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列席縣委常委會
靠山石附體,官場橫行我怕誰? 作者:三火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葉迅與陸寶龍等人的努力,大店村四十多座大棚的草莓全部賣光,剛開始也不知道該賣多少錢一斤,
郭天明征求葉迅意見,葉迅的意見是,一開始要打開銷路,不能賣的貴了,在保本經營的基礎上少賺一些就行了。
因而第一次賣草莓的價格比較平民化,賺的並不多,但是看到草莓被賣光,還能賺到一些錢,村民們也很高興。
葉明自己建了一個大棚,粗算了一下,總共賺了兩千多塊錢,
建大棚的錢迴一半的本了,而且草莓摘完一茬,還能再摘一茬,這一茬又可以賣不少錢。
如此一來,種大棚的村民們情緒高漲,其他村民得知後,就找到村部,想承包大棚,或者也想建大棚。
然而大棚已經被承包完,再建大棚可以,自己建,也沒補貼了,得知這事後,其他村民就很沮喪。
事情讓葉迅知道後,葉迅覺得黃林鄉應當再進一步擴大規模,形成量的優勢,草莓種植肯定是有廣闊前景的,
如果草莓能像其它水果一樣走進尋常百姓家,需要的量是非常龐大的。
而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一種信息經濟,誰能占據信息優勢,打信息差就能賺到錢,種草莓這種事,對於許多農村人來說,
可能壓根沒聽說過,更不知道草莓怎麽種,大店村先搞了,就占據了信息優勢,這種信息優勢是葉迅給的。
如果把銷路打開並建好了,這種經營優勢會進一步擴大,別人就是知道了種草莓賺錢,也沒法與大店村競爭。
現在繼續投資,擴大規模,可以進一步擴大優勢,如果小富即安,
等到別人反應過來,形成後發優勢,黃林鄉的草莓種植反而就比不上人家了。
葉迅和陸寶龍講了這個道理,讓黃林鄉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鄉裏設立專門機構發展大棚草莓,不要錯失先機。
經葉迅的勸說,陸寶龍答應下來,但向葉迅提出,鄉財政困難,縣裏能不能提供一下支持?
葉迅想了想,對他說:“你們召開會議研究一下,拿出發展大棚草莓的計劃,提交到縣委,我向任書記報告。”
陸寶龍迴去便召開會議研究,讓郭天明和葉明二人上會匯報,鄉領導班子成員議來議去,最後拿出一個計劃出來,提交給縣委。
葉迅收到報告後,交給任中平看。
任中平看了之後,說:“我在考慮農村經濟如何發展,以前農村靠種農作物致富,現在看來是不行了,
當種地不賺錢形成了共識,地就沒人種了,農村現在好多人出去打工,便是這種情況的體現,
所以,如何提高種地效益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搞大棚種植我看是一條路子,這樣,召開縣委常委會研究一下,
把黃林鄉拿出來作為發展大棚種植的試點,如果黃林鄉搞的好,再推廣到全縣,讓青雲縣成為蔬菜大棚種植之鄉,葉迅,你覺得呢?”
葉迅剛要說話,耳邊傳來老石的話:“你跟的這位靠山很有眼光,思路清晰,如果按照他所說的去做,成績會很大!”
葉迅一怔,沒想到老石給他提示了,既然這樣,必須要附和任中平的話了。
“我覺得行!關鍵是抓好落實,而且需要一定的時間!”
任中平點點頭,說:“就這麽辦,通知陸寶龍列席縣委常委會,研究發展蔬菜大棚的事。”
陸寶龍沒想到事情會搞的這麽大,本想是借著這個機會問縣裏要點錢花花,不料縣裏把黃林鄉弄到火爐上烤了。
然而此時,他不被弄到火爐上烤也不行了,隻能硬著頭皮上場了。
縣委常委會召開。
任中平讓陸寶龍在會上作了匯報,然後交由常委會研究,常委們便嘰嘰喳喳議論起來了。
孫中權皺著眉頭思考了一會兒,說:“我覺得我們現在要把精力用在招商引資和發展房地產上,
農村和農業工作以穩定為主,確保糧食種植增產增收就可以了,現在要發展什麽蔬菜大棚,且不說能不能發展好,
就是能發展好,我看也產生不了多少效益,而且會占據我們很大的精力,不利於全縣經濟的整體發展。”
孫中權的話音一落,李俊波提出了反駁:“我不同意中權縣長的說法,三農工作曆來是我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發展好農村和農業工作是我們的基本工作,不能說發展三農工作就分散了我們工作的精力,如果說分散,
也是必須要付出的精力,把黃林鄉當作試點,抓好農村和農業工作,我覺得很有必要,應當全力支持。”
李俊波作為縣委副書記分管農業和農村工作,因為競爭縣長失敗與孫中權產生齟齬,
孫中權剛才說那些話並不是要針對誰,而是他的工作思路想法,但是無形中得罪了李俊波,李俊波必然要反擊。
聽了李俊波的話,孫中權抽了一口煙,沒再怎麽說話。
等到其他常委們說完,任中平作了總結之後,孫中權又開了口:“我再說兩句,現在財政困難,如果隻想著節流,
而不想著開源,財政是維持不下去的,現在花錢的地方很多,而要想開源,必須要發展房地產,想辦法把地賣出去,
啤酒廠那塊地研究多次了,仍然沒有把項目推進下去,這樣不行,王運高書記在的時候,差不多要和春天集團簽約的,
現在又擱置起來,不知還要擱置到什麽時候?”
聞聽此言,任中平低頭看了看手表,說:“中權縣長,關於啤酒廠地塊的事,下次常委會再說,市委領導馬上要來,我們一起去見市委領導吧。”
常委會就散了,葉迅作為縣委辦副主任兼書記秘書,列席常委會,這種列席常委會的辦法,讓他增加了不少見識。
縣委常委會上,大家的意見不可能一致,到了最後便是看各人的立場,立場一致的,便意見一致,立場不一致的,
往往會爭的不可開交,而什麽是立場,就看誰和誰站在一起,是書記的人,還是縣長的人。
郭天明征求葉迅意見,葉迅的意見是,一開始要打開銷路,不能賣的貴了,在保本經營的基礎上少賺一些就行了。
因而第一次賣草莓的價格比較平民化,賺的並不多,但是看到草莓被賣光,還能賺到一些錢,村民們也很高興。
葉明自己建了一個大棚,粗算了一下,總共賺了兩千多塊錢,
建大棚的錢迴一半的本了,而且草莓摘完一茬,還能再摘一茬,這一茬又可以賣不少錢。
如此一來,種大棚的村民們情緒高漲,其他村民得知後,就找到村部,想承包大棚,或者也想建大棚。
然而大棚已經被承包完,再建大棚可以,自己建,也沒補貼了,得知這事後,其他村民就很沮喪。
事情讓葉迅知道後,葉迅覺得黃林鄉應當再進一步擴大規模,形成量的優勢,草莓種植肯定是有廣闊前景的,
如果草莓能像其它水果一樣走進尋常百姓家,需要的量是非常龐大的。
而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一種信息經濟,誰能占據信息優勢,打信息差就能賺到錢,種草莓這種事,對於許多農村人來說,
可能壓根沒聽說過,更不知道草莓怎麽種,大店村先搞了,就占據了信息優勢,這種信息優勢是葉迅給的。
如果把銷路打開並建好了,這種經營優勢會進一步擴大,別人就是知道了種草莓賺錢,也沒法與大店村競爭。
現在繼續投資,擴大規模,可以進一步擴大優勢,如果小富即安,
等到別人反應過來,形成後發優勢,黃林鄉的草莓種植反而就比不上人家了。
葉迅和陸寶龍講了這個道理,讓黃林鄉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鄉裏設立專門機構發展大棚草莓,不要錯失先機。
經葉迅的勸說,陸寶龍答應下來,但向葉迅提出,鄉財政困難,縣裏能不能提供一下支持?
葉迅想了想,對他說:“你們召開會議研究一下,拿出發展大棚草莓的計劃,提交到縣委,我向任書記報告。”
陸寶龍迴去便召開會議研究,讓郭天明和葉明二人上會匯報,鄉領導班子成員議來議去,最後拿出一個計劃出來,提交給縣委。
葉迅收到報告後,交給任中平看。
任中平看了之後,說:“我在考慮農村經濟如何發展,以前農村靠種農作物致富,現在看來是不行了,
當種地不賺錢形成了共識,地就沒人種了,農村現在好多人出去打工,便是這種情況的體現,
所以,如何提高種地效益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搞大棚種植我看是一條路子,這樣,召開縣委常委會研究一下,
把黃林鄉拿出來作為發展大棚種植的試點,如果黃林鄉搞的好,再推廣到全縣,讓青雲縣成為蔬菜大棚種植之鄉,葉迅,你覺得呢?”
葉迅剛要說話,耳邊傳來老石的話:“你跟的這位靠山很有眼光,思路清晰,如果按照他所說的去做,成績會很大!”
葉迅一怔,沒想到老石給他提示了,既然這樣,必須要附和任中平的話了。
“我覺得行!關鍵是抓好落實,而且需要一定的時間!”
任中平點點頭,說:“就這麽辦,通知陸寶龍列席縣委常委會,研究發展蔬菜大棚的事。”
陸寶龍沒想到事情會搞的這麽大,本想是借著這個機會問縣裏要點錢花花,不料縣裏把黃林鄉弄到火爐上烤了。
然而此時,他不被弄到火爐上烤也不行了,隻能硬著頭皮上場了。
縣委常委會召開。
任中平讓陸寶龍在會上作了匯報,然後交由常委會研究,常委們便嘰嘰喳喳議論起來了。
孫中權皺著眉頭思考了一會兒,說:“我覺得我們現在要把精力用在招商引資和發展房地產上,
農村和農業工作以穩定為主,確保糧食種植增產增收就可以了,現在要發展什麽蔬菜大棚,且不說能不能發展好,
就是能發展好,我看也產生不了多少效益,而且會占據我們很大的精力,不利於全縣經濟的整體發展。”
孫中權的話音一落,李俊波提出了反駁:“我不同意中權縣長的說法,三農工作曆來是我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發展好農村和農業工作是我們的基本工作,不能說發展三農工作就分散了我們工作的精力,如果說分散,
也是必須要付出的精力,把黃林鄉當作試點,抓好農村和農業工作,我覺得很有必要,應當全力支持。”
李俊波作為縣委副書記分管農業和農村工作,因為競爭縣長失敗與孫中權產生齟齬,
孫中權剛才說那些話並不是要針對誰,而是他的工作思路想法,但是無形中得罪了李俊波,李俊波必然要反擊。
聽了李俊波的話,孫中權抽了一口煙,沒再怎麽說話。
等到其他常委們說完,任中平作了總結之後,孫中權又開了口:“我再說兩句,現在財政困難,如果隻想著節流,
而不想著開源,財政是維持不下去的,現在花錢的地方很多,而要想開源,必須要發展房地產,想辦法把地賣出去,
啤酒廠那塊地研究多次了,仍然沒有把項目推進下去,這樣不行,王運高書記在的時候,差不多要和春天集團簽約的,
現在又擱置起來,不知還要擱置到什麽時候?”
聞聽此言,任中平低頭看了看手表,說:“中權縣長,關於啤酒廠地塊的事,下次常委會再說,市委領導馬上要來,我們一起去見市委領導吧。”
常委會就散了,葉迅作為縣委辦副主任兼書記秘書,列席常委會,這種列席常委會的辦法,讓他增加了不少見識。
縣委常委會上,大家的意見不可能一致,到了最後便是看各人的立場,立場一致的,便意見一致,立場不一致的,
往往會爭的不可開交,而什麽是立場,就看誰和誰站在一起,是書記的人,還是縣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