沒有顯露,卻以科舉入仕,那他應該是求官為民生做些功德之舉,正好附合仙人下凡濟世救民之說。但如今因為妖人,他展露出了手段和身份,那就不能視而不見,現在他正等朝廷的迴應,若是朝廷沒有表態,到時候他重新選人自立,你該如何?你有何手段阻擋?凡人之軀,誰能擋那斬斷山嶽的一劍?他即有求,定是升道之路,所謂阻道之仇,不共戴天,更何況是這種殺伐果斷的仙人。”
慶元帝聽完,額頭冒出冷汗,連連點頭,他之前的想法的確是小家子氣了,正如太上皇說的想如果吳安另選他人輔佐,或者說自立,他李氏能抵擋嗎?何況吳安表現出來的態度,那就是殺伐果斷之人。
“父皇說的是,此事兒臣決斷恐有不逮,還請父皇做主。”慶元帝請解。
太上皇心中沉思了一下,這事他也不敢隨便定下,不然那些朝臣不信邪,要諫言,他也嫌麻煩!
隨即想到了一個辦法,感覺能行,便言:“這事不難!”
“哦!父皇請說!”
“昔日文王拜相薑尚,才有了周朝八百年國運。如今仙人臨凡,或有求朝廷,為何不能拜其為相或國師,以求治國之道,安天下民心。而且仙人之事,還必須讓世人知曉,將仙人鬥法妖人斬妖事跡宣傳,如此一來,安其心,求其法。若是我李氏之人能拜入其門下,那將來便有登臨仙道的可能,家族延續會更廣!”太上皇說到這裏,他心中對長生越加渴望。
慶元帝察覺太上皇的情緒,話說的不錯,但那成仙的想法,如今還是太早了些。
“父皇所言,兒臣明白了。”
太上皇心中有了想法,便也不做停留,父子兩人隨即一拍即合,欲拜吳安為丞相,除了安其心之外,還有求法的意思。
“父皇,此事由誰傳旨合適?”慶元帝問。
太上皇想了一下,他幾個兒子不成器,整天走雞鬥狗不成體統,要是辦壞了事,那悔之晚矣。
隨即看向皇帝,言:“逸哥兒今年十三歲了吧?”
“迴父皇,書逸確實是十三歲了,如今在上書房進學,還未指太傅。若是讓他去,怕是難當此任!”慶元帝不太希望自己這個兒子去修道。
他和皇後有兩子一女,大兒子李書逸今年十三歲,次子李書俊也才滿九歲,至於小女兒李書婉,還有幾個月才滿七歲,三個兒女都是他和皇後的心頭肉。
“哼,無知。你那點想法朕明白,讓書逸去,一是從年齡上,吳安與他差不了幾歲,若是派你幾個弟弟去,他們性子你拿得穩,特別是忠順那個混賬。二是書逸體弱多病,若是他能得到仙人指點,對其也是有好處的。最後,一旦雙方有了師生情誼,將來對逸哥兒上位更加有益,難不成還想你大哥的事在重演一遍嗎?”說到這裏,太上皇心中也是有些黯然。
慶元帝一聽,確實如此,有個仙人保駕護航,誰敢造反!至於說以後會不會造他的反,他覺得隻要自己不是昏君,沒哪個仙人會慫恿兒子造老子的反。
“父皇之言,兒臣明白了,這就去安排!”
太上皇頷首:“去吧,沒事就別來擾我了。”
“是,兒臣告退!”
慶元帝退走,迴到皇後的寢宮,將此事悉數告知皇後,後者聽完也是大為震驚!
但得知讓自己大兒子舟車勞頓去那麽遠的地方,心又很心疼。
“陛下,逸兒他身體不好,要不換個人,到時候再拜師,不也一樣。”皇後此言,完全是站在一個母親的角度心疼兒子。
“不可。凡仙人之事,心若不誠,難得其法。朕知道你心疼逸兒,朕又何嚐不是,但這關係到他以後的路,馬虎不得。”慶元帝安慰道。
皇後聞言,眸中含淚,遂即點頭叫來皇子李書逸。
“兒臣拜見母後,給母後請安。”
皇後看著自己這個兒子清瘦模樣,招他過來,“逸兒,來母後身邊,讓母後好好看看。”
李書逸起身,走到皇後身邊,感受到母親的關愛,他很開心,遂即問:“母後,怎麽突然喚兒臣來,可是有事?”
皇後臉上帶著笑意,“怎麽,母後想看看自己兒子,還需要理由不成!”
“母後,兒不是這個意思,兒子也很想念您,不像二弟和三妹能跟在母後身邊。”李書逸想起小時候,那時自己才三四歲,日日夜夜跟在母親身邊,別提多幸福。
自從他老子當了皇帝之後,規矩多了,他年紀也大了,被安排在東宮,東宮是太子所住,他也知道自己將來可能承老子的位置,但一個人住在那偌大的東宮,冷清不說,還很寂寞。
“你啊,想母後了,就直接來,那些宮教還能說你不成。”後宮規矩不少,李書逸作為皇後的長子,可不能讓其他宮裏的妃子找話舌。
母子二人說了些話,遂既皇後將仙人之事又告知他,總的來說,京城目前知道的,也就皇宮裏的幾人。
太上皇得知消息的速度一點也不比皇帝慢,此刻他也在思考用什麽方法結識這種有大手段的仙人。
“皇爺,陛下來了。”夏守忠拿著拂塵稟報。
看太上皇鬢發灰白,氣血下沉,這仙人之事,可能對這位太上皇來說,是一件好事。
“請他進來!”
“是!”
皇帝一進殿門,便禮拜:“兒臣給父皇請安!”
“起來坐吧!”
“謝父皇!”
慶元帝安坐一旁,而後宮女們奉茶,太上皇看著這個兒子不慌不忙,似乎對這仙人之事看起來並不那麽熱衷。
“父皇,有一事,兒臣琢磨不透,想來請教父皇!”慶元帝探言而說。
太上皇不等他說,便道:“是那仙人吳安之事吧?”
慶元帝點頭,“是的,仙人之說向來存於古籍之中,誰也沒有親眼見識過。如今突然出現,兒臣實在不知如何是好。”
他沒有擅作主張,直到來請教自己,這一點太上皇很滿意,仙人之事,他也不得不謹慎對待。
“哎。仙人下凡,勢必會有預兆,朕也不知,你來之前,心中應該有主意吧,說說看。”太上皇反問他。
慶元帝頷首,把戴荃猜測的,和自己的看法說給太上皇聽。
“兒臣以為,既然吳安這個仙人之前不顯露,必定是沒有遇到妖人這種突發情況。而他不想顯露,肯定也是不願意大起喧嘩,惹人注意,所以從這一點上,兒臣以為將聲勢壓下去……”慶元帝還沒有說完,太上皇就表現出失望的樣子。
“糊塗!”
慶元帝見太上皇不滿,連忙請告:“父皇明示,兒臣尊聽!”
太上皇看著他,他剛剛說的處理方法,真是落了下乘,“你前麵幾句說的沒錯,吳安此人沒有顯露,卻以科舉入仕,那他應該是求官為民生做些功德之舉,正好附合仙人下凡濟世救民之說。但如今因為妖人,他展露出了手段和身份,那就不能視而不見,現在他正等朝廷的迴應,若是朝廷沒有表態,到時候他重新選人自立,你該如何?你有何手段阻擋?凡人之軀,誰能擋那斬斷山嶽的一劍?他即有求,定是升道之路,所謂阻道之仇,不共戴天,更何況是這種殺伐果斷的仙人。”
慶元帝聽完,額頭冒出冷汗,連連點頭,他之前的想法的確是小家子氣了,正如太上皇說的想如果吳安另選他人輔佐,或者說自立,他李氏能抵擋嗎?何況吳安表現出來的態度,那就是殺伐果斷之人。
“父皇說的是,此事兒臣決斷恐有不逮,還請父皇做主。”慶元帝請解。
太上皇心中沉思了一下,這事他也不敢隨便定下,不然那些朝臣不信邪,要諫言,他也嫌麻煩!
隨即想到了一個辦法,感覺能行,便言:“這事不難!”
“哦!父皇請說!”
“昔日文王拜相薑尚,才有了周朝八百年國運。如今仙人臨凡,或有求朝廷,為何不能拜其為相或國師,以求治國之道,安天下民心。而且仙人之事,還必須讓世人知曉,將仙人鬥法妖人斬妖事跡宣傳,如此一來,安其心,求其法。若是我李氏之人能拜入其門下,那將來便有登臨仙道的可能,家族延續會更廣!”太上皇說到這裏,他心中對長生越加渴望。
慶元帝察覺太上皇的情緒,話說的不錯,但那成仙的想法,如今還是太早了些。
“父皇所言,兒臣明白了。”
太上皇心中有了想法,便也不做停留,父子兩人隨即一拍即合,欲拜吳安為丞相,除了安其心之外,還有求法的意思。
“父皇,此事由誰傳旨合適?”慶元帝問。
太上皇想了一下,他幾個兒子不成器,整天走雞鬥狗不成體統,要是辦壞了事,那悔之晚矣。
隨即看向皇帝,言:“逸哥兒今年十三歲了吧?”
“迴父皇,書逸確實是十三歲了,如今在上書房進學,還未指太傅。若是讓他去,怕是難當此任!”慶元帝不太希望自己這個兒子去修道。
他和皇後有兩子一女,大兒子李書逸今年十三歲,次子李書俊也才滿九歲,至於小女兒李書婉,還有幾個月才滿七歲,三個兒女都是他和皇後的心頭肉。
“哼,無知。你那點想法朕明白,讓書逸去,一是從年齡上,吳安與他差不了幾歲,若是派你幾個弟弟去,他們性子你拿得穩,特別是忠順那個混賬。二是書逸體弱多病,若是他能得到仙人指點,對其也是有好處的。最後,一旦雙方有了師生情誼,將來對逸哥兒上位更加有益,難不成還想你大哥的事在重演一遍嗎?”說到這裏,太上皇心中也是有些黯然。
慶元帝一聽,確實如此,有個仙人保駕護航,誰敢造反!至於說以後會不會造他的反,他覺得隻要自己不是昏君,沒哪個仙人會慫恿兒子造老子的反。
“父皇之言,兒臣明白了,這就去安排!”
太上皇頷首:“去吧,沒事就別來擾我了。”
“是,兒臣告退!”
慶元帝退走,迴到皇後的寢宮,將此事悉數告知皇後,後者聽完也是大為震驚!
但得知讓自己大兒子舟車勞頓去那麽遠的地方,心又很心疼。
“陛下,逸兒他身體不好,要不換個人,到時候再拜師,不也一樣。”皇後此言,完全是站在一個母親的角度心疼兒子。
“不可。凡仙人之事,心若不誠,難得其法。朕知道你心疼逸兒,朕又何嚐不是,但這關係到他以後的路,馬虎不得。”慶元帝安慰道。
皇後聞言,眸中含淚,遂即點頭叫來皇子李書逸。
“兒臣拜見母後,給母後請安。”
皇後看著自己這個兒子清瘦模樣,招他過來,“逸兒,來母後身邊,讓母後好好看看。”
李書逸起身,走到皇後身邊,感受到母親的關愛,他很開心,遂即問:“母後,怎麽突然喚兒臣來,可是有事?”
皇後臉上帶著笑意,“怎麽,母後想看看自己兒子,還需要理由不成!”
“母後,兒不是這個意思,兒子也很想念您,不像二弟和三妹能跟在母後身邊。”李書逸想起小時候,那時自己才三四歲,日日夜夜跟在母親身邊,別提多幸福。
自從他老子當了皇帝之後,規矩多了,他年紀也大了,被安排在東宮,東宮是太子所住,他也知道自己將來可能承老子的位置,但一個人住在那偌大的東宮,冷清不說,還很寂寞。
“你啊,想母後了,就直接來,那些宮教還能說你不成。”後宮規矩不少,李書逸作為皇後的長子,可不能讓其他宮裏的妃子找話舌。
母子二人說了些話,遂既皇後將仙人之事又告知他,總的來說,京城目前知道的,也就皇宮裏的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