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水泥的構想
被逐出家門從破冰撈魚開始 作者:放下了諾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氣越來越熱,水稻正是茁壯成長的時候,突然又來了一陣幹旱,半個多月沒有下雨,稻田裏的水有些枯竭,祥雲河畔有了三個水車,降低了高度轉起來,水渠裏的水源源不斷,放開口子就能灌進稻田。
往年遇上這種情形可能會愁死,如今隻需要半大孩子扛著個鐵鍬在田間地頭放水堵水,偶爾看到被水車裝上來小魚,開心的滿稻田裏抓捕。
等稻田裏灌滿了水,那些圍繞著後麵土坡修建的小水車也轉起來了,河渠裏的水被源源不斷的往上輸送,土坡上麵的莊稼地也得到了灌溉,隻要祥雲河不斷水,村裏幾乎所有的土地再也不愁幹旱的問題。
草藥種子都已經發下來了,有些錯過生長期的發的是草藥藥苗,一個鄉裏的官差和村正負責發放,為免糾紛,相鄰的兩家不種同一種草藥,村子裏大人孩子都忙活起來,屋頭牆角的,誰多點少點的總歸有些糾紛,幾個老人跟著調解,確保相對的公平公正。
沒人會懷疑草藥不賺錢,後山坡上的黑心果現在都被保護起來了,白天有專門的孩童看著他,晚上派了巡夜人巡守,也就是這玩意兒現在沒用,不然早就被住少人保護起來了。
侯府的竹林裏,李永生吃過午飯躺在躺椅上,愜意地打著盹,傻麅子似乎明白了一件事情,隻有跟著李永生混才不會被欺負,趴在李永生的躺椅前,方便李永生把腳搭在他的身上,毛茸茸軟乎乎的,太舒服。
“永生,睡了嗎?”
李永生抬起頭,父親從遠處過來了,手裏提著個鋤頭。
“爹,休息休息吧!那些花花草草的,讓它們自己長就是了”。
父親放下鋤頭坐在旁邊的躺椅上,似乎有話要講,但又有些忐忑,傻麅子很喜歡這個經常喂它青草和酒糟吃的人,站起來靠近父親,被父親撫摸了一會兒才重新趴下。
“永生,你看這樣行不行?我想把家裏種些草藥,當然了,那些好看的花花草草爹不會亂動的”。
李永生坐直了身子,看著忐忑的父親,心裏有些過意不去,生活是上來了,家裏什麽也不缺,父親好像感覺自己失去了價值,每天忙碌的不讓自己停下,這種生活,對一個普普通通的四十歲中年人來說,可能會有些無所適從。
“爹,想種就種,去問問小雲,那些比較貴的花草就不要動了,那些一般的該鏟就鏟,草藥也是會開花的,別種的太亂就行”。
父親露出了開心的笑容,看樣子早就有了準備。
“永生放心吧!爹都問過了,知道哪些不能動,一塊方地就種一種草藥,爹會打理的整整齊齊,看上去比種花花草草還要板正”。
“也別太累,商隊明天會過來,我和他們打個招唿,等下次來給你弄些種子,在池塘邊架個小水車,用竹子鋪一些溝槽,這樣就不用挑水了”。
說起溝槽,李永生突然想到了水泥,如果有水泥的話,造一些溝渠,讓整個侯府的水循環起來,那感覺會更舒服的。
說幹就幹,這玩意兒要是造出來,那千鄉萬村的水渠都會得到極大的改善。
李永生隻記得燒水泥的材料是石灰石和粘土,至於怎麽燒?什麽比例一竅不通,並且粘土到底是什麽樣也不知道,不知道自己家附近有沒有,不過有了想法就像心裏種下了種子,很快就生根發芽了。
說幹就幹,李永生開始召集村民,友慶爺倆是不能少的,孫大壯也不能少,除了這三人,還召集了十多個壯勞動力,石灰石自己懂一些,粘土的話隻能放任大家出去尋找了,兩個人一組,隻要是奇怪的有些黏性的土壤就帶迴來。
十個小組出發了,侯府外麵堆了一堆煤炭,是船隊帶過來的,一直沒用,煤炭不缺,隻要建好了磚窯就行。
讓村正從鎮上請了個建窯的大師傅,說明了一下要求,由村正伯伯組織人開幹,石灰窯建在了村子的西北角,隻是暫時實驗性用的,真要是發明出來,村子肯定不能待,到時候把窯建在青原縣城附近比較合適。
做侯爺的最大好處就是什麽都不用自己操心,大家都去忙的時候,李永生反而閑得無事可做,每天除了練功就是研究吃喝,強叔的口味被改變了很多,已經不再專注於蔬菜和燒烤了,現在最喜歡的是烤肉蘸醬,和蔬菜一起卷在薄餅裏,一頓飯能消耗兩斤餅。
土窯建好了,李永生把馮鐵匠請來,他對怎麽提高燃燒有些專業的把握,不知道需要多少度,但肯定不會低。
最先迴來的隊伍是友慶父子,他們帶迴來的是兩種土壤和李永生說的那種石頭,石頭需要磨成粉李永生是知道的,還得磨得很細,不過這些事情由村裏的女人做就行。
水泥窯在外麵建了幾個大磨台,二伯的兩頭大青牛也被拉來了,粘土曬幹了磨個兩三遍就行,石灰石先破碎,成小顆粒被投入了磨眼,這個需要磨很多遍。
選了個黃道吉日,把第一批混合材料送進去了,村正說要九九歸一,加起來是九種配置,九個窯洞的材料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出窯時間,具體什麽火候隻能任由老馮自己控製。
第一口窯僅僅燒了一個時辰便停火了,最後一口窯燒了三天三夜,實驗失敗,所有的材料加水凝固起來之後,沒有扛得住大牛一錘子的。
參加燒窯的雖然不知道侯爺做的是什麽東西,但每天有五斤大米,大師傅是二十斤大米,熱情都很高,失敗之後繼續磨製,僅僅一天的時間,第二批材料又送進去了。
連續三個九九歸一,沒有很好的成品,李永生心裏多少有些氣餒,加水之後凝固,最硬的和熟石灰差不多,糊牆還行,抹水渠也還勉強,但離李永生的要求差的太多。
正要打發各小組繼續尋找的時候,隻迴來過一次的孫大壯小組迴來了,似乎有些興奮。
“侯爺,我們打聽到四方鎮有種叫粘土的土壤,去給背迴來了,不知道是不是這種東西”。
往年遇上這種情形可能會愁死,如今隻需要半大孩子扛著個鐵鍬在田間地頭放水堵水,偶爾看到被水車裝上來小魚,開心的滿稻田裏抓捕。
等稻田裏灌滿了水,那些圍繞著後麵土坡修建的小水車也轉起來了,河渠裏的水被源源不斷的往上輸送,土坡上麵的莊稼地也得到了灌溉,隻要祥雲河不斷水,村裏幾乎所有的土地再也不愁幹旱的問題。
草藥種子都已經發下來了,有些錯過生長期的發的是草藥藥苗,一個鄉裏的官差和村正負責發放,為免糾紛,相鄰的兩家不種同一種草藥,村子裏大人孩子都忙活起來,屋頭牆角的,誰多點少點的總歸有些糾紛,幾個老人跟著調解,確保相對的公平公正。
沒人會懷疑草藥不賺錢,後山坡上的黑心果現在都被保護起來了,白天有專門的孩童看著他,晚上派了巡夜人巡守,也就是這玩意兒現在沒用,不然早就被住少人保護起來了。
侯府的竹林裏,李永生吃過午飯躺在躺椅上,愜意地打著盹,傻麅子似乎明白了一件事情,隻有跟著李永生混才不會被欺負,趴在李永生的躺椅前,方便李永生把腳搭在他的身上,毛茸茸軟乎乎的,太舒服。
“永生,睡了嗎?”
李永生抬起頭,父親從遠處過來了,手裏提著個鋤頭。
“爹,休息休息吧!那些花花草草的,讓它們自己長就是了”。
父親放下鋤頭坐在旁邊的躺椅上,似乎有話要講,但又有些忐忑,傻麅子很喜歡這個經常喂它青草和酒糟吃的人,站起來靠近父親,被父親撫摸了一會兒才重新趴下。
“永生,你看這樣行不行?我想把家裏種些草藥,當然了,那些好看的花花草草爹不會亂動的”。
李永生坐直了身子,看著忐忑的父親,心裏有些過意不去,生活是上來了,家裏什麽也不缺,父親好像感覺自己失去了價值,每天忙碌的不讓自己停下,這種生活,對一個普普通通的四十歲中年人來說,可能會有些無所適從。
“爹,想種就種,去問問小雲,那些比較貴的花草就不要動了,那些一般的該鏟就鏟,草藥也是會開花的,別種的太亂就行”。
父親露出了開心的笑容,看樣子早就有了準備。
“永生放心吧!爹都問過了,知道哪些不能動,一塊方地就種一種草藥,爹會打理的整整齊齊,看上去比種花花草草還要板正”。
“也別太累,商隊明天會過來,我和他們打個招唿,等下次來給你弄些種子,在池塘邊架個小水車,用竹子鋪一些溝槽,這樣就不用挑水了”。
說起溝槽,李永生突然想到了水泥,如果有水泥的話,造一些溝渠,讓整個侯府的水循環起來,那感覺會更舒服的。
說幹就幹,這玩意兒要是造出來,那千鄉萬村的水渠都會得到極大的改善。
李永生隻記得燒水泥的材料是石灰石和粘土,至於怎麽燒?什麽比例一竅不通,並且粘土到底是什麽樣也不知道,不知道自己家附近有沒有,不過有了想法就像心裏種下了種子,很快就生根發芽了。
說幹就幹,李永生開始召集村民,友慶爺倆是不能少的,孫大壯也不能少,除了這三人,還召集了十多個壯勞動力,石灰石自己懂一些,粘土的話隻能放任大家出去尋找了,兩個人一組,隻要是奇怪的有些黏性的土壤就帶迴來。
十個小組出發了,侯府外麵堆了一堆煤炭,是船隊帶過來的,一直沒用,煤炭不缺,隻要建好了磚窯就行。
讓村正從鎮上請了個建窯的大師傅,說明了一下要求,由村正伯伯組織人開幹,石灰窯建在了村子的西北角,隻是暫時實驗性用的,真要是發明出來,村子肯定不能待,到時候把窯建在青原縣城附近比較合適。
做侯爺的最大好處就是什麽都不用自己操心,大家都去忙的時候,李永生反而閑得無事可做,每天除了練功就是研究吃喝,強叔的口味被改變了很多,已經不再專注於蔬菜和燒烤了,現在最喜歡的是烤肉蘸醬,和蔬菜一起卷在薄餅裏,一頓飯能消耗兩斤餅。
土窯建好了,李永生把馮鐵匠請來,他對怎麽提高燃燒有些專業的把握,不知道需要多少度,但肯定不會低。
最先迴來的隊伍是友慶父子,他們帶迴來的是兩種土壤和李永生說的那種石頭,石頭需要磨成粉李永生是知道的,還得磨得很細,不過這些事情由村裏的女人做就行。
水泥窯在外麵建了幾個大磨台,二伯的兩頭大青牛也被拉來了,粘土曬幹了磨個兩三遍就行,石灰石先破碎,成小顆粒被投入了磨眼,這個需要磨很多遍。
選了個黃道吉日,把第一批混合材料送進去了,村正說要九九歸一,加起來是九種配置,九個窯洞的材料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出窯時間,具體什麽火候隻能任由老馮自己控製。
第一口窯僅僅燒了一個時辰便停火了,最後一口窯燒了三天三夜,實驗失敗,所有的材料加水凝固起來之後,沒有扛得住大牛一錘子的。
參加燒窯的雖然不知道侯爺做的是什麽東西,但每天有五斤大米,大師傅是二十斤大米,熱情都很高,失敗之後繼續磨製,僅僅一天的時間,第二批材料又送進去了。
連續三個九九歸一,沒有很好的成品,李永生心裏多少有些氣餒,加水之後凝固,最硬的和熟石灰差不多,糊牆還行,抹水渠也還勉強,但離李永生的要求差的太多。
正要打發各小組繼續尋找的時候,隻迴來過一次的孫大壯小組迴來了,似乎有些興奮。
“侯爺,我們打聽到四方鎮有種叫粘土的土壤,去給背迴來了,不知道是不是這種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