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撤離老百姓遇到了困難
抗戰:時間越久我的軍隊越強 作者:葉權唯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到劉武良的命令之後,新二團的戰士們也是迅速開始行動起來,他們開始收拾行裝,以及輔助東陽曲縣縣委同誌們的工作將城內的老百姓們疏散。
畢竟劉武良的作戰計劃最重要的就是城內不能有自己這邊的老百姓,否則的話炮兵將不能竭盡全力的發揚自己炮火優勢。
總不能連帶著把老百姓也一鍋端了吧?
對於劉武良的命令,沒有一個人有任何的異議,他們都是執行著命令。
畢竟此時的劉武良還是東陽曲縣的縣委書記。
但是在疏散老百姓的時候,卻遇到了一些麻煩,年紀大的一些老百姓並不願意離開他們的家鄉,他們想留在自己的家鄉呢。
甚至不論地下崗的同誌們如何勸說他們都不願意。
“老大爺咱們走吧,縣城過不了多久就要變成一片戰場了,要是不走的話老大爺,您的生命就沒有辦法得到保障了。”
年輕的戰士小李苦口婆心地勸著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大爺。老大爺卻倔強地坐在自家門口,身旁則是放著一把已經生鏽了的大砍刀
“娃啊,我在這土生土長,都幾十年了,哪能說走就走。這房子、這地,都是祖宗留下的,我得守著。”
“小鬼子來了俺也不怕,看到俺旁邊這個老夥計了沒有?俺就算是年紀大了,但是小鬼子俺也依舊一刀一個。
“俺老了跑不動了,也不準備跑了,算起小鬼子來俺就沒有跑,這一次他來俺一樣不跑,他要是敢對我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動手,俺就和他拚命!
老大爺眼神中滿是眷戀與不舍,還有一種豪邁的氣勢,那是一種視死如歸的態度,為了保護自己祖宗所留下來的一切。
有這種思想和氣勢,在其他時候或許應該說是極好的,但是在現在對劉武良來說,這簡直就是在給他添麻煩。
要是這些老百姓都不願意離開,想要在自己的故土上和小鬼子決一死戰的話,那他的計劃可就直接被報廢了一半。
這可不行,自己本來想用炮彈直接把小鬼子淹死的戰法,這不是直接就被廢掉了。
麵對小戰士的勸導老大爺沉默不語,隻是望著院子裏那棵老槐樹,仿佛陷入了迴憶。
這時,旁邊一位大媽也開了口:“你們說的我們都懂,可這心裏就是舍不得。這一走,還不知道能不能再迴來。”
這就涉及到一件很麻煩的事,這個縣城劉武良是不準備放棄的,他早晚還要迴來,而且隻要把小鬼子的聯隊幹掉,他就會迴來。
但是這種話就算跟老百姓說了,老百姓也不會相信,畢竟一直以來中國軍隊在戰場上都是節節敗退,他們可不相信劉武良會成為例外。
哪怕劉武良剛剛把他們從小鬼子的手裏給解救了出來,並且收複了東陽曲縣也一樣。
這個國家的老百姓一直以來收到的消息都是哪裏失守了,這裏打了敗仗,各種各樣的消息都是負麵的。
哪怕是前不久,全國範圍內宣傳的那場冬季攻勢也一樣打到最後,這不也沒有造成多大的戰果嗎?
說是要收迴武漢,但是結果呢,這不也沒收迴嗎?
這可是一場全國性質的大反攻,最後這不也沒有達成收複故土的目標。
因此在老百姓的心裏,他們很難相信軍隊在撤離之後還能收複故土。
畢竟就連那麽聲勢浩大的大反攻現在都沒有成功,劉武良難道就能成為例外嗎?
他一個團的兵力難道就能成為例外收複故土。
戰士們和縣委同誌們心裏明白,老百姓對故土的眷戀是刻在骨子裏的,可局勢危急,沒時間慢慢磨了。
特別是劉武良下達的可是死命令一定要把城內的老百姓疏散走。
對於老百姓的一切,劉武良是相當清楚的,作為人民的軍隊他做不到不管這些老百姓。
但凡這些老百姓不是中國的老百姓,劉武良都不可能像現在一樣還派出部隊在這裏好言相勸。
要是這些人是外國人的話,恐怕劉武良最多也就是通知一下,如果依舊執迷不悟的話,那就怪不得他了,炮火直接覆蓋。
但沒辦法,這些老百姓是本國的老百姓,保護他們是軍人的職責,所以再難也得勸!
必須讓他們撤離東陽曲縣!
就在這邊還瞞著勸那些留戀故土的老百姓撤離的這段時間其他的部隊進展倒是比較順利的。
既然要將小鬼子徹底解決掉,那自然是要把城內所有的東西都處理一下,比如說水井。
將各個的水井用泥土之類的掩蓋起來,然後藏好,避免小鬼子找到這些東西,讓他們能喝到水。
但凡這座縣城劉武良不準備迴來,這座水井裏麵裏麵一定會出現大量的巴豆粉。
不過在劉武良的預計中,這座縣城最多兩天時間他就會重新奪迴來,所以不能下毒。
隻能是把它們隱藏起來,避免小鬼子利用這些水井進行喝水滅火之類的行為。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進行著,除了那些故土難離的老百姓,一直以來都比較難以勸說以外。
主要是這些人的年紀都大了,連來硬的都不行,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將這些老百姓給提前去世了。
雖然說地下黨的同誌們勸說有那麽一點點作用,但是累積到所有的事情解決完的時候,城內還有26戶。老百姓家庭不願意撤離。
當下麵的同誌將這個消息報告給劉武良的時候,劉武良頭都快大了。
現實可不會和想象一樣,自己這邊做做工作人家就會跑,現實那是什麽人都有,有些人他們就根本無法放棄自己的故土。
劉武良看著自己麵前這個二十幾戶人家不願意離開的數據,整個人一個頭比兩個大。
“有沒有辦法讓他們的子女過來強製把這幾戶人家的老人家都帶走?”
想來想去,劉武良還是隻提出了這個想法,但是他這個想法剛剛說出來,對麵的地下黨同誌就搖了搖頭。
“劉書記不行的,這幾戶家庭中已經沒有什麽年輕的子女還在家裏了。”
“他們當中的子女要麽是參加了咱們八路軍,要麽就是已經犧牲在了戰場上。”
“而且這26戶人家中隻有兩戶的子女還在咱們八路軍中,另外24戶根據以前的了解他們的子女都已經犧牲在戰場上了。”
“而另外兩戶有子女在咱們八路軍參軍的,最少的也已經有兩個兒子犧牲在戰場上了。”
這話一出,劉武良更頭大了感情這還都是烈士家屬。
不過他也就能理解為什麽這些人不願意走了,自己的孩子都已經在與日寇的搏鬥中犧牲了。
就算是有孩子的那兩個家庭,他們當中也已經至少有兩名孩子犧牲在了戰場上。
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怎麽可能還願意走?
自己的孩子走在了自己的麵前,白發人送黑發人估計早就已經沒有打算活下去了。
但是他們不願意走,劉武良必須讓他們走,他們是烈士家庭,不可能說他們的孩子死了以後,部隊還會放任他們的家屬不管。
“你在前麵帶路,我親自去那邊勸一勸,通知警衛連做好,如果勸說失敗,強行帶他們離開的準備。”
“對了,再讓團裏派幾名醫生過來,藥瓶也帶在身邊隨時跟在我的身邊,一旦有什麽問題立刻救治。”
劉武良並不覺得專業的地下黨同誌們勸說失敗之後自己還能勸說成功,所以他幹脆就已經做好了強來的準備。
隻要這些烈士遺屬不願意離開他就直接帶人把他們強行帶走,然後醫生在旁邊隨時準備救人。
畢竟劉武良的作戰計劃最重要的就是城內不能有自己這邊的老百姓,否則的話炮兵將不能竭盡全力的發揚自己炮火優勢。
總不能連帶著把老百姓也一鍋端了吧?
對於劉武良的命令,沒有一個人有任何的異議,他們都是執行著命令。
畢竟此時的劉武良還是東陽曲縣的縣委書記。
但是在疏散老百姓的時候,卻遇到了一些麻煩,年紀大的一些老百姓並不願意離開他們的家鄉,他們想留在自己的家鄉呢。
甚至不論地下崗的同誌們如何勸說他們都不願意。
“老大爺咱們走吧,縣城過不了多久就要變成一片戰場了,要是不走的話老大爺,您的生命就沒有辦法得到保障了。”
年輕的戰士小李苦口婆心地勸著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大爺。老大爺卻倔強地坐在自家門口,身旁則是放著一把已經生鏽了的大砍刀
“娃啊,我在這土生土長,都幾十年了,哪能說走就走。這房子、這地,都是祖宗留下的,我得守著。”
“小鬼子來了俺也不怕,看到俺旁邊這個老夥計了沒有?俺就算是年紀大了,但是小鬼子俺也依舊一刀一個。
“俺老了跑不動了,也不準備跑了,算起小鬼子來俺就沒有跑,這一次他來俺一樣不跑,他要是敢對我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動手,俺就和他拚命!
老大爺眼神中滿是眷戀與不舍,還有一種豪邁的氣勢,那是一種視死如歸的態度,為了保護自己祖宗所留下來的一切。
有這種思想和氣勢,在其他時候或許應該說是極好的,但是在現在對劉武良來說,這簡直就是在給他添麻煩。
要是這些老百姓都不願意離開,想要在自己的故土上和小鬼子決一死戰的話,那他的計劃可就直接被報廢了一半。
這可不行,自己本來想用炮彈直接把小鬼子淹死的戰法,這不是直接就被廢掉了。
麵對小戰士的勸導老大爺沉默不語,隻是望著院子裏那棵老槐樹,仿佛陷入了迴憶。
這時,旁邊一位大媽也開了口:“你們說的我們都懂,可這心裏就是舍不得。這一走,還不知道能不能再迴來。”
這就涉及到一件很麻煩的事,這個縣城劉武良是不準備放棄的,他早晚還要迴來,而且隻要把小鬼子的聯隊幹掉,他就會迴來。
但是這種話就算跟老百姓說了,老百姓也不會相信,畢竟一直以來中國軍隊在戰場上都是節節敗退,他們可不相信劉武良會成為例外。
哪怕劉武良剛剛把他們從小鬼子的手裏給解救了出來,並且收複了東陽曲縣也一樣。
這個國家的老百姓一直以來收到的消息都是哪裏失守了,這裏打了敗仗,各種各樣的消息都是負麵的。
哪怕是前不久,全國範圍內宣傳的那場冬季攻勢也一樣打到最後,這不也沒有造成多大的戰果嗎?
說是要收迴武漢,但是結果呢,這不也沒收迴嗎?
這可是一場全國性質的大反攻,最後這不也沒有達成收複故土的目標。
因此在老百姓的心裏,他們很難相信軍隊在撤離之後還能收複故土。
畢竟就連那麽聲勢浩大的大反攻現在都沒有成功,劉武良難道就能成為例外嗎?
他一個團的兵力難道就能成為例外收複故土。
戰士們和縣委同誌們心裏明白,老百姓對故土的眷戀是刻在骨子裏的,可局勢危急,沒時間慢慢磨了。
特別是劉武良下達的可是死命令一定要把城內的老百姓疏散走。
對於老百姓的一切,劉武良是相當清楚的,作為人民的軍隊他做不到不管這些老百姓。
但凡這些老百姓不是中國的老百姓,劉武良都不可能像現在一樣還派出部隊在這裏好言相勸。
要是這些人是外國人的話,恐怕劉武良最多也就是通知一下,如果依舊執迷不悟的話,那就怪不得他了,炮火直接覆蓋。
但沒辦法,這些老百姓是本國的老百姓,保護他們是軍人的職責,所以再難也得勸!
必須讓他們撤離東陽曲縣!
就在這邊還瞞著勸那些留戀故土的老百姓撤離的這段時間其他的部隊進展倒是比較順利的。
既然要將小鬼子徹底解決掉,那自然是要把城內所有的東西都處理一下,比如說水井。
將各個的水井用泥土之類的掩蓋起來,然後藏好,避免小鬼子找到這些東西,讓他們能喝到水。
但凡這座縣城劉武良不準備迴來,這座水井裏麵裏麵一定會出現大量的巴豆粉。
不過在劉武良的預計中,這座縣城最多兩天時間他就會重新奪迴來,所以不能下毒。
隻能是把它們隱藏起來,避免小鬼子利用這些水井進行喝水滅火之類的行為。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進行著,除了那些故土難離的老百姓,一直以來都比較難以勸說以外。
主要是這些人的年紀都大了,連來硬的都不行,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將這些老百姓給提前去世了。
雖然說地下黨的同誌們勸說有那麽一點點作用,但是累積到所有的事情解決完的時候,城內還有26戶。老百姓家庭不願意撤離。
當下麵的同誌將這個消息報告給劉武良的時候,劉武良頭都快大了。
現實可不會和想象一樣,自己這邊做做工作人家就會跑,現實那是什麽人都有,有些人他們就根本無法放棄自己的故土。
劉武良看著自己麵前這個二十幾戶人家不願意離開的數據,整個人一個頭比兩個大。
“有沒有辦法讓他們的子女過來強製把這幾戶人家的老人家都帶走?”
想來想去,劉武良還是隻提出了這個想法,但是他這個想法剛剛說出來,對麵的地下黨同誌就搖了搖頭。
“劉書記不行的,這幾戶家庭中已經沒有什麽年輕的子女還在家裏了。”
“他們當中的子女要麽是參加了咱們八路軍,要麽就是已經犧牲在了戰場上。”
“而且這26戶人家中隻有兩戶的子女還在咱們八路軍中,另外24戶根據以前的了解他們的子女都已經犧牲在戰場上了。”
“而另外兩戶有子女在咱們八路軍參軍的,最少的也已經有兩個兒子犧牲在戰場上了。”
這話一出,劉武良更頭大了感情這還都是烈士家屬。
不過他也就能理解為什麽這些人不願意走了,自己的孩子都已經在與日寇的搏鬥中犧牲了。
就算是有孩子的那兩個家庭,他們當中也已經至少有兩名孩子犧牲在了戰場上。
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怎麽可能還願意走?
自己的孩子走在了自己的麵前,白發人送黑發人估計早就已經沒有打算活下去了。
但是他們不願意走,劉武良必須讓他們走,他們是烈士家庭,不可能說他們的孩子死了以後,部隊還會放任他們的家屬不管。
“你在前麵帶路,我親自去那邊勸一勸,通知警衛連做好,如果勸說失敗,強行帶他們離開的準備。”
“對了,再讓團裏派幾名醫生過來,藥瓶也帶在身邊隨時跟在我的身邊,一旦有什麽問題立刻救治。”
劉武良並不覺得專業的地下黨同誌們勸說失敗之後自己還能勸說成功,所以他幹脆就已經做好了強來的準備。
隻要這些烈士遺屬不願意離開他就直接帶人把他們強行帶走,然後醫生在旁邊隨時準備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