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朝,京城,天朗氣清。
大殿之上,群臣齊聚,氣氛卻比這天氣沉悶百倍。
一封來自南疆的急奏呈上龍案,殿內鴉雀無聲,唯有太監尖細的聲音緩緩念道:“南安郡王鄭景輝擅自率軍攻安南,不聽邊將勸阻,妄自進軍,終陷敵軍重圍,兵敗被俘。安南國主遣使來京,言明願以郡王換大晉宗室公主和親,若不從,便將郡王斬首示眾!”
話音落下,殿中頓時議論紛紛。
禮部尚書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和親之策,曆來乃兩國交好之道,若能以一人換一國安寧,亦非不可。”
兵部尚書卻立刻冷聲駁道:“和親?哼,安南國區區彈丸之地,竟敢獅子大開口,向我大晉索要宗室女子?此事若允,隻會助長宵小之風,使他國效仿。臣以為,絕不可答應!”
“臣附議!”
“臣附議!”
“……”
眾臣紛紛表態,有主和者,有主戰者,朝堂之上頓時喧囂不已。
慶元帝麵色不動,目光微沉,掃視群臣,最終落在吳玄安身上,緩緩開口:“相國以為如何?”
吳玄安神色淡然,看了一眼那些主和派:“陛下,如今大晉國強兵足,錢糧不乏,區區安南,不過地寡人稀。今若示弱,那本尊這一係列強國政策,豈不是笑話。”
“一國之中,君主賢明,國盛民富。若是主和,那養兵何用,爾等幹脆辭官離開朝堂,引頸受戮吧。”
主和一邊之人沒想到相國大人如此態度,倒是他們深感惶恐。
“相國所言甚是,我等見識淺薄,請陛下、相國大人息怒。”
主和一派大臣退讓,另一邊武將則是鄙夷不屑。
慶元帝點頭:“亂端已起。朕與相國意見一樣,當舉兵伐之,以雷霆之勢蕩平安南,使天下人知曉,朕之大晉非可欺之國!”
吳玄安隨即朗聲道:“陛下有意,本尊自當支持,諸位有何掛帥之舉?”
“呃!”
文臣一邊看向武將,如今武將幾乎是皇帝的人,除了四王八公還剩幾個,其他的已經倒向了皇帝。
慶元帝當即轉向兵部尚書:“若無舉薦,朕來安排!”
“陛下聖明!”
慶元帝點頭:“即刻傳令,命神武將軍馮唐掛帥,點兵十萬,揮師而下,定滅安南國!”
兵部尚書聞言,朗聲應道:“臣領旨!”
慶元帝微微頷首,隨即目光一寒,道:“安南不過彈丸小國,竟敢劫持我大晉郡王勒索,若今日退讓,明日隻會有更多宵小效仿。此番出兵,務必要徹底平定南疆,讓安南之地納入我大晉朝版圖之內!”
“遵旨!”群臣齊聲應諾,聲震殿宇。
退朝之後,吳玄安隨慶元帝入禦書房。太監奉上香茗,二人分賓主落座,隨意閑聊片刻,皆是朝局之事,吳玄安並未在意。
正當他思索兵伐安南國後該如何整肅南疆之地時,慶元帝卻忽然輕歎一聲,話鋒一轉,道:“相國,這賈家幾位姑娘,如今都可曾許配了人家?”
吳玄安聞言微怔,抬眼望去,卻見慶元帝神色淡然,並無太多情緒,然而此話落入他耳中,卻頗覺意外。他略一思索,隨即迴道:“賈府自衰落之後,他家幾位姑娘皆隨族中親眷而居,本尊尚未聽到有婚配之事,不知陛下為何突然問起?”
慶元帝端起茶盞,輕抿一口,似笑非笑地道:“哈哈哈,朕不過是隨口一問。”
吳玄安聞言,心中卻有些詫異,無緣無故幹嘛提起賈家女兒等。
如今賈家於今朝已是殘破之勢,慶元帝怎會無端提及賈家女眷?
但見慶元帝神色不露端倪,他便也不再多問,隨即岔開話題,道:“陛下,安南一戰事關國威,馮唐此去,本尊會暗中遣人相助,以保萬無一失。”
慶元帝聞言,輕輕頷首,方才的閑話似乎被他拋諸腦後,隻道:“如此便好。”
兩人扯了幾句閑話之後,吳玄安便離開了,出了禦書房,行至宮門,正要上輦駕,便見史家兩個侯爺上來拜見。
“保齡侯史鼐拜見相國大人!”
“忠靖侯史鼎拜見相國大人!”
吳玄安點頭,不知道他們兩個等自己作甚。
“二位何意?”
史鼐和史鼎互看一眼,前者開口說道:“相國大人,前些時候我大哥之女湘雲得相國府招待,下官特來拜謝。”
吳玄安點頭,也沒多想,“無妨,湘雲姑娘與她表姐關係甚好,左右不過待了幾天,二位若是無事,本尊便先走一步了。”
“是,相國大人請!”
史鼐和史鼎二人讓路,目送相國大人的鑾駕離去。
“二哥,剛剛為什麽不直接說。”
“說什麽說,我觀相國大人話語,似乎還不知道市井謠言,若是擅自提出,隻怕落不到好,也不知道是哪個混賬東西傳出來的。”史鼐心中多少有些不爽,他也想史湘雲進入相國府,但是這種事可以由他和史鼎來安排啊,為何偏偏會傳出史湘雲被相國大人看上的謠言。
“那賈家?”
“管他作甚,先盯著,反正賈赦那老貨做事也是不要臉的,到時候相國大人納了他家幾個姑娘,那我們就去提。”
“好,聽二哥你的。”
另一邊,則是知曉南安郡王被俘的南安老太妃。
憂心如焚之下,又聽宮中太監傳來話,說安南國提出和親之議,她心下盤算,若能尋得一合適女子,或可換迴兒子鄭景輝性命。
遂即召來家中幾個媳婦兒,共同商議。眾人思忖再三,皆覺此事須得謹慎行事,不能讓人察覺她們的真正意圖。
老太妃略一沉吟,忽道:“賈家雖已敗落,然底蘊猶存,賈母持家多年,眼光自是不俗。況且,她膝下孫女盛彩,之前她做壽時,我也見過,個個堪比書香世家出身,端莊秀麗,不若去賈府走上一遭?”
眾人聞言,皆覺此計甚妙。
於是,老太妃攜了幾位媳婦,備下厚禮,親自登門拜訪賈母。
席間,老太妃笑語盈盈,先是誇讚賈母教女有方,接著話鋒一轉,歎道:“老身一生膝下隻得一子,如今卻身陷敵手,若能得一知書達理的幹女兒,也算是寬慰老懷。”
賈母聽著,心中雖覺蹊蹺,但麵上仍含笑應答:“老太妃折煞人了,我這幾個孫女,個個生性頑劣,怎當得起太妃的青眼。”
老太妃卻搖頭笑道:“老妹妹自謙,你家的姑娘們,一個比一個出挑,老身自是歡喜得緊。尤其是剛剛那叫探春,聰慧機敏,言行舉止皆頗合我意,不知她可願認我做個幹親?”
賈母聞言,臉上笑意稍斂,心中卻暗暗戒備,探春素性子她是了解的。
探春心中一凝,怎麽把話提到自己身上來了,在牆角偷聽的賈環,聞言心中鄙夷又生氣。
“探丫頭,老太妃想認你做個幹親,你覺得如何?”賈母還是問出了話,畢竟賈家現今衰敗,丫頭們有個出路也好。
牆角的賈環雖然不知道屋裏的老婆子想打什麽主意,但是他覺得自己姐姐要是答應了,那和連二哥他們的計劃隻怕是要落空。
隨即就在探春要答應的時候,賈環則是壯著膽子衝了進去。
大殿之上,群臣齊聚,氣氛卻比這天氣沉悶百倍。
一封來自南疆的急奏呈上龍案,殿內鴉雀無聲,唯有太監尖細的聲音緩緩念道:“南安郡王鄭景輝擅自率軍攻安南,不聽邊將勸阻,妄自進軍,終陷敵軍重圍,兵敗被俘。安南國主遣使來京,言明願以郡王換大晉宗室公主和親,若不從,便將郡王斬首示眾!”
話音落下,殿中頓時議論紛紛。
禮部尚書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和親之策,曆來乃兩國交好之道,若能以一人換一國安寧,亦非不可。”
兵部尚書卻立刻冷聲駁道:“和親?哼,安南國區區彈丸之地,竟敢獅子大開口,向我大晉索要宗室女子?此事若允,隻會助長宵小之風,使他國效仿。臣以為,絕不可答應!”
“臣附議!”
“臣附議!”
“……”
眾臣紛紛表態,有主和者,有主戰者,朝堂之上頓時喧囂不已。
慶元帝麵色不動,目光微沉,掃視群臣,最終落在吳玄安身上,緩緩開口:“相國以為如何?”
吳玄安神色淡然,看了一眼那些主和派:“陛下,如今大晉國強兵足,錢糧不乏,區區安南,不過地寡人稀。今若示弱,那本尊這一係列強國政策,豈不是笑話。”
“一國之中,君主賢明,國盛民富。若是主和,那養兵何用,爾等幹脆辭官離開朝堂,引頸受戮吧。”
主和一邊之人沒想到相國大人如此態度,倒是他們深感惶恐。
“相國所言甚是,我等見識淺薄,請陛下、相國大人息怒。”
主和一派大臣退讓,另一邊武將則是鄙夷不屑。
慶元帝點頭:“亂端已起。朕與相國意見一樣,當舉兵伐之,以雷霆之勢蕩平安南,使天下人知曉,朕之大晉非可欺之國!”
吳玄安隨即朗聲道:“陛下有意,本尊自當支持,諸位有何掛帥之舉?”
“呃!”
文臣一邊看向武將,如今武將幾乎是皇帝的人,除了四王八公還剩幾個,其他的已經倒向了皇帝。
慶元帝當即轉向兵部尚書:“若無舉薦,朕來安排!”
“陛下聖明!”
慶元帝點頭:“即刻傳令,命神武將軍馮唐掛帥,點兵十萬,揮師而下,定滅安南國!”
兵部尚書聞言,朗聲應道:“臣領旨!”
慶元帝微微頷首,隨即目光一寒,道:“安南不過彈丸小國,竟敢劫持我大晉郡王勒索,若今日退讓,明日隻會有更多宵小效仿。此番出兵,務必要徹底平定南疆,讓安南之地納入我大晉朝版圖之內!”
“遵旨!”群臣齊聲應諾,聲震殿宇。
退朝之後,吳玄安隨慶元帝入禦書房。太監奉上香茗,二人分賓主落座,隨意閑聊片刻,皆是朝局之事,吳玄安並未在意。
正當他思索兵伐安南國後該如何整肅南疆之地時,慶元帝卻忽然輕歎一聲,話鋒一轉,道:“相國,這賈家幾位姑娘,如今都可曾許配了人家?”
吳玄安聞言微怔,抬眼望去,卻見慶元帝神色淡然,並無太多情緒,然而此話落入他耳中,卻頗覺意外。他略一思索,隨即迴道:“賈府自衰落之後,他家幾位姑娘皆隨族中親眷而居,本尊尚未聽到有婚配之事,不知陛下為何突然問起?”
慶元帝端起茶盞,輕抿一口,似笑非笑地道:“哈哈哈,朕不過是隨口一問。”
吳玄安聞言,心中卻有些詫異,無緣無故幹嘛提起賈家女兒等。
如今賈家於今朝已是殘破之勢,慶元帝怎會無端提及賈家女眷?
但見慶元帝神色不露端倪,他便也不再多問,隨即岔開話題,道:“陛下,安南一戰事關國威,馮唐此去,本尊會暗中遣人相助,以保萬無一失。”
慶元帝聞言,輕輕頷首,方才的閑話似乎被他拋諸腦後,隻道:“如此便好。”
兩人扯了幾句閑話之後,吳玄安便離開了,出了禦書房,行至宮門,正要上輦駕,便見史家兩個侯爺上來拜見。
“保齡侯史鼐拜見相國大人!”
“忠靖侯史鼎拜見相國大人!”
吳玄安點頭,不知道他們兩個等自己作甚。
“二位何意?”
史鼐和史鼎互看一眼,前者開口說道:“相國大人,前些時候我大哥之女湘雲得相國府招待,下官特來拜謝。”
吳玄安點頭,也沒多想,“無妨,湘雲姑娘與她表姐關係甚好,左右不過待了幾天,二位若是無事,本尊便先走一步了。”
“是,相國大人請!”
史鼐和史鼎二人讓路,目送相國大人的鑾駕離去。
“二哥,剛剛為什麽不直接說。”
“說什麽說,我觀相國大人話語,似乎還不知道市井謠言,若是擅自提出,隻怕落不到好,也不知道是哪個混賬東西傳出來的。”史鼐心中多少有些不爽,他也想史湘雲進入相國府,但是這種事可以由他和史鼎來安排啊,為何偏偏會傳出史湘雲被相國大人看上的謠言。
“那賈家?”
“管他作甚,先盯著,反正賈赦那老貨做事也是不要臉的,到時候相國大人納了他家幾個姑娘,那我們就去提。”
“好,聽二哥你的。”
另一邊,則是知曉南安郡王被俘的南安老太妃。
憂心如焚之下,又聽宮中太監傳來話,說安南國提出和親之議,她心下盤算,若能尋得一合適女子,或可換迴兒子鄭景輝性命。
遂即召來家中幾個媳婦兒,共同商議。眾人思忖再三,皆覺此事須得謹慎行事,不能讓人察覺她們的真正意圖。
老太妃略一沉吟,忽道:“賈家雖已敗落,然底蘊猶存,賈母持家多年,眼光自是不俗。況且,她膝下孫女盛彩,之前她做壽時,我也見過,個個堪比書香世家出身,端莊秀麗,不若去賈府走上一遭?”
眾人聞言,皆覺此計甚妙。
於是,老太妃攜了幾位媳婦,備下厚禮,親自登門拜訪賈母。
席間,老太妃笑語盈盈,先是誇讚賈母教女有方,接著話鋒一轉,歎道:“老身一生膝下隻得一子,如今卻身陷敵手,若能得一知書達理的幹女兒,也算是寬慰老懷。”
賈母聽著,心中雖覺蹊蹺,但麵上仍含笑應答:“老太妃折煞人了,我這幾個孫女,個個生性頑劣,怎當得起太妃的青眼。”
老太妃卻搖頭笑道:“老妹妹自謙,你家的姑娘們,一個比一個出挑,老身自是歡喜得緊。尤其是剛剛那叫探春,聰慧機敏,言行舉止皆頗合我意,不知她可願認我做個幹親?”
賈母聞言,臉上笑意稍斂,心中卻暗暗戒備,探春素性子她是了解的。
探春心中一凝,怎麽把話提到自己身上來了,在牆角偷聽的賈環,聞言心中鄙夷又生氣。
“探丫頭,老太妃想認你做個幹親,你覺得如何?”賈母還是問出了話,畢竟賈家現今衰敗,丫頭們有個出路也好。
牆角的賈環雖然不知道屋裏的老婆子想打什麽主意,但是他覺得自己姐姐要是答應了,那和連二哥他們的計劃隻怕是要落空。
隨即就在探春要答應的時候,賈環則是壯著膽子衝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