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王在晉震驚,這小子好像真有點東西?
我不停死諫,崇禎成聖君了? 作者:最愛喝娃哈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個時候消息即便傳到了建奴那,也沒有太大的影響,等他們點齊兵馬,葉銘已經到了錦州城之中了。
絲毫不慌。
至於錦州城的老大聽不聽話?配不配合?
葉銘並不在意,如果不配合,那他有的力氣和手段。
係統給了他足足五千錚臣點,這讓他有了足夠多的底牌。
這些底牌,能夠讓他從容的走這一趟,然後從容的去死。
十裏路程並不算遠,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很快就到了錦州城外。
城門並未開啟。
葉銘明白,錦州城的幹係實在是太大,不能有絲毫的大意,否則錦州一破,寧遠就會成為一座孤城,必然守不住。
那個時候,整個山海關,就會裸露在建奴的鐵蹄之下。
趙率教,看起來還算不錯。
盧象升打馬上前,朗聲道:“吏部郎中葉銘,攜陛下旨意,持天子劍,總理錦州一切事宜!趙率教!還不打開城門?出城相迎?”
沒有迴應,隻有凜冽的寒風。
城頭的守軍依舊不動聲色,似乎絲毫沒有注意到下方有人。
葉銘心中冷笑,果然,果然和他想的一樣。
在這個時候,整個關外的勢力,以關寧鐵騎為首,已經形成了軍閥,他們對中央朝廷,缺乏最基本的敬重。
“兵痞。”葉銘嘴角淡漠的吐出兩個字,然後走下了那豪奢至極的馬車。
王在晉也從後麵的一張小轎中走出來,悄然到了葉銘身後。
這位能力極為出眾,但因為黨爭而受到影響的三部侍郎,此刻有些頹靡,青絲夾雜黑絲,臉上也有了一些縱橫溝壑,顯然這些年,日子過得並不怎麽樣。
目光無神,不看城頭,低垂著頭。
“王先生,看樣子你是對的,如果當時放棄錦州和寧遠,這些兵痞或許就不是兵痞了。”
王在晉抬起頭,有些詫異的看了看眼前這位年輕人的背影。
他剛被啟用,對於朝堂上的事情知道的不多,但是也明白,最近這位年輕人,可以說是出盡了風頭。
但具體如何,他並不知曉。
他隻知道,陛下讓這樣一個年輕人到關外對付建奴,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戰爭不是想象的那麽簡單,不是紙上談兵,不是在朝堂上定下什麽策略,就能夠成行的。
這世上,就不存在從來沒有接觸過戰爭,就能將仗打得好的。
如果存在,那隻能是存在於傳說之中。
所以這些時日,他一直將自己關在馬車之中,看書,看書,不停地看書,不停地思考挽救大明的辦法。
不過葉銘剛剛這一句話,卻讓他心中悸動。
他好像,真的有點東西。
當初他和孫承宗起爭執,就在於是否放棄遼西走廊。
很多人都認為守寧遠和錦州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但隻有他和極少數人明白,對於這個時候的大明來說,放棄遼西、放棄錦州寧遠這遼西的一眾土地,是最好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
最關鍵的原因,自然是沒錢。
朝廷想要支撐起遼東的防務,需要花費太多的錢銀,每年數百萬兩白銀的支出。
足可以將大明給拖死。
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接忍痛割肉,將山海關以外的土地,全部都給建奴算了。
少了這樣的一大筆開支,朝廷才有喘氣的餘地。
等到將關內的那些亂事全部解決,將吏治稍微梳理一番,那時候,才是恢複失地的時候。
反正建奴打不進來,何須畏懼?
但是當時很多人,其實都隻是想到了這一點,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他們沒有想到。
那就是關寧鐵騎為代表的遼東集團,變得有些不太聽話了,有向軍閥發展的傾向。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已經在這個方向發展。
事情的發展,已經證明了他的想法是對的。
時至今日,這些人在朝廷已經有了足夠多的話語權,現在朝廷有人膽敢說放棄遼西,將以前遼東和遼西的士卒撤到關內,這些人可能轉頭就會投靠建奴。
這毫不誇張。
至少有一部分人,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倒向建奴。
這一點,哪怕是到了今日,也很少有人看到,但葉銘卻看出來了,所以來了一句這些兵痞或許就不是兵痞了。
因為如果當時這麽做了,遼東集團就不可能做大。
既然不可能做大,那他們就隻能夾著尾巴做人!
有意思,這葉銘,或許真有一些戰爭方麵的敏銳嗅覺!
不確定,再看看,如果確定如此,倒是一個值得培養的後生晚輩。
“嗬嗬,隻是諸公無比自信,老夫之言,無人肯聽,以至於斯。”王在晉冷笑道。
葉銘笑著說道:“畢竟到了人家的地盤,人家倨傲一些,也是不難理解的事情,再等等。”
王在晉收迴剛剛對葉銘的看法,他覺得葉銘並不值得培養。
攜陛下旨意,持天子劍,竟然如此畏畏縮縮,這樣的人,怎麽可能是優秀的統帥?
這一等,就是半個時辰,代表天子的葉銘,被趙率教晾在錦州城外足足半個時辰。
半個時辰之後,城頭響起了一道極為粗獷的聲音。
“哈哈哈!欽差大人!實在抱歉,剛剛本將在北邊狩獵建奴!沒能第一時間迴來迎接,還請少待!”
葉銘極目望去。
城頭上一個身穿戰甲的漢子,正笑吟吟地看著自己。
語氣恭敬,但他的行為舉止,卻又談不上半點恭敬。
倨傲,戲謔,嘲諷,清晰的鐫刻在這個人的臉上。
趙率教,一個在曆史上都有名有姓的人物。
能力不錯,戰鬥力不錯,表現的也還算忠心,總而言之,還算是個不錯的人。
但也僅僅隻是如此了,這個時代比他厲害的人物,有太多太多。
“好,那這次,葉某就不怪罪了,你先下來迎接。”
葉銘語氣輕柔,似乎一點都不惱怒,隻有一旁的盧象升能夠看到,這位年歲還不如自己大的吏部郎中,嘴角微微勾了起來。
他不禁來了興趣,這葉銘,到底是想做什麽?
城頭上的趙率教臉上的嘲諷意味變得愈發的濃烈。
一個軟柿子罷了,實在是沒什麽意思。
絲毫不慌。
至於錦州城的老大聽不聽話?配不配合?
葉銘並不在意,如果不配合,那他有的力氣和手段。
係統給了他足足五千錚臣點,這讓他有了足夠多的底牌。
這些底牌,能夠讓他從容的走這一趟,然後從容的去死。
十裏路程並不算遠,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很快就到了錦州城外。
城門並未開啟。
葉銘明白,錦州城的幹係實在是太大,不能有絲毫的大意,否則錦州一破,寧遠就會成為一座孤城,必然守不住。
那個時候,整個山海關,就會裸露在建奴的鐵蹄之下。
趙率教,看起來還算不錯。
盧象升打馬上前,朗聲道:“吏部郎中葉銘,攜陛下旨意,持天子劍,總理錦州一切事宜!趙率教!還不打開城門?出城相迎?”
沒有迴應,隻有凜冽的寒風。
城頭的守軍依舊不動聲色,似乎絲毫沒有注意到下方有人。
葉銘心中冷笑,果然,果然和他想的一樣。
在這個時候,整個關外的勢力,以關寧鐵騎為首,已經形成了軍閥,他們對中央朝廷,缺乏最基本的敬重。
“兵痞。”葉銘嘴角淡漠的吐出兩個字,然後走下了那豪奢至極的馬車。
王在晉也從後麵的一張小轎中走出來,悄然到了葉銘身後。
這位能力極為出眾,但因為黨爭而受到影響的三部侍郎,此刻有些頹靡,青絲夾雜黑絲,臉上也有了一些縱橫溝壑,顯然這些年,日子過得並不怎麽樣。
目光無神,不看城頭,低垂著頭。
“王先生,看樣子你是對的,如果當時放棄錦州和寧遠,這些兵痞或許就不是兵痞了。”
王在晉抬起頭,有些詫異的看了看眼前這位年輕人的背影。
他剛被啟用,對於朝堂上的事情知道的不多,但是也明白,最近這位年輕人,可以說是出盡了風頭。
但具體如何,他並不知曉。
他隻知道,陛下讓這樣一個年輕人到關外對付建奴,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戰爭不是想象的那麽簡單,不是紙上談兵,不是在朝堂上定下什麽策略,就能夠成行的。
這世上,就不存在從來沒有接觸過戰爭,就能將仗打得好的。
如果存在,那隻能是存在於傳說之中。
所以這些時日,他一直將自己關在馬車之中,看書,看書,不停地看書,不停地思考挽救大明的辦法。
不過葉銘剛剛這一句話,卻讓他心中悸動。
他好像,真的有點東西。
當初他和孫承宗起爭執,就在於是否放棄遼西走廊。
很多人都認為守寧遠和錦州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但隻有他和極少數人明白,對於這個時候的大明來說,放棄遼西、放棄錦州寧遠這遼西的一眾土地,是最好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
最關鍵的原因,自然是沒錢。
朝廷想要支撐起遼東的防務,需要花費太多的錢銀,每年數百萬兩白銀的支出。
足可以將大明給拖死。
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接忍痛割肉,將山海關以外的土地,全部都給建奴算了。
少了這樣的一大筆開支,朝廷才有喘氣的餘地。
等到將關內的那些亂事全部解決,將吏治稍微梳理一番,那時候,才是恢複失地的時候。
反正建奴打不進來,何須畏懼?
但是當時很多人,其實都隻是想到了這一點,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他們沒有想到。
那就是關寧鐵騎為代表的遼東集團,變得有些不太聽話了,有向軍閥發展的傾向。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已經在這個方向發展。
事情的發展,已經證明了他的想法是對的。
時至今日,這些人在朝廷已經有了足夠多的話語權,現在朝廷有人膽敢說放棄遼西,將以前遼東和遼西的士卒撤到關內,這些人可能轉頭就會投靠建奴。
這毫不誇張。
至少有一部分人,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倒向建奴。
這一點,哪怕是到了今日,也很少有人看到,但葉銘卻看出來了,所以來了一句這些兵痞或許就不是兵痞了。
因為如果當時這麽做了,遼東集團就不可能做大。
既然不可能做大,那他們就隻能夾著尾巴做人!
有意思,這葉銘,或許真有一些戰爭方麵的敏銳嗅覺!
不確定,再看看,如果確定如此,倒是一個值得培養的後生晚輩。
“嗬嗬,隻是諸公無比自信,老夫之言,無人肯聽,以至於斯。”王在晉冷笑道。
葉銘笑著說道:“畢竟到了人家的地盤,人家倨傲一些,也是不難理解的事情,再等等。”
王在晉收迴剛剛對葉銘的看法,他覺得葉銘並不值得培養。
攜陛下旨意,持天子劍,竟然如此畏畏縮縮,這樣的人,怎麽可能是優秀的統帥?
這一等,就是半個時辰,代表天子的葉銘,被趙率教晾在錦州城外足足半個時辰。
半個時辰之後,城頭響起了一道極為粗獷的聲音。
“哈哈哈!欽差大人!實在抱歉,剛剛本將在北邊狩獵建奴!沒能第一時間迴來迎接,還請少待!”
葉銘極目望去。
城頭上一個身穿戰甲的漢子,正笑吟吟地看著自己。
語氣恭敬,但他的行為舉止,卻又談不上半點恭敬。
倨傲,戲謔,嘲諷,清晰的鐫刻在這個人的臉上。
趙率教,一個在曆史上都有名有姓的人物。
能力不錯,戰鬥力不錯,表現的也還算忠心,總而言之,還算是個不錯的人。
但也僅僅隻是如此了,這個時代比他厲害的人物,有太多太多。
“好,那這次,葉某就不怪罪了,你先下來迎接。”
葉銘語氣輕柔,似乎一點都不惱怒,隻有一旁的盧象升能夠看到,這位年歲還不如自己大的吏部郎中,嘴角微微勾了起來。
他不禁來了興趣,這葉銘,到底是想做什麽?
城頭上的趙率教臉上的嘲諷意味變得愈發的濃烈。
一個軟柿子罷了,實在是沒什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