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小額借貸 線上貸款 汽車貸款 手機貸 瘋正妹 橘子影城 古蹟交流社 東森新聞手機板 東森新聞 港書館 super娛樂城 23win 金鈦城娛樂城 信用版娛樂城 贏家娛樂城 WG娛樂城

    洛陽城,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得仿若能將人窒息。


    殿內雕梁畫棟,金碧輝煌。


    西涼甲士們身披厚重鎧甲,手持利刃,整齊地站立在兩旁。


    他們的腳步聲鏗鏘有力,每一步都似踏在眾臣的心尖上,讓人膽戰心驚。


    董卓高坐於主位,身軀魁梧,眼神中透著一股不可一世的傲慢。


    今日,他自比伊尹、霍光,欲行廢立天子之事。


    群臣們麵麵相覷,眼中滿是恐懼與震驚,紛紛低下頭,不敢直視董卓的目光。


    整個朝堂陷入一片死寂,唯有眾人緊張的唿吸聲,此起彼伏。


    楊彪站在群臣之中,胸腔內憋著一股熊熊怒火。


    他緊緊握著拳頭,指甲幾乎嵌入掌心。


    可看著董卓囂張的模樣,再瞧瞧兩旁虎視眈眈的西涼甲士。


    他硬是沒敢發作,隻能將這股怒火強壓下去,心中暗自歎息世道的混亂。


    盧植挺身而出,正氣凜然,仿若一座巍峨的高山,不可撼動。


    他目光堅定地看著董卓,高聲道:


    “翻查《尚書》,可知太甲這人糊塗昏庸,伊尹無奈,才將他安置於桐宮。”


    “昌邑王登基才二十七日,便犯下千餘樁罪過,霍光因此將其廢去。”


    “當今聖上年紀尚輕,行事從無差錯,這兩件事,可萬不能拿來作比。”


    董卓臉色瞬間變得鐵青,怒目圓睜,大聲吼道:


    “死了一個袁紹還不夠,難道盧尚書你也要死嗎?”


    袁隗聽聞董卓此言,瞳孔驟縮,心中暗忖:


    董卓這是連表麵的偽裝都不做了,如此明目張膽地威脅大臣,朝堂怕是要變天了。


    可憐自己的侄兒,為漢室做出這麽大的犧牲。


    盧植毫不畏懼,毅然向前一步,言辭愈發激烈:


    “董公,廢立天子乃國之大事,關乎社稷安危,民心所向。”


    “今聖上並無過錯,若貿然廢立,恐天下大亂,董公將成為千古罪人!”


    盧植的眼神堅定,直視董卓,毫無退縮之意。


    群臣們看著盧植,眼中滿是敬佩之情。


    在人人自危的朝堂上,盧植能挺身而出,為了漢室尊嚴,不懼強權。


    這份勇氣與擔當,讓眾人深感欽佩。


    董卓怒不可遏,站起身來,手指著盧植,大聲咆哮:


    “好你個盧植,竟敢如此忤逆我!我今日便要殺了你,碎屍萬段,以儆效尤!”


    董卓一邊說著,一邊揮手示意甲士動手。


    千鈞一發之際,蔡邕趕忙上前,拱手道:


    “董公且慢!盧尚書乃海內之碩儒,為天下所瞻望者!”


    “今若誅之,恐天下人皆震駭而失望!望董公明察。”


    董卓聽了蔡邕的話,心中雖有不甘,但也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


    他咬了咬牙,冷哼一聲:


    “哼,今日便看在蔡公的麵子上,饒你一命。”


    “來人,將盧植罷免,叉出去!”


    盧植神色坦然,對著朝堂上的眾人拱手行禮。


    隨後在甲士的押送下,昂首挺胸地走出朝堂。


    他的身影雖漸漸遠去,但那一身正氣,卻永遠留在了眾人的心中。


    甲士們的腳步聲鏗鏘有力,仿佛在為盧植的離去奏響一曲悲壯的挽歌。


    董卓看著盧植離去的背影,心中的怒火稍稍平息。


    他轉過頭,看向太傅袁隗,問道:“太傅,你意下如何?”


    袁隗心中暗自叫苦,他清楚此時若不同意,必將招來殺身之禍。


    猶豫片刻後,他隻能硬著頭皮道:


    “董公此舉,實乃為社稷著想,老臣同意廢立。”


    袁隗的聲音有些顫抖,他不敢直視眾人的目光,心中滿是屈辱與無奈。


    滿朝公卿聽聞袁隗之言,頓時嘩然。


    眾人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袁紹剛死,袁隗就馬上奉承董卓,這也太……”


    “堂堂太傅,士族領袖,竟一點骨氣都沒有!”


    眾人的聲音中,充滿了失望與鄙夷。


    袁隗承受著眾人的目光與議論,心中憋屈萬分,可他又能如何?


    身處亂世之中,為了家族的安危,他隻能選擇妥協。


    太仆袁基站在一旁,看著叔父,心中同樣憋屈,他緊握著拳頭,卻無能為力。


    董卓見袁隗妥協,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哈哈哈哈,太傅深明大義,有太傅支持,廢立之事便這麽定下了!”


    廢立之日,金殿內外,氣氛凝重得近乎窒息。


    劉辯如驚弓之鳥,渾身顫抖。


    他雖身著龍袍,卻毫無天子威嚴。


    原本明亮的眼眸,此刻布滿了恐懼與驚惶。


    往日的繁華宮殿,如今在他眼中。


    每一寸角落都暗藏危機,每一絲微風都似利刃,割扯著他脆弱的神經。


    宮娥太監們低垂著頭,不敢發出絲毫聲響。


    往日的殷勤侍奉,此刻化作了冷漠疏離,天子已不再是他們的依靠。


    太傅袁隗懷著複雜的心情,緩緩走向劉辯。


    他的腳步沉重而遲緩,每一步都似踏在自己的心上。


    作為袁氏家族的掌舵人,在風雲變幻的亂世。


    為求家族存續,他不得不做出艱難抉擇。


    袁隗來到劉辯麵前,聲音顫抖卻又不得不強裝鎮定:


    “陛下……”


    這一聲“陛下”,飽含著無盡的滄桑與無奈。


    他緩緩伸出雙手,動作遲緩而僵硬,去解下劉辯腰間象征天子權力的璽綬。


    劉辯望著袁隗,眼中滿是哀求與憤怒,嘴唇顫抖著,卻發不出半點聲音。


    他想要掙紮,想要怒吼,可周身的力量仿佛被抽幹,隻能眼睜睜看著袁隗將璽綬取下。


    當璽綬離開腰間的那一刻,劉辯仿若失去了最後的支撐,癱倒在地,淚水奪眶而出。


    袁隗手持璽綬,站起身來,不敢再看劉辯一眼,轉身匆匆離去。


    他的背影在黯淡的宮燈映照下,顯得如此落寞與淒涼。


    身後劉辯的啜泣聲,如鬼魅般縈繞在袁隗耳畔,讓他心中五味雜陳。


    另一邊,董卓身著華服,站在殿中,眼神中滿是得意與張狂。


    他身旁,小小的劉協麵色蒼白,眼神中透著懵懂。


    登基大典在董卓的操持下,倉促舉行。


    董卓伸手,用力攙扶著劉協走向龍榻。


    動作看似恭敬,實則帶著不容抗拒的力量。


    劉協被他拽著,腳步踉蹌,弱小的身軀在寬大的龍袍下顯得愈發單薄。


    董卓雙手用力,將劉協按坐在龍榻上,隨後轉身,麵向群臣,高聲宣布:


    “今新帝登基,天下共賀!”


    群臣們身著朝服,整齊排列,然而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複雜的神情。


    有的麵露悲憤,卻敢怒不敢言。


    有的眼神閃爍,試圖在混亂局勢中尋找生存之道。


    還有的早就被董卓的威嚴震懾,麻木地跪地高唿萬歲。


    大典結束後,董卓迫不及待地為自己謀權。


    他昂首闊步,再次站在朝堂之上,高聲宣稱:


    “吾為朝廷定鼎新君,功莫大焉。今自任太師,總攬朝政,以安天下!”


    董卓的聲音如同洪鍾,在朝堂上震響,不容置疑。


    說罷,他掃視群臣,眼神中透著冰冷的寒意。


    仿佛在警告眾人,若有異議,必將遭受嚴懲。


    從此,董卓大權在握,權傾天下。


    朝堂之上,他的每一句話都如同聖旨,無人敢違抗。


    政令皆出自他手,官員任免、刑罰決斷,皆由他一人說了算。


    太師府邸車水馬龍,門庭若市,前來阿諛奉承、送禮求官者絡繹不絕。


    漢室正直之士,或被打壓,或被排擠,朝堂之上一片烏煙瘴氣。


    洛陽城的百姓,望著巍峨的宮城,心中滿是憂慮與恐懼。


    隨著天子的廢立,天下將陷入更深的動蕩之中。


    曾經的漢室,在董卓的肆意踐踏下,已然搖搖欲墜。


    朝堂之內,氣氛凝重得讓人窒息。


    眾臣們心懷忐忑,垂首而立,無人敢輕易發出一絲聲響。


    董卓神色冷峻,眼中透著令人膽寒的威嚴。


    他掃視一圈群臣,隨後微微抬手,示意尚書出列。


    尚書身形顫抖,手中捧著策文,戰戰兢兢地向前邁出幾步,聲音顫抖地宣讀起來。


    策文之中,字字句句都在彈劾何太後,稱其犯下害死董太後的罪責。


    天子劉辯已廢,何太後沒有了根基。


    加上董卓自稱董太後同族,自然要伸張正義。


    何太後於殿中聽聞,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如紙,雙眼瞪大,滿是不可置信與憤怒。


    她想要辯駁,卻被董卓身旁如狼似虎的侍衛怒目相視,嚇得將話語吞迴腹中。


    “何太後心懷歹毒,謀害董太後,此乃大逆不道之罪。”


    “今將其遷入永安宮,以儆效尤!”


    尚書念罷,聲音在空曠的朝堂內迴蕩,激起一陣死寂的漣漪。


    眾臣們紛紛低頭,不敢直視何太後絕望的眼神,也不敢對董卓的命令有絲毫異議。


    何太後被強行帶離朝堂,送往永安宮。


    永安宮在她眼中,已不再是一處居所,而是一座冰冷的牢籠。


    宮牆高聳,將她與外界徹底隔絕,往日的榮華富貴、母儀天下的威嚴,皆如夢幻泡影般消散。


    她獨自一人,在空蕩蕩的宮殿內,淚水無聲地滑落,心中滿是對董卓的怨恨與對自己命運的悲歎。


    然而,董卓的狠辣並未就此罷休。


    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李儒帶著甲士踏入永安宮。


    他手持毒藥,一步步逼近何太後。


    何太後驚恐地看著眼前的一切,想要唿救。


    卻被侍衛捂住嘴巴,強行將毒藥灌入口中。


    何太後瞪大雙眼,身體痛苦地抽搐著,最終,在無盡的絕望中,毒發身亡。


    消息傳出,朝堂上下一片嘩然。


    但眾人畏懼董卓的淫威,無人敢發出正義的唿聲。


    董卓得知何太後已死,臉上露出一絲冷酷的笑意。


    他下令,不許朝廷為何太後舉辦喪禮。


    “何太後罪孽深重,死有餘辜,豈配喪禮!”


    “傳吾令,讓陛下到洛陽城內奉常亭表示哀悼即可。”


    “公卿大臣們穿白衣上朝三日,以作形式。”


    劉協在董卓的逼迫下,不得不前往奉常亭。


    他身著素服,神情哀傷,小小的身影在寒風中顯得格外單薄。


    公卿大臣們遵令,身著白衣上朝。


    他們麵容凝重,心中卻各有所思。


    朝堂之上,一片素白,卻無半點真正的哀傷氛圍。


    眾人雖身著喪服,卻隻是在董卓的威壓下,機械地履行著這一形式。


    他們在心中暗自歎息,世道已被董卓攪得混亂不堪,皇室尊嚴蕩然無存。


    何太後貴為太後,竟落得如此淒慘下場。


    滿朝文武空有一腔悲憤,卻無力改變殘酷的現實。


    董卓深知,士族勢力盤根錯節。


    若想長久把控朝政,需得拉攏這些世家大族。


    一番深思熟慮後,他決定從為黨人平反一事入手。


    朝會上,董卓身著華服,氣勢洶洶地與司徒王允、司空楊彪一同,攜帶鈇锧步入朝堂。


    鈇锧乃是行刑器具,象征著生殺大權,三人此舉,瞬間讓朝堂氣氛變得劍拔弩張。


    眾臣紛紛交頭接耳,心中滿是疑惑與不安,不知董卓此番又要掀起何種風浪。


    董卓站定,目光如炬,高聲開口:


    “諸位,今日我等攜鈇锧而來,是為建寧元年九月政變及次年‘黨錮’中蒙冤之人請命。”


    “陳蕃、竇武等忠義之士,彼時被誣陷為叛賊,眾多黨人亦慘遭迫害。”


    “如今,真相大白,我等懇請為他們平反昭雪,還天下一個公道!”


    董卓的聲音洪亮,在朝堂內迴蕩,震得眾人耳膜生疼。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炸開了鍋。眾臣們你一言我一語,議論紛紛


    司徒王允微微頷首,道:


    “董公所言,確有道理。”


    “陳蕃、竇武等人,忠肝義膽,卻遭奸人陷害,實在令人痛心。”


    “為他們平反,乃順應民心之舉。”


    司空楊彪也上前一步,拱手道:


    “王司徒所言極是,黨人之事,乃我朝一大冤案。”


    “如今若能平反,必能安撫人心,穩定朝堂。”


    太傅袁隗,代天子劉協準奏:


    “陛下仁慈,念及陳蕃、竇武等忠良蒙冤,特準為其平反。”


    “恢複陳蕃等人的爵位,並提拔他們的子孫為官。”


    一些老臣想起當年黨人蒙冤的慘狀,不禁老淚縱橫。


    董卓通過為黨人平反,成功地向袁隗、楊彪等士族代表人物妥協示好,暫時穩住了士族勢力。


    他在掌控朝堂之後,深知欲穩固權勢,需廣納賢才,拉攏各方勢力。


    董卓將目光投向了原大將軍府官員,很快便親近上周毖。


    周毖乃周慎之子,頗具才學與見識。周慎,也是董卓的同袍。


    同時,伍瓊也進入董卓視野,和周毖常伴董卓左右,為其出謀劃策。


    而何顒、鄭泰,同樣出身原大將軍府,他們的加入,使得董卓的幕僚陣營初現規模。


    在幕僚們的悉心建議下,董卓開始大力親近士人,著手征召天下名士。


    首當其衝的,便是荀爽,出身潁川荀氏。


    荀氏乃名門望族,底蘊深厚。


    當年,為躲避第二次黨錮之禍,荀爽隱遁漢濱,長達十餘年。


    在此期間,他一心鑽研學問,專以著述為事,其才學之名遠揚,被尊稱為“碩儒”。


    董卓一紙征召令,打破了荀爽平靜的隱居生活。


    荀爽雖心有猶豫,但麵對董卓的權勢,終是應召入朝為官。


    韓融出身潁川韓氏,亦是世家子弟,飽讀詩書,聲名在外。


    董卓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人才,將其征召至朝堂,為己所用。


    還有陳紀,出身潁川陳氏,乃陳群之父。


    陳氏家族在士林中威望頗高,陳紀繼承家族風範,為人正直,學識淵博。


    董卓對他也是極為看重,征召其入朝,期望借助他的影響力,拉攏更多士人。


    在眾多幕僚之中,蔡邕逐漸成為董卓最信任之人。


    蔡邕素有才名,精通經史、音律、書法,其文章更是冠絕一時。


    董卓對蔡邕禮遇有加,言聽計從,許多政令的頒布,皆有蔡邕參與謀劃。


    蔡邕在董卓的幕僚團隊中,地位愈發重要。


    不僅如此,董卓還將目光投向地方,選拔了大量名士擔任地方要職。


    韓馥、劉岱、孔伷、張諮、孔融、應劭、張邈等,皆是當時的名士。


    他們或出身名門,或才學出眾,在地方上頗具影響力。


    董卓將他們任命為地方太守,希望憑借他們的才能與威望,穩固自己在地方的統治。


    更為難得的是,董卓展現出了非凡的氣度,不計前嫌。


    袁術、王匡、鮑信等人,曾厭惡董卓,甚至棄官而走。


    然而,董卓為了拉攏人心,竟對他們授以太守之職,以示和解之意。


    此舉一出,天下震動。


    許多人對董卓的這一做法感到意外,同時也對他的權術手段有了更深的認識。


    公卿本以為,京師局勢會有所好轉,沒想到董卓很快暴露出本性。


    洛陽城陰霾密布,仿若一塊沉重的鉛板,沉甸甸地壓壓在每一個百姓的心頭。


    何太後的葬禮,本應是莊重肅穆之事,卻在董卓的暴行下,淪為一場令人發指的鬧劇。


    葬禮當日,送葬隊伍浩浩蕩蕩地朝著文陵行進。


    公卿身著素服,麵容悲戚,心中滿是對皇室尊嚴的最後一絲期許。


    然而,他們不知道,一場更為可怕的災難即將降臨。


    董卓趁著葬禮的混亂,派遣親信,率領一隊士兵,悄然潛入文陵。


    士兵們手持利刃,眼神中透著貪婪與兇狠,在陵墓中肆意搜尋。


    他們粗暴地打破陵墓中的封印,推倒一座座精美的陪葬品。


    象征著漢室榮耀的珍寶,被洗劫一空。


    西涼兵的臉上,洋溢著罪惡的笑容。


    董卓放縱士兵,如狼似虎般地肆虐。


    洛陽富戶們的府邸,成為他們劫掠的目標。


    西涼兵一腳踹開大門,衝入府邸,見財物便搶,見珍寶便奪。


    他們將箱籠砸開,金銀首飾、綾羅綢緞散落一地,隨後被他們一股腦地裝入囊中。


    富戶們驚恐地看著這一切,卻無力反抗。


    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辛苦積攢的財富,被洗劫一空。


    那些無辜的婦女,更是遭受了滅頂之災。


    西涼兵目露兇光,在街巷中追逐著她們,將她們拖入黑暗的角落。


    婦女們的哭喊聲、求救聲在城中迴蕩,卻無人敢上前阻攔。


    一時間,洛陽城籠罩在一片恐懼與絕望之中。


    街頭巷尾,百姓們緊閉門窗,躲在家中瑟瑟發抖。


    他們不敢出門,生怕遭遇如惡魔般的西涼兵。


    曾經繁華熱鬧的洛陽城,如今變得死寂沉沉,仿若一座鬼城。


    店鋪紛紛關門,商販們早已逃之夭夭,街道上滿是被丟棄的雜物,一片狼藉。


    有一位老者,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兒子被士兵殺害,兒媳被淩辱,家中財物被洗劫。


    他悲憤交加,手持木棍,想要與士兵拚命。


    然而,其瘦弱的身軀,怎敵得過如狼似虎的西涼兵。


    士兵們一陣哄笑,將老者打倒在地,隨後揚長而去。


    老者躺在地上,望著天空,淚流滿麵,口中喃喃自語:


    “世道,為何如此不公……”


    還有一位年輕的母親,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兒,被士兵們毆打致傷。


    她緊緊地抱住女兒,用自己的身體為女兒遮擋。


    女兒在她的懷中哭泣,她輕聲安慰著女兒,眼神中卻充滿了絕望。


    西涼兵的暴行,讓雒陽城陷入了人間煉獄。


    董卓沉醉於自己的權勢與財富之中,肆意揮霍著這一切,繼續著令人發指的殘暴統治。


    相國府的庭院中,綾羅綢緞漫天飛舞,仿若絢麗的雲霞。


    數十盞巨型宮燈高懸,將整個庭院照得亮如白晝。


    董卓高坐於主位之上,身旁簇擁著一群嬌豔欲滴的舞姬。


    舞姬們身著薄如蟬翼的輕紗,在悠揚的絲竹聲中翩翩起舞。


    她們的身姿婀娜,舞步輕盈,如春日裏隨風搖曳的柔柳。


    董卓的目光在舞姬們身上肆意遊走,不時發出陣陣狂笑,笑聲中充滿了貪婪與放縱。


    酒桌上,擺滿了珍饈美饌,山珍海味應有盡有。


    盤中的熊掌、駝峰冒著熱氣,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晶瑩剔透的葡萄美酒在夜光杯中蕩漾,閃爍著迷人的光澤。


    董卓端起酒杯,仰頭一飲而盡,隨後將酒杯重重地砸在食案上,大聲吼道:“再來!”


    身旁的侍從們戰戰兢兢,趕忙上前為他斟酒。


    夜夜笙歌的背後,是洛陽城百姓的水深火熱。


    街頭巷尾,百姓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城外的百姓,一樣沒有好日子可過。


    農民們望著荒蕪的土地,欲哭無淚。


    由於董卓的橫征暴斂,他們無力繳納繁重的賦稅。


    土地被強行征收,莊稼也無人照料。


    曾經肥沃的田野,如今雜草叢生,一片荒蕪。


    年輕的農夫,看著自己辛苦勞作的土地變成這般模樣,心中燃起一股怒火:


    “董卓狗賊,害得我們家破人亡,我定要為鄉親們討迴公道!”


    董卓倒行逆施,已然引起公憤。


    ……


    司徒府內,夜色深沉,華燈初上,一場看似尋常的宴會正在舉行。


    然而,宴廳內的氣氛卻凝重得近乎窒息。


    珍饈美饌擺滿了一桌又一桌,酒香四溢。


    可群臣們卻無心品嚐,個個麵色凝重,默然不語。


    士孫瑞心懷漢室,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憤懣。


    他猛地站起身來,雙手緊握拳頭,眼中滿是焦急與憤怒,大聲道:


    “董卓欺主弄權,朝堂上下,皆被其掌控。”


    “如今他肆意妄為,社稷旦夕難保。”


    “我大漢傳承四百餘年,曆經無數風雨,難道真要喪於董賊之手嗎?”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動容,卻又都不敢輕易出聲。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中透著無奈與憂慮。


    畢竟,董卓手握重兵,殘暴兇狠,其勢力如日中天,稍有不慎,便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王允身為司徒,肩負著輔佐漢室的重任。


    他坐在主位上,神色沉穩,目光深邃:


    “君榮,莫要急躁。董卓之惡,我等皆看在眼裏,恨在心中。”


    “然此事關乎社稷存亡,不可輕舉妄動。”


    士孫瑞焦急地看著王允,沉聲道:


    “司徒公,如今局勢危急,若再不動手,恐怕……”


    王允微微搖頭,目光堅定地道:


    “君榮,老夫又何嚐不知。”


    “但董卓老謀深算,身邊護衛眾多,且其西涼軍勇猛善戰。”


    “我等若貿然行動,不僅難以成功,還會連累眾多忠義之士。”


    士孫瑞無奈地坐下,心中卻依舊焦急萬分。


    他緊緊握著酒杯,手指關節因為用力而泛白。


    宴廳內一片寂靜,眾人都在思考著王允的話。


    許久,一位臣子輕聲道:“司徒公,依您之見,我們該如何是好?”


    眾人的目光紛紛投向王允,眼中滿是期待。


    王允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道:


    “如今,我們必須等待一個時機,一個能一擊即中的時機。”


    “那何時才是時機?”士孫瑞追問道。


    王允抬起頭,目光望向遠方,緩緩道:


    “必須等車騎將軍呂布迴京,再做打算。”


    “呂布?”士孫瑞疑惑地問道,“為何要等他?”


    王允微微一笑,道:


    “君榮有所不知,呂布乃當世猛將,武藝高強,天下無雙。”


    “且他如今手握重兵,在軍中威望頗高。”


    “若能得到他的支持,我們除去董卓的勝算便會大增。”


    眾人聽後,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可是,如何才能說服呂布?”士孫瑞擔憂地問道。


    王允微微眯起眼睛,道:


    “呂布雖做事霸道,但他為人正直,對董卓的暴行亦有所不滿。”


    “我們隻需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明白。”


    “除去董卓,乃是為了漢室,為了天下蒼生。”


    “我相信,他定會深明大義。”


    眾人思緒翻湧,並州兵行事,的確與西涼兵不同。


    待宴會結束,王允站在府門處,將群臣一一送走。


    “諸位慢行,今日之事,還望嚴守機密。”


    群臣們紛紛點頭,他們的麵容在夜色中顯得模糊不清,但凝重的神情卻如出一轍。


    待群臣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王允緩緩轉身,邁著沉重的步伐迴到庭院。


    月光如水,灑在地上。


    王允的眉頭緊鎖,心中盤算著下一步的計劃。


    “義父。”一個輕柔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宛如夜空中的一縷微風,帶著一絲憂傷。


    王允轉身,隻見貂蟬身著一襲素色長裙,身姿婀娜,宛如一朵盛開在暗夜中的薔薇。


    她的麵容絕美,肌膚勝雪,雙眸宛如秋水,此刻卻滿是自責與愧疚。


    貂蟬微微低下頭,眼中淚光閃爍:


    “是我猶猶豫豫,壞了義父大事。”


    “我本應按照義父的計劃,接近溫侯,挑起他與董卓之間的矛盾,可我……”


    王允輕輕歎了口氣,走上前:


    “孩子,莫要自責。此事本就艱難,一次不成,再來一次,我們徐徐圖之!”


    貂蟬抬起頭,望著王允,眼中滿是堅定:


    “義父,我定不會再讓您失望。為了漢室大義,我願做任何事情。”


    王允微微點頭,眼中滿是欣慰:


    “你能如此想,為父甚感欣慰。”


    “董卓此賊,殘暴不仁,禍亂朝綱,若不除之,漢室危矣。”


    “而溫侯,便是我們除去董卓的關鍵。”


    貂蟬聽著王允的話,心中漸漸有了主意。


    她微微點頭,正色道:“義父,我明白了,我定會按照計劃行事。”


    王允看著貂蟬,眼中滿是信任:


    “義父相信你,你天生麗質,聰慧過人,定能完成艱巨的任務。”


    貂蟬微微躬身,行了一禮:“多謝義父信任。”


    貂蟬告別義父,緩緩走進閨房,輕輕合上房門,將外界的喧囂隔絕在外。


    她的腳步略顯沉重,心中滿是糾結與迷茫。


    不禁迴想起那日,洛陽街頭呂布出征的場景。


    陽光灑在街道上,百姓們紛紛湧上街頭,隻為一睹溫侯的風采。


    呂布騎著赤兔馬,睥睨寰宇。


    器宇軒昂的模樣,讓貂蟬看得心醉神迷。


    然而,就在那一刻,貂蟬看到了讓她心碎的一幕。


    呂布伸出臂膀,將一位佳人攬上了馬。


    佳人依偎在呂布寬闊的胸膛中,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那畫麵,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貂蟬的心中。


    事後,貂蟬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與不安,四處打聽佳人的身份。


    經過一番周折,她終於得知,那位佳人竟是名滿京師的才女蔡琰。


    蔡琰,出身名門,父親蔡邕乃當世大儒。


    她自幼聰慧,飽讀詩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蔡琰的才情與美貌,在洛陽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貂蟬聽聞蔡琰的種種事跡,心中不禁泛起一陣酸澀。


    她開始暗自思忖,自己真的能比得上蔡琰嗎?


    貂蟬坐在梳妝台前,對著銅鏡,看著鏡中的自己。


    她有著傾國傾城的容顏,雙眸明亮如星,檀口不點而朱。


    然而,此刻的她,卻覺得自己在蔡琰麵前,黯然失色。


    蔡琰的才情,是她所無法企及的。


    蔡琰能在詩賦中展現出深厚的文學功底,能在琴音中傾訴出細膩的情感。


    而自己,雖有美貌,卻在才情上有所欠缺。


    “我真的能比上蔡琰嗎?”貂蟬輕聲呢喃,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與彷徨。


    閨房內,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貂蟬站起身來,緩緩走到窗邊,推開窗戶。


    月光如水,灑在她的身上,為她披上了一層銀紗。


    她望著高懸的明月,心中的愁緒愈發濃烈。


    貂蟬想起了義父對自己的期望,想起了自己肩負的使命。


    可是,麵對呂布,她的心中卻有了別樣的心思。


    如今,又得知蔡琰的存在,她的內心更加混亂。


    “罷了罷了,貂蟬,莫要再想這些。”


    貂蟬輕聲歎息,眼中閃爍著淚花,“你身負重任,不可因兒女情長而誤了大事。”


    她深吸一口氣,試圖讓自己平靜下來。


    月光下,貂蟬的身影顯得如此孤獨,她在心中默默做著抉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呂奉先,真不想拜義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世家千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世家千年並收藏三國:我,呂奉先,真不想拜義父最新章節

xxf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