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年,六月二十二,亥時
待眾人相繼離開,茶室內頓時安靜了許多。隻剩嬴無塵、司馬徽、白昱三人,氣氛隨之舒緩下來。
司馬徽端起茶盞抿了一口,目光透過嫋嫋茶霧,看向嬴無塵,帶了幾分輕鬆:“這群年輕人性子都不壞,鬧歸鬧,心氣卻是對的。”
“人心齊,自能成事。”白昱淡聲道。
“說起年輕人,”司馬徽忽然笑了笑,目光微轉,“那龐士元倒是讓老夫眼前一亮。年紀輕輕,倒是有幾分不讓須眉之氣。”
“性子是跳脫了些,心思卻極活。”白昱點頭附和。
嬴無塵抿茶不語,似是迴憶起什麽,片刻後才緩緩開口:“龐統是聰慧,不過若論少年才俊,我倒是想起一人。”
“哦?”司馬徽露出興趣,“何人?”
“嬴無塵放下茶盞,唇角帶著幾分迴憶的笑意:“年初時,洛陽客棧中偶遇一少年,當時不過八九歲的年紀,言談間不顯張揚,卻自有分寸。彼時我陷入一樁不大不小的麻煩,是那少年看出端倪,三言兩語間便點破關鍵,幫我解了圍。”
白昱微訝:“八九歲?這般年紀,便讓你記住了?”
“不是年紀的問題。”嬴無塵輕輕搖頭,唇角微揚,“那時正逢洛陽城都衛府搜查客棧,風聲極緊,我本無意卷入,是他看出局勢不對,主動開口引開搜兵,誤導都衛府的判斷,才讓我得以脫身。”
司馬徽凝神:“八九歲便有此膽識與心機,倒真是少見。”
“且並非逞能之舉。”嬴無塵續道,“這孩子出言為的是護客棧中其他無辜客人,行事雖機巧,實則存仁心。那時他眼神沉靜,與尋常孩童大不相同。”
白昱歎道:“有膽有識又不失仁義,確實難得。”
司馬徽略訝:“此人何名?”
“姓諸葛,名亮。”嬴無塵迴憶道,“隨其叔父諸葛玄遊曆至洛陽,遇之純屬偶然。”
“諸葛……”司馬徽低聲自語,似在心中細細琢磨。
“當時也隻當是個有趣的少年。”嬴無塵搖頭輕笑,“未曾多想。”
白昱歎道:“有膽有識又不失仁義,確實難得。”
司馬徽沉思片刻,緩緩道:“諸葛玄……我倒是知此人,世代書香,素有家學。可這侄兒,我竟未曾留意過。”
嬴無塵輕笑:“他不喜張揚,那日事畢後也未多言,便隨其叔父離開。”
他頓了頓,轉頭喚道:“張益。”
門外立刻傳來穩健腳步聲,一名身著粗布衣衫的中年男子推門而入,身形修長,氣度沉穩。雖是粗布衣衫,舉止間卻自有一份難得的從容。正是玄影堂管事張益。
張益入門時,目光不動聲色地掃過茶室,雖無多餘動作,眸底卻有微光閃過,似是下意識察看局勢。他抱拳低聲道:“主公。”
這聲“主公”一出,司馬徽眉梢微挑,目光含笑不語,白昱神情未動,眸中卻掠過一抹探究。
嬴無塵指了指空位,道:“坐吧。”待張益落座,他看向白昱,開口介紹:“這是張益,出身黃巾軍張家。張家與江左白家一樣,皆是守護我嬴氏一脈的世家,目前玄影門上下皆由他在打理。此人雖為江湖出身,卻心細如發,行事沉穩,是我十分信任之人。”
白昱聞言,微微頷首,目光落在張益身上,語氣和緩道:“張家守護嬴氏血脈有功,你與無塵能結識,是我等之幸。”
張益謙聲道:“白長老謬讚,張家本是本分之事,談不上功勞。若非主公相攜,家中餘孑不知能否走到今日。”
眼見張益忠心流露,白昱心頭微鬆,心想:幸而少主身邊多是如此之人,未來路縱難行,亦有人同擔。
司馬徽饒有興致地望著二人:“江左白家與張家同為守護之族……倒是聞所未聞。世間傳說嬴氏血脈已斷,沒想到竟還有此深意。”
嬴無塵神情不變,淡然道:“嬴氏餘脈寥寥,未必要張揚。守護之人,便是默默而已。”
司馬徽撫須輕笑:“低調歸低調,終是瞞不過有心人。隻不過,黃巾軍已散,張家能保全下來,想必不易。”
張益低聲道:“當年黃巾敗後,家中長輩多殞於戰亂,隨後退守青州,張家餘脈方未絕。”
白昱眼中閃過一絲感慨:“亂世之中,能守住本心已屬不易。”
嬴無塵抬眸,淡淡道:“守本心者,不止我與張家。白家亦是如此。”
四人你一言我一語,話語平靜中卻藏著歲月沉浮的風霜與不易。茶香氤氳,窗外夜風微拂,帶來遠處街巷尚未徹底平息的喧聲,似也為這亂世再添幾分無常。
司馬徽緩緩舉盞,含笑道:“今日一見,才知嬴公子身邊藏龍臥虎。原以為嬴氏餘脈不過殘燭餘光,今日方知,暗處竟另有布局。江湖廟堂,不可小覷。”
張益謙遜低首,嬴無塵未作迴應,隻是淡然一笑。
“張益,當年洛陽客棧遇見諸葛亮之事,你也在場,說來聽聽。”嬴無塵吩咐。
張益點頭,稍作迴憶,緩聲道:“當時主公在客棧內休息,正值都衛府牛輔帶人四處搜捕。諸葛亮當時不過孩童,實則心思極細,站在門側,眸光微垂,卻洞悉來者意圖,出言攔阻,既有禮數,又暗藏鋒銳。牛輔雖橫,竟被他話中設套繞了進去,以幾句巧言將人引開,甚至反問搜兵緣由,讓牛輔自覺無趣便收了兵。那番話聽著尋常,實則處處埋針,不露痕跡。若非親眼所見,實難信是出自孩童之口。”
司馬徽聞言,輕輕摩挲茶盞,目光漸深:“年少有為,倒是個可塑之才。”
白昱點頭:“少年有此心智,著實難得。”
嬴無塵笑道:“也未必就如傳言中那般神乎。年少才俊雖多,終歸需時日磨礪。”
司馬徽聞言,輕輕摩挲茶盞,目光漸深,沉吟片刻後緩緩道:“年少有為,心性沉穩,且有仁心機巧,實屬難得。”
說到這裏,他抬眸看向嬴無塵,眼中多了幾分意味不明的笑意:“如此才俊,若能及早引導,將來未必不能成為濟世之才。不瞞二位,老夫素來惜才,這等良璞,若有機會,倒想收為門下,好好雕琢一番。”
白昱聞言微笑:“先生有意,諸葛亮若有幸拜入門下,必能事半功倍。”
嬴無塵卻搖頭失笑:“他那性子,未必肯束縛於門牆之下。那孩子雖年幼,心中卻有自己的道與誌,不是易受人牽引之人。”
“越是如此,越顯可貴。”司馬徽眯了眯眼,似在思索,“才者,器也。器成用廣,磨礪得當,方能不負其材。若能親加教導,日後必成大器。”
白昱輕歎:“這亂世中,有才無誌是憾事,有誌無引又是遺憾。若真如無塵所言,那孩子心性既定,便看將來有無機緣可牽。”
司馬徽唇角勾起,緩緩抬起茶盞:“世道多故,英雄並起。昔有管樂之交,今逢亂世,能遇才俊已是不易。若有朝一日,那孩子能得誌於世,倒也未嚐不是天下之幸。”
嬴無塵低低一笑,茶盞與司馬徽輕輕相碰:“天下之幸,便看未來了。”
張益靜靜坐在旁側,雖未插言,心中卻暗自感慨:不過一個偶遇的少年,竟能讓司馬徽如此看重,真是不凡。
茶香氤氳,燭光微搖。窗外夜風吹拂,掀動簾角,仿佛預示著這亂世棋局中,又將落下一顆關鍵棋子。
待眾人相繼離開,茶室內頓時安靜了許多。隻剩嬴無塵、司馬徽、白昱三人,氣氛隨之舒緩下來。
司馬徽端起茶盞抿了一口,目光透過嫋嫋茶霧,看向嬴無塵,帶了幾分輕鬆:“這群年輕人性子都不壞,鬧歸鬧,心氣卻是對的。”
“人心齊,自能成事。”白昱淡聲道。
“說起年輕人,”司馬徽忽然笑了笑,目光微轉,“那龐士元倒是讓老夫眼前一亮。年紀輕輕,倒是有幾分不讓須眉之氣。”
“性子是跳脫了些,心思卻極活。”白昱點頭附和。
嬴無塵抿茶不語,似是迴憶起什麽,片刻後才緩緩開口:“龐統是聰慧,不過若論少年才俊,我倒是想起一人。”
“哦?”司馬徽露出興趣,“何人?”
“嬴無塵放下茶盞,唇角帶著幾分迴憶的笑意:“年初時,洛陽客棧中偶遇一少年,當時不過八九歲的年紀,言談間不顯張揚,卻自有分寸。彼時我陷入一樁不大不小的麻煩,是那少年看出端倪,三言兩語間便點破關鍵,幫我解了圍。”
白昱微訝:“八九歲?這般年紀,便讓你記住了?”
“不是年紀的問題。”嬴無塵輕輕搖頭,唇角微揚,“那時正逢洛陽城都衛府搜查客棧,風聲極緊,我本無意卷入,是他看出局勢不對,主動開口引開搜兵,誤導都衛府的判斷,才讓我得以脫身。”
司馬徽凝神:“八九歲便有此膽識與心機,倒真是少見。”
“且並非逞能之舉。”嬴無塵續道,“這孩子出言為的是護客棧中其他無辜客人,行事雖機巧,實則存仁心。那時他眼神沉靜,與尋常孩童大不相同。”
白昱歎道:“有膽有識又不失仁義,確實難得。”
司馬徽略訝:“此人何名?”
“姓諸葛,名亮。”嬴無塵迴憶道,“隨其叔父諸葛玄遊曆至洛陽,遇之純屬偶然。”
“諸葛……”司馬徽低聲自語,似在心中細細琢磨。
“當時也隻當是個有趣的少年。”嬴無塵搖頭輕笑,“未曾多想。”
白昱歎道:“有膽有識又不失仁義,確實難得。”
司馬徽沉思片刻,緩緩道:“諸葛玄……我倒是知此人,世代書香,素有家學。可這侄兒,我竟未曾留意過。”
嬴無塵輕笑:“他不喜張揚,那日事畢後也未多言,便隨其叔父離開。”
他頓了頓,轉頭喚道:“張益。”
門外立刻傳來穩健腳步聲,一名身著粗布衣衫的中年男子推門而入,身形修長,氣度沉穩。雖是粗布衣衫,舉止間卻自有一份難得的從容。正是玄影堂管事張益。
張益入門時,目光不動聲色地掃過茶室,雖無多餘動作,眸底卻有微光閃過,似是下意識察看局勢。他抱拳低聲道:“主公。”
這聲“主公”一出,司馬徽眉梢微挑,目光含笑不語,白昱神情未動,眸中卻掠過一抹探究。
嬴無塵指了指空位,道:“坐吧。”待張益落座,他看向白昱,開口介紹:“這是張益,出身黃巾軍張家。張家與江左白家一樣,皆是守護我嬴氏一脈的世家,目前玄影門上下皆由他在打理。此人雖為江湖出身,卻心細如發,行事沉穩,是我十分信任之人。”
白昱聞言,微微頷首,目光落在張益身上,語氣和緩道:“張家守護嬴氏血脈有功,你與無塵能結識,是我等之幸。”
張益謙聲道:“白長老謬讚,張家本是本分之事,談不上功勞。若非主公相攜,家中餘孑不知能否走到今日。”
眼見張益忠心流露,白昱心頭微鬆,心想:幸而少主身邊多是如此之人,未來路縱難行,亦有人同擔。
司馬徽饒有興致地望著二人:“江左白家與張家同為守護之族……倒是聞所未聞。世間傳說嬴氏血脈已斷,沒想到竟還有此深意。”
嬴無塵神情不變,淡然道:“嬴氏餘脈寥寥,未必要張揚。守護之人,便是默默而已。”
司馬徽撫須輕笑:“低調歸低調,終是瞞不過有心人。隻不過,黃巾軍已散,張家能保全下來,想必不易。”
張益低聲道:“當年黃巾敗後,家中長輩多殞於戰亂,隨後退守青州,張家餘脈方未絕。”
白昱眼中閃過一絲感慨:“亂世之中,能守住本心已屬不易。”
嬴無塵抬眸,淡淡道:“守本心者,不止我與張家。白家亦是如此。”
四人你一言我一語,話語平靜中卻藏著歲月沉浮的風霜與不易。茶香氤氳,窗外夜風微拂,帶來遠處街巷尚未徹底平息的喧聲,似也為這亂世再添幾分無常。
司馬徽緩緩舉盞,含笑道:“今日一見,才知嬴公子身邊藏龍臥虎。原以為嬴氏餘脈不過殘燭餘光,今日方知,暗處竟另有布局。江湖廟堂,不可小覷。”
張益謙遜低首,嬴無塵未作迴應,隻是淡然一笑。
“張益,當年洛陽客棧遇見諸葛亮之事,你也在場,說來聽聽。”嬴無塵吩咐。
張益點頭,稍作迴憶,緩聲道:“當時主公在客棧內休息,正值都衛府牛輔帶人四處搜捕。諸葛亮當時不過孩童,實則心思極細,站在門側,眸光微垂,卻洞悉來者意圖,出言攔阻,既有禮數,又暗藏鋒銳。牛輔雖橫,竟被他話中設套繞了進去,以幾句巧言將人引開,甚至反問搜兵緣由,讓牛輔自覺無趣便收了兵。那番話聽著尋常,實則處處埋針,不露痕跡。若非親眼所見,實難信是出自孩童之口。”
司馬徽聞言,輕輕摩挲茶盞,目光漸深:“年少有為,倒是個可塑之才。”
白昱點頭:“少年有此心智,著實難得。”
嬴無塵笑道:“也未必就如傳言中那般神乎。年少才俊雖多,終歸需時日磨礪。”
司馬徽聞言,輕輕摩挲茶盞,目光漸深,沉吟片刻後緩緩道:“年少有為,心性沉穩,且有仁心機巧,實屬難得。”
說到這裏,他抬眸看向嬴無塵,眼中多了幾分意味不明的笑意:“如此才俊,若能及早引導,將來未必不能成為濟世之才。不瞞二位,老夫素來惜才,這等良璞,若有機會,倒想收為門下,好好雕琢一番。”
白昱聞言微笑:“先生有意,諸葛亮若有幸拜入門下,必能事半功倍。”
嬴無塵卻搖頭失笑:“他那性子,未必肯束縛於門牆之下。那孩子雖年幼,心中卻有自己的道與誌,不是易受人牽引之人。”
“越是如此,越顯可貴。”司馬徽眯了眯眼,似在思索,“才者,器也。器成用廣,磨礪得當,方能不負其材。若能親加教導,日後必成大器。”
白昱輕歎:“這亂世中,有才無誌是憾事,有誌無引又是遺憾。若真如無塵所言,那孩子心性既定,便看將來有無機緣可牽。”
司馬徽唇角勾起,緩緩抬起茶盞:“世道多故,英雄並起。昔有管樂之交,今逢亂世,能遇才俊已是不易。若有朝一日,那孩子能得誌於世,倒也未嚐不是天下之幸。”
嬴無塵低低一笑,茶盞與司馬徽輕輕相碰:“天下之幸,便看未來了。”
張益靜靜坐在旁側,雖未插言,心中卻暗自感慨:不過一個偶遇的少年,竟能讓司馬徽如此看重,真是不凡。
茶香氤氳,燭光微搖。窗外夜風吹拂,掀動簾角,仿佛預示著這亂世棋局中,又將落下一顆關鍵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