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果然,大明就是該亡的!
我不停死諫,崇禎成聖君了? 作者:最愛喝娃哈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大朝會。
和葉銘第一次出現在這個時代一樣,京師六品以上官員,大多都出現在這裏。
當然,此刻的葉銘,已經不是六品官員,而是正五品吏部清吏司的郎中。
而且所有人都明白,今日之後,葉銘的位置,會再往上拔高一籌,不過到底是從四品還是正四品,還不確定。
葉銘也聽到了這些人的議論,但是他覺得無所謂。
今天朝會過後,別說四品了,他的五品官能不能保住,都是一迴事。
周圍沒有一個人,哪怕同為五品官的其他大臣,也都離他有一定的距離,誰都明白,葉銘此人雖然看似風光,但得罪的人,實在是太多。
就像一團火,靠的太近,就會引火自焚。
不是沒有閹黨試圖靠近葉銘,畢竟按照魏公的意思,葉銘是值得拉攏的,其他人想要他死,他們就得想辦法讓他活。
葉銘顯然看清了他們的目的,所以直接質問這些人,是要與他結黨嗎?
這些人頓時被嚇了一大跳,隻得遠離葉銘,結黨的罪名,不是他們能夠承受的!
所以哪怕靠近奉天殿的大門,葉銘依舊非常顯眼。
朱由檢看著自己信重的臣子,他已經為葉銘準備好了一個更好的位置,都察院的左僉都禦史!
正四品官員,言官。
能更好的發揮葉銘的能力!
而且這個位置還不夠,想要發揮他的能力,得盡快讓他立功!然後盡快提升官位,至少得一步侍郎才行!
唱名之後,朝會開始。
一開始的議題,自然是如何獎勵此次作戰的有功之人。
其次,是皇太極經曆這一次大敗之後,極為憤怒,卻強行隱忍,有可能是在憋大招,也有可能是真被打疼了。
接下來要如何麵對建奴?
是堅守錦州城,閉門不出?還是趁著皇太極舔舐傷口,組織大軍北伐?如果能一路攻下遼陽、海州,那光複遼東,是不是指日可待?
第一個議題,葉銘並沒有參與,全是朱由檢、閹黨、東林黨,其他大臣之間的互相博弈,最後的結果,是葉銘官升兩級,為都察院左僉都禦史,成為一個正式的噴子。
盧象升辭去大名府知府職位,改為遼東都司都指揮僉事,三品職銜。
王在晉官複原職,為兵部尚書,原兵部尚書崔呈秀被罷職免官。
崔呈秀是閹黨的關鍵人物,魏忠賢的忠實擁躉,本來其實就該被查的,如今雖說掉了官位,但是能活下去,也算是一個不錯的消息。
原本屬於閹黨的兵部,如今變成王在晉,東林黨也能夠接受。
左輔、紀用等人,也都有封賞。
朱由檢顯然也能接受,隻要葉銘的官位沒人反駁,其他的無所謂。
王在晉也是一個不錯的人才,能用起來,也不錯。
“葉愛卿立下大功!如今錦州城以北,建奴可以說是損失慘重,那的大小建奴、牛羊、都遭到了極大的損失。”
“毫不誇張的說,如今大明若是想要獲取這些土地,易如反掌!甚至反攻建奴也不是沒有可能。”
“諸位以為,接下來,該如何做?才更有利於我大明?”
朱由檢意氣風發,朗聲問道。
他說的這些話,其實已經說明了他的想法,那就是出擊。
在朱由檢的眼裏,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當然,他的這種想法,並非他一個人的想法,昨日葉銘拒絕和他促膝長談,他就召集了六部堂官、內閣閣臣,商議了此事。
除了戶部擔心錢銀之事,其他各部,都認為此時出擊,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朱由檢被他們說的心潮澎湃,覺得光複遼地,已經是指日可待了!
至於錢糧問題,好像也隻有按照諸位大臣的想法,加征賦稅。
遼東每年用銀數百萬兩,年年用兵,早晚會拖垮大明,不如趁此機會,尋機決戰!徹底光複遼地!給建奴重創!
這樣以後或許就不用如此多錢銀了!畢竟和平時期,諸邊的例銀,不過才二十多萬兩而已,即便翻十倍,也不過二百萬兩而已!
朱由檢越聽越覺得對!
最近做事情做一件成一件!給了他極多的自信!
“陛下!葉大人散播瘟疫、種人痘,錦州城以北三百裏,建奴損失慘重!再加上兩次大戰,此地的建奴精壯漢子,也就是可戰之兵,起碼損失三四萬人!
這正是咱們的機會!臣建議盡起遼地兵馬,同時薊鎮、山西、居庸等地的兵馬,也可以調動!畢其功於一役,徹底解決建奴!”
說話的是曹思誠,都察院左都禦史。
“臣以為曹大人所說不妥,即便要反攻建奴,也應當步步為營,先將錦州以北三百裏的地方占領消化,先光複廣寧重鎮,占領三義關,重修明長城!
再以此地為根基,慢慢侵蝕其他地方,”
有人站出來反駁,正是已經起複的袁崇煥,兵部左侍郎。
他的策略,其實和當年的孫承宗一樣,非常穩妥,很難出現意外,也的確能取得效果。
唯一的缺點,就是非常消耗錢銀。
無論是占據、消化這些地方,亦或者是修築長城、重建堡壘,都需要消耗極多的錢銀。
其他大臣紛紛七嘴八舌,各有說法,但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此事應該繼續出擊。
“錢銀呢?錢銀之事如何解決?如今遼地固守,每年都需要花費五六百萬兩白銀!如今用兵,錢銀怕是會耗費千萬之巨,這錢,從何而來?”
王在晉提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他從一開始就皺著眉,到此刻已經無法忍受了。
錢糧問題解決不了,那這件事就做不成!
他原本希冀葉銘出手,但是葉銘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模樣,他隻能自己諫言。
還不能直接說這件事做不成,否則就是直接打滿朝文武,打陛下的臉!
戶部尚書畢自嚴眉宇充滿悲戚之意,說道:“昨日已經議定,再次加征遼餉,田科加征一分五厘,每年可得銀八百萬兩!”
葉銘已經忍不住心中冷笑了,加征八百萬兩?大明不得死?
即便是應天府這樣的富庶之地,怕也難以承受這樣的賦稅吧?
果然,大明就是該亡的。
就像畢自嚴說的,即便是東邊的建奴啥都不幹,伏於穴中,不向西邊射一箭,大明已經民生凋敝。
這麽搞,怎能不亡?
和葉銘第一次出現在這個時代一樣,京師六品以上官員,大多都出現在這裏。
當然,此刻的葉銘,已經不是六品官員,而是正五品吏部清吏司的郎中。
而且所有人都明白,今日之後,葉銘的位置,會再往上拔高一籌,不過到底是從四品還是正四品,還不確定。
葉銘也聽到了這些人的議論,但是他覺得無所謂。
今天朝會過後,別說四品了,他的五品官能不能保住,都是一迴事。
周圍沒有一個人,哪怕同為五品官的其他大臣,也都離他有一定的距離,誰都明白,葉銘此人雖然看似風光,但得罪的人,實在是太多。
就像一團火,靠的太近,就會引火自焚。
不是沒有閹黨試圖靠近葉銘,畢竟按照魏公的意思,葉銘是值得拉攏的,其他人想要他死,他們就得想辦法讓他活。
葉銘顯然看清了他們的目的,所以直接質問這些人,是要與他結黨嗎?
這些人頓時被嚇了一大跳,隻得遠離葉銘,結黨的罪名,不是他們能夠承受的!
所以哪怕靠近奉天殿的大門,葉銘依舊非常顯眼。
朱由檢看著自己信重的臣子,他已經為葉銘準備好了一個更好的位置,都察院的左僉都禦史!
正四品官員,言官。
能更好的發揮葉銘的能力!
而且這個位置還不夠,想要發揮他的能力,得盡快讓他立功!然後盡快提升官位,至少得一步侍郎才行!
唱名之後,朝會開始。
一開始的議題,自然是如何獎勵此次作戰的有功之人。
其次,是皇太極經曆這一次大敗之後,極為憤怒,卻強行隱忍,有可能是在憋大招,也有可能是真被打疼了。
接下來要如何麵對建奴?
是堅守錦州城,閉門不出?還是趁著皇太極舔舐傷口,組織大軍北伐?如果能一路攻下遼陽、海州,那光複遼東,是不是指日可待?
第一個議題,葉銘並沒有參與,全是朱由檢、閹黨、東林黨,其他大臣之間的互相博弈,最後的結果,是葉銘官升兩級,為都察院左僉都禦史,成為一個正式的噴子。
盧象升辭去大名府知府職位,改為遼東都司都指揮僉事,三品職銜。
王在晉官複原職,為兵部尚書,原兵部尚書崔呈秀被罷職免官。
崔呈秀是閹黨的關鍵人物,魏忠賢的忠實擁躉,本來其實就該被查的,如今雖說掉了官位,但是能活下去,也算是一個不錯的消息。
原本屬於閹黨的兵部,如今變成王在晉,東林黨也能夠接受。
左輔、紀用等人,也都有封賞。
朱由檢顯然也能接受,隻要葉銘的官位沒人反駁,其他的無所謂。
王在晉也是一個不錯的人才,能用起來,也不錯。
“葉愛卿立下大功!如今錦州城以北,建奴可以說是損失慘重,那的大小建奴、牛羊、都遭到了極大的損失。”
“毫不誇張的說,如今大明若是想要獲取這些土地,易如反掌!甚至反攻建奴也不是沒有可能。”
“諸位以為,接下來,該如何做?才更有利於我大明?”
朱由檢意氣風發,朗聲問道。
他說的這些話,其實已經說明了他的想法,那就是出擊。
在朱由檢的眼裏,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當然,他的這種想法,並非他一個人的想法,昨日葉銘拒絕和他促膝長談,他就召集了六部堂官、內閣閣臣,商議了此事。
除了戶部擔心錢銀之事,其他各部,都認為此時出擊,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朱由檢被他們說的心潮澎湃,覺得光複遼地,已經是指日可待了!
至於錢糧問題,好像也隻有按照諸位大臣的想法,加征賦稅。
遼東每年用銀數百萬兩,年年用兵,早晚會拖垮大明,不如趁此機會,尋機決戰!徹底光複遼地!給建奴重創!
這樣以後或許就不用如此多錢銀了!畢竟和平時期,諸邊的例銀,不過才二十多萬兩而已,即便翻十倍,也不過二百萬兩而已!
朱由檢越聽越覺得對!
最近做事情做一件成一件!給了他極多的自信!
“陛下!葉大人散播瘟疫、種人痘,錦州城以北三百裏,建奴損失慘重!再加上兩次大戰,此地的建奴精壯漢子,也就是可戰之兵,起碼損失三四萬人!
這正是咱們的機會!臣建議盡起遼地兵馬,同時薊鎮、山西、居庸等地的兵馬,也可以調動!畢其功於一役,徹底解決建奴!”
說話的是曹思誠,都察院左都禦史。
“臣以為曹大人所說不妥,即便要反攻建奴,也應當步步為營,先將錦州以北三百裏的地方占領消化,先光複廣寧重鎮,占領三義關,重修明長城!
再以此地為根基,慢慢侵蝕其他地方,”
有人站出來反駁,正是已經起複的袁崇煥,兵部左侍郎。
他的策略,其實和當年的孫承宗一樣,非常穩妥,很難出現意外,也的確能取得效果。
唯一的缺點,就是非常消耗錢銀。
無論是占據、消化這些地方,亦或者是修築長城、重建堡壘,都需要消耗極多的錢銀。
其他大臣紛紛七嘴八舌,各有說法,但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此事應該繼續出擊。
“錢銀呢?錢銀之事如何解決?如今遼地固守,每年都需要花費五六百萬兩白銀!如今用兵,錢銀怕是會耗費千萬之巨,這錢,從何而來?”
王在晉提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他從一開始就皺著眉,到此刻已經無法忍受了。
錢糧問題解決不了,那這件事就做不成!
他原本希冀葉銘出手,但是葉銘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模樣,他隻能自己諫言。
還不能直接說這件事做不成,否則就是直接打滿朝文武,打陛下的臉!
戶部尚書畢自嚴眉宇充滿悲戚之意,說道:“昨日已經議定,再次加征遼餉,田科加征一分五厘,每年可得銀八百萬兩!”
葉銘已經忍不住心中冷笑了,加征八百萬兩?大明不得死?
即便是應天府這樣的富庶之地,怕也難以承受這樣的賦稅吧?
果然,大明就是該亡的。
就像畢自嚴說的,即便是東邊的建奴啥都不幹,伏於穴中,不向西邊射一箭,大明已經民生凋敝。
這麽搞,怎能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