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呂布述職
三國:我,呂奉先,真不想拜義父 作者:世家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蹄聲如雷,滾滾而來,引得眾人紛紛側目。
隻見一員猛將,騎著赤兔寶馬,風馳電掣般奔來。
赤兔馬神駿異常,通體如血,四蹄生風,每一次奔騰都似要踏破虛空。
馬上之人,正是溫侯呂布。
他頭戴束發紫金冠,一襲百花袍,手持方天畫戟,威風凜凜,氣概非凡。
城中百姓們見狀,紛紛圍攏過來,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這就是天下無雙的溫侯?”
“是啊,瞧這威風,當真如天神下凡!”
百姓們眼中滿是驚歎與敬畏,從未見過如此英武之人。
城中百姓越聚越多,都想瞻仰溫侯的絕世風姿。
李肅得知呂布歸來,不顧身上傷痛,趕忙前來迎接。
他一路小跑,來到呂布馬前,眼中含淚,激動地喊道:
“奉先,你做到了,真的做到了!”
呂布勒住韁繩,赤兔馬前蹄揚起,長嘶一聲,前蹄重重落下,濺起一片塵土。
他目光如炬,看向李肅,聲音沉穩有力:
“我答應的事,一定會做到,何足為奇?”
李肅心中感慨萬千,又不禁擔憂起來:
“你殺了袁紹,如何向董公交代?”
呂布眉宇間英氣盡顯,冷哼一聲:
“袁紹該殺,董公若問,我自有說辭!”
李肅心中一暖,向前一步,高聲道:
“董公降罪,我和你一並承擔!”
呂布神色微動,眼中閃過一絲感動。
他看著李肅,隨後仰麵大笑:
“哈哈哈哈!好!有兄弟這句話,某無懼任何責罰!”
“更何況,某為董公除賊,董公未必輕易降罪!”
李肅心中滿是敬佩,附和道:
“奉先磊磊落落,董公一定會明察秋毫!”
呂布收住笑聲,目光變得冷冽,沉聲道:
“但願如此!不過,此事既已做下,無論董公如何,我呂布都不會後悔!”
李肅望著呂布雄健的背影,滿心欽佩。
呂布昂首闊步,如蒼鬆般挺拔,大步流星邁向相國府。
府門前,甲士們身披堅甲,手持利刃。
見呂布到來,皆肅然起敬,整齊劃一的動作透著森然氣息。
呂布大步踏入堂內,步伐沉穩有力。
堂內的威壓深重,似有一雙雙無形的巨手,要將人狠狠壓製。
董卓高坐於主位之上,身軀魁梧,目光威嚴如炬,仿若能看穿人心。
他身著華麗錦袍,袍上繡著的真龍張牙舞爪,更襯出他的霸氣。
李儒靜立於一旁,身著素色長袍,臉龐沉靜如水。
微微眯起的雙眼,透露出他內心的機警與深沉。
呂布目光坦然,嘴角微微一勾,帶著點兒不羈與傲然,朗聲道:
“參見董公!”
董卓臉色一沉,猛地一拍案幾,案幾上的杯盞都跟著震動起來,發出清脆的聲響:
“奉先,我已然放過袁紹,你為何要大動幹戈,將他斬殺!”
呂布不慌不忙,緩緩起身,臉上盡是不屑之色:
“此等奸佞小人,留他何用?”
“小人?”董卓眉頭緊皺。
呂布神色冷峻,目光如刀,傲然睥睨四周,沉聲道:
“袁氏雖為汝南大族,聲名顯赫,然袁紹行事,盡是小人之舉!”
董卓眼中閃過一絲思索,緩緩開口道:
“袁紹出身名門望族,是年輕士族的典範。”
“他在朝堂之上,多有讚譽之聲,怎麽就成了小人?”
呂布眼中戾氣更甚,向前一步,大聲道:
“不過是借祖上之名望,沽名釣譽之徒罷了!”
“他多次侮辱董公,言語間盡是對董公的不敬。”
“我身為董公麾下大將,豈能容他這般放肆!”
董卓臉色漸漸緩和,眼中竟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李儒目光如鷹隼般盯著呂布,冷冷開口:
“呂奉先,你擅自調兵,又作何解釋?”
呂布嗤笑一聲,滿不在乎地瞥了李儒一眼:
“袁紹恐怕是要聯合地方義士,對付董公。”
“我殺他,是為董公分憂,”
呂布一邊說著,一邊挑釁般看著李儒,“足下有何不滿?”
李儒並不罷休,繼續追問:“為何不請示董公?”
呂布神色傲慢,微微仰頭,大聲道:
“我是車騎將軍,戰機瞬息萬變,我自有決斷!”
李儒還想說什麽,卻被董卓抬手打斷。
董卓看著呂布,眼中滿是欣賞與欣慰。
呂布見狀,神色一凜道:
“董公若要治罪,布悉聽尊便!”
董卓哈哈大笑起來,笑聲在大堂內迴蕩,震得眾人耳膜生疼:
“奉先,你殺了袁紹,為朝廷除了大害,我欣喜還來不及,怎麽可能治罪!”
呂布收斂神色,微微一頷首,無畏道:
“為了董公的大業,布願身先士卒,掃除一切障礙!”
董卓欣慰地點點頭,臉上洋溢著笑容:
“隻是汝南袁氏終究是大族,袁隗還是太傅,此事不好向他交代啊。”
汝南袁氏根基深厚,在朝堂上人脈廣泛,袁紹之死,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
呂布眼眸眯起,眉宇間盡是狠厲之色:
“待董公坐穩朝堂,便是袁氏氣數盡時,何必給袁隗交代!”
董卓聽後,先是一愣,隨即放聲大笑:“哈哈哈哈!”
相國府內,燈火輝煌,宛如白晝。
董卓豪情萬丈,為慶祝袁紹之死,也為嘉獎呂布的勇猛果決,大擺宴席,宴請一眾文武。
堂內,綾羅綢緞裝飾著每一處角落,珍饈美饌擺滿了一案又一案。
酒香四溢,彌漫在整個空間。
隨著悠揚的絲竹之聲響起,一群身著華服的舞姬魚貫而入。
她們身姿婀娜,如春日柔柳,在堂中翩翩起舞。
長袖揮舞間,似彩雲飄動;蓮步輕移時,若仙子臨塵。
歌聲婉轉,如黃鶯出穀,清脆悅耳,縈繞在眾人耳畔。
呂布端坐於席,身旁美酒盈樽。
他開懷暢飲,酒入豪腸,隻覺暢快淋漓。
一杯接一杯,不多時,便已喝得酩酊大醉。
他的臉頰泛紅,眼神迷離。
時而放聲大笑,時而與身旁之人高聲談論,盡顯豪邁不羈之態。
他仿若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盡享榮耀與尊崇。
待到深夜,明月高懸,如水的月光灑在洛陽城的大街小巷。
呂布搖搖晃晃地起身,向董卓及眾人告辭,踏上了迴府之路。
一路上,他的坐騎緩緩前行,馬蹄聲在寂靜的夜裏格外清晰。
呂布伏在馬背上,身形看似不穩,仿佛隨時都會跌落。
然而,當他踏入自己的府邸,醉態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的雙眸瞬間變得清澈明亮,哪裏還有半分醉意。
府中,郭嘉早已等候多時。
他身著一襲儒袍,身姿挺拔,神色悠然:
“看來將軍無虞了!”
呂布嘴角上揚,露出一抹笑意:
“有奉孝出謀劃策,我能有什麽事?”
郭嘉呷一口清茶,成竹在胸:
“我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罷了。”
呂布一臉感慨,眼中滿是欽佩與慶幸:
“我真沒想到,袁紹竟真的會從小平津走,劫殺能成,多虧了奉孝啊。”
郭嘉微微頷首,神色沉穩,目光中透著洞察世事的睿智:
“做事,必須縝密。既然決定得罪袁紹,就必須斬盡殺絕。”
“袁紹此人,心胸狹隘卻又野心勃勃,若不徹底解決,日後必成大患。”
呂布聞言,鏗鏘抱拳道:“受教了。”
郭嘉目光深邃,繼續道:
“城內的輿情,隻能控製一時。”
“汝南袁氏,底蘊深厚,他們忌憚的,不過是董卓的殘暴罷了。”
“等他們從袁紹之死的震驚中反應過來,必然會對將軍不利。”
呂布緊盯著郭嘉,眼中滿是期待:
“奉孝有何妙計?”
郭嘉微微皺眉,語氣卻異常堅定:
“將軍麾下,有兵有將,皆是精銳。”
“繼續留在京師,處處受製於人,反而發揮不出實力。”
呂布心中一動,不禁問道:
“奉孝讓我盡快離開京師?”
郭嘉沉穩地點點頭,肯定道:
“董卓倒行逆施,廢立天子在即。”
“此等大逆不道之舉,必將引起天下人的憤怒與反抗。”
“將軍繼續留在京師,作為董卓麾下大將,必然會遭受牽連。”
“暫且離開京師,能避開很多麻煩。”
呂布陷入了沉吟,離開京師,並非小事,其中的利弊得失,需要仔細權衡。
郭嘉趁熱打鐵,繼續進諫道:
“如今將軍成為並州牧,又身兼車騎將軍之職,手握重兵,足以割據一方了。”
“並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且資源豐富,足以成為將軍的立足之本。”
“將軍可在並州休養生息,發展勢力,等待時機。”
呂布心中豁然開朗,不禁點頭讚成:
“奉孝所言,正合我意。”
郭嘉袖袍鼓蕩,繼續分析道:
“董卓暴虐無道,糧草物資都依靠劫掠獲得,如此行徑,京師遲早會出現大亂。”
“屆時,將軍再率軍歸來,順應民心,討伐董卓,必能成霸業!”
呂布心中一動,鎮定道:
“善,就依奉孝所言。我這便著手準備,離開京師,前往並州。”
呂布與郭嘉相對而坐,促膝長談,二人的身影被燭光拉得修長。
他們時而低聲細語,時而慷慨激昂,對朝堂局勢進行著深入剖析。
力求洞察每一個細微之處,為未來的行動謀篇布局。
郭嘉言辭犀利,條理清晰。
從董卓的倒行逆施,到各方勢力的暗中角逐。
再到民間輿情的微妙變化,無一遺漏。
呂布全神貫注地聆聽,不時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疑問。
寂靜的夜裏,他們的對話仿若一場智慧的交鋒,火花四濺。
隨著交談的深入,呂布對朝堂局勢的認識愈發清晰,心中的計劃也逐漸成型。
不知不覺,窗外的天色已漸漸泛白,黎明的曙光悄然穿透雲層,灑向大地。
呂布揉了揉疲憊的雙眼,意識到一夜已經過去。
他起身,伸了個懶腰,對郭嘉道:
“奉孝,今日這番長談,讓我受益匪淺。”
“天色已亮,你我暫且休息,日後再議。”
郭嘉微微點頭,眼中雖有疲憊之色,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期待。
呂布迴到臥房,剛躺下不久,便陷入了迷迷糊糊的淺睡之中。
不知過了多久,他聽到一陣輕柔的腳步聲,睡眼惺忪地問道:“誰?”
“是我。”一個溫柔的聲音傳來。
呂布定睛一看,原來是妻子嚴茹。
嚴茹身著素淨的衣衫,麵容姣好,眼神中透著關切。
“夫人,有何要事?”呂布坐起身來,問道。
“李儒前來宣旨。”嚴茹輕聲道,聲音中帶著一絲緊張。
李儒身為董卓的首席謀士,此時前來宣旨,必定事關重大。
呂布立刻清醒過來,迅速起身。
嚴茹趕忙上前,悉心服侍呂布穿戴整齊。
看著身著戰甲的呂布,嚴茹眼中滿是愛意與驕傲:
“夫君器宇軒昂,真大丈夫也。”
呂布微微一笑,拍了拍嚴茹的手:
“夫人過獎了,隻是李儒明知我昨夜喝了酒,還來這麽早,真是不解風情。”
呂布一邊說著,一邊整理著自己的衣甲,眼神中透著一絲不滿。
“肯定是大事。”嚴茹提醒道,“夫君,可要小心應對。”
“放心吧,夫人。我心中有數。”呂布自信道。
身處亂世之中,他曆經無數風浪,早已練就了一身應對危機的本領。
呂布猜測,此番李儒前來,很可能是汝南袁氏向董卓施壓了。
袁紹之死,必定讓袁氏家族大為震怒,他們不會輕易善罷甘休。
袁隗作為當朝太傅,動作如此之快,也在呂布的預料之中。
呂布穿戴齊整,大步邁向書房,氛圍靜謐得有些壓抑。
李儒身著一襲黑色長袍,靜靜地站在那裏,神色冷峻。
見呂布進來,李儒微微起身,簡單施了一禮。
呂布直視李儒,開門見山地問道:
“文優,此番前來,所為何事?”
李儒微微抬頭,目光與呂布對視,正色道:
“匈奴劫掠河東,燒殺搶掠,為所欲為。”
“百姓苦不堪言,朝廷決定派將軍出征,平定匈奴之亂。”
呂布聲音堅定,透著一股無畏的氣勢:
“既如此,呂某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朝廷所托。”
李儒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意味:
“將軍英勇,必能旗開得勝。董公與朝廷,都對將軍寄予厚望。”
呂布微微一笑,道:
“既蒙朝廷和董公信任,呂某定當盡快籌備,不日便出征,以解河東百姓之困。”
李儒不疾不徐,沉聲道:
“將軍盡快準備,早日出征。繼續留在京師,必會引發血雨腥風。”
“汝南袁氏,根基深厚,門生故吏遍於天下。”
“袁紹雖死,然其家族在朝堂的勢力盤根錯節,豈是輕易便能撼動?”
“董公此番派將軍出征匈奴,實乃給將軍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呂布緊了緊手中的雙拳,抱拳行禮,聲音鏗鏘有力:
“遵命!呂某定當奮勇殺敵,以報董公與朝廷之恩。”
李儒微微點頭,目光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將軍此番出征,責任重大,切不可有絲毫懈怠。”
“董公對將軍寄予厚望,望將軍莫要辜負。”
李儒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警告的意味。
呂布目光坦然,直視李儒,大聲道:
“文優,呂某磊磊落落,既然答應出征,便會全力以赴,絕無半分異心。”
“若有違背,天地共誅!”
李儒盯著呂布看了片刻,見他神色誠懇,語氣堅決,心中的疑慮稍稍減輕。
他微微頷首,正色道:“如此甚好,將軍好自為之。”
說罷,李儒轉身,邁著沉穩的步伐,毅然離開了書房。
呂布望著李儒離去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如此一來,自己離開京師,竟是名正言順了。
原本他便在與郭嘉的謀劃中,有離開京師、前往並州發展勢力的打算。
如今出征匈奴的旨意,恰好給了他一個絕佳的機會。
既可以避開汝南袁氏在京師的明槍暗箭,又能在戰場上大展身手。
逐步積累戰功與威望,為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呂布出身寒門,即便如今已成為一方諸侯,手握重兵。
宛如一顆璀璨的星辰,在浩瀚神州中奮力閃耀。
但其內心深處,對征戰的渴望與執著,卻從未有過絲毫動搖。
呂布深知,自己與世家高門的子弟有著天壤之別。
世家子弟,憑借著祖先數代積累的深厚底蘊。
隻需在關鍵時刻振臂一唿,便能應者雲集,無數人甘願追隨其後。
正如曆史上的袁紹,出身汝南袁氏這等“四世三公”的名門望族。
憑借家族的赫赫威名,輕而易舉地便登上了權力的高峰。
無數賢才良將紛紛投奔,皆認為跟隨袁紹,便是追隨明主。
這便是世家大族所謂的“養望”,曆經歲月沉澱,厚積薄發。
家族的榮光如同一股無形卻強大的力量,庇佑著後世子孫。
呂布聲名遠揚,並非依靠家族的蔭庇。
而是憑借自身超凡絕倫的武藝,和在戰場上的英勇無畏。
他衝鋒陷陣,身先士卒,每一場戰鬥都全力以赴,屢戰屢勝。
才在亂世之中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贏得了“天下無雙”的美譽。
一旦失去了“身先士卒”的果敢與“屢戰屢勝”的榮耀。
那他便與世間的芸芸眾生毫無二致,將被滾滾的曆史洪流輕易淹沒。
且看孫堅、孫策父子,他們在沙場上南征北戰,又何嚐不知衝鋒陷陣的危險?
刀光劍影之下,稍有不慎便會命喪黃泉。
然而,他們從未有過退縮之意。
因為他們明白,一旦選擇停下腳步,便會失去英雄豪傑們的敬仰與追隨。
正是他們在戰場上的勇猛無畏,不斷積累戰功與威望。
才使得英雄們紛紛慕名而來,匯聚於孫氏旗下。
直至孫權繼承父兄基業,孫氏家族的名望已積累到了一定程度。
孫權才有資格駕馭英雄豪傑,驅使群賢為其效命,在江東建立起穩固的統治。
呂布作為開創大業的第一代,他的道路注定充滿荊棘與坎坷。
絕不可能如袁紹那般坐享家族傳承的便利,也無法像孫權那樣在父兄奠定的基礎上從容統治。
呂布隻能憑借自己的雙手,揮舞著方天畫戟,在亂世中披荊斬棘。
一步一個血印,踏出屬於自己的霸業之路。
呂布深吸一口氣,緩緩走到窗前,推開窗戶。
清晨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他傲岸的身軀。
生命不息征戰不止,這是寒門子弟的宿命!
隻見一員猛將,騎著赤兔寶馬,風馳電掣般奔來。
赤兔馬神駿異常,通體如血,四蹄生風,每一次奔騰都似要踏破虛空。
馬上之人,正是溫侯呂布。
他頭戴束發紫金冠,一襲百花袍,手持方天畫戟,威風凜凜,氣概非凡。
城中百姓們見狀,紛紛圍攏過來,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這就是天下無雙的溫侯?”
“是啊,瞧這威風,當真如天神下凡!”
百姓們眼中滿是驚歎與敬畏,從未見過如此英武之人。
城中百姓越聚越多,都想瞻仰溫侯的絕世風姿。
李肅得知呂布歸來,不顧身上傷痛,趕忙前來迎接。
他一路小跑,來到呂布馬前,眼中含淚,激動地喊道:
“奉先,你做到了,真的做到了!”
呂布勒住韁繩,赤兔馬前蹄揚起,長嘶一聲,前蹄重重落下,濺起一片塵土。
他目光如炬,看向李肅,聲音沉穩有力:
“我答應的事,一定會做到,何足為奇?”
李肅心中感慨萬千,又不禁擔憂起來:
“你殺了袁紹,如何向董公交代?”
呂布眉宇間英氣盡顯,冷哼一聲:
“袁紹該殺,董公若問,我自有說辭!”
李肅心中一暖,向前一步,高聲道:
“董公降罪,我和你一並承擔!”
呂布神色微動,眼中閃過一絲感動。
他看著李肅,隨後仰麵大笑:
“哈哈哈哈!好!有兄弟這句話,某無懼任何責罰!”
“更何況,某為董公除賊,董公未必輕易降罪!”
李肅心中滿是敬佩,附和道:
“奉先磊磊落落,董公一定會明察秋毫!”
呂布收住笑聲,目光變得冷冽,沉聲道:
“但願如此!不過,此事既已做下,無論董公如何,我呂布都不會後悔!”
李肅望著呂布雄健的背影,滿心欽佩。
呂布昂首闊步,如蒼鬆般挺拔,大步流星邁向相國府。
府門前,甲士們身披堅甲,手持利刃。
見呂布到來,皆肅然起敬,整齊劃一的動作透著森然氣息。
呂布大步踏入堂內,步伐沉穩有力。
堂內的威壓深重,似有一雙雙無形的巨手,要將人狠狠壓製。
董卓高坐於主位之上,身軀魁梧,目光威嚴如炬,仿若能看穿人心。
他身著華麗錦袍,袍上繡著的真龍張牙舞爪,更襯出他的霸氣。
李儒靜立於一旁,身著素色長袍,臉龐沉靜如水。
微微眯起的雙眼,透露出他內心的機警與深沉。
呂布目光坦然,嘴角微微一勾,帶著點兒不羈與傲然,朗聲道:
“參見董公!”
董卓臉色一沉,猛地一拍案幾,案幾上的杯盞都跟著震動起來,發出清脆的聲響:
“奉先,我已然放過袁紹,你為何要大動幹戈,將他斬殺!”
呂布不慌不忙,緩緩起身,臉上盡是不屑之色:
“此等奸佞小人,留他何用?”
“小人?”董卓眉頭緊皺。
呂布神色冷峻,目光如刀,傲然睥睨四周,沉聲道:
“袁氏雖為汝南大族,聲名顯赫,然袁紹行事,盡是小人之舉!”
董卓眼中閃過一絲思索,緩緩開口道:
“袁紹出身名門望族,是年輕士族的典範。”
“他在朝堂之上,多有讚譽之聲,怎麽就成了小人?”
呂布眼中戾氣更甚,向前一步,大聲道:
“不過是借祖上之名望,沽名釣譽之徒罷了!”
“他多次侮辱董公,言語間盡是對董公的不敬。”
“我身為董公麾下大將,豈能容他這般放肆!”
董卓臉色漸漸緩和,眼中竟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李儒目光如鷹隼般盯著呂布,冷冷開口:
“呂奉先,你擅自調兵,又作何解釋?”
呂布嗤笑一聲,滿不在乎地瞥了李儒一眼:
“袁紹恐怕是要聯合地方義士,對付董公。”
“我殺他,是為董公分憂,”
呂布一邊說著,一邊挑釁般看著李儒,“足下有何不滿?”
李儒並不罷休,繼續追問:“為何不請示董公?”
呂布神色傲慢,微微仰頭,大聲道:
“我是車騎將軍,戰機瞬息萬變,我自有決斷!”
李儒還想說什麽,卻被董卓抬手打斷。
董卓看著呂布,眼中滿是欣賞與欣慰。
呂布見狀,神色一凜道:
“董公若要治罪,布悉聽尊便!”
董卓哈哈大笑起來,笑聲在大堂內迴蕩,震得眾人耳膜生疼:
“奉先,你殺了袁紹,為朝廷除了大害,我欣喜還來不及,怎麽可能治罪!”
呂布收斂神色,微微一頷首,無畏道:
“為了董公的大業,布願身先士卒,掃除一切障礙!”
董卓欣慰地點點頭,臉上洋溢著笑容:
“隻是汝南袁氏終究是大族,袁隗還是太傅,此事不好向他交代啊。”
汝南袁氏根基深厚,在朝堂上人脈廣泛,袁紹之死,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
呂布眼眸眯起,眉宇間盡是狠厲之色:
“待董公坐穩朝堂,便是袁氏氣數盡時,何必給袁隗交代!”
董卓聽後,先是一愣,隨即放聲大笑:“哈哈哈哈!”
相國府內,燈火輝煌,宛如白晝。
董卓豪情萬丈,為慶祝袁紹之死,也為嘉獎呂布的勇猛果決,大擺宴席,宴請一眾文武。
堂內,綾羅綢緞裝飾著每一處角落,珍饈美饌擺滿了一案又一案。
酒香四溢,彌漫在整個空間。
隨著悠揚的絲竹之聲響起,一群身著華服的舞姬魚貫而入。
她們身姿婀娜,如春日柔柳,在堂中翩翩起舞。
長袖揮舞間,似彩雲飄動;蓮步輕移時,若仙子臨塵。
歌聲婉轉,如黃鶯出穀,清脆悅耳,縈繞在眾人耳畔。
呂布端坐於席,身旁美酒盈樽。
他開懷暢飲,酒入豪腸,隻覺暢快淋漓。
一杯接一杯,不多時,便已喝得酩酊大醉。
他的臉頰泛紅,眼神迷離。
時而放聲大笑,時而與身旁之人高聲談論,盡顯豪邁不羈之態。
他仿若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盡享榮耀與尊崇。
待到深夜,明月高懸,如水的月光灑在洛陽城的大街小巷。
呂布搖搖晃晃地起身,向董卓及眾人告辭,踏上了迴府之路。
一路上,他的坐騎緩緩前行,馬蹄聲在寂靜的夜裏格外清晰。
呂布伏在馬背上,身形看似不穩,仿佛隨時都會跌落。
然而,當他踏入自己的府邸,醉態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的雙眸瞬間變得清澈明亮,哪裏還有半分醉意。
府中,郭嘉早已等候多時。
他身著一襲儒袍,身姿挺拔,神色悠然:
“看來將軍無虞了!”
呂布嘴角上揚,露出一抹笑意:
“有奉孝出謀劃策,我能有什麽事?”
郭嘉呷一口清茶,成竹在胸:
“我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罷了。”
呂布一臉感慨,眼中滿是欽佩與慶幸:
“我真沒想到,袁紹竟真的會從小平津走,劫殺能成,多虧了奉孝啊。”
郭嘉微微頷首,神色沉穩,目光中透著洞察世事的睿智:
“做事,必須縝密。既然決定得罪袁紹,就必須斬盡殺絕。”
“袁紹此人,心胸狹隘卻又野心勃勃,若不徹底解決,日後必成大患。”
呂布聞言,鏗鏘抱拳道:“受教了。”
郭嘉目光深邃,繼續道:
“城內的輿情,隻能控製一時。”
“汝南袁氏,底蘊深厚,他們忌憚的,不過是董卓的殘暴罷了。”
“等他們從袁紹之死的震驚中反應過來,必然會對將軍不利。”
呂布緊盯著郭嘉,眼中滿是期待:
“奉孝有何妙計?”
郭嘉微微皺眉,語氣卻異常堅定:
“將軍麾下,有兵有將,皆是精銳。”
“繼續留在京師,處處受製於人,反而發揮不出實力。”
呂布心中一動,不禁問道:
“奉孝讓我盡快離開京師?”
郭嘉沉穩地點點頭,肯定道:
“董卓倒行逆施,廢立天子在即。”
“此等大逆不道之舉,必將引起天下人的憤怒與反抗。”
“將軍繼續留在京師,作為董卓麾下大將,必然會遭受牽連。”
“暫且離開京師,能避開很多麻煩。”
呂布陷入了沉吟,離開京師,並非小事,其中的利弊得失,需要仔細權衡。
郭嘉趁熱打鐵,繼續進諫道:
“如今將軍成為並州牧,又身兼車騎將軍之職,手握重兵,足以割據一方了。”
“並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且資源豐富,足以成為將軍的立足之本。”
“將軍可在並州休養生息,發展勢力,等待時機。”
呂布心中豁然開朗,不禁點頭讚成:
“奉孝所言,正合我意。”
郭嘉袖袍鼓蕩,繼續分析道:
“董卓暴虐無道,糧草物資都依靠劫掠獲得,如此行徑,京師遲早會出現大亂。”
“屆時,將軍再率軍歸來,順應民心,討伐董卓,必能成霸業!”
呂布心中一動,鎮定道:
“善,就依奉孝所言。我這便著手準備,離開京師,前往並州。”
呂布與郭嘉相對而坐,促膝長談,二人的身影被燭光拉得修長。
他們時而低聲細語,時而慷慨激昂,對朝堂局勢進行著深入剖析。
力求洞察每一個細微之處,為未來的行動謀篇布局。
郭嘉言辭犀利,條理清晰。
從董卓的倒行逆施,到各方勢力的暗中角逐。
再到民間輿情的微妙變化,無一遺漏。
呂布全神貫注地聆聽,不時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疑問。
寂靜的夜裏,他們的對話仿若一場智慧的交鋒,火花四濺。
隨著交談的深入,呂布對朝堂局勢的認識愈發清晰,心中的計劃也逐漸成型。
不知不覺,窗外的天色已漸漸泛白,黎明的曙光悄然穿透雲層,灑向大地。
呂布揉了揉疲憊的雙眼,意識到一夜已經過去。
他起身,伸了個懶腰,對郭嘉道:
“奉孝,今日這番長談,讓我受益匪淺。”
“天色已亮,你我暫且休息,日後再議。”
郭嘉微微點頭,眼中雖有疲憊之色,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期待。
呂布迴到臥房,剛躺下不久,便陷入了迷迷糊糊的淺睡之中。
不知過了多久,他聽到一陣輕柔的腳步聲,睡眼惺忪地問道:“誰?”
“是我。”一個溫柔的聲音傳來。
呂布定睛一看,原來是妻子嚴茹。
嚴茹身著素淨的衣衫,麵容姣好,眼神中透著關切。
“夫人,有何要事?”呂布坐起身來,問道。
“李儒前來宣旨。”嚴茹輕聲道,聲音中帶著一絲緊張。
李儒身為董卓的首席謀士,此時前來宣旨,必定事關重大。
呂布立刻清醒過來,迅速起身。
嚴茹趕忙上前,悉心服侍呂布穿戴整齊。
看著身著戰甲的呂布,嚴茹眼中滿是愛意與驕傲:
“夫君器宇軒昂,真大丈夫也。”
呂布微微一笑,拍了拍嚴茹的手:
“夫人過獎了,隻是李儒明知我昨夜喝了酒,還來這麽早,真是不解風情。”
呂布一邊說著,一邊整理著自己的衣甲,眼神中透著一絲不滿。
“肯定是大事。”嚴茹提醒道,“夫君,可要小心應對。”
“放心吧,夫人。我心中有數。”呂布自信道。
身處亂世之中,他曆經無數風浪,早已練就了一身應對危機的本領。
呂布猜測,此番李儒前來,很可能是汝南袁氏向董卓施壓了。
袁紹之死,必定讓袁氏家族大為震怒,他們不會輕易善罷甘休。
袁隗作為當朝太傅,動作如此之快,也在呂布的預料之中。
呂布穿戴齊整,大步邁向書房,氛圍靜謐得有些壓抑。
李儒身著一襲黑色長袍,靜靜地站在那裏,神色冷峻。
見呂布進來,李儒微微起身,簡單施了一禮。
呂布直視李儒,開門見山地問道:
“文優,此番前來,所為何事?”
李儒微微抬頭,目光與呂布對視,正色道:
“匈奴劫掠河東,燒殺搶掠,為所欲為。”
“百姓苦不堪言,朝廷決定派將軍出征,平定匈奴之亂。”
呂布聲音堅定,透著一股無畏的氣勢:
“既如此,呂某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朝廷所托。”
李儒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意味:
“將軍英勇,必能旗開得勝。董公與朝廷,都對將軍寄予厚望。”
呂布微微一笑,道:
“既蒙朝廷和董公信任,呂某定當盡快籌備,不日便出征,以解河東百姓之困。”
李儒不疾不徐,沉聲道:
“將軍盡快準備,早日出征。繼續留在京師,必會引發血雨腥風。”
“汝南袁氏,根基深厚,門生故吏遍於天下。”
“袁紹雖死,然其家族在朝堂的勢力盤根錯節,豈是輕易便能撼動?”
“董公此番派將軍出征匈奴,實乃給將軍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呂布緊了緊手中的雙拳,抱拳行禮,聲音鏗鏘有力:
“遵命!呂某定當奮勇殺敵,以報董公與朝廷之恩。”
李儒微微點頭,目光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將軍此番出征,責任重大,切不可有絲毫懈怠。”
“董公對將軍寄予厚望,望將軍莫要辜負。”
李儒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警告的意味。
呂布目光坦然,直視李儒,大聲道:
“文優,呂某磊磊落落,既然答應出征,便會全力以赴,絕無半分異心。”
“若有違背,天地共誅!”
李儒盯著呂布看了片刻,見他神色誠懇,語氣堅決,心中的疑慮稍稍減輕。
他微微頷首,正色道:“如此甚好,將軍好自為之。”
說罷,李儒轉身,邁著沉穩的步伐,毅然離開了書房。
呂布望著李儒離去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如此一來,自己離開京師,竟是名正言順了。
原本他便在與郭嘉的謀劃中,有離開京師、前往並州發展勢力的打算。
如今出征匈奴的旨意,恰好給了他一個絕佳的機會。
既可以避開汝南袁氏在京師的明槍暗箭,又能在戰場上大展身手。
逐步積累戰功與威望,為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呂布出身寒門,即便如今已成為一方諸侯,手握重兵。
宛如一顆璀璨的星辰,在浩瀚神州中奮力閃耀。
但其內心深處,對征戰的渴望與執著,卻從未有過絲毫動搖。
呂布深知,自己與世家高門的子弟有著天壤之別。
世家子弟,憑借著祖先數代積累的深厚底蘊。
隻需在關鍵時刻振臂一唿,便能應者雲集,無數人甘願追隨其後。
正如曆史上的袁紹,出身汝南袁氏這等“四世三公”的名門望族。
憑借家族的赫赫威名,輕而易舉地便登上了權力的高峰。
無數賢才良將紛紛投奔,皆認為跟隨袁紹,便是追隨明主。
這便是世家大族所謂的“養望”,曆經歲月沉澱,厚積薄發。
家族的榮光如同一股無形卻強大的力量,庇佑著後世子孫。
呂布聲名遠揚,並非依靠家族的蔭庇。
而是憑借自身超凡絕倫的武藝,和在戰場上的英勇無畏。
他衝鋒陷陣,身先士卒,每一場戰鬥都全力以赴,屢戰屢勝。
才在亂世之中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贏得了“天下無雙”的美譽。
一旦失去了“身先士卒”的果敢與“屢戰屢勝”的榮耀。
那他便與世間的芸芸眾生毫無二致,將被滾滾的曆史洪流輕易淹沒。
且看孫堅、孫策父子,他們在沙場上南征北戰,又何嚐不知衝鋒陷陣的危險?
刀光劍影之下,稍有不慎便會命喪黃泉。
然而,他們從未有過退縮之意。
因為他們明白,一旦選擇停下腳步,便會失去英雄豪傑們的敬仰與追隨。
正是他們在戰場上的勇猛無畏,不斷積累戰功與威望。
才使得英雄們紛紛慕名而來,匯聚於孫氏旗下。
直至孫權繼承父兄基業,孫氏家族的名望已積累到了一定程度。
孫權才有資格駕馭英雄豪傑,驅使群賢為其效命,在江東建立起穩固的統治。
呂布作為開創大業的第一代,他的道路注定充滿荊棘與坎坷。
絕不可能如袁紹那般坐享家族傳承的便利,也無法像孫權那樣在父兄奠定的基礎上從容統治。
呂布隻能憑借自己的雙手,揮舞著方天畫戟,在亂世中披荊斬棘。
一步一個血印,踏出屬於自己的霸業之路。
呂布深吸一口氣,緩緩走到窗前,推開窗戶。
清晨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他傲岸的身軀。
生命不息征戰不止,這是寒門子弟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