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本初,此事雖急,但也不可操之過急
三國:我,呂奉先,真不想拜義父 作者:世家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洛陽城,風雲變幻。
袁紹昂首闊步,氣勢洶洶地返迴袁府。
府邸的仆役們見他歸來,紛紛垂首肅立,神色間透著異樣的緊張。
袁紹一路疾行,靴聲橐橐。
往日熟悉的府邸,此刻在他眼中卻似籠罩著一層陰霾。
踏入正廳,袁紹目光如炬,高聲問道:“叔父何在?”
袁基身著華服,正襟危坐於主位,神色凝重。沉聲道:
“叔父去找董公賠罪了。”
袁紹頓時默然,自己今日的舉動,已然將袁氏家族置於風口浪尖。
但他並不後悔,有些底線,絕不能被踐踏。
袁基站起身來,走到袁紹麵前,聲音中帶著質問:
“本初,你可知道自己惹了多大的禍事嗎?”
“董卓權傾朝野,他要廢立天子,豈是你我能阻攔的?”
袁紹抬起頭,目光堅定,毫不退縮地迴應道:
“董卓要廢立天子,是大逆不道之舉!”
“我身為漢室臣子,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怎能眼睜睜看著他胡作非為?”
袁基的聲音提高了幾分,眼中滿是焦急:
“朝堂之上,局勢複雜,你若保持緘默,至少能保家族一時平安。”
“何必如此衝動,公然與董卓作對?”
袁紹憤怒地握緊了拳頭,眼中閃爍著怒火:
“不說話?那與助紂為虐有何區別?”
“我袁紹堂堂七尺男兒,豈能為了一己私利,為了家族的安穩,而對董卓的惡行視而不見?”
“我與國賊,勢不兩立!”
袁基氣得滿臉通紅,雙手顫抖著指向袁紹:
“你……你這是要害了叔父,害了我們整個家族啊!”
袁紹看著袁基憤怒的模樣,心中一陣刺痛。
他並非不明白家族的重要性,但在他心中,大義高於一切。
袁紹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自己的情緒,正色道:
“兄長,我明白你的擔憂,但我問心無愧。”
“若為了家族而放棄大義,我有何顏麵麵對列祖列宗,麵對天下蒼生?”
袁基長歎一聲,無力地坐迴主位。
他看著袁紹,眼中滿是複雜的神色,有憤怒,有無奈,也有一絲敬佩。
袁紹不再多言,轉身離開正廳。
他迴到司隸校尉府,心中思緒萬千。
袁紹鋪開紙張,提筆蘸墨,剛要書寫。
逢紀匆匆走進來,稟報道:
“本初,我剛收到消息,孟德已經棄官離開京師了。”
袁紹手中的筆微微一頓,臉上露出一絲複雜的神情。
他輕輕放下筆,喃喃自語道:“孟德還是這麽瀟灑快活……我不如他。”
逢紀微微欠身,輕聲道:“本初,夜深了,該歇息了,明天的事明天再考慮。”
袁紹緩緩轉過身,目光落在逢紀身上,歎了口氣:
“元圖,俗世紛擾,我怎能安睡?”
“董卓那廝妄圖廢立天子,簡直是大逆不道。”
“我袁氏一門,世代忠良,食漢祿,報皇恩,怎能坐視亂臣賊子肆意妄為?”
逢紀微微點頭,神色凝重:
“本初所言極是,董賊此舉,實乃冒天下之大不韙。”
“隻是如今他手握重兵,權傾朝野,我等想要與之抗衡,談何容易。”
袁紹走到輿圖旁,眼中閃過一絲光芒:
“天下各州郡,表麵上對董卓俯首稱臣,實則各懷心思。”
“我今日迴府後,細細思量,繼續留在京師,不可能有所作為。”
“唯有到地方集結忠義之士,方能與董卓一戰。”
逢紀沉思片刻,正色道:
“本初,依我之見,我們可先從那些與袁氏有舊交,且對董卓不滿的州郡入手。”
“比如韓馥,他曾受袁氏舉薦之恩,如今又對董卓的專權心懷不滿。”
“若我們派人前去遊說,陳明利害,或許能說服他與我們聯手。”
袁紹微微頷首,眼中露出思索之色:
“韓馥此人,我亦有所了解。隻是他生性怯懦,恐怕難以擔當大任。”
逢紀目光一閃,繼續道:
“兗州劉岱、陳留張邈,此二人皆為豪傑之士,對董卓的暴行亦是義憤填膺。”
“他們手中也有一定的兵力,若能與他們聯合,我們的勢力便能壯大不少。”
袁紹聽著逢紀的分析,心中愈發堅定了興兵討董的決心。
他走到書案,拿起茶盞,一飲而盡,大聲道:
“好!元圖所言極是,我會逐步聯絡義士!”
逢紀看著袁紹,心中暗暗欽佩。
袁紹心懷天下,有匡扶漢室的雄心壯誌。
身處亂世之中,能遇到如此主公,實乃他之幸事。
“本初,此事雖急,但也不可操之過急。”
袁紹點頭表示讚同:
“元圖,你考慮得甚是周全。”
“我袁氏一門,如今肩負著匡扶漢室的重任,不容有失。”
“這幾日,你便辛苦些,幫我打理好府中的事務。”
逢紀躬身應道:“本初放心,紀定當竭盡全力。”
袁紹起身,踱步至窗前,望著窗外沉沉夜色,沉聲道:
“明日我即棄官離京,外出籌謀兵馬,討伐董卓。”
逢紀心神震顫,忙道:
“董卓生性多疑且手段狠辣,本初這一去,他必定認為本初心懷異誌,說不定會派人劫殺。”
袁紹轉過身,目光炯炯地看著逢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自信的笑容:
“元圖,我豈會不知其中利害?”
“但如今京師已如牢籠,我若繼續留在此處,不僅無法施展抱負,還會被董卓處處掣肘。”
“唯有離開,方能尋得一線生機,為天下蒼生謀福祉。”
袁紹一邊說著,一邊走迴書案前,拿起桌上的書卷,輕輕撫摸著。
“可是,本初……”逢紀還欲再勸。
袁紹打斷了逢紀的話,眼中閃爍著精芒:
“元圖,不必擔憂,我已有萬全之策。”
“董卓雖生性多疑,但我袁氏一門在朝中仍有一定影響力,他一時半會兒也不敢輕舉妄動。”
“再者,我會提前安排好路線,暗中聯絡各方忠義之士,為我保駕護航。”
逢紀眼中滿是忠誠與堅定,拱手道:
“既然本初心意已決,紀自當全力輔佐。”
“隻是此去路途遙遠,危險四伏,本初定要多加小心。”
袁紹微微點頭,拍了拍逢紀的肩膀:
“元圖,有你在京師,我放心。待我穩定下來,定會召你,共圖大業!”
袁紹昂首闊步,氣勢洶洶地返迴袁府。
府邸的仆役們見他歸來,紛紛垂首肅立,神色間透著異樣的緊張。
袁紹一路疾行,靴聲橐橐。
往日熟悉的府邸,此刻在他眼中卻似籠罩著一層陰霾。
踏入正廳,袁紹目光如炬,高聲問道:“叔父何在?”
袁基身著華服,正襟危坐於主位,神色凝重。沉聲道:
“叔父去找董公賠罪了。”
袁紹頓時默然,自己今日的舉動,已然將袁氏家族置於風口浪尖。
但他並不後悔,有些底線,絕不能被踐踏。
袁基站起身來,走到袁紹麵前,聲音中帶著質問:
“本初,你可知道自己惹了多大的禍事嗎?”
“董卓權傾朝野,他要廢立天子,豈是你我能阻攔的?”
袁紹抬起頭,目光堅定,毫不退縮地迴應道:
“董卓要廢立天子,是大逆不道之舉!”
“我身為漢室臣子,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怎能眼睜睜看著他胡作非為?”
袁基的聲音提高了幾分,眼中滿是焦急:
“朝堂之上,局勢複雜,你若保持緘默,至少能保家族一時平安。”
“何必如此衝動,公然與董卓作對?”
袁紹憤怒地握緊了拳頭,眼中閃爍著怒火:
“不說話?那與助紂為虐有何區別?”
“我袁紹堂堂七尺男兒,豈能為了一己私利,為了家族的安穩,而對董卓的惡行視而不見?”
“我與國賊,勢不兩立!”
袁基氣得滿臉通紅,雙手顫抖著指向袁紹:
“你……你這是要害了叔父,害了我們整個家族啊!”
袁紹看著袁基憤怒的模樣,心中一陣刺痛。
他並非不明白家族的重要性,但在他心中,大義高於一切。
袁紹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自己的情緒,正色道:
“兄長,我明白你的擔憂,但我問心無愧。”
“若為了家族而放棄大義,我有何顏麵麵對列祖列宗,麵對天下蒼生?”
袁基長歎一聲,無力地坐迴主位。
他看著袁紹,眼中滿是複雜的神色,有憤怒,有無奈,也有一絲敬佩。
袁紹不再多言,轉身離開正廳。
他迴到司隸校尉府,心中思緒萬千。
袁紹鋪開紙張,提筆蘸墨,剛要書寫。
逢紀匆匆走進來,稟報道:
“本初,我剛收到消息,孟德已經棄官離開京師了。”
袁紹手中的筆微微一頓,臉上露出一絲複雜的神情。
他輕輕放下筆,喃喃自語道:“孟德還是這麽瀟灑快活……我不如他。”
逢紀微微欠身,輕聲道:“本初,夜深了,該歇息了,明天的事明天再考慮。”
袁紹緩緩轉過身,目光落在逢紀身上,歎了口氣:
“元圖,俗世紛擾,我怎能安睡?”
“董卓那廝妄圖廢立天子,簡直是大逆不道。”
“我袁氏一門,世代忠良,食漢祿,報皇恩,怎能坐視亂臣賊子肆意妄為?”
逢紀微微點頭,神色凝重:
“本初所言極是,董賊此舉,實乃冒天下之大不韙。”
“隻是如今他手握重兵,權傾朝野,我等想要與之抗衡,談何容易。”
袁紹走到輿圖旁,眼中閃過一絲光芒:
“天下各州郡,表麵上對董卓俯首稱臣,實則各懷心思。”
“我今日迴府後,細細思量,繼續留在京師,不可能有所作為。”
“唯有到地方集結忠義之士,方能與董卓一戰。”
逢紀沉思片刻,正色道:
“本初,依我之見,我們可先從那些與袁氏有舊交,且對董卓不滿的州郡入手。”
“比如韓馥,他曾受袁氏舉薦之恩,如今又對董卓的專權心懷不滿。”
“若我們派人前去遊說,陳明利害,或許能說服他與我們聯手。”
袁紹微微頷首,眼中露出思索之色:
“韓馥此人,我亦有所了解。隻是他生性怯懦,恐怕難以擔當大任。”
逢紀目光一閃,繼續道:
“兗州劉岱、陳留張邈,此二人皆為豪傑之士,對董卓的暴行亦是義憤填膺。”
“他們手中也有一定的兵力,若能與他們聯合,我們的勢力便能壯大不少。”
袁紹聽著逢紀的分析,心中愈發堅定了興兵討董的決心。
他走到書案,拿起茶盞,一飲而盡,大聲道:
“好!元圖所言極是,我會逐步聯絡義士!”
逢紀看著袁紹,心中暗暗欽佩。
袁紹心懷天下,有匡扶漢室的雄心壯誌。
身處亂世之中,能遇到如此主公,實乃他之幸事。
“本初,此事雖急,但也不可操之過急。”
袁紹點頭表示讚同:
“元圖,你考慮得甚是周全。”
“我袁氏一門,如今肩負著匡扶漢室的重任,不容有失。”
“這幾日,你便辛苦些,幫我打理好府中的事務。”
逢紀躬身應道:“本初放心,紀定當竭盡全力。”
袁紹起身,踱步至窗前,望著窗外沉沉夜色,沉聲道:
“明日我即棄官離京,外出籌謀兵馬,討伐董卓。”
逢紀心神震顫,忙道:
“董卓生性多疑且手段狠辣,本初這一去,他必定認為本初心懷異誌,說不定會派人劫殺。”
袁紹轉過身,目光炯炯地看著逢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自信的笑容:
“元圖,我豈會不知其中利害?”
“但如今京師已如牢籠,我若繼續留在此處,不僅無法施展抱負,還會被董卓處處掣肘。”
“唯有離開,方能尋得一線生機,為天下蒼生謀福祉。”
袁紹一邊說著,一邊走迴書案前,拿起桌上的書卷,輕輕撫摸著。
“可是,本初……”逢紀還欲再勸。
袁紹打斷了逢紀的話,眼中閃爍著精芒:
“元圖,不必擔憂,我已有萬全之策。”
“董卓雖生性多疑,但我袁氏一門在朝中仍有一定影響力,他一時半會兒也不敢輕舉妄動。”
“再者,我會提前安排好路線,暗中聯絡各方忠義之士,為我保駕護航。”
逢紀眼中滿是忠誠與堅定,拱手道:
“既然本初心意已決,紀自當全力輔佐。”
“隻是此去路途遙遠,危險四伏,本初定要多加小心。”
袁紹微微點頭,拍了拍逢紀的肩膀:
“元圖,有你在京師,我放心。待我穩定下來,定會召你,共圖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