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河內大捷,麹義投降
三國:我,呂奉先,真不想拜義父 作者:世家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黎明的微光艱難地穿透厚重的雲層,灑落在滿目瘡痍的戰場上。
一夜激戰過後,斷肢殘臂橫七豎八地散落著,鮮血將泥土染成了暗紅色。
呂布騎在赤兔馬上,俯瞰著戰場。
他的鎧甲上沾滿了敵人的鮮血,在晨光的映照下閃爍著詭異的光芒。
一萬並州狼騎,大破韓馥的六萬冀州軍。
殺敵四千,俘虜三萬,餘下兵馬如鳥獸般潰散。
輝煌的戰績,足以讓呂布在亂世中威名遠揚。
張楊騎著一匹駿馬,緩緩來到呂布身邊。
他的臉上洋溢著勝利的喜悅,拱手道:
“恭喜奉先,此戰大獲全勝!”
呂布轉過頭,看著張楊,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稚叔,你立大功了!若不是你裏應外合,戰鬥不會如此順利。”
張楊謙虛地擺了擺手:
“韓馥不聽謀士之言,剛愎自用,才落得如此下場。”
“這是他自己的過錯,我不過是做了該做的。”
呂布點了點頭,正色道:
“我定會為你表功,此次功勞,你首屈一指。”
張楊望向遠處,神色微微一黯:
“隻是可惜了沮授,他雖為韓馥效力,但一身忠義,令人敬佩。”
“奉先要進軍冀州,少了這樣的人才,怕是百倍艱難。”
呂布的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輕歎一聲道:
“殺他,實在迫不得已。”
“他對韓馥忠心耿耿,不肯歸降於我,我又豈能留他,以免後患。”
張楊理解地點了點頭:
“我明白奉先的處境,出身寒微,在亂世之中闖蕩,必然比他人艱難。”
“但以奉先的武藝和謀略,定能闖出一片天地。”
呂布握緊了拳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不管前路如何艱難,我都會毅然走下去。”
“亂世,需要有人來終結,我要成為主宰天下的強者!”
張楊眼神堅毅,聲如洪鍾道:
“奉先放心,我定會奉陪到底。無論何時,我都是你最堅實的後盾。”
呂布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感激地看著張楊:
“稚叔這句話,我便放心了。”
張楊主動請纓道:“奉先,追擊韓馥去吧,善後交給我。”
呂布猶豫了一下,道:
“我留三千騎,幫你處理善後。眼下俘虜眾多,恐有變故。”
張楊臉上露出不悅:“奉先信不過我?我張楊辦事,你還不放心嗎?”
呂布笑了笑,連忙解釋道:
“稚叔誤會了,我自然信得過你。”
“隻是此事重大,多些人手總是好的。”
“既然稚叔如此有信心,那我便不留了。”
張楊這才轉怒為喜:“這便對了,你放心去追韓馥,莫要讓他跑了。”
呂布點了點頭,翻身上馬,大聲喊道:
“將士們,隨我追擊韓馥,一個都不許放過!”
“殺!”騎兵們齊聲高唿,聲音震耳欲聾。
他們揮舞著長刀,跟隨著呂布,向著韓馥逃竄的方向追去。
馬蹄聲如雷,大地再次震顫起來。
廣袤荒原之上,狂風唿嘯,飛沙走石。
呂布率領著一萬鐵騎,如黑色的洪流滾滾向前,馬蹄聲震得大地都在顫抖。
他們一路追擊韓馥的潰軍,士氣高昂,仿佛沒有什麽能夠阻擋他們的腳步。
“報——”魏續快馬加鞭,飛馳至呂布身旁,高聲稟報,“前方出現敵軍!”
呂布猛地勒住韁繩,赤兔馬長嘶一聲,前蹄高高揚起。
他舉目遠眺,隻見前方塵土飛揚,一支軍隊嚴陣以待。
敵軍軍旗在風中,烈烈作響。
他們雖然人數不多,但軍容整齊,隱隱散發著一股肅殺之氣。
“千人大軍,就這麽囂張?”宋憲皺著眉頭,不屑地道。
侯成滿臉疑惑,心中充滿了不解:
“我軍剛破韓馥六萬精銳,難道敵將不知道嗎?”
呂布神色凝重,沒有說話。
他仔細觀察著敵陣,試圖從對方的陣型和氣勢中找出破綻。
“敵將身份查明了嗎?”他轉頭看向魏續,目光如炬。
“好像叫麹義。”魏續迴答道。
呂布聽到這個名字,眼神中閃過一絲追憶,麹義可是一位猛將。
曆史上,麹義率領先登死士,成功討伐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為袁紹立下不世之功。
這樣的人物,絕非等閑之輩。
“溫侯,麹義派出信使。”魏續再次稟報。
“讓信使過來。”呂布下令道。
不一會兒,信使來到呂布麵前。
他不卑不亢,呈上一封信。
呂布接過信,緩緩打開。
信上的內容,讓他陷入了沉思。
“溫侯,信上寫了什麽?”魏續忍不住問道。
呂布抬起頭,道:
“麹義稱,給他三個時辰,向故主盡忠。三個時辰後,他投降我軍。”
宋憲一聽,立刻大聲道:
“緩兵之計罷了,溫侯不要上當!”
侯成誌氣勃發,沉聲道:
“不錯,我軍剛破六萬冀州兵,何懼一千匪寇,不如直接踏平他們!”
然而,呂布做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決定。
他沉思片刻後,緩緩道:“答應麹義。”
“溫侯,不可啊!”眾人紛紛勸說。
他們不明白,呂布為何要答應麹義的要求,這實在是太可惜了。
呂布擺了擺手,霸氣地道:
“韓馥逃了一夜,不知道逃到何處了,追之未必有效。”
“得一員大將,勝過一郡!”
“麹義乃當世猛將,若能為我所用,必能如虎添翼。”
“三個時辰,我等得起。”
眾人雖心有疑慮,但見呂布主意已定,也隻好偃旗息鼓。
呂布下令軍隊原地待命,他相信,麹義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
既然答應了投降,就一定會遵守諾言。
但他也不敢掉以輕心,畢竟戰場上瞬息萬變,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雙方軍隊都嚴陣以待,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荒原上一片寂靜,隻有風聲在唿嘯。
呂布的鐵騎靜靜地佇立著,眼神中透露出無盡的煞氣。
麹義的軍隊,也在默默地等待著時間的流逝。
三個時辰很快過去,隻見敵陣中,麹義騎著一匹高頭大馬,緩緩走出。
他身後的士兵們,也紛紛放下武器。
麹義來到呂布麵前下馬,拱手行禮:
“溫侯,麹義願效犬馬之勞。”
呂布臉上浮現出由衷的笑容,驅馬向前幾步,朗聲道:
“將軍果然信義!亂世之中,如此重諾,實在難得。”
麹義抬起頭,目光坦然,迴望著呂布道:
“實不相瞞,我早就對韓馥心生不滿。”
“他剛愎自用,不聽忠言,空有偌大基業,卻不能成就大事。”
“我有一身本領,奈何遇不到明主,隻能在他麾下蹉跎歲月。”
“今見溫侯英勇無敵,謀略過人,正是我心中的明主。”
“願從此追隨,效犬馬之勞。”
呂布心中大悅,連忙下馬,親自扶起麹義:
“能得將軍相助,實乃我之幸事。”
“今後,你我並肩作戰,定要在亂世之中闖出一番大事業!”
麹義雙手抱拳,鄭重宣誓效忠:
“麹義今日起,唯溫侯馬首是瞻,若有二心,天誅地滅!”
呂布接納了麹義及其麾下將士,將他們編入自己的軍隊。
一時間,歡唿聲在呂布的陣營中響起,士兵們為得到這樣一位猛將而歡欣鼓舞。
隨著麹義的歸降,呂布成功解除了京師北部的威脅。
他憑借著這場輝煌的勝利,穩固了自己在河內的勢力。
消息傳開,震動了整個冀州。
呂布的威名如日中天,令各方諸侯聞風喪膽。
此時的韓馥,狼狽不堪地逃迴了鄴城。
他的頭發淩亂,衣衫襤褸,眼神中充滿了恐懼與絕望。
這場慘敗對他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讓他從雲端跌入了穀底。
韓馥癱坐在椅子上,迴想起戰場上的一幕幕,不禁悲從中來。
他想起了沮授的忠心耿耿,多次進諫卻不被采納。
如今,沮授已死,韓馥才意識到自己失去了多麽寶貴的人才。
“沮授啊沮授,是老夫有眼無珠,不聽你的勸告,才落得如此下場……”
韓馥喃喃自語,淚水奪眶而出。
他的心中充滿了悔恨,悔恨自己當初的傲慢與固執。
隨後,他又想起了麹義的背叛,頓時怒從心頭起,破口大罵:
“麹義這個逆賊,竟敢背叛老夫!”
“老夫待他不薄,他卻為了一己私利,投靠呂布。”
“此仇不報,老夫誓不為人!”
冀州在這場慘敗後元氣大傷,再也無力與呂布抗衡。
韓馥為沮授舉辦喪禮,靈堂布置得莊嚴肅穆,白色的挽聯在風中輕輕搖曳。
他麵容憔悴,雙眼布滿血絲,望著沮授的靈位,滿心皆是悔恨與悲慟。
“先生,是老夫有負於你,不聽忠言,才致今日慘敗,冀州危矣……”
審配神色凝重,眼中滿是惋惜。
他長歎一聲,感慨道:
“沮先生乃當世誌士,有經天緯地之才,卻不得善終,實在令人痛心。”
“若使君早聽先生之言,何至於此?”
喪禮之上,眾人皆沉默不語,唯有低沉的哭聲在空氣中迴蕩。
韓馥望著靈柩,心中暗暗發誓。
定要重振冀州,將惡賊呂布,碎屍萬段!
盟軍敗了一路還有兩路,仁人誌士不會善罷甘休。
一夜激戰過後,斷肢殘臂橫七豎八地散落著,鮮血將泥土染成了暗紅色。
呂布騎在赤兔馬上,俯瞰著戰場。
他的鎧甲上沾滿了敵人的鮮血,在晨光的映照下閃爍著詭異的光芒。
一萬並州狼騎,大破韓馥的六萬冀州軍。
殺敵四千,俘虜三萬,餘下兵馬如鳥獸般潰散。
輝煌的戰績,足以讓呂布在亂世中威名遠揚。
張楊騎著一匹駿馬,緩緩來到呂布身邊。
他的臉上洋溢著勝利的喜悅,拱手道:
“恭喜奉先,此戰大獲全勝!”
呂布轉過頭,看著張楊,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稚叔,你立大功了!若不是你裏應外合,戰鬥不會如此順利。”
張楊謙虛地擺了擺手:
“韓馥不聽謀士之言,剛愎自用,才落得如此下場。”
“這是他自己的過錯,我不過是做了該做的。”
呂布點了點頭,正色道:
“我定會為你表功,此次功勞,你首屈一指。”
張楊望向遠處,神色微微一黯:
“隻是可惜了沮授,他雖為韓馥效力,但一身忠義,令人敬佩。”
“奉先要進軍冀州,少了這樣的人才,怕是百倍艱難。”
呂布的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輕歎一聲道:
“殺他,實在迫不得已。”
“他對韓馥忠心耿耿,不肯歸降於我,我又豈能留他,以免後患。”
張楊理解地點了點頭:
“我明白奉先的處境,出身寒微,在亂世之中闖蕩,必然比他人艱難。”
“但以奉先的武藝和謀略,定能闖出一片天地。”
呂布握緊了拳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不管前路如何艱難,我都會毅然走下去。”
“亂世,需要有人來終結,我要成為主宰天下的強者!”
張楊眼神堅毅,聲如洪鍾道:
“奉先放心,我定會奉陪到底。無論何時,我都是你最堅實的後盾。”
呂布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感激地看著張楊:
“稚叔這句話,我便放心了。”
張楊主動請纓道:“奉先,追擊韓馥去吧,善後交給我。”
呂布猶豫了一下,道:
“我留三千騎,幫你處理善後。眼下俘虜眾多,恐有變故。”
張楊臉上露出不悅:“奉先信不過我?我張楊辦事,你還不放心嗎?”
呂布笑了笑,連忙解釋道:
“稚叔誤會了,我自然信得過你。”
“隻是此事重大,多些人手總是好的。”
“既然稚叔如此有信心,那我便不留了。”
張楊這才轉怒為喜:“這便對了,你放心去追韓馥,莫要讓他跑了。”
呂布點了點頭,翻身上馬,大聲喊道:
“將士們,隨我追擊韓馥,一個都不許放過!”
“殺!”騎兵們齊聲高唿,聲音震耳欲聾。
他們揮舞著長刀,跟隨著呂布,向著韓馥逃竄的方向追去。
馬蹄聲如雷,大地再次震顫起來。
廣袤荒原之上,狂風唿嘯,飛沙走石。
呂布率領著一萬鐵騎,如黑色的洪流滾滾向前,馬蹄聲震得大地都在顫抖。
他們一路追擊韓馥的潰軍,士氣高昂,仿佛沒有什麽能夠阻擋他們的腳步。
“報——”魏續快馬加鞭,飛馳至呂布身旁,高聲稟報,“前方出現敵軍!”
呂布猛地勒住韁繩,赤兔馬長嘶一聲,前蹄高高揚起。
他舉目遠眺,隻見前方塵土飛揚,一支軍隊嚴陣以待。
敵軍軍旗在風中,烈烈作響。
他們雖然人數不多,但軍容整齊,隱隱散發著一股肅殺之氣。
“千人大軍,就這麽囂張?”宋憲皺著眉頭,不屑地道。
侯成滿臉疑惑,心中充滿了不解:
“我軍剛破韓馥六萬精銳,難道敵將不知道嗎?”
呂布神色凝重,沒有說話。
他仔細觀察著敵陣,試圖從對方的陣型和氣勢中找出破綻。
“敵將身份查明了嗎?”他轉頭看向魏續,目光如炬。
“好像叫麹義。”魏續迴答道。
呂布聽到這個名字,眼神中閃過一絲追憶,麹義可是一位猛將。
曆史上,麹義率領先登死士,成功討伐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為袁紹立下不世之功。
這樣的人物,絕非等閑之輩。
“溫侯,麹義派出信使。”魏續再次稟報。
“讓信使過來。”呂布下令道。
不一會兒,信使來到呂布麵前。
他不卑不亢,呈上一封信。
呂布接過信,緩緩打開。
信上的內容,讓他陷入了沉思。
“溫侯,信上寫了什麽?”魏續忍不住問道。
呂布抬起頭,道:
“麹義稱,給他三個時辰,向故主盡忠。三個時辰後,他投降我軍。”
宋憲一聽,立刻大聲道:
“緩兵之計罷了,溫侯不要上當!”
侯成誌氣勃發,沉聲道:
“不錯,我軍剛破六萬冀州兵,何懼一千匪寇,不如直接踏平他們!”
然而,呂布做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決定。
他沉思片刻後,緩緩道:“答應麹義。”
“溫侯,不可啊!”眾人紛紛勸說。
他們不明白,呂布為何要答應麹義的要求,這實在是太可惜了。
呂布擺了擺手,霸氣地道:
“韓馥逃了一夜,不知道逃到何處了,追之未必有效。”
“得一員大將,勝過一郡!”
“麹義乃當世猛將,若能為我所用,必能如虎添翼。”
“三個時辰,我等得起。”
眾人雖心有疑慮,但見呂布主意已定,也隻好偃旗息鼓。
呂布下令軍隊原地待命,他相信,麹義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
既然答應了投降,就一定會遵守諾言。
但他也不敢掉以輕心,畢竟戰場上瞬息萬變,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雙方軍隊都嚴陣以待,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荒原上一片寂靜,隻有風聲在唿嘯。
呂布的鐵騎靜靜地佇立著,眼神中透露出無盡的煞氣。
麹義的軍隊,也在默默地等待著時間的流逝。
三個時辰很快過去,隻見敵陣中,麹義騎著一匹高頭大馬,緩緩走出。
他身後的士兵們,也紛紛放下武器。
麹義來到呂布麵前下馬,拱手行禮:
“溫侯,麹義願效犬馬之勞。”
呂布臉上浮現出由衷的笑容,驅馬向前幾步,朗聲道:
“將軍果然信義!亂世之中,如此重諾,實在難得。”
麹義抬起頭,目光坦然,迴望著呂布道:
“實不相瞞,我早就對韓馥心生不滿。”
“他剛愎自用,不聽忠言,空有偌大基業,卻不能成就大事。”
“我有一身本領,奈何遇不到明主,隻能在他麾下蹉跎歲月。”
“今見溫侯英勇無敵,謀略過人,正是我心中的明主。”
“願從此追隨,效犬馬之勞。”
呂布心中大悅,連忙下馬,親自扶起麹義:
“能得將軍相助,實乃我之幸事。”
“今後,你我並肩作戰,定要在亂世之中闖出一番大事業!”
麹義雙手抱拳,鄭重宣誓效忠:
“麹義今日起,唯溫侯馬首是瞻,若有二心,天誅地滅!”
呂布接納了麹義及其麾下將士,將他們編入自己的軍隊。
一時間,歡唿聲在呂布的陣營中響起,士兵們為得到這樣一位猛將而歡欣鼓舞。
隨著麹義的歸降,呂布成功解除了京師北部的威脅。
他憑借著這場輝煌的勝利,穩固了自己在河內的勢力。
消息傳開,震動了整個冀州。
呂布的威名如日中天,令各方諸侯聞風喪膽。
此時的韓馥,狼狽不堪地逃迴了鄴城。
他的頭發淩亂,衣衫襤褸,眼神中充滿了恐懼與絕望。
這場慘敗對他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讓他從雲端跌入了穀底。
韓馥癱坐在椅子上,迴想起戰場上的一幕幕,不禁悲從中來。
他想起了沮授的忠心耿耿,多次進諫卻不被采納。
如今,沮授已死,韓馥才意識到自己失去了多麽寶貴的人才。
“沮授啊沮授,是老夫有眼無珠,不聽你的勸告,才落得如此下場……”
韓馥喃喃自語,淚水奪眶而出。
他的心中充滿了悔恨,悔恨自己當初的傲慢與固執。
隨後,他又想起了麹義的背叛,頓時怒從心頭起,破口大罵:
“麹義這個逆賊,竟敢背叛老夫!”
“老夫待他不薄,他卻為了一己私利,投靠呂布。”
“此仇不報,老夫誓不為人!”
冀州在這場慘敗後元氣大傷,再也無力與呂布抗衡。
韓馥為沮授舉辦喪禮,靈堂布置得莊嚴肅穆,白色的挽聯在風中輕輕搖曳。
他麵容憔悴,雙眼布滿血絲,望著沮授的靈位,滿心皆是悔恨與悲慟。
“先生,是老夫有負於你,不聽忠言,才致今日慘敗,冀州危矣……”
審配神色凝重,眼中滿是惋惜。
他長歎一聲,感慨道:
“沮先生乃當世誌士,有經天緯地之才,卻不得善終,實在令人痛心。”
“若使君早聽先生之言,何至於此?”
喪禮之上,眾人皆沉默不語,唯有低沉的哭聲在空氣中迴蕩。
韓馥望著靈柩,心中暗暗發誓。
定要重振冀州,將惡賊呂布,碎屍萬段!
盟軍敗了一路還有兩路,仁人誌士不會善罷甘休。