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合夥
穿荒年隻剩一格電,父母砸錢續命 作者:公子無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平安這裏,也在說磚的事。
“大哥,為什麽要帶那幫孫子?”
對啊,為什麽要帶他們?這裏包括族長在內都想不明白,剛才那些人在不好問。
這會兒,都豎起耳朵聽。
“人多力量大,光靠我們這點人何時才能出磚建房?”
“可人多,要燒的磚也多。”
“是我們帶他們幹,又是在我們自己的地盤,出磚了自然先供應我們自己村啊,他們要磚,除了出人工之外多少也得出點錢吧,這事,明天商量時會說清楚。”
“哈哈,這就好。”
“我就說嘛,平安怎麽會帶我們做虧本買賣。”
出把子力氣不花錢就有青磚建房子,還能賺點小錢,大家夥圍坐在一起,掰著手指頭算賬,越算心裏越舒爽。原本剛好夠錢建三四間房的,這下可以多添兩間,孩子多的每個孩子都能有獨立房間了……
算完了賬已經是傍晚,有去看自家破宅子的,有人去看村邊已經成荒的田,還有留下壘灶煮吃的,吃完了就靠著在圍牆內休息了,反正夏天嘛也不會冷。
第二天天剛亮,老族長就把大家喊起來,出發去縣城。
蘇平安隻牽了馬給老族長騎,把老虎留在家裏守圍牆,不然哪個不長眼的又要來偷青磚了。
路過剛進山後又出來查看情況時,發現成堆屍體的地方,蘇平安和蘇永信心裏都還有點發怵。
蘇永信悄聲跟蘇平安說道,“那裏還會不會有白骨?”
“不會,當年張有財說縣衙都沒人了,現在有了接管的官員,那麽官府應該會發動村人埋掉,其實官府不下文書,離得近的村子如果有人看見也會刨個坑埋的,不然,留著嚇自己嘛。”
“嗬嗬嗬,確實這樣。”
一行人邊走邊看,路上經過的村子跟鬆嶺村一樣的頹敗,不過好些村子已經有了人煙。
中午前,終於進了縣城。
城內也是破破爛爛的,不過這裏的破屋還能修,不似蘇平安的茅草屋直接被夷為平地還被人放了一把火隻能重建的那種。
街道上沒什麽人,倒也有幾個商鋪開門營業,街邊的破爛房子有人在修繕。
到了縣衙一看,也是被洗劫過的境況。
“平安,直接進去嗎?”老族長雖說當了很久的鬆嶺村裏正,但他這個裏正帶人逃進山了,而且哪怕他是裏正,一年到頭也進不了幾次縣衙,現在,多少有點心虛。
“進吧。”蘇平安知道大概知道老爺子擔心什麽,“現在的官不是以前的那些,能讓我們迴來原籍登記,說明對之前一概不究。”
“啊,對,走吧,小子們。”老族長走在前麵,身後跟著一群後生。
進衙門口有盤問的差役,一看戶籍文書之後,就放行了,還指給他們看戶籍處怎麽走。
進到衙門內,蘇平安觀察著,辦事的人來來往往,那些辦差的個頂個的忙,迴答問詢時眼睛也不離桌麵上的文書,倒也沒見不耐煩、喝斥人的情況出現。
從底下辦事的差役情況可以大概看出這裏的一把手是個踏實為民辦事的官,起碼目前是。
如果頂頭上司散漫、狂傲、玩忽職守、不把百姓當人,那麽,他手底下的人多半也是如此。
辦事效率也快,到下值時間了,官差還是把排在最後麵的鬆嶺村眾人的戶籍登記完成才走。
就蘇平安目前觀察得出,這個灣塘縣的領導班底還行。
就是,整個衙門內外都透著一個字,窮!辦事官員的桌椅缺角磨損,茶杯裏是白開水,窗戶紙破得七零八落,簾子?根本就沒有簾子。
他是第一次接觸古代的官員沒錯。但,原身記憶裏可不是,記憶裏和他的先生來過兩次縣衙,那時候的縣衙從行走的差役到辦事官員,那一衣官服可齊整嶄新了,各個辦事衙門窗明幾淨,一天茶水點心不間斷的供應。
這個內亂 ,不止百姓受大罪,上至國庫下至地方衙門,看來都掏空完了。
出了衙門老遠,老族長才小聲對大家說道,“我當裏正那麽些年了,來縣衙辦事從沒有一次像這一次那麽順利,還不用看人臉色。”
“老爺子,事辦完了,我們是趕迴去?”
“迴啊,平安還要和人商量燒磚的事呢,不迴去怎麽商量?”
還想逛一逛縣城的人,這下也歇了心思,再者,如今的縣城真沒什麽可逛的,那幾家開門的商鋪賣的都是手工藝雜物和山貨,都是用不著的東西。
於是,一行人又急急忙忙趕迴村,這時,曹大柱和另外那個村的人,已經在蘇平安家門口外等著了。
曹大柱是個有點自來熟臉皮厚且不是計仇的那種人,明明昨天還打架,他還被老虎按地上摩擦,今天,啥事沒有,有說有笑的跟蘇平安一行人進圍牆內。
加一起三十多人,大家席地而坐,不管自己人或來商談的外人,都在等著蘇平安說話。
“既然人都齊了,我就直接說事,免得耽誤大家迴去的時間。我隻管說,你們隻管聽,有問題的等我說完了大家再問,我再一個個答。”
“以一窖能燒五千塊磚加一萬塊瓦來算,燒一窖磚用時三天三夜,然後還要給時間冷卻,就算四天出一窖好了。以一戶蓋五間大瓦房來算,一間房一千塊磚,那麽一窖剛好供一戶用磚。所以,想要快速有磚蓋房,磚窖就得多挖。”
“我們三個村合夥,人手就多了,我打算挖三個磚窖,我們自己能快些有磚蓋起房子,我們自己的磚燒夠了之後,,現成的窖在這裏也不會浪費,可以繼續燒磚賣給別人嘛。”
蘇平安說到這裏,那兩個村的十多人心裏火熱,對呀,現在到處都缺少磚瓦,隻要燒得出來,那就是錢哪。
哎嘛,真是跟對人了。
“至於這個磚的價格,兵亂之前我家砌的圍牆,當時是兩文錢一塊磚,我估計現在的磚那麽搶手,最少得兩文半吧,就算我們燒出來的磚沒有別人燒的那麽美觀,兩文一塊不行就算一文半一塊總會有人要的,就賣一文半一塊的磚也有賺頭,現在田地暫時耕種不了,燒磚賣是不是也給大家增加了一項收入?”
“平安,這哪是一項收入,這是一項大買賣啊。”老族長會算賬的,蘇平安一邊說他一邊在算了,自己村的磚窖一旦幹成,就賣這一年半載就夠了,必賺大錢。
“族長爺爺,你先聽我說完。”畫了一隻小大餅之後,蘇平安開始說分配問題,自己人用磚買磚的問題。
“燒磚的手藝是我提供的,我要第一個用磚大家夥沒意見吧?磚窖在我們村,用我們村後山的柴火,後山的地,還有我們地裏的泥,我村的二十四戶先用磚,你們有沒有意見?”蘇平安問曹大柱和另一個村的那幾個代表。
算二十四戶,他是把分家的幾個拆開來算了。
“大哥,為什麽要帶那幫孫子?”
對啊,為什麽要帶他們?這裏包括族長在內都想不明白,剛才那些人在不好問。
這會兒,都豎起耳朵聽。
“人多力量大,光靠我們這點人何時才能出磚建房?”
“可人多,要燒的磚也多。”
“是我們帶他們幹,又是在我們自己的地盤,出磚了自然先供應我們自己村啊,他們要磚,除了出人工之外多少也得出點錢吧,這事,明天商量時會說清楚。”
“哈哈,這就好。”
“我就說嘛,平安怎麽會帶我們做虧本買賣。”
出把子力氣不花錢就有青磚建房子,還能賺點小錢,大家夥圍坐在一起,掰著手指頭算賬,越算心裏越舒爽。原本剛好夠錢建三四間房的,這下可以多添兩間,孩子多的每個孩子都能有獨立房間了……
算完了賬已經是傍晚,有去看自家破宅子的,有人去看村邊已經成荒的田,還有留下壘灶煮吃的,吃完了就靠著在圍牆內休息了,反正夏天嘛也不會冷。
第二天天剛亮,老族長就把大家喊起來,出發去縣城。
蘇平安隻牽了馬給老族長騎,把老虎留在家裏守圍牆,不然哪個不長眼的又要來偷青磚了。
路過剛進山後又出來查看情況時,發現成堆屍體的地方,蘇平安和蘇永信心裏都還有點發怵。
蘇永信悄聲跟蘇平安說道,“那裏還會不會有白骨?”
“不會,當年張有財說縣衙都沒人了,現在有了接管的官員,那麽官府應該會發動村人埋掉,其實官府不下文書,離得近的村子如果有人看見也會刨個坑埋的,不然,留著嚇自己嘛。”
“嗬嗬嗬,確實這樣。”
一行人邊走邊看,路上經過的村子跟鬆嶺村一樣的頹敗,不過好些村子已經有了人煙。
中午前,終於進了縣城。
城內也是破破爛爛的,不過這裏的破屋還能修,不似蘇平安的茅草屋直接被夷為平地還被人放了一把火隻能重建的那種。
街道上沒什麽人,倒也有幾個商鋪開門營業,街邊的破爛房子有人在修繕。
到了縣衙一看,也是被洗劫過的境況。
“平安,直接進去嗎?”老族長雖說當了很久的鬆嶺村裏正,但他這個裏正帶人逃進山了,而且哪怕他是裏正,一年到頭也進不了幾次縣衙,現在,多少有點心虛。
“進吧。”蘇平安知道大概知道老爺子擔心什麽,“現在的官不是以前的那些,能讓我們迴來原籍登記,說明對之前一概不究。”
“啊,對,走吧,小子們。”老族長走在前麵,身後跟著一群後生。
進衙門口有盤問的差役,一看戶籍文書之後,就放行了,還指給他們看戶籍處怎麽走。
進到衙門內,蘇平安觀察著,辦事的人來來往往,那些辦差的個頂個的忙,迴答問詢時眼睛也不離桌麵上的文書,倒也沒見不耐煩、喝斥人的情況出現。
從底下辦事的差役情況可以大概看出這裏的一把手是個踏實為民辦事的官,起碼目前是。
如果頂頭上司散漫、狂傲、玩忽職守、不把百姓當人,那麽,他手底下的人多半也是如此。
辦事效率也快,到下值時間了,官差還是把排在最後麵的鬆嶺村眾人的戶籍登記完成才走。
就蘇平安目前觀察得出,這個灣塘縣的領導班底還行。
就是,整個衙門內外都透著一個字,窮!辦事官員的桌椅缺角磨損,茶杯裏是白開水,窗戶紙破得七零八落,簾子?根本就沒有簾子。
他是第一次接觸古代的官員沒錯。但,原身記憶裏可不是,記憶裏和他的先生來過兩次縣衙,那時候的縣衙從行走的差役到辦事官員,那一衣官服可齊整嶄新了,各個辦事衙門窗明幾淨,一天茶水點心不間斷的供應。
這個內亂 ,不止百姓受大罪,上至國庫下至地方衙門,看來都掏空完了。
出了衙門老遠,老族長才小聲對大家說道,“我當裏正那麽些年了,來縣衙辦事從沒有一次像這一次那麽順利,還不用看人臉色。”
“老爺子,事辦完了,我們是趕迴去?”
“迴啊,平安還要和人商量燒磚的事呢,不迴去怎麽商量?”
還想逛一逛縣城的人,這下也歇了心思,再者,如今的縣城真沒什麽可逛的,那幾家開門的商鋪賣的都是手工藝雜物和山貨,都是用不著的東西。
於是,一行人又急急忙忙趕迴村,這時,曹大柱和另外那個村的人,已經在蘇平安家門口外等著了。
曹大柱是個有點自來熟臉皮厚且不是計仇的那種人,明明昨天還打架,他還被老虎按地上摩擦,今天,啥事沒有,有說有笑的跟蘇平安一行人進圍牆內。
加一起三十多人,大家席地而坐,不管自己人或來商談的外人,都在等著蘇平安說話。
“既然人都齊了,我就直接說事,免得耽誤大家迴去的時間。我隻管說,你們隻管聽,有問題的等我說完了大家再問,我再一個個答。”
“以一窖能燒五千塊磚加一萬塊瓦來算,燒一窖磚用時三天三夜,然後還要給時間冷卻,就算四天出一窖好了。以一戶蓋五間大瓦房來算,一間房一千塊磚,那麽一窖剛好供一戶用磚。所以,想要快速有磚蓋房,磚窖就得多挖。”
“我們三個村合夥,人手就多了,我打算挖三個磚窖,我們自己能快些有磚蓋起房子,我們自己的磚燒夠了之後,,現成的窖在這裏也不會浪費,可以繼續燒磚賣給別人嘛。”
蘇平安說到這裏,那兩個村的十多人心裏火熱,對呀,現在到處都缺少磚瓦,隻要燒得出來,那就是錢哪。
哎嘛,真是跟對人了。
“至於這個磚的價格,兵亂之前我家砌的圍牆,當時是兩文錢一塊磚,我估計現在的磚那麽搶手,最少得兩文半吧,就算我們燒出來的磚沒有別人燒的那麽美觀,兩文一塊不行就算一文半一塊總會有人要的,就賣一文半一塊的磚也有賺頭,現在田地暫時耕種不了,燒磚賣是不是也給大家增加了一項收入?”
“平安,這哪是一項收入,這是一項大買賣啊。”老族長會算賬的,蘇平安一邊說他一邊在算了,自己村的磚窖一旦幹成,就賣這一年半載就夠了,必賺大錢。
“族長爺爺,你先聽我說完。”畫了一隻小大餅之後,蘇平安開始說分配問題,自己人用磚買磚的問題。
“燒磚的手藝是我提供的,我要第一個用磚大家夥沒意見吧?磚窖在我們村,用我們村後山的柴火,後山的地,還有我們地裏的泥,我村的二十四戶先用磚,你們有沒有意見?”蘇平安問曹大柱和另一個村的那幾個代表。
算二十四戶,他是把分家的幾個拆開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