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賜背著手,一言不發的離去。
兩人對視一眼,連忙離開了天牢。
當他們來到開封大街上時,這才發現僅僅一夜的功夫,整個開封府都變了一個樣。
往日的喧鬧繁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黑雲壓城。
大街上到處都是手持長矛的齊軍,偶爾會有幾個百姓麵色倉惶而過。
給人一副馬上就要打仗的氛圍。
“怎麽迴事?昨天還沒這樣呢?”
蔡太師和梁思成兩個人心裏都有種不好的預感。
經過一處貼告示的地方,幾個穿著灰布棉襖的百姓,正圍在這裏說著什麽。
還不時的歎息。
聽完之後,兩個人終於知道開封為什麽這樣了。
三王的先鋒部隊試圖收複幽州失敗了,死了七千多人。
“怎麽辦,太師,收複燕雲十六州是不成了。”
梁思成憂心忡忡道。
“燕雲十六州易守難攻,城高牆厚,想要攻下來沒那麽容易。”
“想比這個老夫更擔心幽州,檀州的涼軍會直接南下。”
“中原地區地勢坦蕩,不利於我大齊禁軍對付西涼鐵騎。”
蔡太師一臉凝重的分析道。
“眼下唯一能化解危機的方法,就是讓陛下主動服個軟,並且給予唐王儲君的位置。”
“隻有這樣才能平息唐王的怒火。”
梁思成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麵露遲疑之色。
“讓陛下服軟,恐怕他不會答應吧?”
蔡太師冷哼一聲。
“這都什麽時候了,是江山社稷重要,還是麵子重要?”
“有什麽不能答應的。”
兩人商量了半天,無奈的發現想要化解危機,隻有這一條路可走。
次日,紫寰殿。
在群臣山唿海嘯行完參拜大禮後,主和派大臣再此懇請皇帝與涼州和解。
李天賜坐在龍椅上,麵色陰沉,一言不發。
這時,一名內侍小跑進來。
“陛下,出使國外的十三皇子迴來了,正在外麵求見!”
聞言,李天賜猛地睜開雙眼,幾個箭步躥到地上。
聲音顫抖道。
“快,快把吾兒請進來!”
李天賜自己就是造反起家,怎麽可能會不防著一手。
表麵上他讓十字李新去金國策反,實際上卻派遣城府極深的十三子,去了一趟周邊國家。
這才是他真正的殺手鐧!
大殿裏的眾臣聞言,皆是一震,不敢相信的看著皇帝。
沒想到天子竟然還藏了一手。
其中頂屬十皇子李新最為吃驚,一向跟在他屁股後的十三弟,怎麽可能擔負起這麽重的任務?
感受到眾人的震驚目光,李天賜心裏冷冷一笑。
一群凡夫俗子怎麽可能猜透自己的心思。
眾臣迴過神來後,紛紛向大殿門口看去。
片刻後。
一身風塵仆仆的十三皇子,帶著幾個人走進了大殿中。
“兒臣參見父皇!”
李天賜隱晦的掃了一眼幾個使者,一臉欣慰的走下台階。
親自將他扶了起來。
“皇兒一路吃了不少苦頭吧。”
“能為父皇分憂,兒臣就是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
李尋擦了擦腦門上的汗.說道。
“哈哈哈,這才是朕的好兒子。”
李天賜開懷大笑著拍了拍立尋的肩膀。
目光轉向身旁幾位使者。
“這幾位是?”
提起正事,李新當即說道“父皇有所不知,這幾位分別是高句麗國使者。”
“東瀛國使者,大理國使者,交趾國使者,樓蘭國使者。”
“他們聽說了我大齊的遭遇後,紛紛強烈譴責唐王的造反行徑。”
“願意出兵共同剿滅西涼!”
李天賜大喜,臉上的越發濃鬱了。
似乎為了驗證李尋的話,其中一名東瀛浪人站了出來。
躬身拜道。
“尊敬的大齊陛下,我國大名聽聞貴國的事後,願意出兵五萬,與大齊共同對付西涼!”
話落。
高句麗的使者也站了出來。
“天朝陛下,我王驚聞貴國遭遇後,深感憤怒,願意出兵三萬。”
“陛下,我交趾國願意出兵兩萬!”
“陛下,我大理國願意出兵一萬!”
“陛下,我樓蘭國願意出兵三千!”
大殿上麵,李天賜在緊緊的看了這幾名使者一會兒後,哈哈大笑起來。
“老十三,你做的很好!”
隆隆笑聲,迴蕩在大殿之中。
在滿朝都勸他向李湛那個逆子低頭的時候。
能得到五個國家,十二大軍的強烈支援對於他來說無異於久旱逢露。
一切危機和質疑全部化解。
“啟稟陛下,末將三人已經重新雲集一百三十萬大軍。”
“若加上五國援軍,足足是西涼的兩倍。”
“此戰我們定勝!”
大殿裏,以康王,靠山王為首的主戰派官員,臉上全都露出了笑容。
李天賜高興之下,一甩袖袍。
“來人,擬旨,十三皇子李尋勞苦功高,孝心可嘉,特立為儲君,掌樞密院之副使銜!”
“另外,今晚在花落台擺宴,朕要親自邀請幾位使節!”
聖旨一下,眾臣大嘩,全都把目光投向跪在地上的李尋。
眼中有著複雜之色。
誰都沒想到最後成為東宮太子的不是李懷,也不是李新。
而是存在感最弱的李尋。
他們,全部看走眼了!
原來李尋才是隱藏最深的那個。
聽到父皇的任命,李尋跪在地上,嘴角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
眼光餘光瞥向一臉慘白呆滯的李新。
心中有著淡淡的不屑。
“是,陛下!”
眾臣躬身施了一禮,一掃往日的陰霾,再次議論紛紛起來。
隻不過話題從唐王李湛變成了太子李尋。
李天賜笑看眾人,準備退朝。
他現在迫切的想要迴去梳洗一番,去去身上的晦氣。
但就在這時。
一個內侍從外麵走來。
“陛下,和親招討使,蔡淩在殿外求見!”
蔡淩!
李天賜瞳孔猛地一縮。
不提這茬,他倒是忘了,在那個逆子的手裏,還有一個他的女兒。
大殿裏所有人都用一種複雜的眼神,看向門口。
蔡淩是和親招討使,按理說應該早就迴來了才對,結果卻消失了蹤跡。
現在迴來了。
毫無疑問,一定是唐王李湛把他放迴來了。
每個人都想知道金國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以至於和親隊伍消失了二十多天!
兩人對視一眼,連忙離開了天牢。
當他們來到開封大街上時,這才發現僅僅一夜的功夫,整個開封府都變了一個樣。
往日的喧鬧繁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黑雲壓城。
大街上到處都是手持長矛的齊軍,偶爾會有幾個百姓麵色倉惶而過。
給人一副馬上就要打仗的氛圍。
“怎麽迴事?昨天還沒這樣呢?”
蔡太師和梁思成兩個人心裏都有種不好的預感。
經過一處貼告示的地方,幾個穿著灰布棉襖的百姓,正圍在這裏說著什麽。
還不時的歎息。
聽完之後,兩個人終於知道開封為什麽這樣了。
三王的先鋒部隊試圖收複幽州失敗了,死了七千多人。
“怎麽辦,太師,收複燕雲十六州是不成了。”
梁思成憂心忡忡道。
“燕雲十六州易守難攻,城高牆厚,想要攻下來沒那麽容易。”
“想比這個老夫更擔心幽州,檀州的涼軍會直接南下。”
“中原地區地勢坦蕩,不利於我大齊禁軍對付西涼鐵騎。”
蔡太師一臉凝重的分析道。
“眼下唯一能化解危機的方法,就是讓陛下主動服個軟,並且給予唐王儲君的位置。”
“隻有這樣才能平息唐王的怒火。”
梁思成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麵露遲疑之色。
“讓陛下服軟,恐怕他不會答應吧?”
蔡太師冷哼一聲。
“這都什麽時候了,是江山社稷重要,還是麵子重要?”
“有什麽不能答應的。”
兩人商量了半天,無奈的發現想要化解危機,隻有這一條路可走。
次日,紫寰殿。
在群臣山唿海嘯行完參拜大禮後,主和派大臣再此懇請皇帝與涼州和解。
李天賜坐在龍椅上,麵色陰沉,一言不發。
這時,一名內侍小跑進來。
“陛下,出使國外的十三皇子迴來了,正在外麵求見!”
聞言,李天賜猛地睜開雙眼,幾個箭步躥到地上。
聲音顫抖道。
“快,快把吾兒請進來!”
李天賜自己就是造反起家,怎麽可能會不防著一手。
表麵上他讓十字李新去金國策反,實際上卻派遣城府極深的十三子,去了一趟周邊國家。
這才是他真正的殺手鐧!
大殿裏的眾臣聞言,皆是一震,不敢相信的看著皇帝。
沒想到天子竟然還藏了一手。
其中頂屬十皇子李新最為吃驚,一向跟在他屁股後的十三弟,怎麽可能擔負起這麽重的任務?
感受到眾人的震驚目光,李天賜心裏冷冷一笑。
一群凡夫俗子怎麽可能猜透自己的心思。
眾臣迴過神來後,紛紛向大殿門口看去。
片刻後。
一身風塵仆仆的十三皇子,帶著幾個人走進了大殿中。
“兒臣參見父皇!”
李天賜隱晦的掃了一眼幾個使者,一臉欣慰的走下台階。
親自將他扶了起來。
“皇兒一路吃了不少苦頭吧。”
“能為父皇分憂,兒臣就是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
李尋擦了擦腦門上的汗.說道。
“哈哈哈,這才是朕的好兒子。”
李天賜開懷大笑著拍了拍立尋的肩膀。
目光轉向身旁幾位使者。
“這幾位是?”
提起正事,李新當即說道“父皇有所不知,這幾位分別是高句麗國使者。”
“東瀛國使者,大理國使者,交趾國使者,樓蘭國使者。”
“他們聽說了我大齊的遭遇後,紛紛強烈譴責唐王的造反行徑。”
“願意出兵共同剿滅西涼!”
李天賜大喜,臉上的越發濃鬱了。
似乎為了驗證李尋的話,其中一名東瀛浪人站了出來。
躬身拜道。
“尊敬的大齊陛下,我國大名聽聞貴國的事後,願意出兵五萬,與大齊共同對付西涼!”
話落。
高句麗的使者也站了出來。
“天朝陛下,我王驚聞貴國遭遇後,深感憤怒,願意出兵三萬。”
“陛下,我交趾國願意出兵兩萬!”
“陛下,我大理國願意出兵一萬!”
“陛下,我樓蘭國願意出兵三千!”
大殿上麵,李天賜在緊緊的看了這幾名使者一會兒後,哈哈大笑起來。
“老十三,你做的很好!”
隆隆笑聲,迴蕩在大殿之中。
在滿朝都勸他向李湛那個逆子低頭的時候。
能得到五個國家,十二大軍的強烈支援對於他來說無異於久旱逢露。
一切危機和質疑全部化解。
“啟稟陛下,末將三人已經重新雲集一百三十萬大軍。”
“若加上五國援軍,足足是西涼的兩倍。”
“此戰我們定勝!”
大殿裏,以康王,靠山王為首的主戰派官員,臉上全都露出了笑容。
李天賜高興之下,一甩袖袍。
“來人,擬旨,十三皇子李尋勞苦功高,孝心可嘉,特立為儲君,掌樞密院之副使銜!”
“另外,今晚在花落台擺宴,朕要親自邀請幾位使節!”
聖旨一下,眾臣大嘩,全都把目光投向跪在地上的李尋。
眼中有著複雜之色。
誰都沒想到最後成為東宮太子的不是李懷,也不是李新。
而是存在感最弱的李尋。
他們,全部看走眼了!
原來李尋才是隱藏最深的那個。
聽到父皇的任命,李尋跪在地上,嘴角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
眼光餘光瞥向一臉慘白呆滯的李新。
心中有著淡淡的不屑。
“是,陛下!”
眾臣躬身施了一禮,一掃往日的陰霾,再次議論紛紛起來。
隻不過話題從唐王李湛變成了太子李尋。
李天賜笑看眾人,準備退朝。
他現在迫切的想要迴去梳洗一番,去去身上的晦氣。
但就在這時。
一個內侍從外麵走來。
“陛下,和親招討使,蔡淩在殿外求見!”
蔡淩!
李天賜瞳孔猛地一縮。
不提這茬,他倒是忘了,在那個逆子的手裏,還有一個他的女兒。
大殿裏所有人都用一種複雜的眼神,看向門口。
蔡淩是和親招討使,按理說應該早就迴來了才對,結果卻消失了蹤跡。
現在迴來了。
毫無疑問,一定是唐王李湛把他放迴來了。
每個人都想知道金國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以至於和親隊伍消失了二十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