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朱由檢你是給吧?
我不停死諫,崇禎成聖君了? 作者:最愛喝娃哈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站出來怒斥葉銘的,是戶科的給事中胡涵,此刻聽到陛下的話,他頓時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他說葉銘不尊重陛下,可陛下還是覺得無所謂,甚至親自下場維護他了,他還能說什麽呢?
而且陛下的意思也非常明白,讓他胡涵不要叫,要叫,也和葉銘一樣,立下大功之後再叫。
無可奈何,卻又隻能偃旗息鼓。
可就在這時,又有人幫著胡涵說話了,讓他頓覺心神一振!想著今日一定用自己讀書這麽多年掌握的君臣之道,好好告訴陛下和葉狗,該怎麽做君,怎麽做臣!
可一抬頭,就看見幫他說話的是葉狗。
“陛下這話就不對了,那豈不是說,凡是立下大功的,都可以居高臨下的看陛下?對陛下不敬?如此一來,那到底誰是君,誰是臣?”
“臣已經如此大逆不道了,陛下還一臉無所謂,甚至責備為陛下仗義執言的大臣,你不怕滿朝文武寒心嗎?!”
胡涵心中頓時出現一抹滑稽之感。
一個絲毫不尊重皇帝的臣子,在告訴皇帝,對待他這種不尊重皇帝的臣子,絕不能姑息?
他在一瞬間,甚至分辨不出葉銘到底是好東西,還是壞東西。
朱由檢心中感慨,葉愛卿啊葉愛卿,你果然是為朕好,哪怕求死之前,也要給朕上一課,講一些實實在在的道理。
這樣的人,怎麽可能是惡人?這樣的臣子,怎麽可能不是賢臣?
“葉愛卿,朕明白你的心意,你是故意做出這種不敬姿態,然後借此來告訴朕,葉愛卿即便有天大的功勞,朕也不需要太過禮敬!否則有違君臣之道。”
“愛卿說不定還想讓朕罰你,讓全天下的人知道,即便是葉愛卿這樣立下大功的人,不敬陛下同樣是大罪,一樣會被罰,這樣朕的威嚴就會更甚……你都是為了朕著想啊!”
葉銘簡直要瘋了,你他娘的到底在意淫什麽?
我怎麽可能是這麽想的?
你腦子裏麵一天到晚到底在腦補什麽啊?
“葉先生!朕不會這麽做的!你為大明立下大功,卻故意不敬朕以求自汙,想讓朕威嚴更甚!朕要是真的怪罪你,那就真不是人了!”
哪怕是當著這麽多人的麵,朱由檢也發乎本心的稱唿葉銘為葉先生。
葉銘真想問問朱由檢,我是不是你失散多年的野爹啊?
但此刻,他不想再多說什麽了,就朱由檢這個變態,他說什麽,朱由檢怕都有屬於自己的理解。
比如他要是真開口說自個兒是朱由檢的爹,那朱由檢說不定真的也舔著個臉說他有再造山河社稷之功,而他是江山社稷之主,那再造之人,豈不就是父?
現在看來,朱由檢真的會有這種不要臉。
朱由檢看葉銘沒打算繼續說那些大逆不道的話,頓時鬆了一口氣。
他看了看葉銘身後的那些馬車,如果不出意外,其中有一部分馬車裏麵,就是那些建奴的頭顱!
整個順天府,乃至整個順天府的所有百姓,怕也從來沒有人見過這麽多的建奴頭顱。
“葉先生!聽說你此次在錦州城外,作戰兩次,第一次坐看鷸蚌相爭,雙方建奴攏共死傷一萬人?第二次,更是從容布局,布下陷阱,再次坑殺建奴兩千五百人?”
葉銘麵無表情,淡淡道:“頭顱就在後麵的馬車裏麵。”
朱由檢注意到葉銘的麵無表情,感歎道:“殺敵萬人,卻心如止水麵如平湖!葉先生此等胸懷,當真讓人敬佩!”
葉銘覺得有點惡心。
他懷疑這朱由檢,是不是個給啊?
京城撒子多?給多?
朱由檢繼續說道:“兩次作戰,不過傷亡一千五百餘人,就斬獲了一萬兩千五百眾,此等大勝,亙古難有!葉先生之功,乃是挽天傾之功!”
“如今管道兩側,皆是大明臣民,飽受肆虐建奴之苦!今日一掃傾頹!”
“葉先生,可否讓天下百姓,看一看那些建奴頭顱?”
葉銘麵無表情,同樣也沒有意見,他聖旨裏麵的內容寫的清清楚楚,解決天花,同時用天花對建奴造成不錯的打擊,這是死的前提條件。
現在,就是展現這些前提條件的時候,不然朱由檢那基佬可能又搞什麽壞名堂。
他轉頭看向叛徒王在晉,“把那些馬車上的篷布打開,讓陛下看看。”
少頃,那足足七八十輛大車,全部都現出真容,官道兩側,出現陣陣驚唿!
兩側的官員百姓,京營士卒等等,都幾乎齊齊後退,有些人見到這滲人的一幕,直接就捂住嘴,強忍著胃裏的翻湧,最後還是忍不住,將隔夜飯都給吐了出來。
這樣的情況,不止一人,隨地可見的,都是人弓著腰狂吐的畫麵。
哪怕是那些京營士卒,也同樣如此,隻有一少部分精銳,能夠麵對這樣的畫麵而麵不改色。
而他們齊齊看向葉銘,他們的眼中,隻有對葉銘的崇敬。
能夠麵對這樣的畫麵而麵不改色的,那一定是上過戰場,打過仗的精銳士卒,甚至不少人和建奴韃子都打過交道。
所以他們無比清楚,建奴有多難對付。
他們一個千戶軍,麵對五百建奴,都隻會有一種心思,那就是逃。
可這位大人,這位殺神,竟然直接殺了上萬建奴!
這麽誇張的戰績,他們做夢都難以想象。
這位葉大人,是真了不得,腦子一動,這些建奴就上趕著送死。
朱由檢離這些頭顱的距離更近,他也同樣是麵色發白,但強忍著沒讓自己表現出來。
幾十輛大車,裏麵塞滿的都是頭顱,那些人的發型樣式、麵容,都和大明的百姓不一樣,毫無疑問,他們都是異族。
有些哪怕死了,也同樣睜著眼睛,一臉殺意。
絕對是建奴!
每一顆頭顱,都是後金實實在在的國力!這裏麵多一顆頭顱,大明每年往遼東投入的錢銀,可能就會少上百兩!
立下這樣的功勞,你葉銘也想死?
得多昏的昏君,才會讓你死?
愛卿!朕活著一天,你就得活一天。
他說葉銘不尊重陛下,可陛下還是覺得無所謂,甚至親自下場維護他了,他還能說什麽呢?
而且陛下的意思也非常明白,讓他胡涵不要叫,要叫,也和葉銘一樣,立下大功之後再叫。
無可奈何,卻又隻能偃旗息鼓。
可就在這時,又有人幫著胡涵說話了,讓他頓覺心神一振!想著今日一定用自己讀書這麽多年掌握的君臣之道,好好告訴陛下和葉狗,該怎麽做君,怎麽做臣!
可一抬頭,就看見幫他說話的是葉狗。
“陛下這話就不對了,那豈不是說,凡是立下大功的,都可以居高臨下的看陛下?對陛下不敬?如此一來,那到底誰是君,誰是臣?”
“臣已經如此大逆不道了,陛下還一臉無所謂,甚至責備為陛下仗義執言的大臣,你不怕滿朝文武寒心嗎?!”
胡涵心中頓時出現一抹滑稽之感。
一個絲毫不尊重皇帝的臣子,在告訴皇帝,對待他這種不尊重皇帝的臣子,絕不能姑息?
他在一瞬間,甚至分辨不出葉銘到底是好東西,還是壞東西。
朱由檢心中感慨,葉愛卿啊葉愛卿,你果然是為朕好,哪怕求死之前,也要給朕上一課,講一些實實在在的道理。
這樣的人,怎麽可能是惡人?這樣的臣子,怎麽可能不是賢臣?
“葉愛卿,朕明白你的心意,你是故意做出這種不敬姿態,然後借此來告訴朕,葉愛卿即便有天大的功勞,朕也不需要太過禮敬!否則有違君臣之道。”
“愛卿說不定還想讓朕罰你,讓全天下的人知道,即便是葉愛卿這樣立下大功的人,不敬陛下同樣是大罪,一樣會被罰,這樣朕的威嚴就會更甚……你都是為了朕著想啊!”
葉銘簡直要瘋了,你他娘的到底在意淫什麽?
我怎麽可能是這麽想的?
你腦子裏麵一天到晚到底在腦補什麽啊?
“葉先生!朕不會這麽做的!你為大明立下大功,卻故意不敬朕以求自汙,想讓朕威嚴更甚!朕要是真的怪罪你,那就真不是人了!”
哪怕是當著這麽多人的麵,朱由檢也發乎本心的稱唿葉銘為葉先生。
葉銘真想問問朱由檢,我是不是你失散多年的野爹啊?
但此刻,他不想再多說什麽了,就朱由檢這個變態,他說什麽,朱由檢怕都有屬於自己的理解。
比如他要是真開口說自個兒是朱由檢的爹,那朱由檢說不定真的也舔著個臉說他有再造山河社稷之功,而他是江山社稷之主,那再造之人,豈不就是父?
現在看來,朱由檢真的會有這種不要臉。
朱由檢看葉銘沒打算繼續說那些大逆不道的話,頓時鬆了一口氣。
他看了看葉銘身後的那些馬車,如果不出意外,其中有一部分馬車裏麵,就是那些建奴的頭顱!
整個順天府,乃至整個順天府的所有百姓,怕也從來沒有人見過這麽多的建奴頭顱。
“葉先生!聽說你此次在錦州城外,作戰兩次,第一次坐看鷸蚌相爭,雙方建奴攏共死傷一萬人?第二次,更是從容布局,布下陷阱,再次坑殺建奴兩千五百人?”
葉銘麵無表情,淡淡道:“頭顱就在後麵的馬車裏麵。”
朱由檢注意到葉銘的麵無表情,感歎道:“殺敵萬人,卻心如止水麵如平湖!葉先生此等胸懷,當真讓人敬佩!”
葉銘覺得有點惡心。
他懷疑這朱由檢,是不是個給啊?
京城撒子多?給多?
朱由檢繼續說道:“兩次作戰,不過傷亡一千五百餘人,就斬獲了一萬兩千五百眾,此等大勝,亙古難有!葉先生之功,乃是挽天傾之功!”
“如今管道兩側,皆是大明臣民,飽受肆虐建奴之苦!今日一掃傾頹!”
“葉先生,可否讓天下百姓,看一看那些建奴頭顱?”
葉銘麵無表情,同樣也沒有意見,他聖旨裏麵的內容寫的清清楚楚,解決天花,同時用天花對建奴造成不錯的打擊,這是死的前提條件。
現在,就是展現這些前提條件的時候,不然朱由檢那基佬可能又搞什麽壞名堂。
他轉頭看向叛徒王在晉,“把那些馬車上的篷布打開,讓陛下看看。”
少頃,那足足七八十輛大車,全部都現出真容,官道兩側,出現陣陣驚唿!
兩側的官員百姓,京營士卒等等,都幾乎齊齊後退,有些人見到這滲人的一幕,直接就捂住嘴,強忍著胃裏的翻湧,最後還是忍不住,將隔夜飯都給吐了出來。
這樣的情況,不止一人,隨地可見的,都是人弓著腰狂吐的畫麵。
哪怕是那些京營士卒,也同樣如此,隻有一少部分精銳,能夠麵對這樣的畫麵而麵不改色。
而他們齊齊看向葉銘,他們的眼中,隻有對葉銘的崇敬。
能夠麵對這樣的畫麵而麵不改色的,那一定是上過戰場,打過仗的精銳士卒,甚至不少人和建奴韃子都打過交道。
所以他們無比清楚,建奴有多難對付。
他們一個千戶軍,麵對五百建奴,都隻會有一種心思,那就是逃。
可這位大人,這位殺神,竟然直接殺了上萬建奴!
這麽誇張的戰績,他們做夢都難以想象。
這位葉大人,是真了不得,腦子一動,這些建奴就上趕著送死。
朱由檢離這些頭顱的距離更近,他也同樣是麵色發白,但強忍著沒讓自己表現出來。
幾十輛大車,裏麵塞滿的都是頭顱,那些人的發型樣式、麵容,都和大明的百姓不一樣,毫無疑問,他們都是異族。
有些哪怕死了,也同樣睜著眼睛,一臉殺意。
絕對是建奴!
每一顆頭顱,都是後金實實在在的國力!這裏麵多一顆頭顱,大明每年往遼東投入的錢銀,可能就會少上百兩!
立下這樣的功勞,你葉銘也想死?
得多昏的昏君,才會讓你死?
愛卿!朕活著一天,你就得活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