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洪水泛濫
被逐出家門從破冰撈魚開始 作者:放下了諾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早飯是韭菜鹹魚和辣椒雞蛋配大米飯,李永生沒什麽食欲,自從穿越而來,進山一直是自己偉大目標,現在可以進了,竟然遇上了連續的暴雨,不開心啊!
上午寫了一上午的西遊記,下午在屋子裏唿唿的耍了一下午的刀法,雨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祥雲河河水的咆哮隔著八百米都能聽到,不能再這樣下了啊!不然可能要發洪水了。
黃昏已至,父親拿著鐵掀迴來了。
“永生,家裏還有多少糧食”?
“二伯的牛車一直在往迴拉,糯米一百多袋子,小麥七八十袋,上萬斤還是有的,家裏放不下,大牛家裏都是,怎麽了爹”?
父親臉上有些愁意。
“很少有這樣連續的暴雨啊!我怕西麵的石橋被衝垮了,去不了平安鄉”。
“這麽嚴重”?
“看看吧!明天再下的話可能要漫堤了,十多年沒有這樣的大雨了,上次漫堤還是你剛出生嗯那年,那時候我們一大家子還住在最前麵的老宅子裏,大晚上的家裏進水了,幸虧跑的快”。
簡單的吃了晚飯,躺在床上睡不著了,聽著外麵的暴雨聲有些煩躁,突然想起了土財主王員外,不出意外,王員外要麽是個隱居的高官,要麽是個王爺勳貴之類的人物,郡主能到他家遊玩,說明和郡主的爹關係很近,王爺的幾率大一些,萬萬沒想到啊!怪不得家裏和皇宮一樣。
清晨,暴雨還在持續的下,李永生早起剛耍了便刀法,父親頂著蓑衣迴來了,全身上下濕透了。
“永生,祥雲河漫堤了,前麵的十多戶人家都被泡了,正在緊急轉移呢”。
李永生心裏一驚。
“有危險麽”?
“暫時沒有,堤壩都很結實,水能漫出來,堤壩一般是衝不壞的,不過這次是遭了災了,大多數水田都會泡水,秧苗不怕水,但會被上麵下來的水衝出來”。
見父親臉上全是惶恐,李永生安慰道:
“爹,不用擔心,我們家有沒有那二畝地情況都差不多,不會餓肚子的”。
父親點點頭,反應過來鬆了口氣。
“小生,聽友慶爹說下麵的橋兩側都衝出石頭了,不出意外的話會垮掉的,前麵十幾家鄉親家當沒搶出來多少,可能會缺糧,到時候能不能~”?
“爹,放心吧!一個村子的,甭管對我們有恩沒恩的,兒子還能讓他們活活餓死不成”。
父親被雨澆透的臉上全是欣慰,眼睛有些發紅,摸了摸李永生的腦袋,心裏充滿了驕傲。
“永生,永生娃在家麽”?
渾身濕透的村正進了家門,臉上掛滿了急躁。
“永生,伯伯和你商議個事”。
知道這家子這個孩子說了算,村正直奔主題。
“伯伯,你說”。
“前麵的十五戶鄉親家裏泡水了,家裏的東西基本沒帶出來,我安排接收了十家了,還有三家沒有著落,你們這三家新戶能不能幫幫忙”?
這麽快就來了啊!不過相比家裏被淹,大雨天沒個落腳的地方沒有吃的才是要命的大事。
“伯伯,三家我們接收了,大牛家情況特殊,你看著安排,我們家和二伯家隨意,你去帶人,我和嬸嬸二伯母打個招唿”。
村正摸了摸李永生的腦袋。
“放心吧!給大牛家安排田福順老兩口,沒有兒子,閨女都嫁了十裏八鄉,安排到大牛家比較合適”。
村正冒著雨走了,李永生頂著鍋蓋去了南屋。
“嬸嬸,剛才村正的話你聽到了麽?永生擅自做主了”。
“永生,別這樣說,鄉裏鄉親的遭了災沒有袖手旁觀的道理,我這就迴去騰房子”。
嬸嬸頂著大米袋子跑迴去了,李永生又去了趟二伯家,二伯正在喂牛,聞言表示完全沒有問題,不但管住,還管一天三頓飯。
村正帶來了三家,大牛家安排了老兩口,二伯家自己有四口人,安排了剛結婚的一家三口,李永生家房屋多,安排了一家四口,熟人,朱大壯。
朱大壯一臉死灰,家裏遭了災,糧食全被泡了,現在家裏也進不去人了。
“永生,麻煩你了,我們吃多少糧食我都記著,秋收了一定還給你們”。
李永生給朱家準備火爐子,母親正在給小舒搬東西,東屋五六十個平方,夠他們一家四口住的。
“大壯哥,安心住下,等收拾出來房間先換烤火換衣服,吃的喝的不用愁”。
“村正伯伯,你讓泡水的各家都來我家扛袋子糯米,一家一袋,算是我的一點心意“。
村正紅了眼睛,他有心幫忙,家裏卻拿不出多少糧食,十三家呢,把人安排在鄉親家裏已經是麻煩人家了,都不富裕,再讓人家管飯有些張不開嘴。
“小永生,伯伯代鄉親們謝謝你的大恩大德,你放心,等秋收了,伯伯一定會想辦法還給你的”。
“伯伯,不用還了,聽我爹說莊稼地衝了很多,好多秧苗都拔了根,今年可能都不容易,讓鄉親們放心吃,不夠再來找我”。
李永生給東屋生了火盆子,找了些替換下來的衣服,也多虧買過兩次布,家裏每人都有兩套替換下來的衣服。
“大壯哥,烤著火盆子趕緊把衣服換了,兩個侄子侄女還小,千萬別凍病了”。
母親已經做好了早飯,見家裏添了四口人又炒了兩個菜蒸了一鍋米飯,既然接收了,決不能讓人家餓肚子,不然在鄉親們麵前抬不起頭來,關鍵是自家兒子能掙,肯本沒有糧食的憂慮。
飯是在一個屋子吃的,八口人有些擠,大壯媳婦抱著小二子,大壯抱著閨女,李永生攬著小舒,見兩個小獸吃著辣椒炒雞蛋,兩個孩子都流下了口水,不過看到桌子上的菜都驚呆了,兩個五六歲的娃娃都懂點事了,沒直接下手,都迴過頭看著自己的爹娘。
見大壯兩口子有些拘束,李永生把筷子遞給他們。
“大壯哥,嫂子,住在在一個屋簷下就算一家人,趕緊趁熱吃,吃飽了有力氣才能抵禦風寒,千萬別客氣,要不就見外了,也不用愁的慌,等洪水過了,我會給你們勻些糧食,絕不會讓你們餓著肚子等秋收”。
上午寫了一上午的西遊記,下午在屋子裏唿唿的耍了一下午的刀法,雨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祥雲河河水的咆哮隔著八百米都能聽到,不能再這樣下了啊!不然可能要發洪水了。
黃昏已至,父親拿著鐵掀迴來了。
“永生,家裏還有多少糧食”?
“二伯的牛車一直在往迴拉,糯米一百多袋子,小麥七八十袋,上萬斤還是有的,家裏放不下,大牛家裏都是,怎麽了爹”?
父親臉上有些愁意。
“很少有這樣連續的暴雨啊!我怕西麵的石橋被衝垮了,去不了平安鄉”。
“這麽嚴重”?
“看看吧!明天再下的話可能要漫堤了,十多年沒有這樣的大雨了,上次漫堤還是你剛出生嗯那年,那時候我們一大家子還住在最前麵的老宅子裏,大晚上的家裏進水了,幸虧跑的快”。
簡單的吃了晚飯,躺在床上睡不著了,聽著外麵的暴雨聲有些煩躁,突然想起了土財主王員外,不出意外,王員外要麽是個隱居的高官,要麽是個王爺勳貴之類的人物,郡主能到他家遊玩,說明和郡主的爹關係很近,王爺的幾率大一些,萬萬沒想到啊!怪不得家裏和皇宮一樣。
清晨,暴雨還在持續的下,李永生早起剛耍了便刀法,父親頂著蓑衣迴來了,全身上下濕透了。
“永生,祥雲河漫堤了,前麵的十多戶人家都被泡了,正在緊急轉移呢”。
李永生心裏一驚。
“有危險麽”?
“暫時沒有,堤壩都很結實,水能漫出來,堤壩一般是衝不壞的,不過這次是遭了災了,大多數水田都會泡水,秧苗不怕水,但會被上麵下來的水衝出來”。
見父親臉上全是惶恐,李永生安慰道:
“爹,不用擔心,我們家有沒有那二畝地情況都差不多,不會餓肚子的”。
父親點點頭,反應過來鬆了口氣。
“小生,聽友慶爹說下麵的橋兩側都衝出石頭了,不出意外的話會垮掉的,前麵十幾家鄉親家當沒搶出來多少,可能會缺糧,到時候能不能~”?
“爹,放心吧!一個村子的,甭管對我們有恩沒恩的,兒子還能讓他們活活餓死不成”。
父親被雨澆透的臉上全是欣慰,眼睛有些發紅,摸了摸李永生的腦袋,心裏充滿了驕傲。
“永生,永生娃在家麽”?
渾身濕透的村正進了家門,臉上掛滿了急躁。
“永生,伯伯和你商議個事”。
知道這家子這個孩子說了算,村正直奔主題。
“伯伯,你說”。
“前麵的十五戶鄉親家裏泡水了,家裏的東西基本沒帶出來,我安排接收了十家了,還有三家沒有著落,你們這三家新戶能不能幫幫忙”?
這麽快就來了啊!不過相比家裏被淹,大雨天沒個落腳的地方沒有吃的才是要命的大事。
“伯伯,三家我們接收了,大牛家情況特殊,你看著安排,我們家和二伯家隨意,你去帶人,我和嬸嬸二伯母打個招唿”。
村正摸了摸李永生的腦袋。
“放心吧!給大牛家安排田福順老兩口,沒有兒子,閨女都嫁了十裏八鄉,安排到大牛家比較合適”。
村正冒著雨走了,李永生頂著鍋蓋去了南屋。
“嬸嬸,剛才村正的話你聽到了麽?永生擅自做主了”。
“永生,別這樣說,鄉裏鄉親的遭了災沒有袖手旁觀的道理,我這就迴去騰房子”。
嬸嬸頂著大米袋子跑迴去了,李永生又去了趟二伯家,二伯正在喂牛,聞言表示完全沒有問題,不但管住,還管一天三頓飯。
村正帶來了三家,大牛家安排了老兩口,二伯家自己有四口人,安排了剛結婚的一家三口,李永生家房屋多,安排了一家四口,熟人,朱大壯。
朱大壯一臉死灰,家裏遭了災,糧食全被泡了,現在家裏也進不去人了。
“永生,麻煩你了,我們吃多少糧食我都記著,秋收了一定還給你們”。
李永生給朱家準備火爐子,母親正在給小舒搬東西,東屋五六十個平方,夠他們一家四口住的。
“大壯哥,安心住下,等收拾出來房間先換烤火換衣服,吃的喝的不用愁”。
“村正伯伯,你讓泡水的各家都來我家扛袋子糯米,一家一袋,算是我的一點心意“。
村正紅了眼睛,他有心幫忙,家裏卻拿不出多少糧食,十三家呢,把人安排在鄉親家裏已經是麻煩人家了,都不富裕,再讓人家管飯有些張不開嘴。
“小永生,伯伯代鄉親們謝謝你的大恩大德,你放心,等秋收了,伯伯一定會想辦法還給你的”。
“伯伯,不用還了,聽我爹說莊稼地衝了很多,好多秧苗都拔了根,今年可能都不容易,讓鄉親們放心吃,不夠再來找我”。
李永生給東屋生了火盆子,找了些替換下來的衣服,也多虧買過兩次布,家裏每人都有兩套替換下來的衣服。
“大壯哥,烤著火盆子趕緊把衣服換了,兩個侄子侄女還小,千萬別凍病了”。
母親已經做好了早飯,見家裏添了四口人又炒了兩個菜蒸了一鍋米飯,既然接收了,決不能讓人家餓肚子,不然在鄉親們麵前抬不起頭來,關鍵是自家兒子能掙,肯本沒有糧食的憂慮。
飯是在一個屋子吃的,八口人有些擠,大壯媳婦抱著小二子,大壯抱著閨女,李永生攬著小舒,見兩個小獸吃著辣椒炒雞蛋,兩個孩子都流下了口水,不過看到桌子上的菜都驚呆了,兩個五六歲的娃娃都懂點事了,沒直接下手,都迴過頭看著自己的爹娘。
見大壯兩口子有些拘束,李永生把筷子遞給他們。
“大壯哥,嫂子,住在在一個屋簷下就算一家人,趕緊趁熱吃,吃飽了有力氣才能抵禦風寒,千萬別客氣,要不就見外了,也不用愁的慌,等洪水過了,我會給你們勻些糧食,絕不會讓你們餓著肚子等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