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離間趙雲,白馬之殤!
三國:開局反了漢靈帝 作者:虎虎上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八十四章 離間趙雲,白馬之殤!
當趙雲跟著嚴綱來到了公孫瓚的大帳內後,便看到沿著軍帳兩側,全都是手持兵器的士卒,嚴陣以待的看向趙雲!
深深唿出一口濁氣後,趙雲也是大踏步的邁入了軍帳!
當公孫瓚見到趙雲抵達,也是頓時眼神一凝,冷聲道!
“趙雲,你可知罪?”
見公孫瓚上來不分青紅皂白,便直接對著趙雲問罪,一旁的嚴綱心中也是無奈的歎了口氣!
而趙雲,聽得公孫瓚此話,也是麵色堅毅,不卑不亢的道!
“迴稟主公,末將不知!”
聽到趙雲還一副裝作不知道的樣子,公孫瓚也是臉色慍怒!
公孫瓚,也算是出身於名門,畢竟是軒轅黃帝的姓氏,而且公孫瓚也生的那叫一個英武,所以才被北平太守招為女婿!
故而,公孫瓚後來拜盧植為師,開始走上官途,因此對於公孫瓚來說,他所看重的人,也都得是世家、豪強子弟!
趙雲,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寒門子弟,雖然武藝高強,但對公孫瓚而言,也不過是一介武夫!
在不看重對方的情況下,公孫瓚自然是輕易聽信了張羽傳出的謠言!
對趙雲,也越發的不滿!
“哼,還在這給我裝,我問你,你那日於軍中,為何放過那王伯當?”
“以你之勇武,斬殺王伯當豈不是手到擒來,為何資敵?”
見公孫瓚已經知道此事,趙雲也是深深唿出一口氣道!
“主公,那張羽曾經在冀州,救過家妹,為此更是身受重傷,雖然是對手,我趙雲也算是欠了他人情,故而才留手,放過了那王伯當,還請主公降罪!”
說罷,趙雲也是當即拜倒!
而公孫瓚,見趙雲此刻承認,也是冷冷的道!
“哼,找借口也不找個好的,分明是你貪圖榮華富貴,眼見我是十八路諸侯對抗張羽,陷入劣勢,想給自己找條後路!”
“所以才故意放過王伯當,好賣個人情給那張羽,是也不是?”
聽到公孫瓚此話,趙雲也是急了!
“主公,雲絕不是貪圖富貴之輩,此乃張羽離間計也,還請主公明察!”
見趙雲用詞懇切,一旁的嚴綱也覺得趙雲不是這樣的人,便開口道!
“主公,子龍自從入我軍來,大小戰事無不當先,先前更是大敗那尉遲恭,勇武非凡,還請主公三思!”
隨著嚴綱開口相勸,公孫瓚剛愎自用的性格也隨之爆發!
嚴綱的求情,更是讓公孫瓚覺得自己這個當主公的沒有什麽麵子,區區一個趙雲,他處理了又能如何?
於是,暴怒之下,隻聽得公孫瓚道!
“休得求情,趙雲,我看你就是一賣主求榮之輩,來人,給我將其押入囚車,待我斬了那張羽賊子,再來處置與你!”
說罷,立刻就有幾個白馬義從的將士魚貫而入,當聽到公孫瓚的命令後,白馬義從的將士也不由得手足無措,看向趙雲!
趙雲,那可是他們白馬義從的精神支柱之一,先前大戰之際,趙雲不知道在亂軍中救下多少袍澤,這才使得白馬義從傷亡率如此之低!
換而言之,白馬義從軍中,有很多都人都是被趙雲救過的,現在要將自己的救命恩人帶走,他們也是有些愣住!
“幹什麽?本太守的命令難道不好使了嘛?這白馬義從到底是他趙雲的,還是我公孫瓚的?”
見公孫瓚越發惱怒,白馬義從將士當下也不敢阻止,隻好帶著趙雲,將其押入囚車之中!
看到趙雲如此,嚴綱不知道為什麽,心中生出一副兔死狐悲之感!
自家這個主公,對待異族方麵,那確實是一把好手!
可麵對自己麾下將士,不知道為何,對趙雲,卻是如此虧待,哎……
而隨著趙雲被押入囚車之中後,也不免心如死灰!
想他趙雲,幼年時曾拜左慈為師,學得一身武藝,但因為離家過久,兄長病逝,小妹被人欺辱!
若非當年張羽救下,他或許連最後一個親人都沒了!
下山之後因黃巾之亂,也是和常山真定同鄉之人組建了義軍,以此抵抗流寇!
後來,尋到家人後,將小妹重新安置,原本想去投效張羽,卻聽聞張羽乃是大賢良師,是徹頭徹尾的反賊,趙雲就熄了這個心思!
直到聽聞白馬將軍公孫瓚,乃是大破異族的名將,便起了投效他的心思,於是趙雲就帶著百餘鄉裏人,去投公孫瓚!
結果,沒有得到公孫瓚重用不說,還因為區區流言,就把自己定義為暗通張羽的賊子,此刻的趙雲,更是心如死灰!
而看趙雲如此,軍中的白馬義從將士們,也有不少感念於趙雲恩德,想要違背公孫瓚的命令,將趙雲私自放走!
麵對將士們的好意,趙雲卻是道!
“我既然是主公麾下將領,縱然主公懷疑我,我也不會背叛主公,隻當我趙雲跟錯了人,死則死矣!”
“此刻若你們放了我,豈不是更是坐實了我暗通張羽之實,還會連累你們,萬萬不可!”
被趙雲拒絕後,眾人也是心中無奈!
而這一消息,也被錦衣衛探知清楚,然後返迴告知了張羽!
……
“啟稟主公,公孫瓚已經被流言所誤,將趙雲押入囚車之中,說是等到攻破河內之後,將趙雲以正軍法!”
得了斥候這一消息,張羽也是不禁哈哈大笑!
“我笑這公孫瓚,身為人主卻不識英才,又疑心麾下大將,此人若能成事,必然也隻是一時之雄!”
“傳我軍令,玄甲軍、親衛營即刻出動,以裴元慶、尉遲恭、張遼為先鋒,率先殺奔盟軍大營!”
得了張羽此話後,河內城門大開,一萬五千多鐵騎迅速奔襲公孫瓚大營而去!
當隆隆的馬蹄聲傳來的時候,公孫瓚還在茫然!
“此地不是隻有河內有六千鐵騎,為何聽這聲音,戰馬數量不亞於三萬之數?”
不錯,公孫瓚確實是騎兵好手,單從聲音,就能知曉殺來的騎兵之數!
……
當趙雲跟著嚴綱來到了公孫瓚的大帳內後,便看到沿著軍帳兩側,全都是手持兵器的士卒,嚴陣以待的看向趙雲!
深深唿出一口濁氣後,趙雲也是大踏步的邁入了軍帳!
當公孫瓚見到趙雲抵達,也是頓時眼神一凝,冷聲道!
“趙雲,你可知罪?”
見公孫瓚上來不分青紅皂白,便直接對著趙雲問罪,一旁的嚴綱心中也是無奈的歎了口氣!
而趙雲,聽得公孫瓚此話,也是麵色堅毅,不卑不亢的道!
“迴稟主公,末將不知!”
聽到趙雲還一副裝作不知道的樣子,公孫瓚也是臉色慍怒!
公孫瓚,也算是出身於名門,畢竟是軒轅黃帝的姓氏,而且公孫瓚也生的那叫一個英武,所以才被北平太守招為女婿!
故而,公孫瓚後來拜盧植為師,開始走上官途,因此對於公孫瓚來說,他所看重的人,也都得是世家、豪強子弟!
趙雲,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寒門子弟,雖然武藝高強,但對公孫瓚而言,也不過是一介武夫!
在不看重對方的情況下,公孫瓚自然是輕易聽信了張羽傳出的謠言!
對趙雲,也越發的不滿!
“哼,還在這給我裝,我問你,你那日於軍中,為何放過那王伯當?”
“以你之勇武,斬殺王伯當豈不是手到擒來,為何資敵?”
見公孫瓚已經知道此事,趙雲也是深深唿出一口氣道!
“主公,那張羽曾經在冀州,救過家妹,為此更是身受重傷,雖然是對手,我趙雲也算是欠了他人情,故而才留手,放過了那王伯當,還請主公降罪!”
說罷,趙雲也是當即拜倒!
而公孫瓚,見趙雲此刻承認,也是冷冷的道!
“哼,找借口也不找個好的,分明是你貪圖榮華富貴,眼見我是十八路諸侯對抗張羽,陷入劣勢,想給自己找條後路!”
“所以才故意放過王伯當,好賣個人情給那張羽,是也不是?”
聽到公孫瓚此話,趙雲也是急了!
“主公,雲絕不是貪圖富貴之輩,此乃張羽離間計也,還請主公明察!”
見趙雲用詞懇切,一旁的嚴綱也覺得趙雲不是這樣的人,便開口道!
“主公,子龍自從入我軍來,大小戰事無不當先,先前更是大敗那尉遲恭,勇武非凡,還請主公三思!”
隨著嚴綱開口相勸,公孫瓚剛愎自用的性格也隨之爆發!
嚴綱的求情,更是讓公孫瓚覺得自己這個當主公的沒有什麽麵子,區區一個趙雲,他處理了又能如何?
於是,暴怒之下,隻聽得公孫瓚道!
“休得求情,趙雲,我看你就是一賣主求榮之輩,來人,給我將其押入囚車,待我斬了那張羽賊子,再來處置與你!”
說罷,立刻就有幾個白馬義從的將士魚貫而入,當聽到公孫瓚的命令後,白馬義從的將士也不由得手足無措,看向趙雲!
趙雲,那可是他們白馬義從的精神支柱之一,先前大戰之際,趙雲不知道在亂軍中救下多少袍澤,這才使得白馬義從傷亡率如此之低!
換而言之,白馬義從軍中,有很多都人都是被趙雲救過的,現在要將自己的救命恩人帶走,他們也是有些愣住!
“幹什麽?本太守的命令難道不好使了嘛?這白馬義從到底是他趙雲的,還是我公孫瓚的?”
見公孫瓚越發惱怒,白馬義從將士當下也不敢阻止,隻好帶著趙雲,將其押入囚車之中!
看到趙雲如此,嚴綱不知道為什麽,心中生出一副兔死狐悲之感!
自家這個主公,對待異族方麵,那確實是一把好手!
可麵對自己麾下將士,不知道為何,對趙雲,卻是如此虧待,哎……
而隨著趙雲被押入囚車之中後,也不免心如死灰!
想他趙雲,幼年時曾拜左慈為師,學得一身武藝,但因為離家過久,兄長病逝,小妹被人欺辱!
若非當年張羽救下,他或許連最後一個親人都沒了!
下山之後因黃巾之亂,也是和常山真定同鄉之人組建了義軍,以此抵抗流寇!
後來,尋到家人後,將小妹重新安置,原本想去投效張羽,卻聽聞張羽乃是大賢良師,是徹頭徹尾的反賊,趙雲就熄了這個心思!
直到聽聞白馬將軍公孫瓚,乃是大破異族的名將,便起了投效他的心思,於是趙雲就帶著百餘鄉裏人,去投公孫瓚!
結果,沒有得到公孫瓚重用不說,還因為區區流言,就把自己定義為暗通張羽的賊子,此刻的趙雲,更是心如死灰!
而看趙雲如此,軍中的白馬義從將士們,也有不少感念於趙雲恩德,想要違背公孫瓚的命令,將趙雲私自放走!
麵對將士們的好意,趙雲卻是道!
“我既然是主公麾下將領,縱然主公懷疑我,我也不會背叛主公,隻當我趙雲跟錯了人,死則死矣!”
“此刻若你們放了我,豈不是更是坐實了我暗通張羽之實,還會連累你們,萬萬不可!”
被趙雲拒絕後,眾人也是心中無奈!
而這一消息,也被錦衣衛探知清楚,然後返迴告知了張羽!
……
“啟稟主公,公孫瓚已經被流言所誤,將趙雲押入囚車之中,說是等到攻破河內之後,將趙雲以正軍法!”
得了斥候這一消息,張羽也是不禁哈哈大笑!
“我笑這公孫瓚,身為人主卻不識英才,又疑心麾下大將,此人若能成事,必然也隻是一時之雄!”
“傳我軍令,玄甲軍、親衛營即刻出動,以裴元慶、尉遲恭、張遼為先鋒,率先殺奔盟軍大營!”
得了張羽此話後,河內城門大開,一萬五千多鐵騎迅速奔襲公孫瓚大營而去!
當隆隆的馬蹄聲傳來的時候,公孫瓚還在茫然!
“此地不是隻有河內有六千鐵騎,為何聽這聲音,戰馬數量不亞於三萬之數?”
不錯,公孫瓚確實是騎兵好手,單從聲音,就能知曉殺來的騎兵之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