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紅糖糯米糕
被逐出家門從破冰撈魚開始 作者:放下了諾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永生不想做濫好人,借著今天為村子出了計策,百十斤糯米也算是錦上添花。
“大牛,挑到河邊,讓趕工提水的先吃”。
大家夥都明白了,永生娃這是看鄉親們辛苦,讓家人蒸了米飯,免費送大米來了。
“鄉親們,河邊那邊輪換的人少,相比更累一些,不過大家放心,所有人都有,用紅糖蒸的糯米糕,一人一個大飯團子,大家加把勁,把水渠的水先清出來,一會大牛就挑過來了”。
“好”!
“謝謝永生娃”。
老宅的三家和大牛大伯兩家本來想插個分子,出木頭出力他們裝瞎,用水的時候挑著勾擔來了,被鄉親們一頓痛罵,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所有人都成了正義俠,數算著兩家之前的惡心行徑,還沒走到渠道,兩家人落荒而逃。
河堤上,李永生讓大牛把米飯都倒在了大菏葉上,李永生兩隻手攥米團子,一人一個,大人孩子都有,鄉親們哪裏吃過紅糖這種高級貨,頓覺香甜可口,尤其是都累了一晚上了,嘴巴有多大就敢塞多滿。
“永生,這是什麽米,怎麽那麽甜啊”!
“胡伯伯,這是放了紅糖的糯米糕,吃了長力氣的”。
孩子們也在狼吞虎咽,一些懂事點的孩子隻吃了一半,剩下的用菏葉包了揣進口袋裏,打算留著明天顯擺。
大牛來迴挑了五趟,一桶是五十斤左右,誰也沒落,誰也沒有多領,雖然眼饞,但這樣的情況不要臉會被鄉親們罵死的。
人多輪換著,吃飯的時候也沒停,一家一家的田地被水漫過,都明白利害關係,就澆這一次水,即使以後的日子不下雨,糧食也能多收三成。
忙碌到太陽初升,紅紅的圓盤瞬間帶來了熱度,村正及時叫停了。
“大家夥把最遠的水渠堵住了,今天讓水車把水渠灌滿,下午五點再出來挑水,各家管好自己的就行”。
都沒著急迴家,勾擔木桶和鐵鎬鋤頭都扔在了一邊,三五成群的討論著秋糧的收成,本來已經絕望了,如今失而複得的心情莫名的複雜。
村正吆喝完了就走了,他還要去鄉上找鄉正去匯報情況,早就溝通完了李永生了,孩子並沒有藏私的意思,腳下一路生風,思想純粹的村正隻想把一個好消息趕緊匯報上去,讓別的村子也能保住些糧食。
李永生蹲在河堤上,對著著忙碌了一晚上的木工說道:
“胡伯伯,估計你們今天睡不成覺了”。
“怎麽了永生,水車白天也需要看管麽?睡不成就睡不成,隻要能救莊稼,別說是睡覺了,三天不吃飯我們也願意”。
“水車不用管,吊水的裝置更不用管,村正去了鄉裏,不出意外的話鄉裏會派人來的,沿祥雲河各村都是一樣的情況,你猜鄉正會不會征用你們”。
一群人疲憊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永生,這個能外傳麽?要是都用了,我們打不到水了怎麽辦”?
“胡伯伯,放心吧!可以外傳,也不用擔心水用光了,水車可以往下調,就是水位再落下去個三五米也沒什麽問題,無非就是吊桶的時候多用些力氣”。
水車一直在自動旋轉,水源源不斷的倒進了水渠,眾人感慨了半天剛要迴家,橋南方向煙塵滾滾,前麵是一輛馬車,後麵是七八匹駿馬,給李永生家搞房契的秦黃兩個官差也在後麵的馬上。
馬車剛停下,村正從馬車裏鑽了出來。
“永生娃,老胡,大家都別著急走,鄉正來了”。
和李永生想象的不來一樣,鄉正竟然是個人高馬大的年輕人,看著比自己的也就大個七八歲左右,看著最前麵的李永生目光灼灼,先是兩手做拱施了一禮。
“永生小兄弟,在下平安鄉的管事鄉正曹元青,你的事情我都聽祝村正說了,請問是否真的可以將造物技術透露”。
李永生趕忙迴禮,即使對麵隻是個鄉正,行完了禮指了指後麵有些畏懼的一群鄉親。
“鄉正大人,這是我們村所有的木工,都參與了昨晚水車和吊裝提水裝置的製作過程,如果現在出發,再加上各村自有的木工,一天時間完成兩三個村子的取水設備不成問題,不過這些叔伯大哥也都是勞累了一夜,還請鄉正讓他們多參與指點就好”。
“永生兄弟大義,為了百姓福祉看來早就準備好了,聽說兄弟也勞累了一夜,本鄉正就不耽誤你休息了,所有造物技術我都會呈報縣衙,農時不等人,請容許日後再登門表達感謝”。
又給李永生施了個禮,曹元青把帶著吃飯家夥的木工都請上了馬車和馬匹,自己步行,一起來的官差也全都牽著馬步行,還有擠不上車的,曹元青讓大家分兩組輪換,對著李永生和村正點了點頭,大步流星的帶隊前行。
等隊伍走遠了,村正轉身看向了李永生。
“永生娃,鄉正就是這種火爆性格,我去的時候正心急火燎的要出來查看旱情,不過鄉正一直說話算話,答應日後登門感謝一定會來的”。
李永生一直盯著遠去的隊伍,並不是想著感謝報答的事,隻是有些驚訝於這個曹元青的雷厲風行,這種人要麽是真的心係百姓,要麽就是大奸,當然和自己沒有多大關係,自己現在後台硬的很。
“永生,友慶他們不會有事吧”!
友慶娘見男人和孩子帶走了都有些擔心,李永生剛要解釋,村正對這些村婦可沒什麽好脾氣。
“友慶他娘,能有什麽事,那可都是鄉正請去救災救難得造物工匠,管吃管住還得大魚大肉,迴來說不上還帶著獎勵,要不是我不會木工,說什麽也得去湊個熱鬧”。
友慶娘心裏美滋滋的,看著李永生有些歉意。
“永生娃,你別在意,我剛才就是擔心”。
“伯母,人之常情,說明白就好了,那邊還有等著問話的,麻煩你去給解釋解釋”。
友慶娘笑逐顏開,扛著鐵鎬走向了木工家人們,昨晚她非常有麵子,永生家是第一家澆地的,她家是第二家,當家的和孩子都是好木工,隻要跟緊了永生娃,今年就不會餓肚子。
“大牛,挑到河邊,讓趕工提水的先吃”。
大家夥都明白了,永生娃這是看鄉親們辛苦,讓家人蒸了米飯,免費送大米來了。
“鄉親們,河邊那邊輪換的人少,相比更累一些,不過大家放心,所有人都有,用紅糖蒸的糯米糕,一人一個大飯團子,大家加把勁,把水渠的水先清出來,一會大牛就挑過來了”。
“好”!
“謝謝永生娃”。
老宅的三家和大牛大伯兩家本來想插個分子,出木頭出力他們裝瞎,用水的時候挑著勾擔來了,被鄉親們一頓痛罵,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所有人都成了正義俠,數算著兩家之前的惡心行徑,還沒走到渠道,兩家人落荒而逃。
河堤上,李永生讓大牛把米飯都倒在了大菏葉上,李永生兩隻手攥米團子,一人一個,大人孩子都有,鄉親們哪裏吃過紅糖這種高級貨,頓覺香甜可口,尤其是都累了一晚上了,嘴巴有多大就敢塞多滿。
“永生,這是什麽米,怎麽那麽甜啊”!
“胡伯伯,這是放了紅糖的糯米糕,吃了長力氣的”。
孩子們也在狼吞虎咽,一些懂事點的孩子隻吃了一半,剩下的用菏葉包了揣進口袋裏,打算留著明天顯擺。
大牛來迴挑了五趟,一桶是五十斤左右,誰也沒落,誰也沒有多領,雖然眼饞,但這樣的情況不要臉會被鄉親們罵死的。
人多輪換著,吃飯的時候也沒停,一家一家的田地被水漫過,都明白利害關係,就澆這一次水,即使以後的日子不下雨,糧食也能多收三成。
忙碌到太陽初升,紅紅的圓盤瞬間帶來了熱度,村正及時叫停了。
“大家夥把最遠的水渠堵住了,今天讓水車把水渠灌滿,下午五點再出來挑水,各家管好自己的就行”。
都沒著急迴家,勾擔木桶和鐵鎬鋤頭都扔在了一邊,三五成群的討論著秋糧的收成,本來已經絕望了,如今失而複得的心情莫名的複雜。
村正吆喝完了就走了,他還要去鄉上找鄉正去匯報情況,早就溝通完了李永生了,孩子並沒有藏私的意思,腳下一路生風,思想純粹的村正隻想把一個好消息趕緊匯報上去,讓別的村子也能保住些糧食。
李永生蹲在河堤上,對著著忙碌了一晚上的木工說道:
“胡伯伯,估計你們今天睡不成覺了”。
“怎麽了永生,水車白天也需要看管麽?睡不成就睡不成,隻要能救莊稼,別說是睡覺了,三天不吃飯我們也願意”。
“水車不用管,吊水的裝置更不用管,村正去了鄉裏,不出意外的話鄉裏會派人來的,沿祥雲河各村都是一樣的情況,你猜鄉正會不會征用你們”。
一群人疲憊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永生,這個能外傳麽?要是都用了,我們打不到水了怎麽辦”?
“胡伯伯,放心吧!可以外傳,也不用擔心水用光了,水車可以往下調,就是水位再落下去個三五米也沒什麽問題,無非就是吊桶的時候多用些力氣”。
水車一直在自動旋轉,水源源不斷的倒進了水渠,眾人感慨了半天剛要迴家,橋南方向煙塵滾滾,前麵是一輛馬車,後麵是七八匹駿馬,給李永生家搞房契的秦黃兩個官差也在後麵的馬上。
馬車剛停下,村正從馬車裏鑽了出來。
“永生娃,老胡,大家都別著急走,鄉正來了”。
和李永生想象的不來一樣,鄉正竟然是個人高馬大的年輕人,看著比自己的也就大個七八歲左右,看著最前麵的李永生目光灼灼,先是兩手做拱施了一禮。
“永生小兄弟,在下平安鄉的管事鄉正曹元青,你的事情我都聽祝村正說了,請問是否真的可以將造物技術透露”。
李永生趕忙迴禮,即使對麵隻是個鄉正,行完了禮指了指後麵有些畏懼的一群鄉親。
“鄉正大人,這是我們村所有的木工,都參與了昨晚水車和吊裝提水裝置的製作過程,如果現在出發,再加上各村自有的木工,一天時間完成兩三個村子的取水設備不成問題,不過這些叔伯大哥也都是勞累了一夜,還請鄉正讓他們多參與指點就好”。
“永生兄弟大義,為了百姓福祉看來早就準備好了,聽說兄弟也勞累了一夜,本鄉正就不耽誤你休息了,所有造物技術我都會呈報縣衙,農時不等人,請容許日後再登門表達感謝”。
又給李永生施了個禮,曹元青把帶著吃飯家夥的木工都請上了馬車和馬匹,自己步行,一起來的官差也全都牽著馬步行,還有擠不上車的,曹元青讓大家分兩組輪換,對著李永生和村正點了點頭,大步流星的帶隊前行。
等隊伍走遠了,村正轉身看向了李永生。
“永生娃,鄉正就是這種火爆性格,我去的時候正心急火燎的要出來查看旱情,不過鄉正一直說話算話,答應日後登門感謝一定會來的”。
李永生一直盯著遠去的隊伍,並不是想著感謝報答的事,隻是有些驚訝於這個曹元青的雷厲風行,這種人要麽是真的心係百姓,要麽就是大奸,當然和自己沒有多大關係,自己現在後台硬的很。
“永生,友慶他們不會有事吧”!
友慶娘見男人和孩子帶走了都有些擔心,李永生剛要解釋,村正對這些村婦可沒什麽好脾氣。
“友慶他娘,能有什麽事,那可都是鄉正請去救災救難得造物工匠,管吃管住還得大魚大肉,迴來說不上還帶著獎勵,要不是我不會木工,說什麽也得去湊個熱鬧”。
友慶娘心裏美滋滋的,看著李永生有些歉意。
“永生娃,你別在意,我剛才就是擔心”。
“伯母,人之常情,說明白就好了,那邊還有等著問話的,麻煩你去給解釋解釋”。
友慶娘笑逐顏開,扛著鐵鎬走向了木工家人們,昨晚她非常有麵子,永生家是第一家澆地的,她家是第二家,當家的和孩子都是好木工,隻要跟緊了永生娃,今年就不會餓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