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信國公湯和
大明:曆經六朝,終成大將軍王! 作者:我老火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藍武在奉天殿暖閣之內一直待到晚上宮門即將關閉的時候才出來。
他和姚廣孝還有朱棣今天一天一直在探討未來北伐蒙古的方案,以及針對金帳汗國該如何用間的問題。
不得不說朱棣這位未來的永樂大帝對於用兵之道的確是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的。
而且隻要是談和兵事有關的事情,這位燕王立馬就兩眼放光,激情無限。
甚至談的渾然忘我,連中午飯都忘記吃了。
要不是那位燕王妃實在看不下去,親自帶著飯盒來送飯,他和老和尚今天下午恐怕要餓著肚子陪著朱棣頭腦風暴了。
隻能說不愧是曆史上最能打的皇帝之一,這種對於軍事的熱愛也真是沒誰了。
“大師,我這個北鎮撫司都督的職位是你幫我爭取的?”
等從皇城出來,藍武並沒有急著迴去,而是直接上了姚廣孝的馬車,和他交談了起來。
“老和尚隻能算是提了一點意見!”
姚廣孝看著藍武露出一絲笑意道:“最主要的還是國公一直以來展現出的能力。”
“北鎮撫司都督這個位置非常關鍵,國公若是能坐穩,隻需要十年,你就能體會到其中的妙處。”
看著一臉莫名的姚廣孝,藍武總感覺這家夥和之前在皇宮裏麵對朱棣時有些不同。
“什麽意思?”
藍武不動聲色問道。
“嗬嗬,此乃天機,不可泄露。”
姚廣孝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朝著藍武搖了搖頭道:“國公隻管先做好眼前的事情便可,等時機到時,自會明白。”
藍武無語的看著麵前這老和尚,不知道他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不過他也懶得去猜。
而是沉吟片刻又提出了另外一件事:“大師,既然有北鎮撫司,是不是意味著未來也會有南鎮撫司啊?”
“國公果然有大智慧!”
“錦衣衛終究是監察天下的秘諜機構,不可能盡數落到國公你一個人手裏的。”
“未來南鎮撫司會和北鎮撫司一同建立,都督南鎮撫司的人選,燕王殿下屬意魏國公府的徐增壽。”
“至於南鎮撫司的職權,就像是都察院監控文官一樣,南鎮撫司便是用來監察北鎮撫司的,同時監察天下官員、武勳。”
“可以說如洪武朝錦衣衛的權柄一大半都被劃歸到了南鎮撫司,至於國公你即將統帥的北鎮撫司,則更多的傾向於對外的情報刺探工作。”
“我明白了!”
藍武嗬嗬一笑,心中了然。
顯然如今自己做了北鎮撫司的都督,作為製衡,原本在曆史上名不見經傳的南鎮撫司便也被朱棣重用了起來,而且還交給了對自己隱隱有敵意的徐增壽。
兩人都沒有就這個話題繼續深入交流下去。
畢竟此事涉及到皇權的製衡之術,他們再談論下去,可就有些敏感了。
等一路把姚廣孝送迴了住處,藍武迴到涼國公府的時候,已經到了深夜。
剛迴到住處準備休息,卻不料老太監陳錦卻是上門了。
看其樣子,恐怕是一直在等著藍武迴來。
“涼國公,陛下請您去一趟。”
陳錦朝著藍武躬身行禮,笑眯眯的開口。
“也對,是該去一趟的!”
“北鎮撫司的事情終究是要和陛下通氣的。”
說實話,本來他是想著今天天色晚了,明天再去通報的,沒想到老朱竟然還讓陳錦一直等著他。
那沒辦法,隻能現在去了。
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老朱等他卻不是為了說北鎮撫司的事情,而是讓他見了一個預料不到的人物。
大明信國公湯和。
按照大明原本的曆史,湯和是洪武二十八年去世的,而且是善終。
這一世,也不知道藍武是觸動了那一隻蝴蝶的翅膀,湯和竟然並沒有在洪武二十八年去世,而是一直活到了現在的洪武三十年。
而且還在這個時間節點來了京城。
“湯和,你要見的人來了。”
看到藍武進來,老朱頓時就拍了拍旁邊正在打盹的湯和。
“哦……!”
“來了嗎?”
湯和抬起頭看了一眼藍武,顫巍巍的伸出手豎起了大拇指。
“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涼國公,咱聽過你的事兒,你是好樣的,咱覺得未來你的成就定然比你爹強。”
湯和抬起頭,渾濁的老眼中露出一絲讚歎,臉上滿是笑意道。
“信國公謬讚了。”
藍武趕忙抱拳行禮。
他搞不懂湯和這麽一見麵就誇自己到底是要幹什麽,但這老一輩武勳的性情他可是見過的。
無論是馮勝還是王弼,亦或者是別的那些武勳,一個比一個不要臉,他覺得湯和這老家夥恐怕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
所以他還是小心謹慎些為妙。
“藍武,你之前和馮勝、傅友德、王弼他們不是要合夥成立一個專門去海外拉鳥糞的海貿商行嗎?”
“湯和來見咱,也想要摻一股。”
“當然他不是白摻和的,信國公府也會出錢出力幫忙的。”
朱元璋看著藍武,沉吟了片刻道:“他是跟著咱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了,如今最後一次求咱,咱不能不應,此事你要上心一些。”
湯和聞言趕忙接口道:“涼國公,你放心我老湯不是占便宜的人,馮勝他們出多少本錢,我也出多少本錢,絕對比他們多,不會比他們少。”
“另外我孫子湯文瑜如今是千戶官,我會讓他跟船出海,國公有什麽吩咐,隻管使喚他就是,我這個孫子雖然木訥了一點,但人老實,還是能用一用的。”
“這……!”
藍武心中一動,麵上猶豫了刹那,但很快就點頭答應了下來。
“信國公放心,既然是陛下的吩咐,我一定辦好!”
其實他對於信國公府是有些了解的,在原本的曆史上,從洪武二十二年年開始,信國公府就徹底退出了京城,迴去了老家鳳陽駐守。
在這一點上湯和的做法顯然是很符合老朱晚年想法的,也正是因此,信國公府的確沒有被老朱清算。
但最終的結果卻也沒有好到哪裏去,正是因為他退出了朝堂,在朝中沒有了權利基礎,他死後,建文帝登基的第一年,第二代信國公在繼位的問題上,就被建文帝找了個理由直接給壓了下來。
最後朱允炆在文官的攛掇下,甚至直接廢除了信國公府的世襲爵位。
這件事在朝中沒掀起任何波浪,沒有人給信國公府鳴不平,甚至朱棣繼位後,也沒有再提及此事。
好像整個朝堂都把信國公府給忘了一般。
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就是湯和離開朝堂太早,也太徹底了。
這讓他沒有了在政治上的同盟。
一個沒有同盟,沒有政治影響力的國公府,顯然在建文帝和文官們的眼裏,就成了一個好拿捏,可以用來立威的對象了。
而等到朱棣繼位後,他還有一大票靖難功臣要安置,又如何會去管一個洪武朝的國公府勢力給自己找不自在呢?
他和姚廣孝還有朱棣今天一天一直在探討未來北伐蒙古的方案,以及針對金帳汗國該如何用間的問題。
不得不說朱棣這位未來的永樂大帝對於用兵之道的確是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的。
而且隻要是談和兵事有關的事情,這位燕王立馬就兩眼放光,激情無限。
甚至談的渾然忘我,連中午飯都忘記吃了。
要不是那位燕王妃實在看不下去,親自帶著飯盒來送飯,他和老和尚今天下午恐怕要餓著肚子陪著朱棣頭腦風暴了。
隻能說不愧是曆史上最能打的皇帝之一,這種對於軍事的熱愛也真是沒誰了。
“大師,我這個北鎮撫司都督的職位是你幫我爭取的?”
等從皇城出來,藍武並沒有急著迴去,而是直接上了姚廣孝的馬車,和他交談了起來。
“老和尚隻能算是提了一點意見!”
姚廣孝看著藍武露出一絲笑意道:“最主要的還是國公一直以來展現出的能力。”
“北鎮撫司都督這個位置非常關鍵,國公若是能坐穩,隻需要十年,你就能體會到其中的妙處。”
看著一臉莫名的姚廣孝,藍武總感覺這家夥和之前在皇宮裏麵對朱棣時有些不同。
“什麽意思?”
藍武不動聲色問道。
“嗬嗬,此乃天機,不可泄露。”
姚廣孝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朝著藍武搖了搖頭道:“國公隻管先做好眼前的事情便可,等時機到時,自會明白。”
藍武無語的看著麵前這老和尚,不知道他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不過他也懶得去猜。
而是沉吟片刻又提出了另外一件事:“大師,既然有北鎮撫司,是不是意味著未來也會有南鎮撫司啊?”
“國公果然有大智慧!”
“錦衣衛終究是監察天下的秘諜機構,不可能盡數落到國公你一個人手裏的。”
“未來南鎮撫司會和北鎮撫司一同建立,都督南鎮撫司的人選,燕王殿下屬意魏國公府的徐增壽。”
“至於南鎮撫司的職權,就像是都察院監控文官一樣,南鎮撫司便是用來監察北鎮撫司的,同時監察天下官員、武勳。”
“可以說如洪武朝錦衣衛的權柄一大半都被劃歸到了南鎮撫司,至於國公你即將統帥的北鎮撫司,則更多的傾向於對外的情報刺探工作。”
“我明白了!”
藍武嗬嗬一笑,心中了然。
顯然如今自己做了北鎮撫司的都督,作為製衡,原本在曆史上名不見經傳的南鎮撫司便也被朱棣重用了起來,而且還交給了對自己隱隱有敵意的徐增壽。
兩人都沒有就這個話題繼續深入交流下去。
畢竟此事涉及到皇權的製衡之術,他們再談論下去,可就有些敏感了。
等一路把姚廣孝送迴了住處,藍武迴到涼國公府的時候,已經到了深夜。
剛迴到住處準備休息,卻不料老太監陳錦卻是上門了。
看其樣子,恐怕是一直在等著藍武迴來。
“涼國公,陛下請您去一趟。”
陳錦朝著藍武躬身行禮,笑眯眯的開口。
“也對,是該去一趟的!”
“北鎮撫司的事情終究是要和陛下通氣的。”
說實話,本來他是想著今天天色晚了,明天再去通報的,沒想到老朱竟然還讓陳錦一直等著他。
那沒辦法,隻能現在去了。
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老朱等他卻不是為了說北鎮撫司的事情,而是讓他見了一個預料不到的人物。
大明信國公湯和。
按照大明原本的曆史,湯和是洪武二十八年去世的,而且是善終。
這一世,也不知道藍武是觸動了那一隻蝴蝶的翅膀,湯和竟然並沒有在洪武二十八年去世,而是一直活到了現在的洪武三十年。
而且還在這個時間節點來了京城。
“湯和,你要見的人來了。”
看到藍武進來,老朱頓時就拍了拍旁邊正在打盹的湯和。
“哦……!”
“來了嗎?”
湯和抬起頭看了一眼藍武,顫巍巍的伸出手豎起了大拇指。
“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涼國公,咱聽過你的事兒,你是好樣的,咱覺得未來你的成就定然比你爹強。”
湯和抬起頭,渾濁的老眼中露出一絲讚歎,臉上滿是笑意道。
“信國公謬讚了。”
藍武趕忙抱拳行禮。
他搞不懂湯和這麽一見麵就誇自己到底是要幹什麽,但這老一輩武勳的性情他可是見過的。
無論是馮勝還是王弼,亦或者是別的那些武勳,一個比一個不要臉,他覺得湯和這老家夥恐怕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
所以他還是小心謹慎些為妙。
“藍武,你之前和馮勝、傅友德、王弼他們不是要合夥成立一個專門去海外拉鳥糞的海貿商行嗎?”
“湯和來見咱,也想要摻一股。”
“當然他不是白摻和的,信國公府也會出錢出力幫忙的。”
朱元璋看著藍武,沉吟了片刻道:“他是跟著咱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了,如今最後一次求咱,咱不能不應,此事你要上心一些。”
湯和聞言趕忙接口道:“涼國公,你放心我老湯不是占便宜的人,馮勝他們出多少本錢,我也出多少本錢,絕對比他們多,不會比他們少。”
“另外我孫子湯文瑜如今是千戶官,我會讓他跟船出海,國公有什麽吩咐,隻管使喚他就是,我這個孫子雖然木訥了一點,但人老實,還是能用一用的。”
“這……!”
藍武心中一動,麵上猶豫了刹那,但很快就點頭答應了下來。
“信國公放心,既然是陛下的吩咐,我一定辦好!”
其實他對於信國公府是有些了解的,在原本的曆史上,從洪武二十二年年開始,信國公府就徹底退出了京城,迴去了老家鳳陽駐守。
在這一點上湯和的做法顯然是很符合老朱晚年想法的,也正是因此,信國公府的確沒有被老朱清算。
但最終的結果卻也沒有好到哪裏去,正是因為他退出了朝堂,在朝中沒有了權利基礎,他死後,建文帝登基的第一年,第二代信國公在繼位的問題上,就被建文帝找了個理由直接給壓了下來。
最後朱允炆在文官的攛掇下,甚至直接廢除了信國公府的世襲爵位。
這件事在朝中沒掀起任何波浪,沒有人給信國公府鳴不平,甚至朱棣繼位後,也沒有再提及此事。
好像整個朝堂都把信國公府給忘了一般。
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就是湯和離開朝堂太早,也太徹底了。
這讓他沒有了在政治上的同盟。
一個沒有同盟,沒有政治影響力的國公府,顯然在建文帝和文官們的眼裏,就成了一個好拿捏,可以用來立威的對象了。
而等到朱棣繼位後,他還有一大票靖難功臣要安置,又如何會去管一個洪武朝的國公府勢力給自己找不自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